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内容: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1]的,更要念。 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 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 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zuō差误)路,阴境若现前,瞥尔[2]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h依靠)。 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 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 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 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 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 否则不能算有。 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 自心净,则国土净。 自力感,则佛力应。 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 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 否则不能算有。 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 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 乃是大错而特错了。 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 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这是最要紧的道理。 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 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1] 通宗通教:宗,宗门,指直指人心使人明心见性的禅宗。 通宗,即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教,教下,指以佛经为依据的教法。 通教,即大开圆解,大彻大悟。 [2] 瞥尔:突然,迅速的。 彼曰:永明《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 何以言之? 彼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 又有住念佛堂,长年念佛者。 彼皆现世能为人师,来生即成佛祖乎? 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 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诸瑞相,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 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法。 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是也? 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1]。 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 吾数十年来,见禅(宗门)讲(教下)诸师所说,皆与汝言,无少殊异。 见地若是,宜(当然,无怪)其禅与净土,日见衰残也。 [1] 龟鉴:比喻借鉴。 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 请垂明诲(教诲)。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 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 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 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 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 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1]也。 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 须细参详,不可笼统。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 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 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 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 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 或求生天,受天福乐。 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 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1] 实有诸己:即于己实有之。 问: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过,而亦简除? 答: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 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 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 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 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 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 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 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 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 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净土决疑论) 发布时间:2025-10-26 11:41:56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3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