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八佛名号经 第431部 - 大藏经
2025-11-03 10:10

八佛名号经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大乘众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量无数百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尊者舍利弗。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疑心今欲发问。惟愿如来怜愍众生为我解说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男子。随汝所问。若有疑心。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舍利弗蒙佛印可许决疑网。欢喜踊跃即白佛言。世尊。颇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往昔愿力常为众生现在说法。彼诸如来所有名号。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速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咨问真妙辩才。为于来世无量众生广作利益。慈悲哀愍一切天人。能问如来如斯奥义。是故汝今谛听谛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一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难降伏。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善说称功德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为诸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二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无障碍。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三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爱乐。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普入。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五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净聚。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普功德明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六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无毒主。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无碍药树功德称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七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侧塞香满。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步宝莲华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八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妙音明。于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舍利弗。是等诸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是佛刹清净无秽。无有五浊复无五欲。其中众生无有谄曲虚伪之心。亦无欲行及以女人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彼善男子及善女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惟除五逆诽谤正法及谤圣人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如是之人乃至菩提。于其中间生生之处常具五通。兼复逮得诸陀罗尼。六根完具无诸残缺。常得欢喜身毛右旋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彼等众生所在之处。县官恶贼不能得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恶龙恶蛇不能毒害。若行若住师子虎狼态罴豺豹。夜叉罗刹诸恶鬼神鸠槃荼等及人非人。能作惊惶无有是处。惟除宿殃复次舍利弗。若有女人能厌其身。系念专心受持读诵如是世尊诸佛名号。复为他人分别显说。寿终之后更复受于女人身者。无有是处复次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静夜中能诵如是诸佛名号。是等众生。于现世间所作功业皆速成就。日日增长无诸障碍。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若有诸众生能持是佛名悉舍诸恶道速生于善处常在诸佛前恒闻说妙法既睹无上尊随心而供养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成得菩提若人满七日能诵是佛名即得清净眼便能见诸佛若有闻佛名即能诵持者随其所生处常为他所敬相好形端正常生福乐家喜心行大舍聪明不放逸若有诸女人闻此佛名故自诵为他说其福不可量于此寿终已必舍女人报得受丈夫身生生常利根诵持佛名故多百亿劫中口气常芬馥恒如栴檀香彼等诸大仙如是诸名字若能诵持者细心不放逸诵持佛名故父母及兄弟并余诸眷属终无异苦恼诵持佛名故一切魔波旬黑闇众眷属终不能障碍恶毒不能害刀杖及火等县官恶贼盗一切不能伤诵持佛名故千亿诸劫中常生宝莲华威相神通具常在虚空中遍不思议刹观诸异佛土刹中清净者证无上道已普为诸杂类诸天及世人能作归依处佛说是经已。长老舍利弗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八佛名号经
End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刘素云:舍八万四千法门,持一句弥陀名号

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叨咕叨咕。第一个问题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我认为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同修问,刘老师,你看我应该怎样修行?就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是不停地有人在问。这次我用很简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

为何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有无量功德?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观音信仰不仅贯穿整个中国佛教历史,更是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观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难灾厄的时候,许多人会第一个想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观音菩萨保佑

五十三佛名号

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礼敬五十三佛名号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栴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五十三佛名号功德

礼诵五十三佛名功德释义:(出 自佛说观药王药上菩萨经:十方诸佛由礼五十三佛,灭除积习,得成正觉。)南无普光佛 (得佛智光,周净诸业)南无普明佛(破尽无明,速成正觉)南无普净佛(得佛微妙,身土净严)南无

念菩萨名号可以往生吗

除了念佛外,念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例如,念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等都可以。其实任何大乘经典,你要是信愿具足都能往生。这桩事情,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在「三辈

无尽意菩萨名号的本义

无尽意菩萨是非常殊胜的一位菩萨,很多人都知道无尽意菩萨的。虽然这是一位殊胜的菩萨,但是无尽意菩萨的经典却是不多,而且关于无尽意菩萨名号的本义还是很难理解的。有关无尽意菩萨名号的本义,《大方等大集经》记

鸟窠道林禅师的名号来历

三十九世鸟窠道林禅师,“鸟窠”,就是一个鸟窝。鸟窠禅师的名字叫道林,俗家姓潘,是富阳人,母亲姓朱。他的母亲有一天晚间做了一个梦,梦见日光入到口里,身上就有孕了。等到他出生这一天,很奇异的香气充满了房间

周叔迦: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周叔迦初译经题八大灵塔者,释迦如来应化之圣迹也。若能礼敬,能生福善。《苏悉地羯罗经》卷四中说:凡作悉地法不成者,当礼八圣迹。文云,犹不成者,当作此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

吉祥天女名号及神咒的功德

一、吉祥天女名号的功德在《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中,世尊对观自在菩萨宣说受持大吉祥天女名号,能得以下功德:“若有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及彼一切有情之类。知此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受持、读诵、

富楼那之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固然要紧,但宣扬真理,说法度生,也很重要。一个人能舍去家庭恩爱的束缚,归投在大觉者佛陀的怀抱,终身从事于宣扬真理的事业,对世间,不失望灰心;对众生,永远慈悲热情,那

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其意义依据梵文和佛典,有通义和别义两种。通义【无量】阿弥陀,梵语amita,译为无量。无量是阿弥陀的根本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①无量是究竟、圆满、不可限量。如果

地藏菩萨的名号功德

地是大地, 也是“地大”(“四大”之一)。地藏立像 能担当一切,一切崇山峻岭,万事万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萨的功德,能为众生而荷担一切难行苦行;地也有依止义,一切生命皆依地而成,依地而生。喻世间一切自利利

大势至菩萨名号的含义

“大势至”这个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有的称作“无边炽盛光”。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微尘数刹,具有紫磨真金色。大势至菩萨在因地是以智慧来选择它的法门。在他成就等觉菩

佛祖的十大名号

1、如来(梵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无有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转法轮论》

转绕时念诵宝幢如来的名号

转绕的时候,可以念宝幢如来的名号,也可以念转绕咒,这样能增上1000倍的功德。转绕咒是:嗡,那摩班嘎瓦得,ra的那给德ra匝雅,达他嘎达亚,阿尔哈得,桑你雅桑布达雅,达雅他,嗡,ra这ra这,玛哈ra

张秉全: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学习《彻悟禅师语录》摘记彻悟禅师是净土宗第十二祖,他的著作不多,主要见于附录在《净土十要》中的《彻悟禅师语录》,这些开示与论述,却篇篇鞭辟入理,见地超卓。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答:如何解释六字名号?

如何解释六字名号?印光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通是梵语。南无,亦作有曩谟者,经中通作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此二字,乃直示恭敬归依之意。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翻无量光。谓此佛之寿命光明悉皆无量

净土旨归:什么叫做“执持名号”?

阿弥陀佛的慈悲真正体悟在心中的那一种状态,就是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领纳在心中,就是执持名号。这个执持,如果是东西,我们就要用手去拿(所以执持有提手旁),可是,阿弥陀佛是无形、无相、无

净土旨归: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

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

净土论著:名号与念佛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

海涛法师:各种佛名号功德

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如来”(閦,音chù),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暴你),一样可以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诸佛名号的功德》

(1) 南无无边身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2) 南无宝性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十九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前已说故。余无漏道所得解脱见

海涛法师:念药师佛名号有什么特别的功德吗?

问:念药师佛名号有什么特别功德?海涛法师开示:好!请义工菩萨发一下药师佛卡片。琉璃光佛就是药师佛的佛像,要跟各位结缘,送给大家带在身上。药师佛代表发财、消病苦、有福报、正知正见!可以发菩提心念阿弥陀佛

称念药师七佛如来名号的功德

一、称念【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功德:1、诵其名者诸病与邪障消灭。2、诵其名者诸根具足。3、诵其名者不堕恶道。4、诵其名者衣食充足。5、诵其名者得脱拘禁刑苦。6、诵其名者不受恶兽伤害。7、诵其名者斗诤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八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人品第三之二应知有一种缘起法。如说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复有二种缘起法。所谓因果。复有三种缘起法。所谓业烦恼体。行有是业。无明爱取是烦恼。余支是体。复有四种缘起法。所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一有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往色究竟。为五摄一切。为一切摄五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六问愿智。为加行得。为离染得。答有加行得。有离染得。此中有说。佛离染得。尽智时得故。声闻独觉加行故得。加行故现在前。有说。佛及独觉俱离染得。尽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九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之二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者显彼自性。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广说如前。彼等起云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七五蕴五取蕴五趣五妙欲五学处。依何定灭。答色蕴色取蕴依四或未至。四蕴四取蕴天趣。依七或未至。余四趣五妙欲五学处依未至。此中五蕴五取蕴。广说如十门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着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四诸不定彼一切非聪慧无明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有情类有定有不定。有聪慧明趣。有非聪慧无明趣。虽作是说而不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者何。此业猛利。身语业钝故。问相异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二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云何法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三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十转法轮已地神唱声展转宣告乃至广说问会中亦有余天神众发声相告。何缘但说地神唱声。答由彼地神先发声故。问地神何故先发声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复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三如施设论说有五净居。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云何无烦天。谓无烦天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生彼天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是名无烦天。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七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五问如说菩萨经三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于何时分修何波罗蜜多而得圆满。答有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阿毗昙毗婆沙论序释道挻作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司南。司南既准。则群迷革正。指归既宣。则邪轮辍驾。自释迦迁晖。六百余载。时北天竺有五百应真。以为灵烛久潜。神炬落耀。含生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八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断烦恼。如依金矿出金。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智品第二之五齐量云何。如须弥山顶量。上至他化自在天。量亦如是。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八十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后释前。或心濡者是总句。心调柔者别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百九十一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五阿罗汉般涅槃心当言善耶无记耶。答当言无记。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罗汉已断不善法成就善法。或有便疑。若尔阿罗汉应住善心而般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