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2025-04-07 08:07

久远劫前,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人称“察微王”。他笃信三宝,敬慎心行,常常在生活中思惟并落实佛法的义理。

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早晨,繁忙的政务刚好告一段落,察微王一身轻装,悠闲地走出宫殿。

天色才微微泛白,远远的,已有一户人家敞开大门,传出叮叮噹噹的声响──补鞋匠又开始了漫长辛苦的一天。

“这位客人,早安!”老鞋匠憨厚地招呼着,声音中还带着残余的睡意。

察微王坐下来,就着稀疏的日光,和老鞋匠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老先生,您觉得全天下最快乐的人是谁?”

端详着鞋底的缝口,老鞋匠回答:“当然是国王啦!”

“国王?这话怎么说?”

把鞋头敲打一番,老鞋匠信心十足地发表看法:“朝廷百官恭敬奉承,老百姓又尽力贡献,没有不能满足的愿望──当然快乐啦。”

“这样子啊──”察微王从衣袋掏出陈年葡萄酒和老鞋匠对饮,不一会儿工夫,老鞋匠已醉得不省人事。

国王扶着犹自沉醉于梦乡的老鞋匠回到寝宫。起身迎接的皇后满脸讶异:“老先生是──?”

“这位老鞋匠说国王是全天下最快乐的人;朕想跟他开个玩笑,让他过过瘾,亲身体会一下。”

后宫一下子忙碌起来:有人帮老鞋匠擦洗,有人为他更衣,有人到处宣扬,皇后笑着叮咛宫女,排演接下来的情节,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响起。只有老鞋匠彷佛置身事外,红扑扑的圆脸一派安详。

国王终於上座了!扶一扶头上的王冠,抖一抖厚重精致的御袍,“国王”在名贵典雅的王座上扭捏不安。上朝的大臣行礼如仪,恭敬肃立。“国王”──才酒醒就不由分说被簇拥到大殿上升座的老鞋匠──完全手足无措,不知身置何处。身旁的侍女忍着笑,一本正经地禀告:“大王,您醉了些日子,卷宗堆积如山,请您尽速过目,亲自批阅裁决。”大臣们依次上奏论议谘问,让老鞋匠原本就不太灵光的头脑,更加混沌糊涂了。

“大王,您这样动来动去没有威仪。”史官记下一笔。

“大王,臣以为,您对於儿童福利的处理,不合乎正常的逻辑──幼稚园小班如何响应‘人人补鞋运动?’”

“大王,您卷宗拿反了。”书记官提醒。

“大王,上殿不宜瞌睡。”史官又记一笔。

“大王,身为大王不能讲粗鲁话,要自称‘朕’而非‘俺’。”国策顾问递上一张纸条。

“大王,您……”

“大王,臣敢谏告──”

这高贵的王座,实在不好坐!一天下来,“国王”腰酸背痛、头昏眼花、食不知味;而卷宗依然高耸如山。

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的日子,虽然难熬,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这一天,侍女如往常般侍奉饮食,看到“国王”日渐憔悴,不禁关切地询问:“大王先前神采飞扬,近来怎么消瘦了许多?”

“国王”端身正坐,一板一眼地回答:“朕夜梦己为补鞋老翁,辛劳困苦,衣食常缺,生活艰难,不禁头痛得要命!”在座的大臣们,个个忍俊不住,咧嘴笑了开来。“国王”红涨着脸,表情却更严肃了。

圆月高悬,月光映入窗门,照映出一张失眠的脸。

“我是谁?”一生都没想过的疑问跃上心头,久久不散。“我是补鞋匠?还是国王?是国王,皮肤为何粗乾长茧;是鞋匠,为何却又天天升座理政──国王吗?鞋匠吗?我心乱如麻;我老眼昏花;两个身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谁?到底是谁?”补鞋匠──或许该称“国王”──不,还是补鞋的老先生──不管那个,他累坏了,沉沈入梦乡。

皇后端详着老先生:他变得消瘦了,憨厚的脸上彷佛有着淡淡的一层灰雾,却又隐隐透着智慧的光芒。“乐师们,请奏乐曲,让大王欢悦如初!”皇后吩咐着,倒了一杯又一杯的葡萄酒。酒力模糊了补鞋匠的意识,终至丧失对世界的知觉。

“回家了吗?”小木屋的天花板映入眼帘,粗糙的床、蒙尘的工具箱、补鞋订单、新鞋旧鞋散落了一地。

陋室中,补鞋匠忍不住怀疑:哪里是家?哪个是我?摸到身上斜挂的粗布衣,发楞的呆滞目光忽然闪过一丝光芒。

“这位客人,早安?”老鞋匠眉开眼笑,憨厚地招呼面熟的高大客人坐下。察微王笑咪咪地观察着,一位和自己无二无别的“国王”。两人又天南地北的聊起来。

“您知道吗?”老鞋匠认真地凝视着察微王:“那天咱俩对饮,醉到前天才醒哩。我做了个好长的梦啊!梦到当上国王。……您瞧这鞋补得牢不牢?哦,那再补几针──国王哪,上殿下殿、史官记缺点、群臣共指教,一言一行都得有模有样的,心里紧张得很。一天下来浑身酸麻胀痛,简直像挨了顿打。──您用点素菜,别客气,咱好兄弟。──痛得要命,折腾死我这老头儿。幸好是做梦而已。不过梦就这么悽惨,如果是真的──哎……您再用点素菜,尝尝。──上次向您说天底下国王最快乐,恐怕是自己的幻想吧!……”

End

佛陀请国王为比丘尼建精舍

舍卫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莲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就证得阿罗

国王持斋忏悔

古时候,菩萨转世投生,成为一位皈依三宝,严守五戒、十善的国王。在他的国家里,从不使用武力,也不设监狱刑堂。这个国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文化发达,举国上下普及佛法教育,国人无

弗沙尊者--贪心国王临死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是太难得

宝积佛--国王与天帝

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善百姓的生活,

宝积佛的简介

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摩尼宝积佛。宝积佛佛问 文殊菩萨:集会大众有多少?请看经文: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久远劫前,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人称“察微王”。他笃信三宝,敬慎心行,常常在生活中思惟并落实佛法的义理。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早晨,繁忙的政务刚好告一段落,察微王一身轻装,悠闲地走出宫殿。天色才微微泛白,远远

宝积佛--新的因缘

新的因缘。冬天的晚上,一个女人背着婴儿在一柱门前徘徊。女人衣衫褴褛,用蓝色围巾包住脸。她犹豫了半晌,终于下定决心似的走进一柱门。在庵门前,女人又迟疑很久。最后用蚊子一样的细声向里面问道:「师父在吗?」

宝积佛--快乐自在

有一位父亲,生了三个儿子,由於望子成龙,所以平日对子女管教严格,母亲扮演着慈爱的角色。父亲因最近公事比较忙,天天都早早出门,没来得及和全家共进早餐。这一天,刚好有空,他一早就在餐桌前等着孩子们一起用餐

宝积佛--颠倒的世情

有一个女人,她年轻漂亮,极迷人。有两个年轻男人,他俩爱上了这同一个女人,几乎同时向她求了婚。两位的求婚使她心满意足。有生以来,能够挑选总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她左右为难,究竟选谁呢?于是她把他们俩人都叫

宝积佛--偷国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时候有一个野人,潜进王宫,在国王的衣库里偷了一些衣服,出来後就逃到很远的地方去。国王在发觉被偷了东西以後,就命人到各处去搜查,终於把那野人缉捕到案,当审问时,这个小偷不承认那些衣服是从国王这里偷

宝积佛--因缘之环

因缘之环老僧给庵中柱子粉刷上新的油彩。小沙弥也拿着刷笔帮老僧的忙。茱山庵要脱掉黯旧的冬衣,改穿明亮的春装了。小沙弥不一会儿就干得厌了,去找在院子里爬来爬去的乌龟玩。小沙弥轻轻碰一下龟壳,乌龟就把头缩进

禅宗公案:一念嗔心起,从国王沦为阶下囚

宾头卢尊者出家前,曾是一个国家的大臣,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位。尊者出家前的君上优填王每次到宾头卢尊者修行的寺院参礼,宾头卢尊者都只是坐着,没有起身迎接国王。一次,陪同国王同往的臣子看不惯了,在回程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