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 内容: 如瑞法师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 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对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 在众修法当中,持戒的功德虽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来,所以持戒也要从忍辱当中来。 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忍辱是说一个人有力量,但却能够忍让那些没有力量的人,这才算是忍辱。 愚痴的人认为自己很有力量,财力也好,势力也好,那些都不是力的。 佛在《遗教经》里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能够如法忍辱,就会表现为:不管别人骂我们也好,打我们也好,我们能够忍;天冷天热,我们也能够忍。 总之,不论是恶劣的生活环境,或是别人给自己制造的逆境,一切都能忍,这种力才是最大的。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要想证得佛的最高的法,那就从忍辱开始吧!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罗睺罗身体力行佛陀所说的忍辱之道,为后人做楷模。 一次,罗睺罗跟随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时,遇到了一个恶汉。 那个恶汉用沙投进舍利弗的钵里,又用棍棒打破罗睺罗的头。 罗睺罗的头上鲜血一滴滴流下来,但恶汉见了却不知错,还谩骂道:你们这些沙门,总以托钵为生,满口慈悲忍辱,我打破你的头,看你能把我怎样? 此时,年轻的罗睺罗气得咬牙切齿。 舍利弗见状忙安慰他说:罗睺罗! 如果你是佛陀的弟子,就应当有忍辱的精神。 佛陀常教诫我们有荣誉的时候,不能使心高举;受侮辱的时候,不能使心生恨。 罗睺罗,世间没有比忍辱更有勇气的人。 不管多大的力量,都不能胜过忍辱。 罗睺罗听完师父舍利弗的开示,默默地走到水边。 他用水洗去血迹,然后用布巾把伤口扎了起来。 舍利弗见此情形,心中既欣慰又难过。 实际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不从小事上来学忍辱,那是没办法来成就大事的。 对于平常的口角之争,应当退一步。 动气发粗是因为不能忍辱,根都在嗔心上。 别人动一下自己就发脾气,嗔恨心就生起来了,这是不可以的。 要懂得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让别人一步,所谓:事事美好从让出,忍辱常在忍中全。 娑婆是梵语,翻译成华言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能忍。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叫做堪忍呢? 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对于十恶法--贪、嗔、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不肯出离,在贪嗔痴里打滚,由贪嗔痴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受不好的报。 现在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就不要去忍那些恶法不肯出离,而是要修忍辱波罗蜜。 通过忍辱可以从生死的此岸达到了脱生死的彼岸,所以佛说忍辱第一道。 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作为一个修道人,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无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念。 知道自己当下,从事相上来说依于佛的教制在做什么,做每件事都要善用其心。 就像刚才小同学行钵水一样,早晨洗钵不必倒半钵水,而且又是开水。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好到凉水不要人挑,开水不要人烧。 只要一按水龙头,或者一按电钮,水来了,水烧开了。 这些虽然减少了人力,但花了电钱、人工钱等等。 我们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一份享受,在三加一任何一个地方基本上也都是这样子的,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福报,遇到了种种方便。 但要能懂得珍惜福报,同样地,要理解古人所说的:凉水用人挑,开水用人烧,若不解此义,恒河沙福也能消。 我们一个修道人应该保持念念在道,要用正念来贯穿白天黑夜。 就像念佛的人用持名念佛训练自己一样: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我们念念都要在正念上,就像一根线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境缘,看看自己的这一念还能不能在道上。 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先考虑所谓的我的利益,所谓的我的修行等等。 我们修道人如果念念都能够在了脱生死上,念念都能够在发菩提心利益众生上,念念都能够在护持常住上,没有福报的,你会有福报;身体不健康,慢慢会健康。 真正地能把心用在道上,看看我们能不能转自己的业障。 因此,在我们的修道当中,如果能用正念来贯穿,我们做什么事情就知道落实文殊菩萨的教诲:善用其心,就可以获得一切殊胜微妙的功德。 我们今天有这样的福报,是过去培植了这份善根,才聚集了这份福德因缘。 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能以一滴水的精神融入到大众僧的海洋,我们才永远不会干涸! 发布时间:2024-10-04 09:53:41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