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菜根谭》:高级的情商,是有话直说
2024-11-25 08:02

我向来是有话直说的,这就是我的忍道!

有话直说不是尖酸刻薄,而是真诚相待;有话直说不是心机百转,而是坦率自然。

语言就像孔雀的翠羽,蛟龙的鳞片,有话直说恰是最绚丽的所在。

有话直说,似山谷凉风,冬日暖阳,于直白处显露出高级的情商。

1问题都是猜出来的

含蓄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说话也讲究含蓄,话不可说透,要靠心领神会。

但正是这份含蓄,招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想法。即使是肚子里的蛔虫也都有不能理解的时候。

快节奏的生活给每个人的脚下都装了风火轮,别人没有那么多时间观察你的动态,猜你的心理、你话里的含义。

说话拐弯抹角、扭扭捏捏,反而会导致意味不明,生出误会嫌隙。

有位作家曾说:组织中废话比比皆是,会使交流拐弯抹角甚至误会丛生,从而降低组织效率。

很多历史故事、很多电视情节,不恰恰是由于有话不直说造成的一波三折吗?

《菜根谭》中说:处世需着一冷眼,才得许多真滋味。其中的一冷眼指的是要有超然物外、坦荡真诚的态度,遇事有话直说不就是一种坦荡与超然吗?

沟通不怕有矛盾,就怕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靠猜靠脑补,猜来猜去反而容易出现问题和矛盾。

2有话直说是真诚

有话直说是一种真诚,是我愿意让你看清我的内心,让你明白我的所思所想。

有话直说不是尖牙利齿,戳别人的痛处,不给别人台阶下。很多人说有话直说是情商低,其实并不是,之所以会有这个误解无非是没有把握好有话直说的尺度与分寸。

有话直说是明人不说暗话,我把你当朋友,会在你做错事给你建议,会在发生矛盾时主动解决分析。

朋友同事间相处要有话直说,你想让别人怎么做,首先想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心意。如果朋友间说话都转弯抹角,那才是真虚伪,猜来猜去累人心,没有人喜欢跟不说老实话的人在一起。

家人间相处要有话直说,如果夫妻双方对彼此有意见那就提出来,把话说开感情才能增进,谁都不说,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搞冷暴力只会让关系越变越糟。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话直说,都说三年一代沟,如果孩子与父母间说话打哑谜,很可能两人所想南辕北辙,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有话直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如果喜欢就说喜欢,不要故意装的不在乎;如果不喜欢也要让他人知道,不要在内心嘀咕背后抱怨。你只有说出来,别人才能改。

《菜根谭》中说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每个人多些真诚,社会便也多些安定。

有话直说,不要卖关子、打哑谜,语言最能传递感情,有话直说才能真实体现一个人的情感。

拐弯抹角是羊肠小道,弯弯绕绕可能会让人迷路;有话直说则是宽广大路,一眼望去就能看见终点。

委婉虽好,却并非事事适合。有话直说,才是真正高级的情商。

End

让人舒服,是最高级的智慧

有人光鲜亮丽却也咄咄逼人,有人其貌不扬却让人心生好感。前者让人窒息,后者让人舒服。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

《佛光菜根谭》之生活◎  星 云 一等婆媳:如母女般的亲密;二等婆媳:如朋友般的尊重;三等婆媳:如君臣般的严肃;劣等婆媳:如冤家般的相聚。一等父母:爱念子女,教以圣贤之道;二等父母:供给无乏,帮助成

《菜根谭》:高级的情商,是有话直说

我向来是有话直说的,这就是我的忍道!有话直说不是尖酸刻薄,而是真诚相待;有话直说不是心机百转,而是坦率自然。语言就像孔雀的翠羽,蛟龙的鳞片,有话直说恰是最绚丽的所在。有话直说,似山谷凉风,冬日暖阳,于

《菜根谭》:做到这3点,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这三点不仅是修德远害的法门,更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01不责人小过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误

《菜根谭》: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

《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让一步和宽一分,是处世的法门。举动虽小,实则有四两拨千斤之效。1处世让一步为人处世让别人一步,是高明之举,因为让一步

《菜根谭》:四大人生智慧,学会为人处世

《菜根谭》是一部为关于人处世的奇书,成书四百多年以来,颇受赞誉。古人云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菜根谭》中的智慧包罗万象,以儒家思想为根底,又融合了释道两家的思想,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义。而且文字空

《菜根谭》: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人是脱离不了社会的,立身和处世是分不开的。处世需立身,立身则为了处世。立身,最好高一步;处

一日禅| 真正的忍,是有底线的

林语堂曾说过中国人最糟糕的特点之一就是:遇事忍耐。他承认:忍耐是国人崇高的品德,但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至于变成了一种恶习。一味地忍,是一种懦弱。而真正的忍,是有底线的。忍字拆开,就是心上悬着一把刀,中

旷古稀世奇珍宝训!《菜根谭》精选30句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与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并称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是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有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

一日禅| 会说丑话,是种高情商

生活中,我们学过太多讲话的技巧,比如要学会赞美,学会夸人,学会说漂亮的话。但从没人教过我们,怎么说丑话?能把丑话说好,其实是一个人高级的情商。丑话,是对于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一种预判,做好最坏的打算

一日禅| 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是最高级的情商

身边总能碰到这样的人,总是一副毒舌的样子吐槽别人的小幸福。女生收到男朋友送的项链,他就吐槽对方没本事,送那么廉价的东西;孩子考上了一个一本大学,他就说不是985大学,上出来也没有什么用。其实,我们不该

一日禅|懂得自嘲,是一种极高的情商

懂得自嘲的男人更受人喜爱,他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一个擅于自嘲的男人,是拥有极高的情商的,他们擅于把糗事和生活酿成一首打油诗,是洞明了一切世事之后,做到的人情练达,是一种成熟且高超的能力。

最高级的修养:说话让人舒服,办事让人放心

1. 说话让人舒服不揭人短。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是锋锐的武器,一不小心就会伤到人,所以说话不能随便。古人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说话的时候,不要揭人伤疤,不然只能害人害己。人活一张脸,

《菜根谭》:对待这三种人,无需和颜悦色

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珍惜,不是每一段时光都值得铭记。生活就像一个大的困兽场,人人深陷其中,挣脱不得。我们在时间长廊中遇到很多人,有人相遇,有人别离,有人相逢一笑,有人反唇相讥。不是所有人都配的得上你的真

梁启超: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

聪明有很多种,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靠谱,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世上聪明人太多,靠谱的人却很少。巴菲特曾说: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如果说聪明是一株果树,那靠谱一定是最甜的果实;如果说聪明是攀登的云

前世乃修行人的特征——高级特征

1、八字与相上会有特殊印记符号。2、有三星、七星的标志,斑点或痣一类的,组成星图。3、阴阳分离,身体或身体某个部位,最明显的是看手。攥起拳头的时候,手心和手背之间的颜色突然变化,白的和红的有一明显界限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十三、伏断二障上述小乘作生空观,断烦恼障证涅槃,大乘作法空观,断所知障证菩提,不过粗言其梗概。其实,此二障尚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之分,由邪师、邪教、邪思惟等,后天环境所养成的障惑,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二课 读经录要 (三)

第廿二课 读经录要 (三)大般涅槃经二十九、菩萨守戒,虽不与女人和合,然而见女人时,相与言语戏笑,或虽不嘲笑,而闻女人璎珞环钏种种诸声,心生爱者。或虽不嘲笑,然见他人男女相逐,便生贪著。或虽俱不如是,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五课 法相宗 (二)

第十五课 法相宗(二)四、五位百法俱舍宗立七十五法,成实宗立八十四法,以总括宇宙万有 (1)。本宗则立五位百位,五位者:一、心法,又名心王,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百法者:心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三课 真言宗 (一)

第廿三课 真言宗 (一)一、显密略义与小史在佛法中,有所谓显教与密教,显教者:即应须佛释迦牟尼如来,说一切大小乘教法,其文其义,明显易知,故称为显教。密教者:即法身佛大日如来 (1) 说内证的真言教法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四课 法相宗 (一)

第十四课 法相宗 (一)一、此宗的别名及其所根据的经论本宗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依唯识论 (1),明万法唯识之理,故亦名唯识宗。佛灭九百年间,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每夜升兜率天,听弥勒菩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十一、六种无畏无畏是安稳苏息之义,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缚,不得自在,若修至此处,则能分别解脱,得到安稳苏息,故名无畏。一、善无畏。世间善人,持五戒十善,其心安乐,离恶道怖,此则名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 (一)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 (一)大般涅槃经一、佛对诸比丘言:我前所说无常、苦、空、无我、是方便,今当说常、乐、我、净。夫无常者众生,常者法身,苦者外道,乐者涅槃,无我者生死,我者如来,不净者有为法,净者正法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四课 真言宗 (二)

第廿四课 真言宗 (二)五、两部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及胎藏界曼荼罗,称为金胎两部曼荼罗。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证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所以称为金刚界,这是表修显的智。众生的本有性德,摄持含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五课 真言宗 (三)

第廿五课 真言宗 (三)八、六大缘起地水火风空识六者,体性广大,周遍法界,名为六大。自有情的身心,乃至无情的山河器物,凡坚硬者,皆属地大,流湿者,皆属水大,光热属火,动转属风,间隔属空,知觉属识,前五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七课 禅宗 (一)

第廿七课 禅宗 (一)一、宗门禅节起源和特点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载 (1):「梵王 (2) 至灵山 (3),以金色波罗花 (4) 献佛,舍身为床坐,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然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八课 禅宗 (二)

第廿八课 禅宗 (二)四、见性此宗所重者,惟在见性,所谓见性者,即断绝思路,直显真心。利根行者,在六根接触六尘的一 刹那间,以一念相应慧,截住现业流识,回光返照,便见即身本具,上同诸佛,下等含识,灵明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九课 禅宗 (三)

第廿九课 禅宗 (三)佛祖语录摘要释迦牟尼佛有梵志,两手各托一株花献佛,佛命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命放下,梵志复放左手一株花,佛再命放下,梵志说:吾今两手俱空,更放下个什么?佛说:汝当放舍外六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天台宗 (一)

第八课 天台宗 (一)一、天台宗的渊源北齐 (1) 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三智 (2) 在一心中得」之句,又读中论 (3)「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遂悟入即空即假即中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1.相传华严经由文殊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入龙宫见之,有三种本,乃取下本,流传世间,其说近于神话,未必尽可信。以意思之,释尊灭后数百年间,印度皆盛行小乘教,大乘经典,湮没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华严宗 (二)

第五课 华严宗 (二)四、法界缘起与法界三观本宗以法界 (1) 无尽起 (2),皆一心所显发。心的作用,不可思议,旷荡虚寂,全包法界,孕育万有。一切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多相容,大小互入 (3),一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华严宗 (三)

第六课 华严宗(三)七、十玄缘起十玄缘起者,谓此十玄妙法,互为缘而起他,故曰十玄缘起,系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能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的玄海,故又名十玄门。但至相大师 (1) 与贤首大师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律宗 (三)

第三课 律宗 (三)九、通别二戒三聚净戒及广中略三种戒戒有通别之分,通戒即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 是以摄律仪遏止一切之恶,属止持义。二、摄善法戒,是以摄善法积集一切之善,属作持义。三、摄众生戒,亦名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华严宗 (四)

第七课 华严宗 (四)八、六相圆融此宗更分析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相状,而立有六相的教义。六相者: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名总相。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别,如一屋中的瓦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九课 天台宗 (二)

第九课 天台宗 (二)四、百界千如此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 (1),或名为「如 (2)」,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1.诸法皆一生之所含容,亦一性之所生起,法相虽多,总不出性量,行者若能悟证自性,则于诸法,无不通达。圆解者:圆通的见解,于真俗二谛,理无留滞,行布处无非圆融,圆融处宛然行布。众生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1.人类本来是多欲的凡夫,一切见思惑,悉皆存在。学佛之后,只能算是迷途初返,若论身口意三业,尚未能尽符矩范,所以佛才制定许多戒律,以防非止恶,生善利生。在圣凡位阶中,真正不需要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六、种子与现行前七识所作的善恶业,其气分感入第八识中,留下与本业同样的习气,将来能发生自类果者名为种子;亦如植物中,种下那一种的核,将来一定会生出那一种的果。第八识中,或善或恶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第四课 华严宗 (一)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为释尊成道后,三七日间所说。此经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据说有上中下三种本,上本有十大千世界微尘数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课 天台宗 (三)

第十课 天台宗 (三)八、 一心三观宇宙万有,悉含有空假中三种谛理,已详前课,今所言者,系对此三谛,加以观察,即空观假观中观,是为三观,此三观皆具于一心之中,名一心三观。作此三观,能破三惑之暗,而成三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八、五法楞伽经唯识论等,把一切有为无为,有漏无漏诸法,归纳为五法。五法者:第一相,森罗万象的事物,情 ① 与无情 ②,千态万状,其形相各各不同,是为相。第二名,依彼种种相,假设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法相宗 (五)

第十八课 法相宗 (五)十、三能变据此宗的教义,宇宙万有,有情及无情,都是由识体所变现出来的:见分和相分,见分是见闻觉知,相分是一切境界。所有的见相二分,都是由八个识所综合变现,有分工合作之用,并非某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三论宗 (一)

第十二课 三谕宗 (一)一、此宗源流佛灭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造中观论,简称中论,及十二门论,这都是依据佛说般若经,阐扬中道的空义者。他的弟子提婆菩萨,又造百论,广破外道小乘,是为三论。姚秦弘始三年,鸠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课 三论宗 (二)

第十三课 三论宗 (二)四、二谛此宗立谛,以诠一切的言教,二谛者:一为真谛,二为俗谛 (1)。真谛指中道实相的理体,泯一切法,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经论中,若说无修无证,无智无得,离性离相,无所有,毕

方伦居士:高级佛学教本 第二课 律宗 (二)

第二课 律宗 (二)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佛在世时,因事制戒 ,随机散说,由是乃有戒律。佛灭后,优婆离结集律藏,升座诵读,共八十次,名八十诵律,这是戒律的根本。后百余年,去圣渐遥,有一部份放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