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音老人解答什么是真正的了悟佛性 内容: 1. 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 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 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2. 问:何为感应道交? 答:此感彼应也。 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此打成一片为道交也。 3. 问:何为不即不离? 答:不即者,不就是也;不离者,离开它也就没有了也。 此乃说性相不二,色空无异也。 4. 问:什么叫身内身,身外身? 答:身内身即佛性,真身。 在认识本性后,时时保护它,到六根不为境界所动,清净了,我们的神识就出来了,不必等到死才出来。 出来的身叫身外身,即意生身。 它还是假身,是第七识。 出来后还会有变化。 第一次叫三味乐正受意生身,靠打坐的功夫。 这时还不能要出就出,要入定才能出,动中出不来。 超过五地就能出三个了。 到八地以上,就是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 动植物山河大地一切东西都能变化自在。 如不认识本性,纵然出阳神,还是有生死。 吕纯阳祖师后来见了黄龙祖师,才完全醒悟说:自从得见黄龙后,方悔从前枉用功。 道教里有住著,要到最后才能化空,气功更有住著,所以不能了生死。 道教、气功是以炼精气神为本,而佛法是以菩提心为根本,精修定慧积累功德而成道。 一是有为之体,一是无为之德,故不可同日而语。 5. 问:什么是无念? 答:无念不是压念不起,与死人相似,而是念起不随,念念不停留。 尽管做一切事,心中不留丝毫痕迹,无一点执着。 6. 问:什么是无住用心? 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丝毫功德相。 脑筋里没有一点东西,空空荡荡地就像没有做过一样才是无住用心。 7. 问:什么叫无漏? 答:修行是从有漏修到无漏。 无漏是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了,到了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可漏了,这时就是无漏。 有一点喜乐与烦恼在,还是有漏。 你现在有妄心、妄想、妄念,赶快放下,不跟它走,把它都消光,没有东西再漏了叫无漏。 所以应一切放手,一切不要执著。 证到无漏时,十方圆明,道通具足,成就无畏妙德。 8. 问:什么是无生法忍? 答:真智安住于实相理体而不动,叫无生法忍。 我们的佛性根本是不生不灭的。 没有生哪有死? 忍是安住不动,就是定力。 最苦的,他也不觉苦了,在牛胎马腹也不苦,这就是自性大忍的力量,就是法身不生不灭。 事相都是假的,不接纳它就没有苦,你接受它就有苦。 忍苦者无苦可忍也就是无心可动。 无生法忍要有力量才能证到。 在六道尽管走,也是无生,不是坐在界外净土是无生。 我们现在说,一念断处,能起了了分明的大功量是我们的佛性。 你认可它,一点不疑惑,不动摇,叫无生法。 更进一步,这无生法也不可得。 才叫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是行人证到本性,更无生灭的自然状态,此时也就成道了。 9. 问:什么叫微细流注? 答:指微细的妄念,就是法相宗五遍行心所的意,如水一样不停地流。 平时人都不能见,因为它流得快。 须入金刚喻定才能见它流动。 10. 问:什么是见、定,行? 答:见是见性,空悲不二;不著相就是大定,空明无依;行是指度生的行为而不著度生相,自性圆照,六度齐施。 11. 问:对各种境界不留痕迹的功夫是不是修行正路? 答: 此不留痕迹的功夫正是修持正路。 但于无住中仍要圆现大悲妙用,开显无量功德。 12.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 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 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13. 问:什么叫观自在? 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 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 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14. 问:什么叫起疑情? 答: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15. 问:悟个什么? 答:三世诸佛也不识! 还会么? 宗下答语切忌说理,须意在言外。 现在人根机太钝,修禅定不易开悟,唯有净密双修似较合宜,此诚无可奈何之事也。 但遇有缘之志者,亦可摄受一、二以教之。 16. 问:什么是心中心法? 答:全名是心中心又心,即假心,真心,真假心都不可得的心,即证悟妙心。 心中心法是大圆满法中的精髓,是中心的中心,是借假心打开真心,彻显妙心的无上大法。 17. 问:修心中心法讲不讲成佛资粮? 若讲,指的是什么? 答:成佛的资粮:(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 因佛是二足尊,即智慧福德二俱圆满。 18. 问:什么是阴神? 答:人家看不见你,但你自己知道。 19. 问:什么是密法? 答:打开秘密宝藏叫密法,是以三密加持来修法的。 三密加持即以本尊的身、口、意来加持。 身体不动,手结印,腿跏趺而坐,是身密;口持咒不停,是口密;意不想,不思,静静听自己的持咒声音,是意密。 能以无相密法打开秘密宝藏,见得本性,是真正的密宗。 20. 问:密宗为什么一定要灌顶? 答:灌顶是个仪式。 灌顶可以给你消业障,给你开梵穴,给你菩提的种子。 灌顶后修法,可以得到加持。 所以灌顶后往往会拉肚子或呕吐,这是灌顶的力量。 密宗要灌顶后才能修法。 21. 问:什么是现量? 答:现量者,如实而现,没有分别。 象照相机照相,照出影子而不分别。 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它是现量。 坏就坏在第六识加进去了,这是张三,那是李四,张三对我好,李四对我坏,这是比量。 我们做功夫要不分别,意识不跟前五识跑,也不随内影尘转,离一切对待,当体圆现,正量分明,即是真现量境。 22. 问:缘从何来? 答:缘是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的。 业感缘起,心动就是缘。 缘也是本性的妙能,大悲缘起,佛土庄严,都从菩提因缘而现。 23. 问:佛性与觉性有什么关系? 答:佛性就是觉性。 什么叫佛性呢? 它是成佛的根本。 还有法性,法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三者合起来就是我们一灵真性,也叫一真法界。 它是最真实,最珍贵的大宝贝,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24.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圣人怎么有差别? 什么差别? 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 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 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25. 问:实相念佛的要点是什么? 答:不著相,念自性。 内照念头起处,不跟它跑即名念实相佛。 26. 问:到率兜天还会退转吗? 在兜率天比在西方净土成佛快些,是吗? 答:没有退转,同样是阿鞞跋致。 至于成佛快慢全看自己的修行。 释迦佛与阿难一起修行,释迦佛早已成果地佛了,而阿难还没开悟呢。 不管什么地方,都要看你用功的精进程度而定。 2. 7问:关于度众生,在自己尚未证悟本来以前是否可减少外缘,安心修法,以自度为主呢? 答:对! 28. 问:何种情况不是无记空? 答:一念不生时,一切都不知道了,就是无记空。 发布时间:2025-10-25 07:54:23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3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