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第四天第四天时刻不忘离苦得乐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怎样除灭烦恼业,怎样念佛求生西方。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烦恼不可在八识田中下种子,下了种子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第六天佛七讲话[第六期] 作者:释智谕第六天随缘与染缘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随缘。什么是随缘?什么是染缘?现在
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清 妙空大师妙空大师的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是净土行者必读的宝典。其内容涉及到持名念佛的原理、原则、心态、方法、境界、妙用等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备。我等念佛人,在一切时、于一切处、处一切人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索达吉堪布在佛教中,对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间人截然不同。世间人对痛苦非常害怕,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自己千万别生病,一定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顺顺利利这种发愿非常狭隘。虽然你希望
王景文居士,名玉纯,世居辽宁省岫岩县。他起初务农,后来学习经商,喜欢行善,信奉佛法。五十三岁时,他率领妻子和儿子发心吃长素。因为次子超寰和四子学佛,所以知道念佛是横超三界,直接脱离轮回的捷径,而且在家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徒们对听经闻法远不如参加办法会做法事那么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大概信徒们认为想灭罪求福、消灾延寿、超度祖先,就得前往参加法会、法事,总比自己闻法修行要
(出自《居士学佛100问》)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有了善知识而不去修行,犹如将要饿死的人周围有一大堆食物而不去吃。遇到善知识却不依教修炼,死后堕落恶道,实在可惜!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端正认识,不是求神仙来帮
持地菩萨。平地待佛。佛摩顶谓之曰。善男子。当平心地。则世界自平。此为事度人。示唯心法门。令因事入理也。唯兹事理二涂。混不类。分不开。以平地之法平心。一切唯心。以平心之法平地。一切唯地。唯心虽妙。犹待于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五天佛七讲话[第五期] 作者:释智谕第五天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今天和大家讲,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念佛人在世间,总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莫失佛之正念。世间,争名夺利,扰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生命虽然有生灭的,但却有三世相续性:向前看,它承受著无限复杂的业因影响;往后看,它开展出无限复杂的果报事实;从现在看,它正从无限复杂的意志中创造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