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阿育王造塔
2024-10-08 09:07

◎ 谢生宝

如来佛涅槃后,古印度的阿育王娶了一位秀美的金发夫人。

阿育王请相师给夫人相面。相师观看了夫人的长相体态后说:夫人将来必定能给大王生一个金色太子。

阿育王听后十分高兴,就把金发夫人封为第二夫人。金发夫人深得阿育王的宠爱,不久就怀孕了。金发夫人胎满10月时,阿育王因国事外出了。王后非常嫉妒金发夫人,想方设法要除掉金发夫人。此时正是机会,便买通手下人,暗中寻找将要临产的母猪。

金发夫人临产时,王后对金发夫人说:你很年轻,第一次生孩子,绝不能露面看天,要用被子盖住头。

金发夫人果然生下一个金色太子,金光闪闪,使宫室生辉。心狠的王后,暗中把太子偷走,活活捏死,把一头刚出生的猪崽子放在金发夫人的身边,恶狠狠地咒骂金发夫人:你不是说要给国王生一个金色的太子吗?怎么生下个猪崽子?

王后大骂一通之后,便命令宫人摘取了金发夫人的桂冠头饰,把金发夫人囚入后花园中,让她去种菜。

阿育王回国后,听说金发夫人给他生了一个猪崽子,很不高兴,从此也就不再提起金发夫人了。

过了很久,阿育王到后花园里观景游玩,遇到了金发夫人。

阿育王看见金发夫人动人的容貌,就想起了金发夫人对他的恋情,因怀恋怜悯她,又把她迎回王宫。

金发夫人再次得到了阿育王的宠爱,就把太后用猪崽子暗换金色太子陷害她的事情,全部告诉了阿育王。阿育王惊异、愤怒异常,立即下令把王后和84000王妃全部杀死了。

阿育王为了惩罚恶人,又在城外建造了一座地狱似的大监牢,囚禁处治各种作恶犯罪的人。

国中鸡园寺的上座高僧耶舍,得知阿育王杀害84000夫人,罪恶累累,死后必坠地狱,要受种种苦难,就派遣消散比丘去劝说阿育王。

阿育王听了消散比丘的劝导,就问:我杀了84000夫人,罪孽深重,能不能赎罪呢?

消散比丘说:

你给每一个夫人建造一座塔;每一座塔下埋佛的一些舍利,你就可以从罪海中解脱出来。阿育王立即派人寻找佛的舍利。

有一位国相,已经120岁了。率领了500个士兵,从恒河岸边挖来了佛的舍利。

阿育王十分高兴,就把舍利分给鬼神,让他们到各地去,在同一天同一时辰,建造起84000座舍利塔来。

鬼神们说:我们相距很远,又隔着很多高山,互相看不见,怎么能同时建起呢?

阿育王说:你们先去,我派槃护刹鬼神执掌天铃天鼓,我叫阿修罗神王用双手轮换遮天,使各地同时擂鼓摇铃,同时日出,你们就可以同时建起塔来了。

分赴在各地的鬼神听到天鼓天铃响时,同时动手建塔,在一天内建成了84000座塔。人们就把这些塔叫做阿育王塔。

摘自《敦煌壁画故事》

End

阿育王与善容王

罗伟国佛教谈论性的问题,大多用爱欲或情欲等词宋表述。 爱欲或隋欲,本无所谓好与坏、善与恶、清净与污染,它只是一种现象和动力,关键在于怎样认识它、驾驭它。在佛典中,有不少关于节制情欲、断绝情欲的故事。如

阿育王造塔

◎ 谢生宝如来佛涅槃后,古印度的阿育王娶了一位秀美的金发夫人。阿育王请相师给夫人相面。相师观看了夫人的长相体态后说:夫人将来必定能给大王生一个金色太子。阿育王听后十分高兴,就把金发夫人封为第二夫人。金

赵朴初答:阿育王弘扬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赵朴初答:摩揭陀原来是释迦牟尼教化的根据地。佛教最初就得到摩揭陀国及其邻国国王们的支持,阿育王的祖父笈多王也是一位佛教的护持者。这个事实反映着当时印度的刹帝利(国王)和婆罗门(僧侣)的冲突,而且,据我

赵朴初答: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赵朴初答:阿育王大弘佛法后,三百年中,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坚固的根据地,更向东发展而传来中国,流布地域日见推广。但是在印度境内,佛教却遭遇了厄运。阿育王逝世后不到五十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代替。受到婆

赵朴初答:阿育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赵朴初答:阿育王(Asoka,或译为阿输迦王,或意译为无忧王)是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的国王。他的祖父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旃陀罗笈多(有人根据他的名字而考证他是有旃陀罗种姓的血统的,阿育王也曾被称为

第四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阿育王经鸠那罗因缘品第四是时阿育王。于一日中起八万四千塔。于是日中王夫人名钵摩婆底(翻有扶容华也)生一男儿。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时有内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人生儿。王闻欢喜而说偈

第一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育王经生因缘品第一佛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精舍。于彼早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众围绕入王舍城乞食。是时空中而说颂曰。佛身如金山行步如象王面貌甚端严犹若于满月与比丘围绕俱行入于城尔时世尊将欲入城足履门阃

第三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阿育王经供养菩提树因缘品第三尔时阿育王。于佛生处得道转法轮入般涅槃。于一一处。各以十万金供养于菩提树。倍生信乐作是思惟。此是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处。日日之中最胜珍宝供养此树。是时阿育王第一

第二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阿育王经见优波笈多因缘品第二尔时阿育王。起八万四千舍利塔已生大欢喜。与诸大臣共往鸡寺。到已于上座前合掌礼拜而作是言。佛一切见者记我以沙施佛今得是报。更复有人佛所记不。彼时上座比丘名耶舍(翻名闻

第五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阿育王经半庵摩勒施僧因缘品第五尔时阿育王得坚固信问诸比丘。谁已能于佛法之中最大布施。诸比丘答言。孤独长者已大布施。王复问言。其能几许佛法中施。比丘答言。用百千万金。阿育王闻即便思惟。孤独长者用

第九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优波笈多弟子因缘品第八之一虎子因缘是时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去寺不远有一虎。生子不能觅食。饥饿困苦即便命终。优波笈多以精进慈悲与虎子食。优波笈多有五百弟子。未得道果。白其师。云何乃与

第八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品第七之二优波笈多因缘尔时舍那婆私于大醍醐山起寺已。即便思惟。卖香商主名笈多。生已未生。见其已生。其儿名优波笈多。世尊所记无相佛。我入涅槃百年后能作佛事。生已未生。见其未生。舍那

第六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阿育王经佛记优波笈多因缘品第六是时佛欲涅槃化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竟。至摩偷罗国。于彼国告阿难言。于此摩偷罗国我入涅槃百年后。当有卖香商主名笈多。有儿名优波笈多无相佛。当作佛事教化多

第七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品第七世尊付法藏与摩诃迦葉(翻大龟)入涅槃。摩诃迦葉付阿难(翻欢喜)入涅槃。阿难付末田地(翻中)入涅槃。末田地付舍那婆私(翻纻衣)入涅槃。舍那婆私付优波笈多(翻大护)入涅槃。优波

第十卷 阿育王经 - 乾隆大藏经

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之二树因缘南天竺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出家。而于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以浴其身。以种种饮食供养其身。以其于身爱所缚故不得圣道。即便思惟。谁能为我说法。闻摩偷罗国有一比丘名

第1337部 阿育王譬喻经 - 乾隆大藏经

阿育王譬喻经昔有大国王。字名阿育。统领诸国莫不臣属。大王聪明智慧无量。教问诸臣。天下颇有不属我者不。诸臣对曰。天下尽属大王。无不弭伏。中有一智臣对曰。王界内不属王者。海中有龙王不属大王。初不遣信亦无贡

阿育王传 第五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五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商那和修因缘尊者阿难将入涅槃。商那和修向摩突罗国。于其道中到一寺边名为毗多。会值日没即宿彼寺。时此寺中有二摩诃罗比丘。共论议言。我昔闻商那和修作是言。若有比丘小戒不

阿育王传 第三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三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驹那罗本缘阿恕伽王夫人字曰莲花。产生一子名为法增。有一辅相。白于王言。王应欢喜。所以者何。王生一子。面貌端正其眼最胜。王闻此语。心生庆悦而作是言。先王之种有大名称。

阿育王经 第七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七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品第七世尊付法藏与摩诃迦叶(翻大龟)入涅槃。摩诃迦叶付阿难(翻欢喜)入涅槃。阿难付末田地(翻中)入涅槃。末田地付舍那婆私(翻纻衣)入涅槃。舍那

阿育王传 第二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二卷 (本缘之余)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王又问言。庄严生时。其事云何。树神答言。语所不及。言不能宣。今当略说。便作偈言身出金色光人天所乐见大地山海动如船在海浪王以百千两金。置此处起塔而去。于

阿育王传 第四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四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忧波鞠多因缘之余说此偈已即入涅槃。如是乃至起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灰炭塔。乃至释提桓因及四天王。以香花音乐末香涂香供养舍利。而作是言。佛付嘱我等法而般涅槃。从今已去

阿育王传 第七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七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王极大恐怖而作是言。此三王今同心击我。我当云何有天神语言。汝以天冠着子顶上。舍王位与汝子。将五百力士足能摧伏。大军王即舍王位及以天冠结顶之具悉以与之。即名此子为难看

阿育王经 第八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八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下优波笈多因缘尔时舍那婆私于大醍醐山起寺已。即便思惟。卖香商主名笈多。生已未生。见其已生。其儿名优波笈多。世尊所记无相佛。我入涅槃百年后能作佛

阿育王经 第一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生因缘第一佛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精舍。于彼早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众围绕入王舍城乞食。是时空中而说颂曰佛身如金山行步如象王面貌甚端严犹若于满月与比丘围绕俱行入于城尔时世尊

阿育王传 第一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一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本施土缘归命一切智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世尊日时已到。着衣持钵将诸比丘前后围绕。向王舍城次行乞食。说者曰不动如金山容豫如象王圆足如满月比丘众围绕诣王舍大城

阿育王经 第三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三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供养菩提树因缘品第三尔时阿育王。于佛生处得道转法轮入般涅槃。于一一处。各以十万金供养于菩提树。倍生信乐作是思惟。此是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处。日日之中最胜珍宝供养

阿育王传 第六卷 - 大藏经

阿育王传 第六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尊者见阿沙罗其心调顺。即授以法。得阿罗汉。与筹着窟中。于是阿沙罗还于本国。比丘尼见上座来而语之言。今始端严。上座答言。蒙汝恩故今得端严。尔时长者天护即作般遮于瑟。聚

阿育王经 第二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二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见优波笈多因缘品第二尔时阿育王。起八万四千舍利塔已生大欢喜。与诸大臣共往鸡寺。到已于上座前合掌礼拜而作是言。佛一切见者记我以沙施佛今得是报。更复有人佛所记不。彼时上

阿育王经 第四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四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鸠那罗因缘第四是时阿育王。于一日中起八万四千塔。于是日中王夫人名钵摩婆底(翻有扶容华也)生一男儿。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时有内人即白大王王有功德夫人生

阿育王经 第十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优波笈多弟子因缘下树因缘南天竺国有一善男子。于佛法出家。而于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以浴其身。以种种饮食供养其身。以其于身爱所缚故不得圣道。即便思惟。谁能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第2044部 - 大藏经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失译人名附东晋录昔有大国王。字名阿育。统领诸国莫不臣属。大王聪明智慧无量。教问诸臣。天下颇有不属我者不。诸臣对曰。天下尽属大王。无不弭伏。中有一智臣对曰。王界内不属王者。海中有龙王不

阿育王经 第六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六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记优波笈多因缘第六是时佛欲涅槃化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竟。至摩偷罗国。于彼国告阿难言。于此摩偷罗国我入涅槃百年后。当有卖香商主名笈多。有儿名优波笈多无相

阿育王经 第九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九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虎子因缘是时优波笈多。住摩偷罗国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去寺不远有一虎。生子不能觅食。饥饿困苦即便命终。优波笈多以精进慈悲与虎子食。优波笈多有五百弟

阿育王经 第五卷 - 大藏经

阿育王经 第五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半庵摩勒施僧因缘品第五尔时阿育王得坚固信问诸比丘。谁已能于佛法之中最大布施。诸比丘答言。孤独长者已大布施。王复问言。其能几许佛法中施。比丘答言。用百千万金。阿育王闻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 第2045部 - 大藏经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 序原夫善恶之运契。犹形影之相湏。受对明验。凡三差焉。现也中也后也。播九色之深恩。以悦天妃之耳目。孤禽投王而全命。形受五兀之切酷。斯现报也。群徒潜沦于幽壑。神陟轮飘而不改。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