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白衣不要评论僧众
2024-11-13 09:27

梦参老和尚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

于我法的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别的,就追求伺求,看着出家人的过,他得到一点儿,才得少相,他没有审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轻毁诃骂谪罚,这就错了,这是大恶。这种人还不听人劝说,其心刚强,难调难伏。很戾迷乱,凶狠凶狠,心是很迷乱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触恼诸出家人。看这和尚出家人烦恼,他高兴,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过,使你烦恼,使你修行不成,这就是魔鬼。魔王波旬的子女来到这儿恼乱出家人,完了他还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事,他更进一步的破坏。

所以学三乘法的时候,或者学显教的时候,我们为了种福,不要谤毁其它的乘。不论哪一个法师讲经,你都赞叹随喜,莫要生谤毁。你不必评论他讲的好、讲的坏,你要是跟他有缘,高兴听你就听,不高兴听你可以不听,那没有什么错。你要是谤毁,无缘无故给自己找些烦恼,找些罪受。没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不论对人,对法,你心里总有一个佛法僧三宝。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大得很,你念法的时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十方诸佛所说的法都在里头,没有拣择的。

这类人很多,当善虫子当不成了,就到了里头,吃里扒外。到了佛教来破坏佛教,毁灭佛教,永远不想自己的错误,总是讥毁别人,毁谤他人,找人家的缺点。听到赞叹了大乘的功德,他也知道这是好事,人家一听到赞叹大乘功德,他也发心要想去求大乘,想去求。但是他心里头所好的,杀盗淫妄,他从来没有寂静过,没有停止做恶过,静不下来,散乱得很。为什么?业使他迷乱了。业障!业障!这叫真正的业障。你看那些人,业障很重,可不能劝他,你要是劝他,他就跟你发脾气,使你触恼。所以释迦牟尼佛跟阎罗王说,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习气深重得很。做重大的恶事,从来没寂静过,欺骗诳惑别人,尽作假相。

End

在家人不要乱议僧众

◎梦 参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吗?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

白衣不要评论僧众

梦参老和尚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

伽蓝神竟托梦给全寺僧众告状,是何缘故?

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相传曾有普贤菩萨在此示现说法,所以古来即被奉为普贤菩萨之道场。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相传,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世称阿弥陀佛化身),一日路经赤道城,看见一个

白衣观音的故事

据《图画普门品》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应化身”,以白衣观音的形象,最使人肃然起敬。这尊像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莲之中,因而就其衣饰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名为“白处”。白

白衣观音的解释

白衣,梵名Pa^n!d!arava^sini^ ,西藏名Gos-dkar-mo ,音译作伴陀罗缚字尼、半拏啰缚悉宁、半拏罗缚悉你、跛拏缚悉尼,意译作白处、白住处。指三十三观音中之第六尊,常着白衣在白莲

白衣观音的简介

白衣观音于经轨有据,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观音白表清净菩提心,因而住白莲花着白衣,密号为离垢(离苦)金刚,系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菩萨。天下崇奉观音的善男信女,往往不远千里万里,特地到长白

白衣观音的形象和道场

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大慈白衣观世音随缘赴感应群机三昧辩才善诱诲 妙德圆成证菩提身穿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白色意指纯净,象徵菩提心,表示观音胸怀菩提之心,是三十三身观

白衣观音神咒

白衣观音大士灵感神咒功德简介:白衣观音大士,即是身着白衣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亦称“白衣观音”、“大白衣”等。此咒原名为《随愿陀罗尼》,诚心读诵此咒,必有感应。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可以消除一切灾殃魔难。咒

白衣观音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青年叫余少习,得眼病,到处求访名医,但是病情毫无起色,而且日渐恶化。有一天到观音寺拜观音菩萨,主持赠给他白衣观音神咒,劝他耐心每日不断虔诚持诵,如果能虔诵一万二千遍,必然有效验。回

白衣观音灵感神咒

白衣观音大士灵感神咒念诵方法及感应诵经之前先念净口业、净身业、安土地真言,以正身心。净口业真言: 唵 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摩诃萨。净身业真言: 唵 修多利。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安土

白衣观音的来历和讲解

关于供奉白衣观音的殊胜果报。在《陀罗尼杂集》卷十中的“观世音现身施种种愿除一切病陀罗尼”有明确记载:将观音菩萨像画在洁净的细白布上,画中坐在莲座上的观音菩萨身着白衣,发髻高竖,手持莲花和净瓶。然后经过

认识观音:白衣观音的故事

元朝年间,观音菩萨云游至江苏。见一妇人独自悲伤的行走,菩萨便用天眼观看,得知此人叫陶氏。年方二十六丈夫就去世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观音菩萨见陶氏身世悲惨,心地纯善,准备日后接应她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