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
地狱思想,在释迦世尊出生以前的印度就有了,而在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也已有了人死之后下黄泉的说法。西方的基督教,也提到关于世界末日之时,不信基督,特别是不被基督宠爱的人,即入炼狱的情形。可见,地狱思想是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三界是被五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
法鼓全集第七辑第二册之一金刚经讲记编者序绪论一、释题经波罗蜜般若金刚二、译本三、本经成立四、本经组织五、本经译者六、本经释者《金刚经》的内容一、对象二、全经要义三、思辨型式四、无相离相信受演说《金刚经
编者按:净土信仰在中国及东亚都非常普遍,所以中国古代就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印光大师曾说: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但一个普通人临终之时,如何知道是佛菩萨接引
经忏,种类繁多,以观音为主的《大悲忏》仅是其中之一。是与观世音菩萨的甚深因缘罢,整个飘摇、动荡的青春,我日日所拜、所持的,即是《大悲忏》。但是,《大悲咒》与《大悲忏》是不是一样呢?两者究竟有何关联?又
以慈悲心对待这个世界佛教的核心要旨就是慈悲二字,离开了慈悲就不是佛教。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或者对佛教感兴趣的人,就要时刻想着要以慈悲心对待这个世界。以无相布施待这个世界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布施,因为布
四如意足是什么?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种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资粮,共有七科,也可称为七个阶段或七个层次,依次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若要至道、佛道现前,就不该存有顺逆两种心。何者是顺? 何者是逆呢?顺是指喜欢的心,逆是指不喜欢的心,有此喜欢、不喜欢的两种心,佛道就会现前。修行时不该心存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