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离苦的两种方法 内容: 我们在世间,一切的行为目标,就是为了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也是佛法的根本目的,我们佛教讲的慈悲就是拔苦与乐。 佛法里面离苦得乐的方法有两种。 即苦而离苦一个就是即苦而离苦--处在苦的环境里面,他却不会受到苦,他反而感到安乐。 就像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所讲的。 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给太上老君拿住了,放到炼丹炉里面去炼,以为这下可以烧死了。 我们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那里的火还挺猛的,可是这孙悟空在炼丹炉里面,不仅不觉得热,还觉得很清凉,在里面居然还睡着了。 结果太上老君把炼丹炉盖一揭,孙悟空啪就跳出来了,从此之后就成了火眼金睛,你看,这么苦,对他就无所谓,这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也好像一个人,比如说他自身具有解毒的特异功能。 你把他关在一个毒气房里面,对他是没有用的,毒气吸进去以后,自然不会中毒。 而且经他鼻孔一吸,就成了净化器,里面很清新。 这样的人,毒气对他也没有用。 这就是菩萨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心能转境。 大菩萨心能转境,他心是清净的,染污的环境也能转为清净,苦恼的环境能转为安乐。 所谓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圣道门得道证果的圣人,他有这种功力,有这种神通道力。 离苦而离苦第二种,就是离苦而离苦--离开苦的环境,来到一个没有苦只有乐的环境中,自然就离苦得乐了。 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第一种即苦而离苦太困难,这是不容易的,只有极少数特殊的人才可以做到;那离苦而离苦呢,这是能够救一切人离苦得乐的究竟方法。 好像一个房子着了火,你要离开火烧之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冲出来,来到空地上,再大的火也烧不着了。 又好像我们要离开城市空气污染,那怎么办呢? 你关好门窗,在房间里面撒上一点空气清新剂,这不能解决问题的。 你只有来到户外,来到树林当中、林泉树下,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自然就没有空气污染了。 这个比喻说什么呢? 圣道门的修行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苦恼的地方,对我就是安乐,这样他就无所谓要离苦得乐,也无所谓要求生净土--这是无生法忍的大菩萨才能做到的。 所以在佛经里就说,大菩萨发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句话大家可能听说过,不仅有第一句,下面还有两句 不仅入地狱,而且常住地狱。 他不是进去晃一下就出来了,是在里面常住啊,这个发心就很大啦。 还有第三句 不仅常住地狱,而且庄严地狱。 在地狱里住着干什么? 在那里度化众生,庄严地狱。 所以菩萨发心是不可思议的,地藏王菩萨他就这样,他入地狱、常住地狱、庄严地狱。 也有人自己发心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那你这话讲对了吗? 入地狱有两种:一种是业力,一种是愿力。 地藏王菩萨这样讲,他是愿力去的;那你就是业力去的,你不去谁去啊? 你犯罪了,当然你坐牢啦。 还有人他不是,他也到牢房去,他是去视察是去检查工作的。 像检查官去了,他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些造罪的人,不要讲这些大话。 《往生论》里,菩萨五门修行,得五种果报,其中第五点叫园林游戏地门。 这是说菩萨来到娑婆苦恼世界度众生,如同在园林当中游戏,他对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些,感觉就像游戏一样,很清闲,很轻松自在。 这是还相回向的菩萨,从极乐回入娑婆,他有这样的度生善巧和神通道力,自在度众生,所谓园林游戏。 我们还做不到,所以净土门的方法就是离苦,前往极乐世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一旦往生,自然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这两句话对我们很有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4-11-20 12:38:32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