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2025-11-17 07:41

助念之意义

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之殊胜庄严。十方众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但闻其名,发菩提心,至心信乐,欲生其国,乃至临终,十念求生。又言: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堕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往生西方,不但神通自在,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且永脱生死轮回,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极乐世界固具种种庄严,但并非人人皆得往生,何故?缘命终之际,毕生所为,历历在目,业力强者先牵,恶业重,下三途;善业多,生人天。念佛工深,方得往生西方。《地藏经》: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等报,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助念者,助彼往生之念。恐其愿力不胜,故须助之;且因病人心力孱弱,即令平日以念佛为事者,亦须仗人助念,方能相继长念,更遑论素未念佛者!此时,若得善友开导,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莲邦。

人即将亡故,听觉为诸根中最后丧失者。《楞严经》亦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是以病危之际,以助念佛号,最能令病者安详往生。

饬终助念,不唯利益亡者,兼且自利。一者,增长善根功德;二者,由兹获众多阅历,以为自身法戒;三者,我为人助念,来日,他人亦为我助念;四者,彼因助念而往生西方,以此善缘,他日,彼亦侍佛前来接引。是故,若闻人临终濒危,当慨然前往,安慰劝勉,为其助念,视彼为己,心不疲厌,始合慈悲度众之旨。

世出世间诸法,皆随因缘而得成就。以病者了生死之信愿为因,辅以善友助念之缘,一心称念佛名,别无杂想,自可蒙佛慈悲摄受。即素未修净业者,众人异口同音,一句佛号充塞于耳,依随念往生之理,可令彼顿生正信,专志念佛,而得往生。乃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倘心生忏悔,专称佛名,亦得蒙接引。印光大师曾言: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可见助念一法,时短功大,修净业者焉可轻忽!

缘何助念仅单提一句佛号,而不诵经持咒或称观音名号?盖梵语阿弥陀,意即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倘虔诚唱诵,求佛力加被,若寿未尽,自可消灾延寿,病体痊愈;若寿已尽,当蒙佛接引,安详生西。念经既比念佛吃力,且不能如念佛毫无间断。若念观音名号,则无求往生之心,若寿尽则徒然误事。故临终助念,当以阿弥陀佛四字佛号,最为简便易行。且命终之人气息孱弱,心念不易集中,故字数愈少愈好。

助念应备物品

(1)设置临时佛堂:桌子一张,上铺黄布或黄纸,置三尺大西方三圣或弥陀像,钉挂或置于桌上皆可,高度以不低于腰部为宜。方位以病者得见为原则,不拘何方。因屋宇方位各异,十方原不分东西南北,有佛像即为西方,但病者脚底不可朝佛像。若限于场地,病者无法得见佛像或病室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每日请至病者面前,令其熟视一、二次,以为忆念。

(2)供佛物:卧香炉、莲花灯一对、香(以不含化学香料之上品沉香为佳,不可间断,亦不可过旺,致空气混浊,影响助念)、清水一杯、鲜花、水果等。

(3)引磬二把:以备换班之用,然音量不可大于念佛声。

(4)念佛机、四字佛号录音带或佛号镭射唱盘(CD)。

(5)金光明沙、往生被、咒轮。

(6)椅子:依助念人数酌量预备。

(7)助念通告、回向文:以大字书写助念通告及回向文,张贴之,俾令素未参加助念之亲友,知悉助念应遵守事项,并共同参与念佛、回向。

助念须知

●助念对象

临终之人神识昏迷,若非修行工深,断难保持正念,念佛不辍,故须由亲朋及诸善友为其助念。唯助念时,当征得直系眷属首肯。若病者或家属无正信,见人前来助念,即心生恐惧,或起绝望厌恶之情,坚拒与助念者配合,则难收助念实效。

家属若已请净众或助念团助念,勿同时邀外道师巫(俗称师公)之流混杂其间,以免妨害正念,又损佛法尊严。若有出家僧众前来助念,家属当代病者顶礼法师。

助念时,应遵守助念通告所列规定,家属及助念团员均听从团长指导,庶几不致令亡者受堕落之苦。当知,成就一人往生,即是成就彼作佛,功德非小,但坏其正念,令堕恶道,罪愆亦非轻。

助念之责,重在家属。能情商僧尼净众或助念团前来饬终,自是甚好,倘不能,当由家属一力承担,以至诚恳切,助彼正念,此功德利益甚大。临终最后一念,乃升沉之关键,当令自力之正因、他力之助缘,二者和合,方能感应道交,成就往生大事。

●助念者注意事项

助念者至丧宅,应先面见户长,由其带领入内,以免有物品遗失等情事时遭嫌疑。

发心助念乃代佛荷担度生重责,亦为来日成佛之因,故须虔敬为之,万不可敷衍了事。视病者若亲眷,态度诚恳平和。

助念时,力求一心不乱,避免咳嗽、喷嚏或其他杂音,免病者遭惊吓而魂飞魄散。

病室内禁止闲谈,恐病者因此分心,失却正念。倘有人前来探视,可邀其参加助念,不愿助念者,领至他处招待,以免病者见之,触动情执。

为人助念,丧家所备茶水,可以饮用,但三餐应自行解决,不可增添家属困扰。助念完,丧家结缘之脸巾、肥皂等可接受,若自觉福德不够,可转供养出家众。红包则万不可收,缘自身为在家众,无法令众生种福田。

助念毕,返家后应沐浴、洗头,全身衣着换过,方可在佛前做功课。

助念时,不必一定着海青。若着海青,可准备二件,一件为拜佛、做功课用,一件为助念专用,可免时常清洗。

按戒律而言,葱、蒜等系植物中之荤食。《楞严经》: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故为人助念,切勿食葱、蒜等五辛。病者若要求饮食,可喂其素食。喂食时,不作闲谈,仍应持念佛号,防病者分神。

为免邪秽冲煞,助念时可戴咒轮。

助念程序

●排定座位

进入病室后,先安置佛像、香烛等,一切就绪后,即安排助念人员座位。座位应尽速排定,此举极为重要,若及早排定,可安定病者心情,不致随助念指挥者东张西望。

●轮班助念

临终助念,应以阿弥陀佛四字佛号首尾贯之,其余经咒偈赞,俱为枝蔓,只可于缓时开首念之。若已病势沉重,濒临命终,只须单刀直入,称念四字佛号,以其字少易念,病者随之念、摄心听,皆省心力。香赞、《弥陀经》、赞佛偈、六字佛号可略过不念。若助念人数多,可四、五人一班,分批助念。每班念一至二小时即轮替,助念者方不致体力透支而无法持久,若念久,恐精神不济,心之念力(即光明)减弱。若未至将终,可分三班,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一小时后,由二班接念,头、三班默持。有事者当于默持时处理,值班时,则应克尽职责,不可擅自离去。如此三班相续,佛号不断。若不分班助念,恐大众疲惫而停歇,致令病者,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轮班用餐,勿断佛声。欲断气时,可三班同念。病者力逮则小声随念,力未逮则摄耳谛听,心中默持。或谓:念佛当至诚洁净,病者恐无力为之。殊不知,佛之于众生犹父母之于子女。平日子女固当孝养奉事父母,然于病苦时,父母必不以常仪见责,甚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是故,但心存至诚,出声、默持功德并无差别。纵常人,睡时尚宜默念,何况病者?此际,应勉嘱病者悉心持念,由家属代为上香。

●助念声调及速度

诵念时应高低快慢得宜,念佛声太高则伤气,难以持久;太低恐病者听不清楚。因人临终气息急促,心跳加速,助念速度宜稍快。此际耳根虽尚可听闻,意识却渐趋涣散,若速度过慢,难收实效。太快则恐临终者气弱,无法跟念。应令佛号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使病者声声入耳,字字经心,方易得力。

●助念时机

何时助念为宜?应于奄奄一息时即为之助念,不可至体温全无方行助念,因彼时神识恐已脱离,未能掌握机先,助念恐徒劳无功矣!若太早助念,病者精神犹旺,则助念人力恐耗损过多。因此,应于脉博、呼吸渐弱方行助念。

●使用法器

诵念时,于阿、陀二字时敲打引磬。以引磬声清,闻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适用于助念,此就寻常状况而言。若病者神经衰弱,依弘一大师主张,应避免使用引磬、小木鱼,仅以音声助念,最为妥当。以免引磬、小木鱼声音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或可改用大钟、大磬、大木鱼,因其声宏壮,令闻者肃然起敬,但人各有所好,故须先征询病者意见试行,倘未得宜,可随时更改。

●以念佛机辅助

若助念人数少,可播放录音带或念佛机以辅助,但不可仅播放录音带,而不参与助念。录音带之作用在伴念,令助念者及病(亡)者提起正念。因活人具阳气,有心力、念力及光明,念佛时能放光、加持、避邪,而机器音声,鬼神不惧,必以活人助念,方可感得佛菩萨前来。助念者众,往生机率益高。故平日应多与法师、莲友结善缘,临终方不致无人助念。

又有令病者使用耳机,听闻佛号者,此举甚是不当。助念音量须视亡者脸色而调整,使用耳机,音量不易控制。就诸实例而言,助念若有感应,亡者脸色必转慈和。

●助念至何时

一般而言,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八小时,但为确保无虞,可延至十六小时,甚至二十四小时更佳。最正确者为,助念至遗体冰冷,毫无体温,方表神识已完全脱离。若未足十六至二十四小时,即仓促盖棺,倘有回阳现象,岂非于无知之下,置人于死地。捡骨时,偶值尸骨为俯卧者,即因回阳时挣扎所致。为免此悲剧,切勿急忙盖棺、安葬。

或以为既已断气即告死亡,诸根不再作用,助念有何助益?然则亡者气绝多时,遇亲人赶至而流泪之情形俯拾即是。吾人眼见为死亡,实则仍在弥留状态。笔者学生之弟因意外丧生,亡故三日后未婚妻前来,原已如木石之亡者竟七孔流血,可见亡者并非毫无知觉,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必有利于亡者。

断气而遗体未冷透前,值班助念者须严禁家属探摸遗体或哭泣,切不可依世俗之见,谓不哭,凶星不退。、应趁体有余温,早为更衣或人死不早搬铺、会欠眠床债。等迷信言论,铸下大错。此时,大众更应发心,提高音声助念,切勿时时触摸亡者,察其身体何处未冷,致亡者起烦恼。除非深谙加持之高僧大德前来,方可探视其体温若何。否则,须待一昼夜,始可谨慎轻探遗体。俟全身冷透,方停止助念,在佛前代亡者回向,往生西方。

特殊情形

●神识昏乱

临终若神识昏乱,可用棉花蘸大悲水涂嘴唇,即可令神识清明。民初亦有以大悲米水或以大悲咒加持之香灰冲水饮用者,此系融合中国道教思想之故,今以矿泉水盛行,但以大悲咒加持清净、无虫之水即可成大悲水。

●昏迷

一发病即昏迷,甚且耳目二根断绝,苟彼神识尚未离体,助念者当视如清醒病者同等看待,尽忱助念,仍有效验。

●中风失语

若病者平素信愿念佛,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遇善友助念,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或有转醒,得闻佛声,则能发起平素信愿。设令昏迷至死,于中阴期间,得闻佛声,亦可忆起平素信愿,即或不能,值善友念佛胜缘,亦能增来世净土之善根。

●聋者

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之业,感得此报。其耳根虽缺,闻性不失,故气绝之后,第八意识自然能闻能觉能知,倘得善友助念,以坚固信愿,一意求生西方,亦可感佛来迎。

在濒死体验中,残障者之神识脱离肉体后,失聪者能听见声音,盲人可看见东西,即可证明,气绝后,第八意识之知觉作用已不受此限。

●未及助念即气绝

病者甫断气,或已气绝未超过三小时,助念者方至,此刻,宜以简明扼要之生西信愿,高声开导亡者,再行助念。缘其断气时,心必恼乱,高声开导,令其知觉,而有所依循。此乃紧要关头,切莫等闲视之。

●挣扎嘶吼

倘临终者因极度痛苦挣扎而吼叫嘶喊,或如《地藏经》所言,阴间众生幻化为眷属亲友,前来接引,令临终人心生怖畏,面色发青等情形时,系冤亲债主缠身,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为解冤释结,超度其冤亲债主,令自他两利,此时暂不念佛,先取小木鱼持往生咒一○八遍(至少四十九遍),令鬼魂莫近,俟病者意识、情绪稳定再助念。一信徒死不瞑目,由晨助念至暮,双眼未阖。笔者闻讯赶至,见亡者全脸泛黑,乃令一人打木鱼,大众齐诵一○八遍往生咒,笔者亦为亡者加持,未及二十分钟,亡者双眼即缓缓阖上。

●恶业深重

倘亡者生前障人修行、毁坏佛像、经典等,以其恶业深重故,死相必不忍卒睹。助念时,先为其三皈依,令求忏悔。

一人生前诽谤三宝,障妻修行,死后面呈黑色,助念无效。此时,宜先代亡者忏悔,持诵安乐妙宝,始为其助念。

●堕胎

某次,为一曾堕胎之子宫癌及口腔癌患者助念。其母前来探视,但闻童声唤外婆,凝神正视,却不见人。故曾堕胎者,应虔诚礼拜八十八佛求忏悔,持大悲咒或往生咒回向冤亲债主,解冤释结已,方不致命终生障。

●病苦疼痛

或有临终,因病苦而疼痛难当,此时应注射止痛剂、镇静剂,免因病苦而无法摄心念佛。注射针剂须发挥止痛作用,但以不伤害脑部清醒为原则。若全身麻醉,病者昏迷,即无法念佛,当谨慎拣择。

对癌症患者而言,疼痛乃最大苦恼。据统计,末期患者中约60%~90%有癌痛现象。此时,癌细胞多已转移至骨髓,而骨痛乃癌痛中最严重者,此刻若欲念佛,为剧痛所扰,恐已力不从心。所幸,近年医界已研发锶89之治疗,注射一针可止痛逾三个月,且不伤及脑部之清醒,其中尤以肺癌、乳癌及摄护腺癌成效最着,患者可衡量自身病情,是否接受此种治疗,免因剧痛而无法专心念佛。

●回光返照

助念一段时间,病者或有精神旺盛,病势好转情形,此乃回光返照现象,切莫等闲视之,应注意其变化,恐于二小时内即会断气。

●横死

横死者无法助念,唯赖金光明沙、咒轮及往生被或可得度。此外,楞严咒亦有无上功德。《楞严经》: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大小诸横,同时解脱。

生死事大,人命无常。《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念佛法门,为十方诸佛所护念。临终之际,多有恶境现前,唯有念佛,可消诸魔障。即令病者平素未尝念佛,临终不生反对,即具超升资格。助念者但无躁急狂妄态度,无论男女老幼贵贱僧俗,皆可参与。故知念佛饬终最为方便切要。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