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改变体质。经过修禅以后,我们可以保持永远年轻,充满活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细胞在禅坐的时候又得到了新的生命,让老化、退化的细胞再生,所以才能保持年轻,把一个人的体质从生病改造成不生病。一般而言,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别把坐禅练成气功打坐中气往上冲,什么叫气往上冲啊?有时候是一种感觉。有的练气功的人,他感觉到气冲。你不知道诸法空相,哪来的气呀?什么叫气?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风,六祖说:并非风动、幡动,是心动。六祖都说了
悟是禅的一切禅的根本要意,在于求得一种新的观点,用以观待人生和世间世法。我的意思是说,假如我们想契入禅的最内生命之中的话,我们就必须舍弃钳制吾人日常生活的那种违背真理的思想习惯,必须努力探索,看看有没
其实在禅学里一直主张自省与自悟,历代的禅师们说,谁也救不了你,只有自己救自己,宝藏就在你自己的身上,不需外求。既然每个人都以自家的宝藏引以为傲、快乐知足,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有不少人依旧会感到迷惑和痛苦
懂得用功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提起正念,不论是闲是忙、或动或静,随时随地都会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行住坐卧中都不忘修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排队、坐车、走路、做家务,把碎片化的时间巧妙地利用起来,随时随地都可
每个人来到这人间,忙碌终生,苦乐交加、善恶参半,生不带来一片衣,死不带走一文钱。即便拥有过,而随着事物迁流变化,有生活经历的人都会长叹,一切都是短暂的,稍纵即逝。还好有佛法,唯有念力、业力、愿力始终伴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
(一)佛法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禅。古德曾说,修行学佛要从三方面去努力:学佛的口、学佛的身、学佛的心。佛的心,就是禅。研究经教或修任何宗派,如果不知道禅的道理,就没有学到佛的心要。因为禅就是我们自己的本心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说不觉,才有无明;无明只行细行,未入名色。今既复本细行,是知心源不远。初学行入,不知细行为何物?粗心胆大,语重情伤,皆无细行所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