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现在有些人认为如果佛经与现代科学不矛盾,那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为什么不广为宣说现在科学里面的许多道理和内容,因为现在科学的内容没有在佛经里广为记载的缘故,所以佛教的教理是落

净土旨归:念佛人在十大障碍中修行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

净土旨归:应酬中喝酒吃肉是恒顺众生吗?

妙祥法师开示这个恒顺二字啊,恒顺众生指的是度众生,就是度贪嗔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就是把我们立着或倒过来,都不会改变我们度众生的这个心,也就是我们守戒的心不应该改变。而且我们只能是不离开佛法,也就是说

净土旨归:菩萨送我返阳间 教念弥陀结净缘

上周六在道场,遇到一位今年已经86岁的严德凤老人,听她亲述了她自己死而复生并从此念佛的事情经过,大感惊奇。今如实记录,仅在文辞方面略作修饰。(以下为严德凤老人自述)菩萨送我返阳间 教念弥陀结净缘我在六

净土旨归:求生兜率内院的修法

修持一切法门,不出信、愿、行,欲求生兜率净土,亦不离此信愿行三者,是往兜率内院之三种资粮。一、信:信是断疑生解之义。须知佛法如大海,由信而能入。《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深信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

净土旨归:龙寿庵捐置田永供道粮功德碑记

普陀为观音大士应化道场,龙寿乃四众祈福常住兰若。溯我大士于无量劫前,早成佛道。以慈悲誓愿,了无穷尽,故于十方无尽世界海中,普现色身。或现佛身,或三乘身,或六道身,或山川桥梁,池井屋宇等无情身种种,度脱

净土旨归:净土境观要门

净土境观要门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机缘出生死之要路。横截五道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诸天身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得。预清净海众。常得见佛闻法速入圣位。无虎狼师子蚊虻蚤虱

净土旨归:净业持名四十八法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郑韦庵居士著自序护意根戒口业端身过珠高声低声金刚持默然调息随分到处有定无定对像离像忙中闲中尊贵卑贱静细老实喜庆许愿解释愧奋恳切供养报答布施心念心听声中光中镜中不断不杂不住即禅即佛即戒即

净土旨归:为什么说恶念引发灾祸而善念能化解灾难?

每个念头象无线电波传遍整个虚空法界,只要你的心起一个念头,你这个念头在十方法界,就像一张网一样,把整个你的法界网罗在里面。起善的念头,你的法界呈现的就是善的法界;起恶的念头,你的法界就呈现的是恶的法界

净土旨归:为何念佛人也下地狱?

我是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第一次看到慈云灌顶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是清朝初年干隆年间的慈云灌顶大师。这一位老人也非常了不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着作等身,日本《卍续藏》,搜集他的注经跟论述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