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2025-11-17 06:51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评论出家人的对错是非,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实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说僧过恶,何况在家人呢?因为说僧过恶,就是谈论是非,造作口业,恶口妄语,同时也是毁谤三宝,毁谤三宝者,罪过比破杀、盗、淫、妄、酒五戒的罪还要重!什么叫毁谤三宝、说僧过恶呢?我们信佛的人,切记不要犯这种的罪过就是专门说三宝的过错,说佛教不好,说佛法不好,说僧人不好。

佛陀在世的时候,就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这是佛说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难道你还不信吗?

如是比丘虽非法器,而剃除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圣贤;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所以依佛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诸大臣等,说出家僧尼的过恶。

如是破戒恶行比丘,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佛陀终不允许在家居士,轻视、呵斥、辱骂出家人。

僧尼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就是说这个法师现僧相,就等于是佛相,是三宝相。他代表了正法,他就算没有修行,就算破了禁戒,行种种的恶行,一切的天、龙、人、非人等都必须要恭敬礼拜、供养。因为他就是善知识,能够示导无量功德伏藏。这个伏藏就是埋藏在地中的一个宝物,比喻众生本具的佛性。譬如说贫女不知道自己家里有伏藏,等到有智慧的人告诉她,你家里本来就有很多的金银财宝,你把它挖掘出来,你不就变成很富有的人吗?这个贫女子听有智慧的人的开导,就把它挖出来变成富家女了。

记住!外道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三界,无量亿劫绝对没有办法离苦得乐。为什么?知见错误!没有依佛的知见修行,永远在三界里面打转。最差、最差的比丘,他现了僧相,了解无常、缘起,乃至于大乘佛教,念佛、参禅、拜忏、打水陆,都种下无量的善根,种下未来得度的因缘。所以说最差的比丘、比丘尼,现僧相的沙弥、沙弥尼(除非他知见错误)都比世间的人,包括一切的外道都强得太多。就是造业下地狱了,经过一劫或多劫,他依然能够转生人道,听闻佛法,然后经过修行,就可以得到解脱。因为他在今生种下了无量无边的善根因缘。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瞻博迦华是一种很香的花,就算枯萎了、烂坏了,也绝对比其他的花香。世尊曾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委悴,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比丘,犹胜一切外道众。

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譬如珠宝玉器,即使坏了,你能说它就不是宝了吗?黄金坏了、碎了难道就不是黄金了吗?又如瓦砾,即使再完整的瓦砾,它也称不上是黄金珠宝,只能是一块完整的瓦砾而已!破戒恶行的诸比丘,也依然是宝,绝对不是瓦砾!他的功德胜行也绝对胜过一切的外道。外道没有缘起法,外道没有空慧的思想,他怎么解脱呢?!我在这里说些,不是提倡比丘作恶犯戒,也不是包藏僧人的罪行,而是旨在提醒出家僧侣、在家菩萨要警防口业,不要因为别人错误了,自己也去错误,别人破戒了,自己也去破戒。须知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他要造业他得果报,你要毁谤僧人,你就要下地狱!破戒作恶那是他的事,谤僧受报那就是你的事。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是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如人恶心出佛身血、毁坏塔坏寺等,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是尚不及说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也说:为大护佛法故,如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罪极重),也不向未受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恶,则破法身。说僧尼是非、过恶的人,其罪超过毁坏佛塔和佛像的重罪!为什么这样呢?因世间如无僧人,便无佛法,有话说:佛法弘扬本在僧嘛,所以讲僧人的过失会使信众远离三宝。

毁谤三宝、说僧过恶者,死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谤佛经》云: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於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於六百世,生盲无舌。

外道俗人是没有资格举发、谈论僧人的过恶。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比丘)罪,举就是举发。我绝对不允许外道、世俗人举比丘的罪。世俗人没有智慧,只是凭藉自己的观念,所以他怎么够资格来举比丘的够资格来举比丘的罪呢?他看的只是外相,没有看到真正的内涵。

我们凡夫的见解,有的时候会错误的,圣人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谓初地的菩萨,就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就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罗汉的境界。许多僧人看上去疯疯颠颠,但实际上是外浊内清,是菩萨示现,是教化众生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两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梁武帝时,有一位志公禅师,他天天要吃两只鸽子。厨子想这鸽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只鸽子的翅膀吃。志公禅师吃完了这两只鸽子,就说:你为什么偷我的鸽子吃?他说:没有啊!没有?你看一看!志公禅师把口一张,从口里吐出两只鸽子,一只就飞了,另外一只没有翅膀。如果你没有吃,这只翅膀怎么会没有呢?一样吃鸽子,志公禅师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鸽子吃到肚子里头,又可以变成活的吐出来;而这个厨子就没有这种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禅师这种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济公禅师,那时候他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这和尚怎么样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烧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个醉和尚。实际上他醉了,可是他却到处去教化众生。有一次造佛像,这佛像要铺金,他告诉方丈和尚:这佛像我来铺,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铺金。方丈和尚说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铺,後来当家和尚就说:你要铺这佛像的金,这么久了,你也不铺。他说:好,我就来铺。这天晚间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觉了,就跑到那佛像前,从口里就吐金,往佛像铺。

正在吐着,像各部份都铺得差不多,只有头顶上还有个地方没有铺时,当家和尚听见他在里边,口里往佛像吐痰的声音,就进来了,说:你怎么这个样子,你口里黏痰怎么往佛像吐呢?他就说: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铺好了,就剩头上还有一点没有铺好,所以又找另外铺金的匠人来铺,但是所铺的金,就没有他吐的金子那么好,所以罗汉的境界不可思议的。

有些禅师是酒肉穿肠过,用世俗人的眼光来看,就是说这些禅师是不称职的和尚,也是破戒的比丘。岂不知道他们是菩萨转世,他是示现给众生看的,他可以吃进去死的,吐出来活的,有谁知道他吃肉也是在度终生呢?有些僧人也可能是菩萨,也许是罗汉示现,但凭我们的凡夫肉眼,岂能分辨识破他的本来面目呢?所以不可妄加评论,随意毁谤。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不是罗汉,不是菩萨,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因为我们是业障凡夫,他们是应机施教,应何因缘得度,而现何身。他们喝酒吃肉都是在度众生,而我们喝酒吃肉,就是造业,所以不能拿我们来和他们比,万万不能!

佛陀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而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

率就是轻率的样子,草草率率,毫无根据。举就是纠正。驱就是逼迫或者是排除,摈叫做排斥。

佛也绝对不允许这些比丘僧团不如法,草草率率就纠正某某人比丘、某某法师,何况弃摒他?!

要举比丘的罪要如法,要有见闻疑,还要如法的求证,还要必须在比丘的僧伽里面。你看要举比丘的罪要多么繁琐的手续。约束在时空的架构上,一定必须在比丘僧团内,其他人不够资格的。

修学佛法,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欲心、妄心、贪心和燥心,看不贯别人那就证明你的修养不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管他如何不好,一但佛性显现,就会彻底觉悟。在还没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时候,不要生出一种毁谤三宝的心,不要说僧过恶。他明明就是有过,也不要讲他,为什么?你知道他有过,你自己往好的做,这就对了。不要好像照像机,尽给人家照像,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也没有照一照。不要拿一面镜子老在别人身上照来照去,应该学习和发扬别人的优点,不要看别人的缺点,印光大师说: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只管自家,不管人家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在家学佛,当修戒、定、慧三学,熄灭贪、嗔、痴三毒,守护身、口、意三业。不可对僧尼三宝妄加毁谤,要静坐细思自己过!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望有缘同修、护法檀越反省三思!阿弥陀佛!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