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第2743部 - 大藏经 内容: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 初作沙弥。 时有相师。 语琰曰。 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 遂请大德。 共详其福。 修何功德。 更得延年。 大德云。 佛教圣言。 依法受持金刚般若。 功德最大。 必得延年。 琰时奉命遂即入山受持般若经。 六年出来。 更见前相师云。 法师比来修何功德。 长寿殊相顿能如此。 琰便具说前者被相寿短命。 遂以入山受持金刚般若。 更无餘业。 师曰。 不可思议。 因兹功德。 遂為大德。 法师年过百岁。 方始受终梁时开善寺僧藏师讲说知名时有胤师。 何胤之善能占相。 过见谓曰藏师。 须聪明為讲说。 信手依经藏中撰取一卷拟长寿。 持乃得金刚般若。 藏在房诵持三年不出。 后见胤之喜而言曰师有何法改容貌。 弟子所相无验。 藏云。 檀越相大有验。 是时度厄难為得受持金刚般若经力如此。 胤之言曰大不可思议功德果报。 今得相百年餘。 岁果如所说记隋时有婆罗僧藏法师。 能持金刚经禁咒断除一切诸恶。 有小僧就学成咒法。 数年堪伏之耶。 来诣江畔见有一胡神之庙宫庭。 即於此中坐心宿诵禁咒其犯遂殯。 藏闻弟子身死忿恨自来到神所。 亦於庙坐诵咒因即致死。 于时同寺有一僧。 每恒受持金刚般若经。 闻藏师师徒并為神打死遂来神所。 亦於庙坐诵般若经。 至夜来闻有风声极大迅速。 须臾见一物。 其形怀异壮丽奇特可畏倍常种种形容眼光似电。 师坐正念诵金刚经不息亦无恐惧。 神来至前摄诸威势。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听诵经讫师问神。 檀越是何神祇。 初来猛迅后乃寂然不动。 神即答曰。 弟子是此宫庭胡神。 為性刚强。 戾见师习大乘经典不可思议。 是以伏听。 檀越既能如此信敬。 前者二僧诵咒何缘打杀。 神言。 彼二僧者不能持大乘经典。 见弟子来逆头骂詈口诵恶语咒术。 弟子不伏。 此二僧见弟子形貌并自怕死。 亦非弟子故违杀害。 侧近之人。 知师入其神庙止宿。 恐同前者二僧被打杀。 至旦诸人共相率往神所看迎乃见平安。 问师因缘所有事意具答诸人诸人因此发心受持金刚般若经者不少开皇十一年。 太府寺丞赵文昌身死唯一上愿。 家人不敢即敛。 然昌遂至阎罗王。 问昌曰。 从生已来作何福业。 昌曰。 更无餘功德。 唯常诵持金刚般若经。 王闻合掌恭敬讚言。 善哉受持金刚般若。 功德最大不可思议。 即语执人曰。 汝更勘案勿错将来。 不其人实错将来不闻。 即语昌曰。 可向经藏中取金刚般若经来令一人引。 昌西南下至经藏。 所见大舍数十餘间甚精丽。 其中经满。 并金轴宝袟广严妙好华饰不复可言。 昌乃一心闭目云。 大德最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 求其使人请换不肯。 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 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 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 并得通利。 王即放还约束。 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 仍令一人引。 昌送出门便见周武帝禁在门东房内唤言。 汝是我国人也。 暂来至此须共语。 昌即便见武帝再拜。 武帝曰。 汝识我以不。 昌言。 臣昔曾任伏事卫陛下。 武帝喜云。 卿乃是我故旧也。 汝可还家為我向。 今帝论说道我诸罪并了。 唯有灭佛法事未了当时為卫元嵩谗言不得久禁在。 此未知了其。 昌问武帝。 卫元嵩是三界外人。 非阎罗王所管摄。 為此不能追得。 汝还家為我从。 今帝乞少许功德救拔苦难始敢望了。 昌还家更得甦活。 已经五日其患渐损。 具以此事奏闻。 文帝知即為出敕国内诸寺师僧。 為周武帝三日持斋行道。 转诵金刚般若经。 亦录入史记遂州有一人。 贞观元年死经三日得活。 说言。 初死之时被人遮逐同伴数人至阎罗王所。 中有一僧王见先唤。 师来一生已来修何功德。 师答言。 唯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王闻即起合掌讚言。 善哉既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当得昇天。 何因错将来至此。 王言未讫。 即见天衣下来引师上天去也。 王乃覆坐次问。 遂州人汝等从昔已来作何福报。 云一生已来所诵经典好习庾信文章诸子集录。 近来学诵金刚般若经。 犹自未得。 王曰大罪人汝见识不。 报云。 虽读庾信文章实不识面。 王即遣示苦人乃见大龟。 一身数头。 人言此是庚信。 龟去少时王言。 此人学诵金刚般若。 且令放出。 来见一人云。 我是庚信生存之日。 好引诸经用作文章。 或生诽谤毁呰经文。 今受大罪报向见龟刑。 是以甦活。 说此因缘。 眾人伤悲。 悉知是实。 其遂州人土地多是移人猎生害命充食。 当时知见共相识断除杀害因。 得发心悉共受持金刚般若经。 信受供人恭敬渭州畦彦通一生已来常诵金刚般若。 先於李蜜下任武牢县。 令為贼破城求觅欲杀。 彦通怕急。 即踰城东下投涧取死。 其涧深峻百丈有餘。 从空而下如人扶接不觉到底。 乃於盘石安然端坐。 良久而起都无损伤。 彦通自怪喜惧非常叹息不已。 从已来自知大德金刚般若威力。 委知经力极大不可思议功德。 加心信敬精勤受持不敢轻慢。 常获果报得福无量鄜州宝室寺僧法藏。 戒行精淳。 為性质直。 隋开皇十三年。 於洛交县蔞川城造一所僧房。 二十餘间佛堂三口并架塼瓦严丽彩饰精茅。 丈六素像总有部部别各有十一事。 等身观世音石像一躯千屏风像等。 至大业年得寺千。 时舍像并令移就州墎伽蓝安置破坏补缺并得成就。 更造一切经写得八百餘卷别造长张。 於京城月爱寺令人抄写。 并檀香為轴庄严妙好。 藏至武德二年四月淬患经二旬。 乃见一人青衣在高阁上。 手把一卷经告言。 法师藏作一生已来所造功德悉皆妙好。 唯有少互用三宝物得罪未除。 我手中者金刚般若最為第一大乘经典。 汝自造一卷。 所有诸罪悉得除灭。 藏闻此教应声答言。 若得病差。 即发决定心造百部般若。 弟子自省一生已来虽修功德实未写金刚般若。 诸佛菩萨今见学悟必不懈怠。 弟子唯有三衣瓶恪F? 挥壹缡本〗? 吨觥4蟮碌茏忧字? 迷旖鸶瞻闳簟H? 迦漳芷鹨涝讣丛炱刨ゆ渡嵛拦? 械谝徊啃雌? 2⑸⒏吨钊肆鞔? 了小I钪? 鸶瞻闳舸蟪司? 渫? ψ畲蟛豢伤家槠媲橛性档菹嗳奥食纸鸶瞻闳艟? 摺 发布时间:2025-10-28 11:51:40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3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