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灵峰澫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四
2025-05-21 13:25

卷第一之四

灵峰澫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四

愿文四

铁佛寺礼忏文(壬午)

菩萨戒沙弥智旭,自惟障重不逢盛时。目击时艰,倍增愀怆。斗米几及千钱,已叹民生之苦。病死日以千计,尤惊业报之深。良由同分恶缘,感此非常幻相,了知心外无法,何容坐视漠然。兹遇盂兰道场,然香五炷,供养法界三宝,发五种愿。一愿当今皇帝,宽裕温柔,尊贤容众。视臣犹如手足,膏泽彻于寰区。用慈心三昧,降伏魔军。以无作四弘,绍隆佛种。二愿檀越道府某某,广及当朝宰辅,海内群臣,各得仕学无虞,明威有实。三愿苕溪境内,震旦国中,疾疫消除,刀兵寝息,风雨顺时,谷稼丰稔,广兴法化,同出苦轮。四愿我等各各师僧父母,历劫亲缘,善恶知识,同学眷属,造寺檀越,十方信施,无不超越四流,圆证三德,自利究竟,利他遍周。五愿尽虚空界,抱识含灵,等悟真因,咸成妙果,空九界之梦幻,归一心之本源,尘尘物物,无非寂光,法法头头,显发妙行,遍微尘国,不闻魔外之名,尽未来时,不起爱见之浊。恭惟法界三宝,证知护念。

甲申七月三十日愿文

归命能仁无上尊,大孝大慈真法性。三乘权实众威神,愿赐哀怜垂摄受。

弟子智旭,自惟夙障,缠此幻形,复以深愆,丁兹劫浊,三写乌焉。悲佛法之衰乱,五逆横作。痛国步之艰难,朝野无改过之心。缁素争覆辙之践,良由共识相种,恶业同牵,同分妄见,眚缘共起。彻底思惟,决无心外实境。由衷悔憾,须勤体内沤和。爰与同行,并集檀那,普为国王帝主,父母亲缘,土境万民,法界含识,顶礼慈悲道场忏法,供养历代知识道容,然香三炷,供常住三宝。又三炷,奉供幽冥教主,地藏慈尊。伏愿大行皇帝,灭毁像之重尤,解杀戮之积怨,顿蒙解脱,速悟无生。今日主臣,进贤远佞,发真实悲救兆民之心。捐利去名,竭真实不顾身家之悃。次愿我等各各生身父母,历劫亲缘,师友知识,眷属檀护等,已命过者,长辞八难,托质九莲。今现在者,不受兵祲,永离惊慑。又愿执劳运力助营福业者,一念无私,共转国家之祸乱。三轮不昧,等消君父之愆亡。又愿见闻随喜,广及法界众生,普植良因,等成妙种。空五浊之幻染,证三德之性真。尽虚空界,悉悟圆常。智旭乃当,成等正觉。

佛菩萨上座忏愿文

顶礼十方大威德,五分严身慈勇王。以不思议本誓愿,同赐哀怜拔济我。

弟子智旭,敬然顶香三炷,供养十方法界,去来现在无穷无尽一切三宝。剖沥肝心而自责曰,呜呼,从古解超佛祖之前,行落凡庸之后,殆未有甚于罪旭者也。智旭,于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误听邪师,妄以千古理学自任,造无量谤三宝罪,应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阿僧祗劫剧苦。蒙观音地藏二大士力,种种感触,拔我邪心,令得归向佛法,正信出家。不谓出家后,仍被夙业所障,仅发解慧,不沾法流。复因损已利人,遂致心欲定而反乱,念欲净而偏染。二十余年,略无实诣。今者反躬无似,内省多愆。念及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真堪恸地号天,追思剃染初心,离俗本志,何啻断肠裂胆。外无化他之实,内妨自行之功。在世既溺邪见浊流,出家又为法门污道。进退失措,惭憾何穷。窃思向年力诟大士,大士尚自哀怜。今已深信三宝,三宝宁弗摄受。只由无始障浓,自隔同体悲应。然障无实法,惟心所生。既从心生,还从心灭。而理障必须理除,事障应须事遣。自惟多生以来,急乘缓戒,薄事尚理,久堕三涂,偶获暂出。所以一闻宗教,彻底知归,力学毗尼,偏多违犯。圆顿妙理,无精细而不入。相好观门,虽少分而罔成。既揣病源,理须良药。曾闻造像功德,最能灭罪除愆。礼拜忏摩,实可洗心涤虑。爰发虔诚,集资改造一佛二菩萨像。仍发誓愿,恒礼占察行法。不论年月,专祈纯善轮相。众生虽垢重,诸佛不厌舍。必以大慈悲,哀愍度脱我。使我从今以后,心无掉举,身得轻安,护口过而勿出绮语恶言,净意地而不起杂思欲觉,速得清净三轮。克臻自他二利,普化众生,同生净土。

大悲行法道场愿文(乙酉五月初三日)

顶礼真实大悲心,究竟分证二觉者。我无始来堕虚妄,循环生死靡暂停。失本性乐枉受苦,今欲与拔自无力。愿大威神同体缘,不舍本誓垂哀济。

弟子智旭,自惟旷大劫来,言不顾行,口与心违。今虽幸厕缁流,仍不能忘故辙。简点一生,有六大罪,而小过盖无数焉。明知向上一路,而不能亲到佛祖真受用处。明知圆顿教观,而不能登五品以净六根。明知大小毗尼,而不能清净性遮诸业。明知杀业是刀兵劫因,而杀机尚未永忘。明知偷盗是饥馑劫因,而偷心尚未全断。明知淫欲是疫病劫因,而淫机尚自炽然。是以别业资乎同分,现行感于共种。睹三灾之洊臻,悲四生之无赖。徒怀旷济之心,反受俱溺之害。扪心自憾,血泪何裨。今幸遇济生禅院大悲心咒行法道场,发心随众熏修。愿涤自他尘垢,适值母难之辰。敬然顶香六炷,供十方法界佛法僧宝,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大悲心咒,总持秘要,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发六种愿,一干戈永息,二五谷丰稔,三兆民正信三宝,四灵峰古刹复兴,五六智旭多生恶习,速得克除,烦恼脂消,功德圆满,及永无意外逆顺二缘,早完阅藏著述二愿。又然臂香十炷,供十方三宝,发十种愿,一期主净障。二同行成器。三香灯侍者事理齐修。四外坛同行戒乘俱急。五常住一切职事执劳运力助缘营福者,不落有漏。六一切护法宰官舍财檀越,深悟解脱。七一切见闻随喜,若缁若素遇影蒙尘,功无虚弃,永为道种,速证圆常。八灵峰住山沙门,及某等早得清净轮相,圆成福慧二严。深念苦空,专求出要。九三涂息苦,八难超升。蝡动蜎飞,均沾胜益。十以前功德,回向西方,普与含灵,同生净土。

礼千佛告文

弟子智旭,与法界含识,自从无始至于今生,昧我法本空,起遍计情执。具迷事迷理二种无明,作分段变易二死根本。贪瞋痴慢,邪见纷纭,杀盗淫欺,饮啖颠倒。依于三业六根,广造五逆十重。致使三涂鼎沸,八苦云攒。乃至幸获人身,仍遭劫浊。疾疫饥荒洊至,已足寒心。干戈兵革频兴,尤堪丧胆。父母妻孥莫保,骨肉身首分离。百骸溃散,谁思一性常灵。万鬼聚号, 信三缘自召。悠悠长夜,泪与血而俱枯。漠漠荒郊,魂与魄而奚泊。哀哉同体之痛,惨矣切肤之悲。憾道力未全,徒怀凄怆。思拯援无策,秖裂肺肝。爰鸠同志,五体投诚,代为大地被难众生,顶礼三劫三千诸佛,臂然香炷,心发菩提,仰愿大悲拔苦,大慈鉴机,大智慧光,烁群盲之积暗。大神通力,出苦海之沉沦。令今日海内海外,江北江南,已命过者,速脱九横之城,径超九莲之土。未命过者,即离惊窜之怖,永享太平之安。又愿诸佛菩萨,兴慈运悲,悯此劫波,来膺众许。又愿遇影蒙尘,蜎飞蝡动,广及法界一切有情。从今已去,乃至菩提,常知警悟,不抅恶缘,永灭三涂,顿消八苦。即同居而横彻寂光,不僧祗而圆登妙觉。

祖堂结大悲坛忏文

顶礼大悲尊,及法界三宝。不厌垢众生,始终垂哀拯。

智旭,自惟无始来,至于今日,积恶逾于须弥,招苦浮于大地。虽蒙诸佛菩萨,种种提携,薄解真乘,无奈夙业烦恼,渊渊深厚,时牵现行。盖无论未归信前,厥罪无量,即追思既出家后,愆累尤多。如大悲行法道场,业五与胜会,乃杂乱障垢,终不与三昧相应,虚消檀信脂膏,辜负人天属望。抚心扼腕,惭惧何穷。兹又恭遇幽栖禅寺,建清净坛。施主竭供养之诚,期主极殷重之悃。智旭以下劣凡夫,沙门污道,不惟叨陪法席,兼复谬主行仪。反躬无似,惊悚弥增。爰于方便结界之始,敬然臂香三炷,奉供大悲同体三宝。又三炷,供九位同行忏师。伏愿同体三宝,悯智旭之沉沦,速垂拔济,同行九人悯智旭之不逮,咸赐匡扶。俾一期中,内障外扰以潜消,理观事仪皆成就。智旭又于十方三世三宝前,现在同行九人前,胡跪合掌,剖肝沥血,作如是白。智旭从无始来,至于前世,所有种种烦恼恶业苦报,无明覆故,已不自忆,今悉忏悔,愿尽消除。智旭少年谤三宝业,今尚忆知,诚心忏悔,愿尽消除。智旭出家已来,挂菩萨比丘虚名,不能如法行持,所有性遮诸罪,若忆不忆,无量无边,今悉忏悔,愿尽消除。智旭于四十六岁,自反多愧,退作但三归人,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幸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于今年正月元旦,锡以清净轮相,稍自慰安。无奈夙习根深,不能自拔,出坛后又起种种身口意业,乃至济生庵修大悲行法,然香忏悔以后,默简长夏初秋,仍复多诸违犯。呜呼,佛称二种健儿,一自不作罪,二作已能悔。夫作已能悔者,必悔已不更作,故可称健儿也,数数悔,又数数犯,岂健儿乎。智旭,今犹堕厕人,身口耳鼻,皆陷粪中,独明信因果,不谤大乘,清净正眼,未没溺耳。设诸佛菩萨,现前善友,不乘此时力拯拔之,正恐淹渍日久,清净正眼,并从沦隐,可不哀哉。智旭反复自思,本以真实为生死心,决定大菩提心。绝不夹带利名,亦不牵染恩爱,如法出家,因地颇正,胡为堕落至此,久滞凡地,不预圣流。即欲逃名晦迹,独往深山,筋力渐衰,不堪行迈。且爱见慈悲,漫萦缠于婆和学侣。致使枉寻直尺,担麻弃金。如此痛伤,惟诸佛菩萨能知,亦唯有诸佛菩萨能救耳。且向年力诋三宝,惟有罪障。诸佛菩萨尚自矜怜,今日宏通大乘,亦有微善,诸佛菩萨岂反终弃邪。是以披揭愚衷,仍求加被。愿我烦恼脂消,功德肉肥,三学圆明,二严满足。舍此幻躯,决生极乐。尽未来际,广度群迷。又愿同行九人,各各克除习气,成就总持。自利利他,栋梁法厦。又愿期主福慧增长,檀越信行坚固,乃至随喜缁素,执劳运力,见影闻声,悉悟显密圆通,咸了性修不二,直至菩提,不遭岐曲。又愿风调雨顺,物阜民安,干戈息而烽火无惊,疾疫除而医药无用,菽粟如水火,陌路犹至亲,挽末劫颓风,不异正法住世,超娑婆浊恶,同归安养莲胎。

占察行法愿文(丙戌)

归命慈威无等尊,拔苦与乐真出要。

定力能除三劫灾,救世真士垂悲拯。

弟子智旭,痛念劫浊难逃,刀兵竞起。虽云同分妄见,实非无因误招。往业莫追,来事可谏。爰偕同志某等十人各捐净资,营修供养,三日方便,七日正修,如法结清净坛,顶礼占察行法,六时行道,五悔炼心。哀吁同体大悲,恳乞无缘拔济。伏念众生障垢,虽至重至深。三宝洪慈,终不厌不舍。苟一念知改过,必随许以自新。况释迦本师,勇猛称最。地藏大士,誓愿无忘。子幼弱父爱偏强,儿不肖母怜益甚。悯兹匍匐入井之愚,赐以身手衣裓之用。俾毫光照处,消兵戈为瑞日祥云。法雨沾时,转邪蘗为道芽灵种。所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教流通,魔邪窜绝。次祈比丘智旭,身无病苦,心脱结缠,定与慧而等持,戒并乘而悉净。期主某法社虽复三年,摄护愿如一日。某等各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克除习气,臻修法门,三学圆成,二严克备,续佛慧命,普利人天。又祈外坛随喜缁素,悟知一实,开显三因,二观圆修,三忍圆证。又祈外护助缘,广及法界含识,若见若闻,若不闻见,等植良因,均沾胜益。又祈江北江南,乃至震旦域内,近日遭兵难者,种种债负消除,一一怨嫌解释,脱幽冥之剧苦,胎莲萼以超升。恭干法界三宝,地藏圣师,真实证知,真实摄受。

大悲坛前愿文

归命顶礼十方常住三宝,大悲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伏祈同赐哀怜,俯垂拔济。

切惟智旭,向于九华拈得阅藏著述一阄,遂复安心。重理笔砚,适于祖堂轮现,所患命尽之语,理应并意,径驰乐邦。独可痛者,阅藏未完,则私愿未满,教观无继,则法轮无传。且梵网佛顶,虽已竭一隙之明,如尘培岳,而楞伽唯识,犹复锢繁言之障,如雾迷空。自非假我数年,何以了兹陈债。自非洪慈庇护,安能不扰他缘。敬然臂香十炷,供养十方慈父,大悲观音,地藏本尊,法界三宝。伏愿智旭,从今以去,永离违缘,决定阅完大藏,得成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决能撰述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及相宗八要直解,决能解释楞伽尊经,及占察十轮度世要典。决能阐明无量寿会,弥陀贤护,净土津梁。决能发畅大般涅槃,扶律谈常,最后垂范。又愿学侣,乃至现在未来诸有志者,决能戒根永净,福慧圆成,寿命延长,解行双到。又愿智旭,烦恼冰熔,智慧火炽,十恶根枯,六情性露。又愿万民无三灾之苦,四姓伐邪见之林。又愿以此功德,普施法界众生,临命终时,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亲承供养大悲观音,得无量无边三昧神通,总持智慧,同地藏慈尊,普入法界诸大地狱,救度一切苦恼众生,乃至分形散体,横遍竖穷,十界现身,三轮施化。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阅藏毕愿文(甲午九月初一日)

敬礼无边际,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救世大悲尊。

弟子智旭,敬然臂香四炷,供养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菩萨,一切圣贤。痛念智旭,年三十幻寓龙居,第二阅律,遂复发心遍阅大藏,于一夏中,仅阅千卷,旋以事阻。至三十三岁,甫进灵峰,结冬时山中无藏。癸酉春藏至未装,丙子季春遁迹九华,于彼抱病,阅千余卷。壬午山中藏装成,癸未结制,简阅仅千余卷,又被他缘所牵。幻寓祖堂,及石城北,共阅二千余卷。己丑归山,因注法华,占察二经,改治律要,未遑展阅。壬辰秋,拟进山毕兹夙愿。又值幻缘牵至长水,借阅千卷。直至今甲午春,方获归卧林泉。又以一夏病缘居半,乃于仲秋月毕,仅获完满。窃计发心看藏,已经二十七年,出入兹山,亦匝二十三载。凡历龙居,九华,漳州,泉州,祖堂,石城,长水,灵峰八处,方获竣事。于中前后阅律三遍,大乘经两遍,小乘经及大小论,两土撰述,各止一遍而已。呜呼,缅想法缘不易,可胜涕泗滂沱。今幸仗三宝力,已毕微愿,是以然香更求加被。一者窃见南北两藏,并皆模糊失次,或半满不辨,或经论互名,或真伪不分,或巧拙无别。虽有宋朝法宝标目,明朝汇目义门,并未尽美尽善。今不揣,谬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倘不背佛旨,乞得成就流通。二者如圆觉,维摩,弥陀,地藏,乃至大涅槃经,夙有微愿,再加解释,并僧史宝训,亦愿增修,仰求庇护,令得速成。三者大殿半倾,前殿尽倒,触目伤心,实难为力,今以付与天龙,愿蚤成就。四者念此荒野之地,久不闻佛法名,实赖大檝法主,大粹静主,大颀期主,以创其端。至于请藏,则戒周首发大心,道晋,如源等,助成其美。印刷则受筹之功。装潢则心见之力。苦守不堕,则成琼为最。助缘成就,则善信是资。伏愿已上过去者,以今然香功德,三障顿消,四生永脱,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现在者道心坚固,福德增长,寿命延长,智慧开发。又愿学人,六人及堂内堂外上下静室一切法眷,各各克除习气,趣向菩提,戒定慧以增明,福寿康而如意。又愿智旭,从今以去,病苦消除,烦恼冰释,不遭逆顺两魔,恒得安心著述。以兹法施功德,回向西方净土,普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世界。

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十二月十三日)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萨戒弟子智旭,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清净海众,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痛念智旭,本为生死大事,二十四岁出家,绝无半点好为人师之念。不意幻缘所逼,谬为人师,二十余年,虽有弘法微善,而虚名所累,观行荒疏,弗能折伏烦恼,以登五品。今病患缠身,心虽明了,力不自由,痛哭号呼,罔知攸措。幸仗佛慈,残喘未绝。设非急朂净业,何以永脱苦轮。爰发虔心,敬就灵峰藏堂,邀同志法侣(十人及外护菩萨沙弥五人)和合一心,结社三载。每日三时课诵,称礼洪名,二时止静,研穷大藏,教观双修,戒乘俱急。愿与法界众生,决定同生极乐。智旭从今以去,誓不登座说法,除同志执经问义,不敢倦答。若敷文演义,自有照南,灵晟,性旦略可宣传,誓不背佛平坐,除稍偏及对像坐。誓不登坛授戒,若授戒学律,自有照南,等慈可以教授。誓不应在家人请斋,除寺院静室中。仰乞三宝证明摄受,令智旭诸缘未尽,早就轻安,大限难逃,径归安养。生则念佛兼著述,死则不堕退安。又愿同行法侣,无论旭存与否,坚志同修,有始有卒。又愿外护沙弥,无论旭存与否,诚心营事,勿懈勿失。以此殊胜净因,回向无上极果,普与含生,咸归秘藏。

灵峰澫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四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