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三年 -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一期]一九八三年 -第五天第五天少欲知足精进念佛今天和大家讲一讲,你们回家去,念佛应该注意到些什么。昨天讲过,不要贪恋娑婆。不贪恋娑婆一定要少欲知足。要知道,少欲则道增,多欲则道消。消有减

净土旨归:情网、欲网、识网

师父点燃檀香,放进香炉。看着冉冉升起的香雾,非幻非真,似有似无。小沙弥有些浮想联翩:师父曾说众生把虚幻当做了真实,才落入颠倒、轮回之中。那么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幻呢?难道就像这香雾一样?发什么呆呢?

净土旨归: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念佛要有福德因缘本焕老和尚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

净土旨归:省一大师:现生证得念佛三昧

现生证得念佛三昧魏 磊省一大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省一大师12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成。19岁时,在天峰寺剃度出家,在扬州天宁寺受三坛大戒。后来在焦山僧处闻到

净土旨归: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

憨山大师说:一般的人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往生,往生没有瑞相,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平常的时候,念佛随便念,生死心不切,没有努力,没有用心,所以得不到受用!举一个比喻说:推车,我们平常念佛,像

净土旨归:平等能解决一切问题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代,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当时,佛法向四面八方传播,唯有在中国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护持。所以,有很好的法师,没有很好的护法,法师也不能发挥作用。在中国,以前都是由帝王

净土旨归:如何处理好净土修行和生活的关系?

净土法门虽然是有很终极的出世间的关怀,但是它是不离开世间法的,实际上他是能够帮助世间法的,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讲净业三福?是你首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要从孝开始。对你的兄弟要敬,要做到孝敬,孝敬就是孝悌两

净土旨归:刘会龙居士守愚念佛往生纪实

守愚念佛过一生 跪着往生度世人大雨滂沱后的世界格外清新,心情也分外愉快舒畅。天空洒净,似乎喻意着此次行程有着特殊的意义。师父领着我们一行从江西九江出发,途经湖北黄梅,来到大别山脚下,专程前往安徽省潜山

净土旨归:略论净土欣厌行

略论净土欣厌行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土。撰著《净土十疑论》,驳斥当时诸家对净土之问难,层层递进,功德甚伟。大师指出,若人欲修净土法门,决定生西方者,须具两种行。一者厌离行,

净土旨归:临终往生哪一道的表现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