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须陀洹果的果位 内容: 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於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後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 《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因此须陀洹已断此四相。 南传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 须陀洹是南传佛教修行证得的第一个果位。 南传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 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 第一果为须陀洹,意为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进入圣道之法流。 证得须陀洹果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只会在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之间轮回。 第二果为斯陀含,意为一来,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 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来。 第三果为阿那含,意为不还,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故名不还。 第四果为阿罗汉,意为断尽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究竟无余,得不生之圣果,受人天供养。 阿罗汉是佛陀十大称号之一。 以上四个果位中,前三果称“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尚需继续修行。 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发布时间:2025-01-07 10:49:49 来源:学佛笔记 链接:https://www.zatong.cn/Note/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