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宣化上人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 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上面大势至菩萨,说念佛法门,对现在众生是最对机,最为相应。 因为经上说:末法众生,一亿人修行,鲜有得道,唯有念佛法门,最易得度。 此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 凡是修持相应者皆能带业往生。 比方说一枝竹竿,里面有条虫子,如果逐节咬破钻上去,是费时而费力的。 如果能在竹竿旁边咬穿一洞爬上去,那就能省时和省力,这就比喻念佛法门,功简而效速。 而且又能普被三根的道理,但只能带宿业往生,而不是带新业。 因为在你信佛、知道念佛后,还再造业,那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三等。 非但不能带业往生,还要堕落恶道呢! 每个人都要切记! 信佛之后,就不再造业! 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为何要念佛? 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名叫法藏比丘,当时曾发四十八宏愿,其中第十四宏愿:愿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者,皆得成佛。 若不成佛,我亦不取正觉。 因这个宏愿,所以凡是诚心念佛者,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在佛教里有五大宗:教宗、律宗、密宗、禅宗和净土宗。 念佛法门就是净土宗。 将来末法时期,楞严经先灭,弥陀经最后灭。 弥陀经灭后,就只存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 过一百年后,只存阿弥陀佛四字。 再过一百年,佛法就完全灭亡。 我们现在正处于末法开始的时候,还能得学正法,这真是万幸! 所以要请佛住世,常转*轮,使人人都能信佛,佛法便不会早灭。 我现在不怕辛苦艰难,来给你们讲经,你们也要打起精神来学习。 释迦佛在雪山修行六年,都不怕苦,你们现在有这样舒适的环境来学佛法,怎么可以散慢? 要做到一天不听法,如同没有吃饭一样,应该时时精进。 听经能开智慧,尤其楞严经,更能开智慧。 现在你们已听过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从何根入手而得证道。 你们也要想想从何根入手最相应? 观世音菩萨是以耳根圆通法门,最易入手,最易修成。 阿难听后,也是从耳根入手修成道业的。 当大势至菩萨说完念佛法门后,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 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 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 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 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 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 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 名观世音。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 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 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 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 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 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 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 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 出流是攀缘外尘。 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 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 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 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 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 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 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 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 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 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 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 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 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 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 获二殊胜。 在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我超越世间和出世间。 六凡众生有我执,三界众生有法执,故都不能超越世间和出世间。 我这时就和十方世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的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的体相。 同时得到二种殊胜的境界。 一者。 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上者可以和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互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悲心。 下可以和六道众生融合,合而为一,对他们受苦罹难,都具悲心切切,要救度他们离苦得乐。 什么是六道众生? 按人身来说,眼、耳、鼻、舌、身、意是自性六道众生。 色、声、香、味、触、法,亦是自性六道众生。 自性众生和外边众生是相接连的。 外边六道众生是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 世尊。 由我供养观音如来。 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 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 世尊,由我亲近供养观音如来,就蒙彼如来教我耳根修证法门。 如幻是譬喻词。 闻熏闻修:是由闻性入流内熏,熏起自性本有智光。 这样反闻修习,就能得到正定。 这是无修而修,修而无修。 譬喻如幻化事,从无而有,有即非有。 修成金刚三昧,即首楞严大定。 证得此定,就能得到圆通。 既得圆通,就能与佛同其体,亦能与佛同其用,使我亦能得到三十二种应化身,可以遍入一切世界,随机教化,现身说法,来救度一切受苦众生。 世尊。 若诸菩萨。 入三摩地。 进修无漏。 胜解现圆。 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 世尊,若诸菩萨,已得到正定,还想再进修无漏果位,无上觉道,当他们的高深胜解,将现圆满而未臻圆满的时候,我就会示现佛身,和他们说法,使得他们早得究竟解脱。 若诸有学。 寂静妙明。 胜妙现圆。 我于彼前现独觉身。 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即三果以前阿罗汉,喜欢寂静,独善其身,求自然慧。 这属于独觉二乘人,在无佛出世,自己修道而证果,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悟得天地间万事万物,自生自灭的道理,故叫独觉。 当他们的殊胜妙慧将现圆满之时,我就现独觉身,为他们说无生之法,令他们解脱见惑和思惑之烦恼,而证得无学之果位。 若诸有学。 断十二缘。 缘断胜性。 胜妙现圆。 我于彼前现缘觉身。 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 若诸已证三果以前之阿罗汉,已觉悟无生之理即已断十二因缘,胜解妙悟将现圆满的时候,我就示现缘觉身,说缘生无性之法,令他们得解脱,断分段生死,而证圆觉之果。 十二因缘有二门:流转门和还灭门。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受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是流转门,因惑造业,循环无已,生死不息,故曰流转。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求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这是还灭门,灭诸生死,复还本性,故能悟无生之理。 若诸有学。 得四谛空。 修道入灭。 胜性现圆。 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初二三果之阿罗汉,已断见惑,亦明白苦、集、灭、道四谛空法,再进修择灭无为,到灭谛无生之性,将现圆满之时,我就在他们面前,现声闻身,为他们说灭谛无生之法,令其解脱世间诸漏,超出三界。 若诸众生。 欲心明悟。 不犯欲尘。 欲身清净。 我于彼前现梵王身。 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 若有一切六道众生,想要早日得到开悟,不愿再受贪欲尘劳之苦,欲得身心清净,我就在他们面前,示现梵王身,为他们说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教他们修离欲定,就可解脱欲界苦恼。 若诸众生。 欲为天主。 统领诸天。 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想要做忉利天主,统领三十三天,我就应其所求,现帝释身,即忉利天主,为他们说上品十善,使能成就帝释之果位。 若诸众生。 欲身自在。 游行十方。 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得自在天身,可以游行十方国土,我就在他们面前,现他化自在天身,为他们说十善之法,使他们能成就愿望。 若诸众生。 欲身自在飞行虚空。 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想得大自在天身,可以在虚空中飞行,我就在他们面前,现大自在天身,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早日成就愿望。 若诸众生。 爱统鬼神。 救护国土。 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喜欢统领鬼神,来救护国土,我就在他们面前,现天大将军身,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早日成就愿望。 若诸众生。 爱统世界。 保护众生。 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喜欢统治世界,做世界领导者,来保护国民,我就会在他们面前,现四天王身,为他们说法,使其早日成就愿望。 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居黄金埵,领乾闼婆、富单那二部。 南方增长天王,居琉璃埵,领鸠槃茶、薛荔多二部。 西方广目天王,居白银埵,领毗舍阇、毒龙二部。 北方多闻天王,居水晶埵,领药叉、罗刹二部。 四天王居须弥山腰,为帝释外臣,故列为天臣。 若诸众生。 爱生天宫。 驱使鬼神。 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受生天宫,享受天福,及役使一切鬼神,我就在他们面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早日成就愿望。 若诸众生。 乐为人王。 我于彼前现人王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假若有些众生,喜欢做人王,治理国家,我就在他们面前,现人王身为说五戒十善,和帝王德业,令其得成就愿望。 若诸众生。 爱主族姓。 世间推让。 我于彼前现长者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爱做一族一姓的首脑,欢喜世间人都推崇尊敬他,我就会在他面前,现长者身为说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之法,令其成就。 长者,须具十德:(一)姓贵:是贵族大家出身。 (二)位高:居长官之位。 (三)大富:有富袷财宝。 (四)威猛:威严勇猛。 (五)智深:智慧高深。 (六)年耆:年纪德重。 (七)行净:品行清高足为模范。 (八)礼备:待人接物,有礼有仪。 (九)上叹:上为国王所赞。 (十)下归:下为人民所依归。 若诸众生。 爱谈名言。 清净自居。 我于彼前现居士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喜欢读诗作赋,喜欢谈古今嘉言章句,清心寡欲,洁己修身。 我就在他面前,现居士身为说在家修行之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 爱治国土。 剖断邦邑。 我于彼前现宰官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喜欢齐家治国,处理众人公事,判断邦邑争讼。 我就在他面前,现宰官身,为说护国爱民之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 爱诸数术。 摄卫自居。 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喜欢研究数,即天文地理,阴阳五行。 术即医卜星相,咒水画符,来调养身心,保护生命,我就于彼人前,现婆罗门身,为其说法,令其成就。 观世音菩萨因恒顺众生,度生心切,故应何身而为说法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婆罗门译作净裔,是梵天后裔,修外道,志在生梵天。 若有男子。 好学出家。 持诸戒律。 我于彼前现比丘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喜欢学习一切经典,志愿出家。 什么是出家? 出家有三种:(一)出世俗家;(二)出烦恼家,即无明家;(三)出三界家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要出三界,才能证阿罗汉。 又要受持一切戒律。 我就会在他面前,现比丘身为他说戒定慧学,清净梵行之法,令其成就。 比丘具三义:(一)乞士,内乞法以资慧命,外乞食以养身命。 (二)怖魔,受比丘戒,登坛白四羯摩时,天神皆赞叹,只有魔王生恐怖,因恐怖魔界眷属减少,佛界眷属增多。 (三)破恶,修持净戒,破身口意之恶。 出家还要破烦恼恶,修持净戒,好像戒烟戒酒等。 可是烦恼一生起来,就什么都不管,什么都忘了。 照旧吸烟喝酒食肉恣欲。 所以烦恼贼一定要破除。 还要不发脾气,才能守戒。 若有女人。 好学出家。 持诸禁戒。 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经典,志愿出家,受持一切禁戒。 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比比丘多九十八戒。 我便于其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使其早日得到成就。 若有男子。 乐持五戒。 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 五戒自居。 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男人,喜欢持五戒,我就在他面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愿持五戒来修身,我就在她面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她早日成就。 优婆塞译作近事男,即男居士。 优婆夷译作近事女,即女居士。 可以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子女子。 若有女人。 内政立身。 以修家国。 我于彼前现女主身。 及国夫人命妇大家。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假若女人愿意做个贞静幽闲、相夫教子之家庭主妇,或愿做齐家治国、才德兼备之模范夫人,我就到她面前,现王后、夫人、命妇、大家(即女人的教师),而为说三从四德,端庄贤淑之法,令其成就。 若有众生。 不坏男根。 我于彼前现童男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愿保持童贞身,天真未泄,男根不坏,我就到他们的面前,现童男身,为其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处女。 爱乐处身。 不求侵暴。 我于彼前现童女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童女,爱乐处女之身,纵有强施侵暴,迫她出嫁,亦誓死不从。 我就在她面前,现童女身而为她说法,成就她的愿望。 若有诸天。 乐出天伦。 我现天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三界内诸天人,愿意离开天类的身,我就为他们说法,令他们能早日得到成就。 若有诸龙。 乐出龙伦。 我现龙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诸龙类,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二)兴云降雨;(三)开渎决江;(四)守护伏藏。 若其龙愿意脱离龙类的身,我就示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现在一般人说:古时有恐龙,但现在已灭种,故没有龙了。 这是不实在的说法。 龙是有的,它是住在海里龙宫,龙已成神,故神通广大,能隐能现,能大如虚空,能小如微尘,能变化无穷。 为何龙是畜类,而有大神通呢? 因为它们在因地修行时,曾发大道心,又肯精进修行大乘佛法,只是忽略戒律,不肯守戒。 同时还多嗔恚、喜斗,故堕畜生道为龙类。 若有药叉。 乐度本伦。 我于彼前现药叉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药叉(译作捷疾,又叫勇健。 有空行、地行、飞行三种)。 若愿意脱离其类,我就会在他们面前,现药叉身,为他们说法,使他们能早日成就。 若乾闼婆。 乐脱其伦。 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译作香阴,在须弥山南,金刚窟住。 此神不啖酒肉,只食诸香,以养五阴,是帝释天的乐神;帝释需要听音乐时,便燃沉水香,此神寻香而至,为帝释奏乐。 )。 如果他愿意脱离其类,我就到他面前,现乾闼婆身,为其说法,令其早日得成就。 若阿修罗。 乐脱其伦。 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阿修罗(译作非天,有天福而无天德。 又叫无端正,男丑女美。 住南州金刚山修罗宫,性暴好斗。 )愿意脱离其伦者,我会到其面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部之后还有迦楼罗,译作大鹏金翅鸟,专食龙为生。 龙求佛救,佛就给它袈裟,只缠一缕于龙角,鸟就中敢食。 鸟亦在佛处求救。 佛问:无人食你,为何来求救? 鸟答:我无龙食,也会饿死,佛怎可不救。 佛说:你听我教,不要再食龙,以后我令弟子食时,就布施给你食。 此后迦楼罗也就皈依佛,成为天龙八部之一部。 若紧那罗。 乐脱其伦。 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紧那罗(译作疑神,状似人而头有一角,令见者生疑。 是帝释天唱歌之神,貌虽丑但音声甚美,故专为天帝歌唱。 ),若愿意脱其类,我应有他面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 乐脱其伦。 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译作大蟒神,亦叫地龙,因多恚多妒故受蟒身之报),若愿意脱离其类,我就在他面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 乐人修人。 我现人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众生,愿意生为人身,易于遇佛修行,我就现人身,为他们说法,令其早日得成就。 欲想得人身,起码要守五戒、行十善。 若诸非人。 有形无形。 有想无想。 乐度其伦。 我于彼前皆现其身。 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若有些非人类的众生,有形的,如休咎精明等。 无形的,如空散销沉等。 有想的,如鬼神精灵等。 无想的,如土木金石等。 若愿意脱离他们一类的身,我就会到他们面前,示现各类不同的身,为他们说法,令他们都能得到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 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自在成就。 这就是不可思议,清净无染的三十二应化身。 能入一切国土,无刹不现身,随类各应,来救度众生。 这都是由于反闻内熏,熏起来有妙智,而证正定,才有这种无作妙力。 即不必动念,不假造作,便能于正定中,自在无碍来广做佛事,随类应化,救度众生。 世尊。 我复以此闻熏闻修。 金刚三昧无作妙力。 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 同悲仰故。 令诸众生。 于我身心。 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世尊,我以反闻入流内熏,熏起本觉智光,再回光返照,来照能闻之自性,照彻心源,得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而入究竟坚固正定。 入正定,就有这种无作妙力,能和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的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 如果众生在苦恼灾难中,怖畏恐惧中,能一心称我名,就能从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种无所恐惧的功能德用。 这经和普门品所说一样: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一者。 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 令彼十方苦恼众生。 观其音声。 即得解脱。 一者,由我之智光不外照,不自观世间之声音,只是观能观者是谁,从正定中,用无作妙力来加被众生,故能令一切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我名号,我就只观其称念声音,寻声救苦,令其即得解脱苦恼。 二者。 知见旋复。 令诸众生。 设入大火。 火不能烧。 二者,我已旋转妄知妄见,回归自性之真知真见。 见属火,故见业生,就见猛火。 现在妄见既已旋复,但无见业,火亦不能烧。 所以我能加被众生,假使他们遇著大火之难,但能一心称我名号,火就不能伤害他们。 三者。 观听旋复。 令诸众生。 大水所漂。 水不能溺。 三者,我已旋复妄闻,回归真闻。 听闻属水,故有闻业,就见大水为害。 现在已旋妄归真,水亦不能溺害。 则能加被众生,假若他们为大水所漂,但能一心称念我的名号,就不会被大水所溺。 四者。 断灭妄想。 心无杀害。 令诸众生。 入诸鬼国。 鬼不能害。 四者,我已断灭妄想,妄想不生,心无杀害,因此能加被众生。 假若他们误入罗刹鬼国,但能一心称我名号,鬼就不能伤害。 妄想即第六意识,佛喻之如贼,能杀害我们法身慧命,故修道切切不可有妄想。 好像你现在生了妄想心,既然念观世音菩萨,便不为大火所烧,大水所溺;那么我亦跳入大火大水中来试试。 既没有信心,而生妄想心要来试验菩萨,那怎能感应道交! 非但不能得救,还要被火烧死,被水溺死,再堕落恶道呢! 五者。 熏闻成闻。 六根销复。 同于声听。 能令众生。 临当被害。 刀段段坏。 使其兵戈。 犹如割水。 亦如吹光。 性无摇动。 五者,因我反闻自性,本觉内熏,熏妄闻成为真闻。 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销妄复真。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六根可以互用,故能加被众生,假使他们将被杀害的时候,但能一心称我名号,我就会令杀害他们的利刀,自然一段一段的断折,兵器戈戟亦失去效用。 就好像用刀斩水一样,水无伤痕。 用口来吹日光,吹不掉光。 这是因为我的自性,如如不动,刀枪不入,故能加被众生,同样不受害。 六者。 闻熏精明。 明遍法界。 则诸幽暗。 性不能全。 能令众生。 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 虽近其傍。 目不能视。 六者,反闻熏修,伏归本源真精之性,发出本有智慧之光,光明遍照法界,则所有暗昧幽隐为性的鬼神,就无法自全,故能加被念我名号的众生。 假若遇著药叉(勇健鬼)、罗刹(是恶鬼)这二种鬼都喜欢食人肉。 人死后尸身若腐,他们可以念咒,令其新鲜而食之。 鸠槃茶即魇魅鬼,状如瓮形,能魇魅人。 人被魇太久,便会阴盛阳衰而死。 毗舍遮,此鬼专啖人和五谷之精气。 富单那,即主热病鬼,能令人发热。 鬼属阴,只是一股阴气,故不能见光。 有些动物,好像猫头鹰、蝙蝠、地鼠等亦是不能见光,在夜间才出来寻食。 以上种种鬼,虽然走近你的身旁,只要念我名号,连看都不敢看,何况能加害? 七者。 音性圆销。 观听返入。 离诸尘妄。 能令众生。 禁系枷锁。 所不能著。 七者,音声和动静二性,皆已消灭,连动相和静相,亦了然不生。 这时候能闻之性,便逆流而入,直至纯一无妄,就远离一切虚妄浮尘。 故能令一切受难众生,但能一心称我名号,禁闭、系缚、颈枷、锁链都不能拘束他们。 这些都不是神话或戏论,因历史上都有记载。 好像晋朝窦傅,河内人,永和七年(西元351年)为高昌步卒,被吕护所俘,和同伴七人,共禁狱中,不久将杀。 有道山和尚,和窦傅相识,故来狱探视,傅求和尚救他出狱。 和尚说:你只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必有感应,傅遂专诚默念三天三夜,忽然枷锁自落,但不忍一人离去,故求菩萨加被,并劝同伴都诚心念圣号,果然不久同伴刑具亦自解除,遂同逃回乡里。 乡人见状,亦皆感动,故一乡之人,都笃信和供奉观音菩萨。 八者。 灭音圆闻。 遍生慈力。 能令众生。 经过险路。 贼不能劫。 八者,反闻入流功夫更深,既已解脱声尘,尘灭则外无敌对,根圆就能咸归一心,故能遍生慈心,乃至恶人凶贼,亦能受感化而起慈心。 所以能加被称我名号的众生,设使经过危险之道路,盗贼亦不敢拦路打劫。 九者。 熏闻离尘。 色所不劫。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 远离贪欲。 这里讲贪嗔痴三毒,因毒能伤害法身慧命,堕落三途:多贪众生堕地狱;多嗔众生堕饿鬼;多痴众生堕畜生,甚可怖畏。 第九种无畏是离贪欲。 诸贪之中,贪欲为首故先讲贪欲。 因反闻熏习功夫更纯熟,远离尘缚,诸尘之结既解,色尘亦不能为害,故能令一切多淫众生,但能一心称念我名,即能远离贪欲,远离贪毒就不会随地狱。 人人以为美色可爱,可是美色能劫尽你的家珍。 见色动心,还要堕落爱欲深坑,岂不可怕。 所以这个男女淫欲问题,最难解决,如果能看破放下,那就得解脱。 法华经普门品上说: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刚才午饭时,我曾对你们说:用功用到恰当的时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况身外之物,还不能放下。 要来学佛法,就要重新做人,把以前的事,都忘记一干二净,那才能得到法水滋润,才能得到真正智慧,才能希望成佛。 如果又要学佛法,又放不下世间的财、色、名、食、睡,那就无法得到成就。 因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的。 十者。 纯音无尘。 根境圆融。 无对所对。 能令一切忿恨众生。 离诸嗔恚。 第十种无畏是离嗔毒:纯一闻音妙性,没有可对声尘,这就是动静二境,了然不生。 根尘双亡,唯一圆融。 无能对之根,与所对之尘。 凡是有嗔恨,都是生于有对待,有违逆,现在既证圆融无碍,无对无待,故能加被有嗔恨忿怒之众生,但能一心念我名号,便能令他们远离一切嗔毒。 法华经上说: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能离嗔。 关键在于常念,不是一天念,一天不念。 还要恭敬,还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感应,一定得菩萨加被。 世间上的东西,会用便能帮助你获得成功。 不会用,就能破坏你,令你堕落。 好像有钱一样,有钱时能用钱做功德,做善事,施棺济贫,是积善造福。 如果有钱而去嫖赌、吸毒、恃势淩人,那就是造业了。 十一者。 销尘旋明。 法界身心。 犹如琉璃。 朗彻无碍。 能令一切昏钝性障。 诸阿颠迦。 永离痴暗。 第十一种无畏是离痴毒,六根六尘既双亡,恢复自性光明。 身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身心。 身心和法界打成一片,合而为一,无内无外,无大无小。 好像琉璃一样,内外明彻,无所障碍。 故能加被生性昏迷暗钝,障蔽正知正见的众生,及一切阿颠迦(译作无善心,拨无因果、邪知邪见之众生),但能不心念我名号,但能令他们得到真正智慧,永远离开愚痴迷暗。 法华经上说:人若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我在苏州灵岩山,见到一位和尚,名叫大休,他真是大休,因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石棺,外边写了一副对联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他把石棺做好后,就坐在里面,把门关上,便圆寂了。 这真是不可思议。 十二者。 融形复闻。 不动道场。 涉入世间。 不坏世界。 能遍十方。 供养微尘诸佛如来。 各各佛边为法王子。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 欲求男者。 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第十二者,销融四大之幻形,恢复本有之闻性,真心在不动道场即本有寂灭场地,而能涉入三世间,即有情无情及正觉世间。 随类现身,而不坏世界之相。 还可以到十方,供养承事微尘数那样多的如来。 在每位如来身边,做他们的法王子,故能加被法界无子众生,但能一心称念我之名号,但能诞生有德有慧之男孩子。 十三者。 六根圆通。 明照无二。 含十方界。 立大圆镜空如来藏。 承顺十方微尘如来。 秘密法门。 受领无失。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 欲求女者。 诞生端正福德柔顺。 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第十三者,六根既圆通无碍,互相为用,故能灵明朗照,包含十方世界。 成立大圆镜智,空如来藏,能够接受十方无量数如来的秘密法门,不会忘失。 所以能加被法界无女众生,但能一心念我名号,便能诞生具有福德、柔顺端正、人见人爱之女孩子。 十四者。 此三千大千世界。 百亿日月。 现住世间诸法王子。 有六十二恒河沙数。 修法垂范。 教化众生。 随顺众生。 方便智慧。 各各不同。 第十四者,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计有百亿个太阳和月亮,而现在住在世间的法王子,亦有六十二个恒河沙数这样多。 他们都在修学佛法,自利利他,来教化众生,作众生的模范。 他们开示众生,随顺众生,所用的善巧方便,智慧方法,则有种种的不同。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 发妙耳门。 然后身心微妙含容。 周遍法界。 能令众生持我名号。 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 二人福德。 正等无异。 由我得到耳根圆通的本根,所以得到发挥闻性的自在妙用,然后我的身心,竟能微妙合容周遍整个法界的众生,故能令持念我名号的众生,和持念六十个恒河沙数诸法王子名号的众生,二者所得的福德,正是相等,没有差别。 世尊。 我一名号。 与彼众多名号无异。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世尊,单持我一名号,与其持众多名号,所得福德,并无分别。 这都是由我修习耳根三昧,而证得真正圆通,故能得此伟大妙用。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 福备众生。 以上就是十四种施无畏力,福德周备来普施十方众生。 故十方世界众生,皆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菩萨。 世尊。 我又获是圆通。 修证无上道故。 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于证到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运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 一者。 由我初获妙妙闻心。 心精遗闻。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 成一圆融清净宝觉。 故我能现众多妙容。 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我修反闻功夫,初从入流照性,以反闻自性之始觉妙理,来照自性之本觉妙智,理智双妙,合而为一,故得妙妙闻心。 这时,这颗微妙心精,脱离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即闻所闻尽,就能六根互用。 见、闻甚至鼻嗅、舌尝、身觉、意知,都不再分隔。 六种知性,混成一个圆融清净的宝觉。 故此我能一身而现多种的容貌,又能说无边的秘密神咒。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 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 有时现出一头三头、五头七头、九头十一头,像这样至到一百零八头,千头万头,甚至八万四千坚固不坏的烁迦罗头。 (烁迦罗译作坚固。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 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 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 有时现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廿四,乃至一百零八,千臂万臂,甚至出现八万四千各结手印的臂。 (母陀罗译作印。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 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或现二眼或三眼、四眼九眼,如是乃至一百零八眼、千眼万眼,甚至八万四千清净宝眼。 或慈或威。 或定或慧。 救护众生。 得大自在。 或者示现慈悲眼,或者怒目威猛眼,或者结印安静定眼,或者晶莹光明慧眼,示现这种种妙眼,无非为拯救众生,使其离苦得乐,保护众生,使其得到大自在。 二者。 由我闻思。 脱出六尘。 如声度垣。 不能为碍。 故我妙能现一一形。 诵一一咒。 其形其咒。 能以无畏施诸众生。 是故十方微尘国土。 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第二种无作妙德:由我从闻思修,得到正定,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得到解脱,脱离六根六尘。 犹如声音一样,能透过墙壁,不为墙壁所阻,所以我有无作妙德,能变现种种形貌,能诵持种种神咒,能把所有无畏的威力,施给一切众生。 因此十方微尘数国土,所有众生都叫我为施无畏的大菩萨。 三者。 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 所游世界。 皆令众生舍身珍宝。 求我哀愍。 第三种无作妙德:由我专心修习本来微妙圆通,清净无染的闻性,故此所去游化的世界,都能使得所有众生,破除他们的悭贪心,乐意施舍珍宝,有的甚至舍弃身命来求我的哀悯。 四者。 我得佛心。 证于究竟。 能以珍宝种种。 供养十方如来。 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第四种无作妙德:我深得诸佛的因地心,如来藏真心,亦已证到究竟坚固的正定,故能将种种的珍宝,来作供养,上供十方诸佛,下及法界六道一切众生。 求妻得妻。 求子得子。 求三昧得三昧。 求长寿得长寿。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所有六道一切众生,有所要求的事情,我都能令他们遂心满意。 求妻的,得好妻;求子的,得好子。 众生的欲望,都想得到好妻子、好儿女。 等到有了妻子儿女,又觉得人生无意思,还是修道好。 故想得到三昧定力,或求延年益寿,甚至想求成佛得大涅槃,只要他们一心称念我的名号,我都会随其心愿,满其所求。 佛问圆通。 我从耳门圆照三昧。 缘心自在。 因入流相。 得三摩提。 成就菩提。 斯为第一。 现在佛问圆通法门,哪个第一,照我所证,我是由于耳根法门,反闻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严大定。 故能随缘应化,运用自在的妙用。 这都是由我的反闻功夫,逆生死流,入涅槃流,回光内注,直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遂证这个坚固大定,得成无上觉道。 故我认为耳根法门,最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 叹我善得圆通法门。 于大会中。 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世尊,古佛观世音如来,看见我很快得到圆通,故赞叹我为善得圆通法门,并在大会中为我授记,号为观世音。 由我观听。 十方圆明。 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由我观照耳根,听闻之性,圆融无碍,遍满十方法界,故能令十方众生,一心念我名者,都能遂心满愿,自在成就。 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够遍满十方世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 从其五体同放宝光。 远灌十方微尘如来。 及法王子诸菩萨顶。 当尔之时,世尊在师子宝座上,从他的五体,即佛的全身(头和二手二足),同时放出宝光,远灌十方世界微尘数的如来、法王子,以及诸大菩萨的顶上。 彼诸如来。 亦于五体同放宝光。 从微尘方来灌佛顶。 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而十方世界,无量数的如来,亦从他们的五体,同时放出宝光,从微尘数的方向,来灌释迦佛头顶,并且灌到大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顶上。 这表示圆通总相,圆通妙理,佛佛道同,互相灌注,互相交融。 林木池沼。 皆演法音。 交光相罗。 如宝丝网。 是诸大众。 得未曾有。 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这时候,只陀林内,所有大木小树,大池小沼,水流溪间,风吹行树,无不奏出梵呗法音,所有佛光,光光交织如宝丝网相似。 宝光和妙音,融成一片,不杂不乱,无不表现出一真法界的不可思议境界。 这时会中的群众,都叹为得未曾有,大家都得到究竟坚固金刚正定。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 青黄赤白。 间错纷糅。 十方虚空。 成七宝色。 即时,又有无量数的百宝莲花,青色、黄色、赤色、白色,五色间杂,七彩纷陈,从天空中,如雨降下。 一瞬间,十方的虚空,变成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琥珀七宝的颜色,珠光宝气,互相辉映。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 俱时不现。 唯见十方微尘国土。 合成一界。 梵呗咏歌。 自然敷奏。 此娑婆世界,娑婆译作堪忍,形容这个痛苦肮脏,堪以忍受的世界,众生不但能堪忍受,还认为快乐,真是颠倒! 这个娑婆世界,所有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忽然都不见。 只见十方微尘数的诸佛国土,合成一界。 梵呗清净声音,自然演奏种种赞颂歌咏等微妙法音。 于是如来。 告文殊师利法王子。 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 及阿罗汉。 各说最初成道方便。 皆言修习真实圆通。 彼等修行。 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这时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你现在观察这二十五位已证无学位的大菩萨、大阿罗汉,每人各发表他们最初成道的方便法门,认为是最圆通真实。 其实他们所修的方法,并没有一个好、一个坏,或先进,或落后的分别。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 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兼我灭后。 此界众生。 入菩萨乘。 求无上道。 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我现在要使阿难,早日得到开悟。 在这二十五个法门中,你认为哪个法门,对阿难最对机适合? 同时,在我灭度后,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想要修菩萨乘,求证到无上佛道,你认为哪个法门,对他们最为方便,最易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 奉佛慈旨。 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 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师利法王子,禀承佛的慈命,即从座起来,顶礼佛足,仰仗佛的威神加被力,按照经上意思,用偈句对佛说: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形容觉海广大如海,横无边际,竖无底蕴,不是一般水海,尚有边底,故能包涵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山河大地森罗万象。 觉海本性是澄湛不动,圆含万有的。 圆含万有,即寂而常照,不变随缘。 澄湛不动,即照而常寂,随缘不变。 元妙是本来自妙,不由造作。 元明即本来自明,不假功用。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在本来妙明上是毫无一物,忽然生起了妄照,因妄照就生出妄所。 所即尘相妄境。 妄境既成立,真照之性就灭亡。 遂将本有如来藏,转为无明藏识。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在觉海本性上是一法不立,没有能所。 但依真起妄,晦昧为空,迷性空为顽空,就有了虚空,依虚空又妄立种种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妄想澄结成为国土,妄想知觉就成为有情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虚空是从大觉里生出来,好像大海中起了一个小沤泡。 有漏即有情世界。 有漏有三种:欲漏、有漏和无明漏。 微尘国即器世界,都是从虚空中所生,不出虚空之外,沤泡一灭,虚空亦就没有,何况一切三有众生? 三有即: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 亦叫三界二十五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 迟速不同伦。 归元即修道成佛,回归自己本有家乡,只要灭除妄识境界,自可恢复如来藏性。 这个道理只是一,没有二的。 但返本还元的方法,则有多种方便法门。 诸圣证入藏性,是没有不通的,好像顺修,对机为顺;逆修,不对机为逆。 和廿五法门,都可通到,都是方便法门。 可是初发心欲修证正定,就需要选择,因圆根和不圆根,对修证的迟速难易,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色是妄想所结成,晦昧成色尘,若用心精来观察,还不能明了透彻,因色尘没有本体,只是结暗所成。 初发心者怎可依此不明彻之色尘,而能速获圆通呢?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音声虽可代表语言文字,但要加杂多句多字,才能明白;因一字一句是不能包涵一切意义的。 初发心者怎可用此不通之音声,而能速获圆通呢?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香尘是要和鼻根相合,才有知觉,如果离开就无所知,所以鼻根不是恒常有味,要和香尘合才知道,一离开就不知道。 故初发心者,不能用此不恒之物,作为圆通法门。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味尘体性亦不能自知有味,要和舌根相合才知道有味。 而舌根,能觉之性,又不能永恒和所觉之物合而为一。 故初发心者,亦不能选此不恒之味尘,作为圆通法门。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讲到触尘,虽然亦可证道,但要有所触才知道,没有能所两触,根本一无所知,故离合之性是没有一定。 对初发心者,怎能速得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摩诃迦叶尊者修法而入灭尽定,法属意,意缘法,属于内尘,是外五尘落谢影子在意地中,故叫做内尘。 既然凭外尘,必然有个所。 外尘为能谢,内尘为所谢。 有能所,有落谢先后,就不能互遍互涉。 故初发心者,不能选为速获圆通之法门。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见根之性虽然洞然明彻,但明前不明后,见左不见右,四周只能见一半。 故初发心者,怎可选此不圆之根,而能速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鼻中气息出入虽相通,但在出入息尽时,并没有交接之气息相连,必须稍停片刻,故属支分离异,不能互相涉入。 对初发心者,亦不能选此作为速获圆通法门。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舌根一定要有味入,没有味入,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要有味,合到舌根上才生觉了之知。 如果没有味尘,根本就全无所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不常之根,作为速获圆通法门。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身根和触尘相同,要有触才知,无触就无知,且身根和触尘,一属有知,一属无知,各有边涯,各有分量,不能于离开时而得冥知契合。 故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不圆之根,作为速获圆通法门。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知根是知道,属于意根法尘,夹杂胡思乱想,最难调伏。 要恢复湛然了知性,脱离妄想杂念心,是不能一时除尽的,故不能选作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识根为生死根本,故佛处处要阿难尊者舍识根;而诸圣仍用识入道者,因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不同初发心,故要选择,才能速证圆通。 舍利弗因眼识,即见识,而悟道,根尘相对而生灭,故曰杂三各合。 但推究根本,不是从根、尘生,不从根尘和合而生,是没有体相,虚妄不实。 自体既无定,怎可选作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普贤菩萨因耳识而悟道。 心闻即耳识,虽能洞彻十方,但要有菩萨大威神力,才能成就。 如果是初发心的人,是不能依此识速获圆通的。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鼻想是观想鼻端白,本来是权巧方便,随顺机宜而说。 目的只在收摄散乱心,使能暂住,但有能住之心,就有所住之境,因真心是无所住的,故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为圆通法门。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富楼那尊者因舌识而悟道,这是无量劫以来已修成,而不是舌识之功能。 因说法只是播弄音声,语言文句,这都是有漏法,有漏便不是圆通法门。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优婆离尊者因身识而悟道。 持戒只为束身识,但对无形心意,如妄言绮语、贪嗔等,就很难约束,因此不普遍,不能选作圆通法门。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不可测达是神,自在无碍是能。 目犍连尊者修意识而得神通,但这是他宿世修来的,不关法尘之分别攀缘心,有攀缘便不能离开意识。 有攀缘妄念的心就不能离开物,物即法尘。 初发心者,怎能用此攀缘妄识作为圆通法门。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持地菩萨修地大而入道,地是坚固障碍之物,不是通达之相。 坚地又属有为法,不是无漏法。 要得到佛指示平心,才能证圣,所以不是初学者可以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月光童子因水大入道,假若观想水性,有想念便不是真如实际,如如不动之境。 要证如如不动,不是六识觉观所能契入的。 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乌刍瑟摩因观火大而入道,观想火大之性,只因厌有欲火而求脱离,不是自心真能脱离,故不是初发心者,可以选作圆通方便法门。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观风大而悟道。 若观风大之性,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但风力有动有静,循环不息,属无常之法,而不是无对待之法,既属有对待,自然不是无上觉体,不可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虚空藏菩萨观空大而入道。 若观空大之性乃是晦昧所成,昏昧顽钝自然不是灵明觉知。 既无灵明觉知,当然和菩提异样,初发心者怎可依此昏钝作修因,而得灵明觉道这果? 故不能选作圆通法门。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弥勒菩萨观识大而悟道。 若观识性,十方唯识,念念生灭不停,不是常住之性,而且存心观想已是虚妄,何况所观识大,更是虚妄。 故初发心者,不能观此识大,而速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故念佛不是口念,不是意念心念,而是要都摄六根而念。 但有念就有生灭,是无常,所以说:念性元是有生灭。 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万修万人去。 但以生灭之因,求证不生不灭之圆通,则因果相违,感应当然有不同,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我(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对佛说:佛为教化众生,出现于娑婆世界,这娑婆世界最好的教化法门,最能获得清净本然而得正定,惟在听音之闻性,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最易入手。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能离开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苦,得到六结解脱,究竟自在之乐,最好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 最伟大这位观世音菩萨,他在恒沙劫这么长的时间,来化度众生,入微尘数这样多的国土,用无作妙力,十四无畏来施舍苦难的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说法的妙音、寻声求苦的观世音,清净无染的梵音和应不失时的海潮音。 用这种种音来救世上的众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安宁,以及证得出世无上觉道,不生不灭常住真心。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我现在启白如来,好像观音所说:譬如有人静居一处,可以同时听见十方一齐击鼓的声音;故耳根闻性,确实是圆满而周遍的。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世人肉眼只能看见没有障碍的东西,有障碍如窗一纸,便不能看见。 舌和鼻亦是一样,身要有触才有感觉,心念又太纷乱无头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耳根隔墙还可听到,远近声音亦可听到。 其余五根都没有耳根圆融无碍,所以耳根真实是可选作圆通法门。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音虽有动静,但闻性不是有和无的。 众生颠倒,迷惑声为闻,故无声时就说无闻,不知无声时闻性更清楚,所以不是没有闻性的。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无声之时闻性没有灭,有声之时闻性不是有生,这证明闻性是湛然圆融,离开生灭,而能常住不变的。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纵然在梦中,闻性依然存在,不是因为无思念就没有闻性的,所以它能超出思惟之外,这是身心即其余五根所望尘不及的。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现在这个堪忍的世界,得到佛的声音,说明一切经论,宣扬一切义理。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众生迷惑本有闻性,只知向外驰求,循著声尘去跑,所以就受生死流转。 阿难纵然强记,多闻博学,但还免不了邪术所转,这岂不随声尘而沦落? 如果能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不要顺流而能旋流,就能得到无妄,恢复本有真如之自性。 以前有人往问孟子:世上有没有这样的人,搬家时把妻子都忘了。 孟子答:今之人皆妄其身。 不但忘了妻子,连自己都忘了。 不知自己会病、会老、会死。 阿难亦是这样,舍本逐末,向外驰求,忘了自性,只求博学多闻,终被外尘境界所转,而受邪术之害。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阿难,你要细心来听,我现在承受佛之威神力,代表佛宣说金刚王三昧之法门。 这法门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如幻戏一样,妙处是不可思议的。 所有十方诸佛,都是修这三昧而证果,所以这是真三昧,亦是佛的母体。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你闻微尘数佛所说一切秘密法门(秘密法门是彼此不相知。 众生根性不同,故佛就观机逗教,因人说法,令人人都能明白),如果你的欲漏未除,虽修多闻法门,终成错误,受摩登伽女之难。 如果没有欲漏,就什么难都没有了。 有欲就有漏,欲中最重要的欲是色欲。 美国人最难断就是色欲。 能断色欲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不能断欲,就是有漏。 证四果阿罗汉才得无漏。 证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是证道位,证到无漏阿罗汉。 现在的人,不但不除欲漏,还要跟著欲漏跑,所以大家都要看看,自己是否已除欲漏? 如果未除,那就要快点除掉。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用闻根来修持佛所说的佛法,何不自己反闻闻自性,反求诸己,在自性上用功夫呢?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这个妄闻不是自然生出来,只是声尘所结之根。 因为有了声尘,才有闻的名字。 如果能旋转闻根,来听自己的自性,和外边声尘脱离关系。 能脱离声尘,只存妙性,还有什么叫作耳根呢? 这个时候,就能入闻而不闻、不闻而闻的境界。 要闻的时候,则相隔千里之声亦可闻到;不想闻的时候,则眼前之声也听不到。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一根既解脱,返本还源,返回如来藏性,六根亦都解脱。 因有连带关系,元是一精明,因妄执而分成六和合。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能见能闻,包括嗅、尝、觉、知等都如眼中幻翳一样。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亦如空华一样不实在。 闻根既已旋妄复真,翳病完全除掉,根尘亦皆消灭,则本觉之体就恢复圆融清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净极就是觉和所觉都空,寂灭现前,这个时候心光自然通达,自性自然寂然常照,包含虚空。 上文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虚空是世界之最大者,但在自性觉海中,犹如一小泡,何况其他所有世界,既能超越世界,了无挂碍,再来看世界,则一切如在梦中的事一样。 摩登伽女亦是梦中之人,怎能留得住你呢? 梦里人不能牵梦外事啊? 这是说阿难尊者不能解结超界,只因错用缘尘影事为心,故被根尘所缚,不能解脱。 我们现在亦和阿难尊者一样,但尊者已循耳根而开悟成道。 我们亦应该学他,快点循这法门来修,希望能早日得道。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犹如世上的巧妙幻术师做影戏一样。 中国古代窗户是用纸糊,幻师用驴皮剪作种种人形,用线牵动,从窗户来回行走,舞刀弄枪,表演各种动作,惟妙惟肖。 虽然见种种动作,但要从机关上拉动一线,才能走动。 息了机关,就什么都归寂灭,因一切幻术都是无体性的。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六根亦和虚幻影戏一样,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 元本是一体,而分作六种作用。 如果一处能返本还源,得到解脱,其他六处都不起作用。 所有的前尘污垢亦都应念销灭;就能成就本来的妙明真心,性净明体。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如有些许微尘未尽,尚在诸学地位,都要赶快破尽,直到生相无明都破尽了。 这时候,明到极点,就是如来的本体。 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要破尽了,才能成佛道。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在法会的大众和阿难,都要旋转你们的倒闻,不再向外驰求,回来反求诸己,反闻闻自性,自然能复性归真,成就无上道果位。 故耳根最易修,最易成,实在是圆通的法门。 既然圆通实理是修闻性,那闻性是怎样修呢? 我们现在参禅,就是修闻性,不要打妄想,要制心在一处来参话头念佛是谁? 绵绵密密,甚至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 这个是什么? 就是念佛是谁。 用心来念,用耳来听,听来听去,使心神和闻性都溶归一处,不再向外分散,东跑西跑。 只是流光内注,反闻闻自性,功夫久了,自然会成就。 故大家要集中精神来修,不要错过!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这是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证入涅槃门的一条妙修大路。 过去诸佛亦从这门路而修成就,现在诸菩萨,虽未成佛,但亦已得到圆满寂明,未来的修道人,亦应该依这耳根法门来修,不单单诸佛和观世音菩萨,就是我(文殊师利菩萨)亦是从耳根反闻而证圆通的。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我诚诚实实地来答佛所问,诸法门中,何门最易成就? 同时为救末劫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亦为声闻缘觉诸小乘人,要回小向大,勤求无上菩提,成就究竟涅槃心。 唯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为第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其他廿四圣所修法门,都要仰仗佛的威神力加持,才得舍弃尘劳,成就佛果,故不是一般普通初学者所能修。 同时对于深智如普贤、弥勒、舍利弗等,当然相应,但对初学浅智的人是不同说法的,只有耳根,人人现具,深浅可修。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顶礼佛,藏即法,无漏不思议即贤圣僧。 廿五位圣者皆证无漏果位,及不可思议神通。 即是顶礼佛宝、法宝、僧宝,原三宝加被未来一切众生,对这个耳根法门不生疑惑。 这法门既易修,又易成,是堪以教阿难以及末法一切堕落众生,只要循耳根法门来修,就会超过其他法门而速获圆通的。 所以凡要修楞严正定,真实心的要诀就是这个耳根法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 身心了然。 得大开示。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 犹如有人因事远游。 未得归还。 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这时阿难尊者及在会大众,身心了然明白,得到佛及文殊菩萨的开示,知道成佛证入菩提及大涅槃的道理。 譬如远游他乡,还未归来,但现在已明白回家的道路。 这是说阿难尊者及诸大众,虽未证无漏果位,但已明白怎样修证无上觉道的道路。 普会大众。 天龙八部。 有学二乘。 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 其数凡有十恒河沙。 皆得本心。 远尘离垢。 获法眼净。 整个大会群众,天龙八部鬼神,有学罗汉,二乘缘觉声闻,以及一切初发心菩萨,总共有十恒河沙这样多,都悟得本有真心,远离一切尘垢,得到法眼清净。 这即是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 成阿罗汉。 无量众生。 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性比丘尼即摩登伽女,听了这篇偈颂,就成就初果阿罗汉。 还有无量无边众知,同时皆发无可比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之大菩提心。 阿难整衣服。 于大众中合掌顶礼。 心迹圆明。 悲欣交集。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 稽首白佛。 大悲世尊。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 是中修行。 得无疑惑。 这时阿难尊者在大众中,整理一下衣服,合掌恭敬,顶礼佛足,感佛开示,明白旋流反闻,次第解结的事迹,故心里亦得到圆明快乐。 悲喜交集,又怜悯未来众生和他一样迷途未悟,为了众生之缘故,就稽首对佛说:大慈悲的世尊,我现在已明白成佛的法门,依照耳根去修行,绝对不疑惑而一定会成功的。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 菩萨发心。 自觉已圆能觉他者。 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 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我时常听世尊说:自己还未得度,而要先度别人,是菩萨的发心。 自身已觉悟圆满,又能使别人觉悟的,是如来入世所做之世。 我虽还未得度,但我愿意先度末劫一切的众生。 世尊。 此诸众生。 去佛渐远。 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 云何令其安立道场。 远诸魔事。 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世尊,末法的众生,离开佛太远,就会有恒河沙这样多的邪师,大说邪法。 那么,初发心的众生,想要摄心修道,从耳根来修楞严正定,怎样才能使得他们安立道场,离开邪魔的扰乱,使他们能安心修习,对菩提心能念念增长,不被邪魔所屈服而退失呢? 邪师专门讲邪知邪见的事,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好像淫欲是不好,但他们竟赞叹为好,投人所好,令人迷惑。 菩萨有时教化众生,因机逗教,亦用爱语,但这是慈悲心,不是私欲心。 有时知道众生贪于色欲,故偶然亦现 发布时间:2025-07-31 07:51:28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2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