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关系。诸位朋友,当一个人能把人与人的关系都处好,请问他的烦恼会减少多少?一大半。所以人现在的烦恼根源在不知道怎么做人。每天在那里烦,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中国文化两个字,道德,什么是道?五伦关系是道。道是道路,是正道。当我们不顺着这个道路走,会发生什么结果?不只人要顺着正道走,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比方说九大行星都有它固定的轨迹,当有一天冥王星说:我不要这样走了,我要转九十度。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你突然过几天会听到碰!怎么样?因为它不按那个规矩,就可能跟其它的行星相撞。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我们只要不顺着这个五伦的大道去走,保证人与人之间会摩擦、会冲突。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很多的家庭、社会是不是就呈现了这些问题:父子无亲、君臣无义、夫妇无别、长幼无序、朋友无信,所以天下大乱。
在清朝时候,因为有一个儿子杀了父亲,震惊整个中国,那个县城门被去掉一角,县长撤职查办,总督、巡抚记过,这么严厉。为什么县长撤职查办?因为这一个县的教育谁管?县长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这么大逆不道的儿子,撤职查办。所以那只在几百年前的情况,然后去掉它的城角,要让他们全县的人引以为耻辱,你们这个县居然出了这种大逆不道之人。事过才几百年,现在报纸打开,儿子杀父亲,父亲杀儿子,你觉得奇不奇怪?没有像以前这么震惊了!所以现在这个父子冲突的情况与日俱增。因为人已经不知道父慈子孝如何去做了。所以这个道一定要遵循,不然一定会发生问题。
当你循道而行,一个人能够循着这五伦大道,很守本分的去尽心尽力,他就会形成好的德行。什么是德?义是德,亲是德,别是德,序是德,信是德。所以父慈子孝,慈跟孝就是德行;君仁臣忠,所以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所以顺着伦常大道,人就会有这样美好的德行延伸出来。诸位朋友,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父子,还有没有?我们来思考一下,父子关系,来,哪一位朋友说的?你为什么觉得父子关系最重要?这个父子从哪里来?有没有突然我走在路上,突然说:来,你给我当儿子。父子关系起因在哪?夫妇,所以五伦的根本在夫妇,因为它是同室。这个三个伦常在同一个家,再延伸出去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国。所以根源在夫妇关系。
这个夫妇关系非常微妙,当夫妇关系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父子一定亲,因为父母就当了很好的榜样给孩子看。所以我从小我的父母在我们面前没有吵过架,家庭一片祥和之气。你的孩子在祥和之气成长,身心很健康。所以夫妻不能在家里吵吵闹闹,纵使要吵也要到哪里去?房间,你们怎么这么有经验。我父母在我们家从来没吵过架,也没有顶回去的一句话,在我们面前没有。私底下?我敢保证没有,为什么?知母莫若子,我对我母亲很了解,因为我母亲有一个功夫学得不错,什么功夫?忍。这个是人生必修科目,这是会意字。
来,我们来看看,忍要忍到什么程度?上面一个刃,下面一个心,要忍到人家拿着刀架在你的心上,你还能够如如不动,脾气都不会发,这就是忍到家。那他不是拿着一把真正的刀架着,是什么?当亲人、当对方的言词就像一把利刃割过来的时候,你也要能够不动气,才叫忍的功夫。现在一般人,这个不好的话一句、两句,马上就顶回去,听说叫做一言九顶。现在的孩子,爸爸骂一句,顶九句回去。所以人跟人现在很难有这个忍的功夫。忍不下来,家庭的和乐就很困难。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哪有可能夫妻相处没有冲突?这个时候就是修养,要忍。
有位女士她说:蔡老师,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我跟她说:我保证你一定忍到火山爆发。忍错了,那个心态不对,忍要忍什么?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为大局着想。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就是大局,当你能忍一时就能够风平浪静,忍得你的先生他比较冷静下来,还觉得自己很理亏。所以这个进退之间都是德行在感化。所以我们很明白,因为夫妻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必须要包容。
他在家里就从来没有一个碗自己洗过,现在来你叫他洗全家的碗,他一定不干,所以这个时候要循循善诱。突然他有一天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完以后,你跑到厨房去一看,怎么都没有洗干净!你一定要从中挑出一个勉强过得去的,然后拿出来说:这个怎么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都没洗那么干净。你先生一定抬头挺胸,下一次帮不帮你洗?帮。所以要明白,因为很多习惯透过彼此的引导、彼此的交流才会慢慢修正,所以你要沉得住气。
很多朋友听完之后,回去也是雄心壮志,马上说:好,我好好付出。每天拖地,干很多家活,干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有看到。突然那一股气快要撑不住了,拖把往地上一丢,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没有看到?做事不要求,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当你做的时候都觉得这是我的本分,做得心安理得,对方可能会肃然起敬。你反而一边做,一边眼睛都在瞄他有没有看到我在做?结果你这么一发了脾气,你先生说:还说学什么《弟子规》?那就前功尽弃。所以这个夫妇之道是整个家庭的核心。
 
End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譬如说婆婆和媳妇这个关系好不好处?我过去特别不服气,那时候我办公室有一个小同事,她就跟我说,她的哥哥和她嫂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怎么紧张。我说那不对,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坦诚去对待他,他怎么能不好?我说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讲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么才是核心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故调心乃佛教最根本之法义,
 
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印光大师有的人潜心学习佛法却解决不了家庭纷争有的人自叹亲人之间矛盾重重一切烦恼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智慧不够没有领悟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
 
◎ 方海权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觉悟。 觉悟表现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佛化的家庭很多人都认为全家人人拜佛,就是佛化了。 当然,人人供养三宝佛法僧是佛化之一。但是,佛化并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上一次还是讲到「泛爱众」这一章的《弟子规》,在这章里面有一句经文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诫我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亲仁》这一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离不开良师益友,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泛爱众》,这里面我们讲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跟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利让与他人,自己宁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到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能够将孝、悌、谨、信、泛爱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在大陆讲学的这一段时间接触到非常多省分的同胞,几乎是每一省都来听课,真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8/8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看到这么多朋友大家一起来深入老祖宗的圣贤智慧,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喜悦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7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人没有智慧往往本末、真假、是非会搞颠倒了,假如不是看了「大学」这一段话,在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九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9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昨天我们看了「牵手人生」,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孔子传」,这样将近有三个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八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举了一只狗的例子,也可以了解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灵知的,所谓「蠢动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一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要学习圣贤最重要的要能体会到圣贤这些有德行人的存心,从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三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3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的思想假如从自私出发,那这样的人生走下来,以至於这样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五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5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有提到老师一句重要的教诲、做人处事的道理,很有可能影响学生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八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都足以让生命走向幸福,只是我们没有用它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4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强调「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这一滴水必然是浇到了自己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谈到五伦关系,人人把这五伦关系处好,家庭、社会就太平了。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六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6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做学问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当然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0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这一个台风有没有进?没有进了是吧,不然我就连中三元。这在给我们什么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二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2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让孩子,你拿钱给他,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为人父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