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把功夫用到纯熟
2024-10-03 11:50

绍云老和尚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禅七,能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是我们过去无始劫来种的善根,才遇到这个殊胜因缘。

既然遇到这个殊胜因缘,我们就不能让这个时间白过。那我们就要真正发一个无上的道心,行、住、坐、卧都不要把这个话头打失。时间搞长纯熟以后,不论你行香、坐香,心里面都有个定,就能定住。

宗门下这一法,只要你确实真行,到熟练境界,受阴一破,我们人在这个色壳子里面,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愿所往。地水火风这四大,构成我们的身体和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能量。我们本有内性在里面是看不到的。

但是功夫到纯熟程度,我们的本有内性就能离开这个笼子出来了,出来得意生身。所谓意生身,就是你想到哪里他马上就到哪里,这种事情《高僧传》上记载的很多。

我们用功夫的关键是不能在意识上用,意识上用就是分别心,有二念就是意识。你没有分别心,就在一句话头上,盯住这一句话头,不起二念,时间一长,当下这个念头就截住了。念头一截住,你的心渐渐就定下来了。

定到一定程度,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消落。常光现前就是净极光通达,六根、六尘、六识同时消落。你吃包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我们功夫要做到这个境界,你自己会感悟。

你坐下来一支香,眼一眨:噢,开静了。不但腿不疼,你还以为一会就开静了。我们之所以不能那样,就是我们的妄念心定不下来。你如果把这个妄念心定下来,定到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动中和静中都一样,白天和晚上睡着了也一样。当住此处,入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正定,性虽精明,心未发光。还没有见到本有自性光明。若暗相尽,十方洞开,名色阴尽。色阴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用功,到受阴尽,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愿所往。

《高僧传》记载,唐玄宗时有个慧忠国师,从印度来个大耳三藏有他心通,玄宗皇帝心一动他就知道。皇帝就把国师请来,和他谈论谈论、比试比试。慧忠国师问他:你有他心通,你现在知道老僧在哪里?

慧忠国师就心动了,心动到西湖去看划龙船。他说:国师,你在西湖看龙舟。

国师又动个念头,到天津的大桥上面看玩猴子。他说:现在你又在天津的大桥上看玩猴子。

国师把念头一刹说:现在知道老僧在哪里?找不到了。

国师当着皇帝的面骂他:你这个小狐骚精,在万岁的面前显你这点小本事,忽悠当今。老僧在哪里啊?你找啊!

所以讲,我们动一念就是生死。功夫用到纯熟程度,二念不动,神鬼都看不到、找不到你。

金碧峰祖师功夫用到入定后,阎王派小鬼来拿他拿不到,问当方土地,土地说: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你把那个钵一敲,他一动念头,你就看到了。钵一敲,他一动念就把他套着了。

他跟小鬼说:你回去和阎王讲,宽我三天,我再去。小鬼宽了他三天,他把紫金钵砸得稀烂,然后把功夫提起来,小鬼再来看不到他,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

虽然看不到,但他在虚空中讲话:要想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然被锁住,然后拿我金碧峰。铁链锁虚空,虚空无相怎么能锁住?

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讲,阎王听了很高兴说:恭喜他,恭喜他。

所以,我们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一种大自在解脱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享受啊!我们第一关,就是要把念头锁住,不起二念,把世间一切都要放下来,单单的的就在这一句话头上用功夫,用长了以后,你总有一点好消息。

前面才打了一个七,第二个七留下来的人都是比较发心、想真正用一番功夫的人。在下一个七当中,生活上更艰苦,我们的功夫还要更上一层楼。

说的都是空话,参!

End

把功夫用到纯熟

绍云老和尚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禅七,能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是我们过去无始劫来种的善根,才遇到这个殊胜因缘。既然

李炳南:念佛怎样才能功夫得力?

诸位同修想想念佛为的是什么?不外现在能消灾免难,将来能往生西方。消灾免难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现在不能消灾免难就是没有福,现在既是不能消灾免难,将来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险。既是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没

刘素云:为什么念佛功夫不得力?有四个原因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

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多元文化并存,多种价值观念碰撞。身处其中,令人莫衷一是,身心不宁。在纷扰的红尘和躁动的内心夹攻下,人们急需一个能安心立命的精神家园。净土念佛法门惠予九法界众生离生死苦、得涅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梦 参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的,不一定活到八、九十岁才死。死是没有规定的。大家都活到九十岁?不可能。你得念生

蔡礼旭:懂得转念、转自己的心是功夫

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类似的一些经历会出现。但出现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情绪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那就代表之前那件事,看起来是忘了,事实上没忘,还是很在意,在心理上没有能够

元音老人:验证你修行功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

陈柏达: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第五章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第五章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

马云的进退与动静:通过太极修行“心灵功夫”

阿里巴巴之外,马云现在最喜欢谈论另外一件事情是太极。譬如在与星爷名为天马行空的巅峰对话上,周星驰说,上台之前,马云和他聊得最多的事情,除了太极,还是太极。兴之所至,马云还与星爷现场切磋了一段太极拳。事

武当太极功夫扇养生

道家与扇结缘已久。道教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他手握的棕扇也称蒲扇、芭蕉扇,是通灵的道教法器。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在武当山学艺,后来便常佩戴七星宝剑和羽扇,他手握的鹅毛扇,既是佩饰,也是修道之人的象征,既

桩功,敛气,入骨,推手为太极基本训练之功夫

内家拳术的桩功,出来的不是单纯的腿部有力,也不是单纯的彻底放松。训练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是,桩站的不是体,而是意。桩从浑圆桩开始入手,其目的在开始的一两个月里,是以健身养气,放松全

功夫不负苦修人 。傅钟文

一位专程前来中国向杨式太极大师傅钟文学拳的日本武师,他说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一鼓作气把太极拳学好。傅钟文听了,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位日本武师对太极拳缺乏一定的认识,而这种思想在国内和国外学太极拳的人中很有

宋智明:禅修的功夫与证量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问: 网上讲的解悟, 和证悟,从名相, 教理上的解,怎么在功夫上用就有证量了?师: 解悟如果解得对的话,他解了以后消融了一切,这个知识, 概念, 种种道理变成了没有道理,这个解入就对了

禅宗文化:参禅不即坐,功夫随处做

无趣如空禅师是唐代高僧。野翁晓禅师法嗣,俗姓施,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如空白幼出家,曾一度跟随法舟济禅师参学数载,后来投嘉兴东塔野翁晓禅师座下参学。每次人室请益,只要无趣禅师陈述见解,野翁禅师皆不称可

禅宗思想:少林功夫中的佛教慈悲忍辱思想

佛教讲普度众生、大慈大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予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于仇不追恶,更生怜悯心。《涅槃经》云:三世诸

禅宗思想:永信法师:顿悟法门也是日常功夫

后人读《坛经》,一般都很在意《坛经》里面的顿悟法门,实际上,六祖的顿悟法门是建立在行正即是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行正即是道的平常功夫,顿悟法门便成了空中楼阁。六祖在《坛经》里为上乘根器开立顿悟殊胜法门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