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尘垢,生死悉除而得自在,心已解脱照明于慧,譬如大龙圣智通达,所作已办众行具足,弃捐重担所欲自从,已舍诸有其行平等,得制其心度于彼岸,唯除一人贤者阿难。
尔时,有菩萨名颰陀和与五百菩萨俱,皆持五戒,晡时至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却坐一面。并与五百沙门俱至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时佛放威神,诸比丘所在远方无不来者。即时十万比丘,俱相随来会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复放威神,摩诃波和提比丘尼,与三万比丘尼俱相随至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佛复放威神,罗邻那竭菩萨从堕舍利大国出,桥曰兜菩萨从占波大国出,那罗达菩萨从波罗斯大国出,须深菩萨从迦罗卫大国出,摩诃须萨和菩萨与阿难邠坻迦罗越俱从舍卫大国出,因坻达菩萨从鸠睒弥大国出,和伦调菩萨从沙祇大国出,一一菩萨各与二万八千人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皆却坐一面。罗阅祇王阿阇世,与十万人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四天王、释提桓因、梵摩三钵摩夷亘天、阿迦尼吒天,各各与若干亿亿百千天子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住一面。难头和难龙王、婆竭龙王、摩难斯龙王、阿耨达龙王,各各与若干龙王亿亿百千万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四面阿须伦王,各与若干阿须伦民亿亿百千万俱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住一面。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诸龙、诸阿须伦民、诸阅叉鬼神、诸迦留罗鬼神、诸真陀罗鬼神、诸摩睺勒鬼神、诸人非人,无央数都不可计。
跋陀惒菩萨从座起整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愿欲有所问,既问者欲有所因故。天中天听我言者,今当问佛。”
佛告跋陀惒菩萨:“所用故者便问,佛当为汝说之。”

跋陀惒菩萨问佛言:“菩萨当作何等三昧?所得智慧如大海,如须弥山,所问者不疑,终不失人中之将,自致成佛终不退,终不生愚痴之处,豫知去来之事,未曾离佛时,若于梦中亦不离佛,端政姝好于众中颜色无比,少小常在尊贵大姓家生,若其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敬爱者,高才广博所议作者与众绝异,自守节度常内惭色,终不自大常有慈哀,智虑通达于智中明无有与等者,威神无比精进难及,入诸经中多入诸经中,诸经中无不解者,安乐入禅入定入空,无所想无所著,于是三事中不恐,多为人说经便随护之,在所欲生何所自恣,无异本功德力、所信力,多所至到处其筋力强,无不欲爱力,无不有根力,明于所向力,明于所念力,明于所视力,明于所信力,明于所愿力,在所问如大海无有减尽时,如月盛满时悉遍照无有不减明者,如日初出时、如炬火在所照无所挂碍,不著心如虚空无所止,如金刚钻无所不入,安如须弥山不可动,如门阃正住坚,心软如鹄毛无有麤弃,身无所慕乐于山川如野鹿,常自守不与人从事,若沙门道人多所教授皆护视,若有轻娆者终无嗔恚心,一切诸魔不能动,解于诸经入诸慧中,学诸佛法无有能为作师者,威力圣意无有能动摇者,深入之行常随无所行常柔弱,于经中常悲,承事于诸佛无有厌,所行种种功德悉逮及,所行常至诚,所信常正无有能乱者,所行常净洁,临事能决无有难,清净于智悉明,得所乐行尽于五盖,智慧所行,稍稍追成佛之境界,庄严诸国土,于戒中清净,却罗汉、辟支佛心,所作为者皆究竟,所作功德常在上首,教授人民亦然,于菩萨中所教授无有厌,当所作者度无有极,一切余道无有能及者,未尝离佛不见佛,常念诸佛如父母无有异,稍稍得诸佛威神,悉得诸经,明眼所视无所挂碍,诸佛悉在前立,譬如幻师自在所化作诸法,不豫计念便成法,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如化作,念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梦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诸佛刹,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见,所念悉得如向,亦不来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识如空,于法中无想,莫不归仰者,一切平等无有异,于经中悉逮知心不可计,一切诸利心不著无所适念,止于诸佛刹无所复挂碍,悉入诸陀罗尼门,于诸经中闻一知万,诸佛所说经悉能受持,侍诸佛悉得诸力,悉得佛威神,勇猛无所难,行步如猛师子无所畏,于诸国土无不用言者,所闻者未曾有忘时,一切诸佛之议等无有异,悉了知本无经不恐,欲得诸经便自知说,如诸佛终无厌,为世间人之师无不依附者,其行方幅无有谄伪,诸刹照明,眼不著于三处,所行无所挂碍,于众辈中无所适,于本际法中无所慕,于萨芸若教人入佛道中,未曾恐怖无有畏惧时,悉晓知佛诸经所有卷所在,众会中无不蒙福者,见佛极大慈欢喜,所学诸佛经通利,于大众中无所畏,于大众中无有能过者,名声极远,破坏诸疑难无不解者,于经中极尊,于师子座上坐自在,如诸佛法教,悉晓知佛万种语,悉入万亿音,爱重诸佛经,常念在左右侧,未曾离于诸佛慈,于佛经中乐行,常随佛出入,常在善知识边无有厌极时,于十方诸佛刹无所适止,悉逮得愿行,度脱十方万民,智慧珍宝,悉逮得经藏,身如虚空无有想,教人求菩萨道,使佛种不断,行菩萨道未曾离摩诃衍,逮得摩诃僧那僧涅极广大道,疾逮得一切智,诸佛皆称誉,近佛十力地一切所想悉入中,一切所计悉了知,世间之变悉晓知,成败之事生者灭者悉晓知,入经海宝开第一之藏悉布施,悉于诸刹行愿亦不在中止,极大变化如佛所乐行,心一反念佛悉在前立,一切适不复愿,适无所生处,十方不可计佛刹悉见,闻诸佛所说经,一一佛比丘僧悉见,是时不持仙道、罗汉、辟支佛,眼视不于是间,终生彼间佛刹尔乃见,便于是间坐悉见诸佛,悉闻诸佛所说经,悉皆受,譬如我今于佛前面见佛菩萨,如是未曾离佛,未曾不闻经。”

佛告跋陀惒菩萨:“善哉!善哉!所问者多所安隐,于世间人民不可复计,天上天下悉安之。今若能问佛如是,若能前世过去佛时,所闻施行作功德所致,供养若干佛已所致,乐于经中所致,作道行守禁戒所致。自守法行清白不烦浊,辄以乞匃自食,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教语诸菩萨,用是故极大慈哀,一切人民皆于等心,随时欲见佛即见佛,所愿极广大甚深之行,常念佛智慧,悉持经戒,悉具足佛种圣心如金刚,悉知世间人民心所念,悉在诸佛前。”
佛告跋陀惒菩萨:“若功德以不可复计。”
佛言:“今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行是三昧者,若所问者悉可得。”
跋陀惒菩萨白佛言:“愿佛哀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多所安隐,愿佛为诸菩萨现大明!”
佛告跋陀惒菩萨:“一法行常当习持常当守,不复随余法,诸功德中最第一。何等为第一法行?是三昧名为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End
老比丘尼优塔罗身体是病菌住所11~3色身完全垮坏病菌窝易瓦解腐朽涌出溃散有生终归有死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老比丘尼优塔罗。长寿的比丘尼优塔罗,有一天在化缘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比丘,她请比丘
貌美的比丘尼身体是老死慢虚伪的家11~5此城骨所建沾满血与肉储藏老与死我慢及虚伪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嘉娜帕达卡亚尼公主。她是佛陀继母的媳妇,非常美丽,嫁给佛陀异母的弟弟难陀。有一天,她
卡鲁达伊比丘愚痴只长肌肉不长智慧11~7寡闻愚者如牛成长增长肌肉不长智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卡鲁达伊比丘。卡鲁达伊比丘总是在人家喜庆时讲些丧气的经偈,在丧葬时讲些喜气的经偈。永远不知道
女人饮酒贪瞋痴如火焰燃烧11~1正在燃烧中何喜何欢笑沉浸黑暗中何不寻光明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毗舍佉和一些女众。有一次,毗舍佉带领一些女众到一座花园,她们瞒着毗舍佉带了酒去喝醉,毗舍佉希
末利王妃佛法永垂不朽11~6盛饰御车会朽毁躯体如是会老化体验教法不退转持戒善者悟真理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波斯匿王的王妃末利夫人。有一天,末利王妃洗澡时,她的爱犬也一齐进入浴室,两者在浴
美艳妓女丝利玛盛装的娇躯一样会腐烂11~2观此粉饰娇躯疮痍膨胀溃烂疾病多应思惟躯体绝非永存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妓女丝利玛。她每天供养食物给比丘们,有一位年轻比丘虽然未曾见过她,却从其他
高估自己的僧人观骸骨无欲望11~4犹如葫芦瓜弃撒在秋季见灰色骸骨谁还有欲望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高估自己的僧人。一群僧人向佛陀取得禅观题目后到树林僻静处禅修。他们勤奋努力于禅定的修习
问事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尘垢,生死悉除而得自在,心已解脱照明于慧,譬如大龙圣智通达,所作已办众行具足,弃捐重担所欲自从,已舍诸有其行
行品第二佛告跋陀惒菩萨:“若有菩萨所念现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萨高行。何等为定意?从念佛因缘,向佛念意不乱,从得黠不舍精进,与善知识共行空,除睡卧,不聚会,避恶知识近善知识,不乱精进,饭
少年婆罗门善念带来乐果1-2诸法意为先意主意造作若有清净意或言语行为人导致安乐如影不离形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少年婆罗门玛它昆达理。玛它昆达理的父亲非常吝啬,从不布施,即使玛它昆达理是位
盲僧迦丘帕拉邪念带来苦果1-1诸法意为先意主意造作若有邪恶意或言语行为人导致苦难如轮随兽足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盲僧迦丘帕拉。有一天,盲僧迦丘帕拉来到祇树给孤独园,晚上经行时无意间
憍赏弥僧团常念死亡带来和平1-6有人不了知死亡就在此那些知晓者冲突纷诤息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憍赏弥僧团。憍赏弥僧团分成两派:一派跟随精通律的师父;一派跟随精通法的师父。有一次两派为了一
提沙尊者怨恨报复带来伤害1~3他骂我打我败我掠夺我若人怀此意敌意不熄灭1~4他骂我打我败我掠夺我若人舍此意敌意自熄灭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提沙尊者。提沙是佛陀舅母之子,晚年才出家,喜欢认
猎象人和比丘提婆达多没有资格穿袈裟1-9若人穿着袈裟未除烦恼垢秽缺乏诚实克己不配穿着袈裟1-10若人除灭垢秽持戒内心平静能够诚实克己有资格穿袈裟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提婆达多。有一天
舍利弗尊者发展心智领悟真理1-11误认非法为正法误认正法为非法未达正确价值者只具有错误理念1-12确认正法为正法确认非法为非法达到真正价值者有神圣正确理念佛陀居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删阇耶
女妖卡里牙基尼无瞋战胜怨恨1~5于此世间中非以恨止恨唯无恨止恨乃智慧常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妇女。第一位妇女不能生育,由于害怕受到丈夫和婆婆的歧视,就为丈夫纳了小妾,前后两次在得知
摩诃迦罗尊者不退转的修行1-7生活沉迷于欲乐不知摄护诸根识饮食方面不节制意志不坚又懈怠确为心魔所征服如强风吹倒弱树1-8生活不沉迷欲乐摄护戒守诸根识饮食方面知节制意志坚定不懈怠不被心魔所征服如风吹不动
在家弟子昙弥自食善果1~16今世喜悦来世喜悦行善的人两世喜悦他喜悦他完全喜悦于现前的清净业报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在家弟子昙弥。昙弥住在舍卫城,是佛陀的在家弟子。他乐善好施,生了
难陀尊者善修心者无贪欲1-13屋顶粗陋不密必为雨水漏浸人若不能修心必为贪欲漏入1-14屋顶精致密实不为雨水漏浸人若善于修心不为贪欲漏入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难陀尊者:有一天,佛陀与一群阿
屠夫纯陀自食恶果1~15今世悲伤来世悲伤作恶的人两世悲伤他悲伤他深感困扰于现前的污秽业报佛陀居住大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有一次提到屠夫纯陀。屠夫纯陀住在离竹林精舍不远的村子里,他残忍邪恶,缺乏慈悲心。临
恶徒提婆达多恶行受折磨1~17今世忏悔来世忏悔作恶的人两世忏悔忏悔已做过的罪行来世堕恶道极忏悔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佛陀的表弟,有一次他和佛陀同住在憍赏弥,那
长者幼女苏摩那代葳善行得喜悦1~18今世喜悦来世喜悦行善的人两世喜悦喜悦我已做了善行来世生善道极喜悦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的幼女苏摩那代葳。给孤独长者和毗舍佉长者都是住
不同的修行依教奉行胜于熟读经藏1~19虽常诵经文放逸不奉行如替人牧牛无清净法益1~20不常诵经文能依教奉行灭除贪瞋痴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得清净法益佛陀居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僧人,他
双品第一品瞎眼的阿拉汉心是所有法(注)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偈1)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
一开始是Lipton系列黄色牌匾,继而是Dimah的蓝牌匾,这一阵子,在一些中国茶馆门前还挂上无教朦胧的红灯笼。河内人似乎正在设法寻找纾解紧张繁忙生活的方式,或者人们正尝试回复昔日京畿的贵族化休闲玩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问事品第一佛在罗阅只摩诃桓迦怜。摩诃比丘僧五百人皆得阿罗汉独阿难未。尔时有菩萨名[台-台 (犮-乂 又)]陀和与五百菩萨俱。皆持五戒。
般舟三昧经卷中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无著品第五佛告[台-台 (犮-乂 又)]陀和。是菩萨三昧当云何譬。如佛今于若前说经。菩萨当作是念。诸佛悉在前立。当具足念诸佛端正。悉欲逮见一一想。当想识无有能见诸佛
般舟三昧经卷下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请佛品第十跋陀和菩萨政衣服。长跪叉手白佛言。我欲请佛及比丘僧。明日于舍食。愿佛哀受请。佛及比丘僧默然悉受请。跋陀和菩萨知佛已受请。起至摩诃波喻提比丘尼所。白比丘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