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内容: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 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的,没有一个解脱,象邓丽君是唱歌的,对不对? 可惜四十三岁就死了,好花不常开,对不对? (众鼓掌)这就是无常,好景不常在,但是她没有觉悟,要不然就是唱那些很伤心的歌,你也是寂寞。 都是唱这些,你也是寂寞,我也是寂寞,都是这样,唱这些歌,不能开悟、都不能开悟。 佛法就不是,佛法它不是这样,佛法是讲世间的真相,让你非常的清清楚楚,你看他在跳舞、卡拉OK唱歌,你就知道,有开始,必定有结束。 你看他在结婚,他在结婚,人家说:师父! 那边在办喜事。 我说:不是! 那是八难之一,带上纱罩,前途茫茫,嫁对人、嫁错人,象在赌博一样,婚前婚后是两码事,婚前要睁得两个眼大大的,婚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的道理,看法不同嘛! 所以若是有智慧的人,了解这世间的真相,他在唱卡拉OK,你认为他快乐吗? 没有的! 唱卡拉OK若是能快乐,怎么会有杀人、放火呢? 你说赌博快乐吗? 有人因赌博导致倾家荡产,后来跳淡水河自杀,对不对? 你说:两个人恩恩爱爱快乐吗? 那为什么会为情自杀? 为爱、恨去杀人、放火,报纸上报道的,为爱走天涯、为爱拼命,都是这样。 世间人所谓快乐的东西,他认为享受的东西,它都有后遗症,它都留着一个痛苦在后面等你。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我跟她说:出家很不错! 一个女孩子,她是我的学生,我告诉她,出家比较好修行。 她说:没结婚怎么晓得会不会痛苦? 我还是决定要结婚。 我说:你结婚为了什么? 靠先生啊! 我就了解因缘不具足,也祝福她了。 后来真的结婚了,她的动作也很快,六年生了三个,很快,她也没有中断,不停的增产报国,不停的做人,做完一个又一个生了三个孩子。 结果他先生外出工作,发生车祸,撞成脑伤,现在还没有死,好久没有联络了,现在变成植物人了,她本来不用上班赚钱,现在得上班了,她先生变成植物人了,还留下三个孩子。 再遇到我时,就开始哭了,我跟她说:哭也来不及了! 我跟她说:人都是抱着一丝希望,结婚就是想依靠对方。 我早就告诉她了:是谁靠谁还不知道啦,是谁靠谁还不知道,世间是会变化的东西,我们的希望,只是一种希望而已。 智慧也要会讲话你知道吗? 有一个女众出家了,才做沙弥尼而已,她父母亲要把她打死,你知道吗? 要把她打死,走投无路,跑到南普陀找我,跑到南普陀找我时,我说:你来找我做啥? 她说:人称法师您是辩才无碍,智慧无量,您帮我想个办法。 我说:很简单! 第一,你若能用电话跟你妈妈通电话时,你就跟她讲清楚,你为什么要逼我结婚? 她会说:我希望你幸福,过快乐的日子。 你就问:妈妈! 你现在过得如何? 她一定会说:很痛苦! 常跟你父亲吵架,为什么你遭遇不幸,还要我步上你的后尘,回应回去。 第二点,你若很不幸被她抓回去时,你都不要吃。 她说:不吃会饿着。 我说:你再偷买面包、买泡面,噢! 这样啊! 外表看起来是绝食,私下再偷吃就好了,不然,你没办法,她不让你出家,她硬逼迫你结婚,很简单!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出家的好处、出家的坏处,第一、出家的好处,第二、出家的坏处,第三、在家的好处,第四、在家的坏处。 然后就开始思量了,我当时要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想:我若是在家,在家的好处,结了婚,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个孩子,回家有人喊你:爸爸! 就是这样,然后你就回一句:心肝宝贝! 偶尔看一看还想:幸好儿子长得象我。 否则就让人很怀疑了。 或是抱着孩子逗他玩,然后换儿子帮我挠痒,我帮他挠痒,最快乐的事情,大概差不多是这样了。 若是想听他喊一声爸爸,那要赚很多钱,忙得昏头转向。 上班工作,从早忙到晚才能回家,娶到好老婆还算很安慰,要是娶到恶妻,看你如何是好? 对不对? 在家的好处,就差不多是当父亲,做事业赚钱。 若是要论在家的坏处,现在是讲我啦,不是讲你们,那可就多了,我常看到左邻右舍那些夫妻,老是吵得不可开交,常常听到邻居吵架时,总会说一句话,那句话我已经听了二、三十年了:我要不是为了这三个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 这句话我听了二十几年了,到现在还不是没离婚,已经听了二、三十年了,整天就是听到震耳欲聋的锅铲声,一吵架就老是讲这句话。 -所以说,快乐、追求,我都想过了,若是出家,很快乐、自在,没有人管,对不对? 半夜不会有人要你起来泡牛奶喂小孩、换尿布等等,就是自己一个人,对不对? 若是修行,我们出家想了生死,就比较容易,没有人会干扰你。 所以说,电视上辩论的人说:成佛并不一定要出家。 没有错! 但是问题呢,有几个维摩诘居士啊? 有几个人,有维摩诘居士那种功夫? 对不对? 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个阿罗汉,个个都是出家人,证阿罗汉果的,个个都是出家人,有修有证的,都是出家人,修行是很专业的事情,所以不能找一、两个例外来为难。 若是论到究竟,当然没有话说啦,佛性人人平等,但是在尚未成佛以前,出家总是比较没有挂碍,在家的障碍一定比较多,这是难免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可以执理废事。 发布时间:2025-11-15 07:36:48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3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