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内容: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 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 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 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 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 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理体,理性)废事(事相,事修),自误误人之邪见也。 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 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 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1]汉、脱空[2]汉乎? 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 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1] 担板:即徐六担板,是由谚语徐六担板,只见一边省略其后一句而成。 禅宗用以比喻执著于事、理一端的偏见。 [2] 脱空:落空,着空。 从前诸祖宏法,均按时机,导利后学,不得谓为偏执,须谅当时苦心。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语本无病,病在学人不解圆义,死执一边,便同徐六担板耳。 宗家未得之人,只执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谓净土弥陀,皆非实有。 此种人本不知宗,何况净土? 净土诸古德所说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乃谓西方净土,不出唯心,阿弥陀佛,不出自性。 性相、理事、因果,悉于此中圆彰。 阁下病其偏执,不能普摄。 谓学者根钝,难以领会则可,谓古德此语有病,则不可。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与生则实不生,去则决定去均理、事并明之法言,何必过为计虑? 不过今人多是事、理俱未了解,则宁可按事说,不宜按理说,免致误会,以成豁达空[1]耳。 (复温光熹居士书五)[1] 豁达空:执着一切皆空,拨无因果。 发布时间:2025-10-26 13:41:06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3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