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奇思奇句”数贯休 内容: ◎ 孙昌武 晚唐、五代是又一个诗僧辈出并十分活跃的时期。 经过黄巢起义的大动荡,朝廷元气丧失殆尽,强藩纷纷独立,终于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绝,而江南和两川则比较安定。 江东的钱镠、江陵的成汭、两川的王建等在其割据地区内都采取一些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措施;同时又比较注重文事,容纳文人。 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在这些地区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例如后来蔚为大观的曲子辞就是在这一时期,在这些地区兴盛起来的。 就佛教而论,唐武毁佛以后,不重经戒,又与世俗社会结合紧密的禅宗恢复较易。 禅宗的发展本来与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和参与有密切关系,动乱时期更有不少文人习佛逃禅。 这种种条件都促成新一代诗僧的出现,其中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当属贯休和齐己。 贯休(832-912),字德隐,有《禅月集》传世。 他本来家传儒素,代继簪裾,出身于官宦人家。 可是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破落。 他的《经弟妹坟》诗中说: 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离离。 年长于吾未得力,家贫抛尔去多时。 鸿冲碧汉霜中断,蕙杂黄蒿冢上衰。 恩爱苦情抛未得,不堪回首步迟迟。 他七岁在家乡婺州兰溪(今分别为浙江金华和兰溪)和安寺出家,缘由不清,可能与家里生计有关系。 他勤奋好学,与邻院童子法号处默偕,年十余岁,同时发心念经,每于精修之暇,更相唱和。 渐至十五六岁,诗名益著,远近皆闻。 他有诗自陈说:少年心在青云端,知音满地皆龙鸾。 遽逢天步艰难日,深藏溪谷空长叹。 青年时期的贯休到诸暨(今浙江诸暨)五泄山居修道,受具足戒,修习经论,又以诗名耸动于时。 大约从二十四岁开始,几度外出游方,先住锡洪州(今江西南昌)、庐山等地,曾到处州(治缙云,今浙江缙云),谒见刺史段成式(803-863)。 成式自大中九年(855)担任处州刺史。 约在咸通四、五年(863-864)再入洪州开元寺,结交诗人陈陶(812-885)。 陶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 其时诗僧栖隐亦住洪州开元寺,平常与贯休、处默、修睦为诗道之游,沈颜、曹松、张凝、陈昌符皆处士也,为唱酬之友。 隐为群士响臻,淡然若水。 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僧、俗诗人的集会活动。 后来他回归故里。 第二次外游从咸通七年(866)开始,先是出游吴越,访方干(809-888)于旧居,与罗隐(833-909)等交游,并结识诗人周朴(? -878);然后溯江西上,至鄱阳,登庐山,七年后返回婺州。 此后婺州变乱相仍:先是乾符二年(875)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作乱,曾攻陷婺州;继而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占领婺州。 贯休不得不外出避乱。 后来曾北游长安,出陇右,上蓟门,所谓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景福元年(892),南返浙东。 时钱镠割据江东。 二年,升杭州武胜防御使为镇海军节度使,钱镠为使,驻节杭州(今浙江杭州)。 乾宁元年(894),贯休前往拜谒,据传曾献诗曰: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传说里记载钱氏有扩张领土以自重的野心,要他改这首诗的十四州为四十州,他断然拒绝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遂拂袖而别。 这首诗《禅月集》未收,且内容与钱镠当时的身份、行事不合,当是附会之作。 后来流传很广,也是借这样的故事突出、赞扬贯休的个性。 按僧传记载应有献诗事,当另有所作。 不过他与钱氏不契应是事实。 当时又值淮南、两浙用兵不息,遂西走鄂渚。 他在武昌曾再会诗僧栖一;复至江陵,依荆南节度使(治荆州,今湖北荆门)成汭。 当时的荆州是又一个人文荟萃之地。 贯休在那里结交了吴融(850-903)、令狐涣、姚洎、王溥、韩偓等人,都是文坛有名气的人物。 吴融为其初编诗集《西岳集》作序,对他大加赞扬: 止于荆门龙兴寺。 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 每谈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是(旦)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感。 此外商榷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得往来,恨疏矣。 如此者凡期有半。 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 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 太白、乐天既没,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 可见当时贯休作为禅师和诗人已经有相当大的声望。 在江陵四年,乾宁五年(898),他离开荆州南游。 关于离开荆州的原因,史料记载不一。 据《十国春秋》,是因为得罪成汭被递解到黔中;而据《五代史补》,是不得意而自动离去的。 此后他曾游黔中、南岳,南至曹溪,谒六祖慧能遗迹,在长沙会见诗僧齐己。 大约在天复三年(903)前后至蜀,后来终老其地。 他入蜀的原因一方面是避乱,另一方面也是应召。 当时正是王建酝酿至开始称帝的时候,要网罗各类人物。 以贯休的声望,是被网罗的人物之一。 贯休有《陈情献蜀皇帝》诗说: 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勿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奈菀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他自比为战国时期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筑黄金台所招纳的贤才。 在前蜀,他受到王建的礼重,专门为他修建禅寺,并赐号禅月大师。 他参与王建的宫廷游宴,多有颂美之作,也有机会和重臣也是著名文人的韦庄、毛文锡、欧阳炯等往还唱和。 他于前蜀永平二年(912)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贯休生在乱世,作为僧人,奔走在豪门权贵之间,形如俳优、清客;但他虽身处方外,却又是有抱负、有见识的人,相当关注世事,又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据说王建僭位后游龙兴寺,有诸王贵戚陪侍,召贯休,令诵近诗,他诵读《公子行》: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可见,贯休虽然依附权势,却自恃以闲云野鹤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其批判姿态。 他又有《休粮僧》诗: 不食更何忧,自由中自由。 身轻嫌衲重,天旱为民愁。 应器谁将去,生台蚁不游。 会须传此术,相共老山丘。 这样的诗也可以表明贯休自己安于困顿而关心民瘼的心迹。 他对世情民隐的关心表现在诗作里,也就留下了一批可读的作品。 齐己称赞贯休是南宗一句印灵台。 他们两个人都是南宗禅师。 日本宽元二年(1244)信瑞撰《泉涌寺不可弃法师传》里提到唐代禅月大师,有注曰:后素得名,曾在石霜和尚会下,掌知客职。 石霜庆诸(807-888),石头希迁下第四世,从中可以知道贯休法系。 石霜山在今长沙市属浏阳市城东。 贯休什么时候师从石霜庆诸无考,如果上述记载确切,应当是在早年出游参访的时候。 他有《酬韦相公见寄》诗,是在西川赠给韦庄的,其中说到秦客弈棋抛已久,《楞严》禅髓更无过,表明他习禅修道十分认真。 在《山居诗二十四首》里描写自己的志趣和生活说:终须心到曹溪叟,千岁槠根雪满头。 他一生精心修习南宗禅。 南宗宗风富独立自主、自由放旷的批判精神,对形成他的诗风有很大影响。 他又善书,更是一位艺术成就杰出、风格奇崛豪纵的画家,所画罗汉悉是梵相,形骨古怪,欧阳炯赞扬他是逸艺无人加,人间为第一,友人张格《寄禅月大师》说他画成罗汉惊三界,书似张颠直万金。 这些同样体现了他精神上孤傲绝俗的一面,画风与他的诗风是相通的。 摘自《僧诗与诗僧》 发布时间:2024-10-04 11:28:09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