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靠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对谋求现世心生厌离,依靠轮回过患与业因果对谋求后世轮回的心行产生厌恶,间接对谋求自私自利的心行产生厌恶,这是全知无垢光父子不共的引导法。
2、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如云,若贪自利非发心。如今上上下下的人都说“为了临终时不害怕不迷惑,我要修行修行”,这种发心归根到底就是谋求私欲的心态。
3、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把谋求自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怨敌,视为过患,心生厌恶,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不住二边的圆满佛果,这才是广大意乐菩提心的发心。
4、具备还是失毁密宗金刚乘的誓言二者之间如何来区分呢?将显现视为本尊,就是具誓言,将地看作地,将水看作水,就是破誓言,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了。
5、外散:心思涣散,生起贪欲等烦恼,要对治它,务必做到心向内收。
6、內收:如果心过分向内收,就会出现恹恹欲睡和昏昏沉沉的现象。为此,要做到诸根悠然、神志清晰来听法。

7、“此身做恶便是轮回锚”,如果利用这个身体牟取今生世间利益,那就是一切恐怖和痛苦的序幕。
8、地狱的处所,是漆黑一片的地方,整个大地都是炽热的烧铁地,就像余烬的炭火形成的一样。一般的地方连放脚之处也没有,黑褐色的火山燃起一尺高的火焰,上面降下火烬、烧烫的石头和冰刃的雨。
9、地狱众生的痛苦,他们白天不闲,晚上不眠,不分昼夜地被兵器剖割,没头没尾地被烧灼的大地和石雨毁焚,没有一丝一毫安宁的机会,一直饱尝着痛苦。
10、饿鬼的住所,到处都布满着瓦砾、碎石,有许许多多被火焚焦的树干,还有零零乱乱粗糙的毒刺。干涸的河岸灰蒙蒙一片,干枯的苔藓杂乱无章。
11、入座期间心稍稍有所改变,但是如果在座间时对今世红尘的景象心怀欢喜之情,那入座当中有没有观修闲暇等都无有用途了,有着沦为法油子的危险性。
12、喜爱恶行,无以对治。

13、假使退失了愿行菩提心,一定要在昼夜六时内加以忏悔,这样一来就不会犯根本罪。因此,切切不要逾越六时而忏悔。
14、轮回就是三界,它的过患即是三苦。实际上,今世生老病死的痛苦正追赶着我们,中阴的痛苦在迎接着我们,后世的痛苦接踵而至。如果在中阴停留七七四十九天,那么前一半时间见到的俨然是前世的身体,后一半时间所见的似乎是后世的身体。
End
末田庭迦尊者,又译作末田、末田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末弹地。末田庭迦尊者是印度陀颇罗人,异世五师之一。相传为阿难最后之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未田, 中之意;庭迦,日之意。因末田庭迦尊者出家于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明 贤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俗姓沈,吴江人。大师一生胁不至地,常坐不卧,行脚四方,遍访长老尊宿,真参苦修,行头陀行,禅悟甚深。
问:凡成就或证果的祖师,当有语录,著作,代替证明他的成就。有的不认识文字,又无代笔,何以知道他成就?(智雄)李炳南答:证果与否,不在有无著作,不过有著作者,人易知之,而无有著作不识文字者,但看其临终现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 赜 赞上堂一次受昭觉请,拈帖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不从天降,不从地涌。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囊藏被盖!请维那宣过。升座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鹄白乌玄。头头露现
从 伦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 。云仍曼衍,枝叶滋荣 。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 。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之闻,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极无喻之道 ,绪余影响者也。故临济祖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尽管行者并不明白禅
元音老人开示之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元音老人开示告诉我们上座后不要再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
◎ 慧 海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
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较不容易为外界所动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都市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大 亚健康症状都有哪些?身体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就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目前中国城市里80%的人群多多少少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群体。身体
可贪的福德是寿命、健康、心灵自在。财富,我们也称为资粮,概略可以分为福德与智慧两种,其中福德资粮又分为可贪的和不可贪的。可贪的福德是什么?是寿命、健康、心灵自在。第一个珍贵的财富是寿命。一个人能活着是
唐卡的种类多种多样,依所使用的材质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笔绘唐卡、刺绣唐卡、贴花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版印唐卡等。笔绘唐卡笔绘唐卡也称彩绘唐卡,属于工笔重彩,多数绘在画布上,少数是在绢框和纸面上绘制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在藏传佛教上有重要的意义,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以及信奉者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林克智南宋时佛教中出了一位不同寻常,形迹癫狂又神异、嗜酒食肉的和尚道济禅师,在《 续藏》第121卷(P0001-0046)中收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袢所述,此书
(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1.此咒不可思议有大神力,若复有人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胜妙之身,随所生佛土、诸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2.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者,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增寿除病,一切业障悉
尊胜佛母是释迦牟尼佛无上顶所化现的,为三面八臂相:正面及身是白色,微笑的佛母相,天心开佛眼,是无上智慧的本尊。 右面黄色,是观世音菩萨无量慈悲的示现. 左面蓝色,是金刚手菩萨忿怒降伏的示现。 尊胜佛母
1.此咒不可思议有大神力,若复有人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胜妙之身,随所生佛土、诸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2.诵此陀罗尼满其千遍者,令短命众生还得增寿,永离病苦,增寿除病,一切业障悉
坐鹿罗汉,梵名 Pindola-bharadvaja,又称宾度跋罗多尊者,亦称宾度跋罗堕阁,曾乘鹿入皇宫劝谕国王学佛修行。“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
转经筒时要缓缓地、平稳地转,不要很急、很快地转。经筒中的经文一定要保证不要装反。电动转经筒如果发出响声,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但是手摇转经筒不能发出声音,如果发出声音就非常不好。握住转经筒时,大拇指绝对不
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能从路边、寺庙里看到一个个手摇各色转经筒的藏民,他们大都身穿色彩缤纷的藏袍,手中摇动转经筒,把长手柄的另一端放在这个皮套里,然后右手扶在转经筒下,使它轻轻地顺时针转起来!这种转经筒
在西藏的寺庙里都有各种大型的转经筒。如布达拉宫的西墙外,有一排转经筒,藏民要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在大昭寺正门的左侧,有两个巨大的转经筒,它们相当沉重,有个高
增长菩提心、善心、生圆次第的境界,获得大智慧,大悲菩提心自然增上,名声财富无勤圆满,等有诸多功德。无论修任何一法,若使用转经筒后再修持,通过诸佛菩萨的加持,不管修本尊、护法、空行,还是闻思修行,都会圆
若在山顶转动经轮,所居方圆一带可得吉祥圆满。若瑜伽士转动经轮,自他二利事业可以任运成就。若持戒清净的修道者转动经轮,可以清净破誓言的罪业。若咒师转动经轮,能消除业障面见本尊。若医生转动经轮,其居住地方
若在山顶转动经轮,所居方圆一带可得吉祥圆满。若瑜伽百士转动经轮,自他二利事业可以任运成就。若持戒清净的修道者转动经轮,可以清净破誓言的罪业。若咒师转动经轮,能消除业障面见本尊。若医度生转动经轮,其居住
1、转经筒不能倒立,它附带底座,不用的时候放在莲花座里。2、旋转时,千万千万千万顺时针旋转(包括我们去寺庙转佛塔,百佛殿,坛城,也全部顺时针转绕),否则不仅没有功德,还有极大过患!3、转经筒是三宝所依
主命斋1.莱麦丹月(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斋戒;2. 莱买丹月因故没有斋戒者,补够所缺天数是主命;3.莱买丹月故意坏一天斋者,除补一日斋外,另处罚连续封六十日斋是主命。当然斋1.为真主而许愿的斋;2.有意
(一)临坐前的心理准备一和气先选定坐处,次当轻步缓行数分钟,以放松身体平静心情调整呼吸,然后从容上座自然会进入轻安舒适的状态。(二)调适身体姿势一调身趺坐:坐时先宽衣解带,及取所有妨碍之物;后端身趺坐
众宝一词:表示众多宝物。〝宝〞除了世间金银、珠宝等身外物。宝─在佛教中用以形容「佛、菩萨」及「法」之崇高尊贵,如「佛宝、法宝、僧宝、宝相、宝地」等。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
「众宝观音」表三十三相「长者身」。「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长者〞为在家居士,一般富豪、年高德劭、智慧高、福德满称为长者。 应以长者身才能得度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示现大富贵,大丈夫十德具
1、无故生烦恼: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但总是被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搞得心里莫名烦躁、或者生气、或者幽怨,看什么人都不对,看什么事都觉得错。2、无故生妄想:胡思乱想,头脑停不下来,总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事情,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
第一, 业障深重会面相不好,在面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为人们喜欢,看到他的面相就是刻薄寡色的面相。第二,业障深重会疾病缠身,身体不好,哪儿哪儿都难受,出行不便,不是能享福之人。第三,业障深重会不被理解,
[公案一]药山问云岩:“从什 么地方来?”云岩回答:“从百丈那儿来。 ”药山问:“百 丈教徒弟时,可有什么名句?云岩回答:““百丈经常说: ‘我有一个句子,百味具足。’”药山说:“咸就是咸, 淡就是淡
游戏观音也是三面观音,三面观音是指具有三个面的观音雕像,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正面手
游戏自在菩萨,必须修得诸波罗蜜等胜行:◎施波罗蜜:财施、法施、无畏施。施惠对治悭贪,消除贫穷,除去众生心生恐怖,教以真理使其安心。◎戒波罗蜜:守教团之戒律,时常自我反省,以治恶业使身心清凉。◎忍波罗蜜
话说有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
赞诗神通游戏观世音 自在幻化遍知海千手千眼救倒悬 三十二应普现身安坐云端之上,表观世音菩萨的教化圆通无碍,不拘时处,示现游戏自在。相传观音菩萨云游到洛阳城内,取出一面宝镜,声称只要人们拿出三文钱,就可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优婆塞是佛家受戒的男众,优婆夷是佛家受戒的女众,居士一般是文学水平较高,喜欢清净自居的人,这些人并不一定学佛。三者区别:1、性别①优婆塞:男性②优婆夷:女性③居士:男女不限3、信仰①优婆塞:佛教②优婆
一、要求受过三皈依才能算优婆塞(优婆夷),然后根据受五戒条数不同,又称为一分、少分乃至多分、满分优婆塞,而居士则无此限制,也就是说,称为优婆塞者,至少是受过三皈依的。所以不能把优婆塞/优婆夷和居士相等
烧包“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
因竭陀尊者生于古印度一个叫玛伽德的地方,在释尊的教导下,不久就因竭陀是印度梵语音译名称,生于释证得阿罗汉果,住在卡切的怙贡巾地方,和'胃尊时代的印度王舍城,二十七岁皈依五百名阿罗汉同住,受佛陀付嘱而护
热桑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因竭陀成了热桑家族的主人,他的财富也一日俱僧。他大量奉献供品,对穷人广放布施,做了很多如此的善业功德。他还在母亲被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庙,并为些寺大施财物,广放救济,后将此庙献给
原是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按乾隆时期章嘉国师所编《三百佛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