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7[海口]
2025-10-19 08:01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4/11/21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档名:52-115-07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提到的是父子关系,父子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一个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著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亲,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著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他那个存心都能够时时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参),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刚好他的朋友来找他,古代朋友来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长的路才到。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著朋友这么找来,这么远来,那假如又没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很不好意思。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马上觉得心痛,马上觉得一定是母亲出事了,赶快快步赶回家里来。结果一回家,看到他母亲话还没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到底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结果母亲才跟他解释,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么做。所以古代为人子女的人确确实实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们现在想一想,我们自己对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态度,为什么没有?我们回想一下小时候有没有人教我们要孝顺?没有人教。每天脑子里想什么?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们常常会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你母亲喜欢吃什么东西?他们都说不知道。结果我就问小孩子,我说: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说当然知道,有什么、有什么,讲了好几样。我说你看妈妈念念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么,妈妈这么照顾你,你是怎么样去回馈母亲的,居然连母亲想吃什么都不知道。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拿给父母,奉养父母。所以我们就跟小朋友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先买什么?先买母亲喜欢吃的东西。藉由这个对比让他们去感受到母亲这么爱护我们,我们却连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这样的孝心也是取决於他们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样,再加上教育当中以孝道为根本,从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邻里乡党互相之间看到孝子都会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当时候的社会风气也很好。现在确实在社会上要听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断了二、三代,必须从头开始。

如何引导孩子尽孝道,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常常会从母亲整个怀孕到生产,接著养育的整个过程,让他去体会母亲的恩德,所谓知恩者才能报恩,知恩才能报恩。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会跟小朋友说,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顶礼,跟这些白骨顶礼。顶礼完之后学生就问:佛陀,你为什么跟这一堆白骨顶礼?佛陀就说;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们过去的祖宗,我们应该对祖宗礼敬。拜完这一堆白骨之后,佛陀就叫学生把这两堆骨头比较黑的分一堆,比较白的骨头分一堆。学生就问:这两堆骨头为什么会一边比较黑、一边比较白?佛陀接著就说:这一堆黑的骨头是母亲的骨,因为母亲在怀胎的过程,整个胎儿的营养都要从母亲的身体当中抽出来,所以钙质流失很多。然后因为整个养育过程非常操劳,所以母亲身体就会日渐憔悴,而且在整个怀胎过程是十个月的时间,十个月怀胎是几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把一个鸡蛋交给一个孩子,让他们在那一天当中保护这一颗鸡蛋。诸位朋友,结果怎么样?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他们保护这个鸡蛋差不多三分钟又忘记了,渐渐就会蹦蹦跳跳,所以这么一蹦蹦跳跳,鸡蛋马上就破掉了。我们藉由这个体会跟学生讲,你看你们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一天都保护不了,而母亲保护你这么大的一个自己的小孩,保护多久?十个月,所以非常辛苦。怀胎到后期的时候,躺都躺不舒服,觉都睡不好。十个月之后要生产,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产的痛比癌症还痛,在产房里面有一些生产用的床,在床上有两根很粗的钢柱,诸位朋友,为什么有那两根钢柱?痛的时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撑一下,把这个痛转移到拉力当中来,所以相当辛苦。我们跟小朋友说那两根钢柱已经弯掉了,什么样的力量让钢柱弯掉?是母亲生产痛的力量连钢柱都拉弯了,所以这两根钢柱见证了母亲生产的辛苦、辛劳。我们会接著跟小朋友说,母亲生完产之后有没有说痛死我了,还是她孩子长大之后,她会跟孩子说我生你的时候痛死了,有没有这样子讲?都没有。纵使她经历了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产之后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念头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关怀,连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够放下,这是母亲生产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来了,那更辛苦。所以我们有一个家长就说,她说怀孕还没生下来以前,觉得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完产之后,觉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别生了。为什么?因为生下来之后更辛苦,甚至於连觉都睡不好。我记得我那个小外甥,他一岁以前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待著,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在那里吵,家里的人是轮番上阵,一个换一个,因为手都快抱断了。我也成了这个行列之一,但是我几乎半个小时手都快断了。所以确确实实母亲养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来母亲要哺乳,就要赶快吃很多营养的东西来提供孩子。在怀孕期间很多的母亲因为身体不适,也会常常呕吐。但是这些母亲还是勉强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为什么?因为想著这些营养要吃下去才能让胎儿更健康,所以在这整个生下来之后的养育工作,也是让母亲非常劳累。我听我爷爷说,我母亲生我们三个,那我们三个孩子都要哺乳,母亲早上还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课上到第二节课,还要马上利用下课时间赶回家里来喂我们三个小孩吃奶,吃完之后马上又跑回学校教书。我母亲说她在养育我们小时候,常常下课时间太累了,一打钟整个人就趴下来,就在讲桌上睡著了。她说不知道有多少节课都是她的学生把她摇醒,老师上课了。确确实实又要工作、又要当母亲、又要把家里的事都能够打理好,确实相当辛苦。

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去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都是让母亲非常辛苦,让他能够去感念母亲对他们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也会很感动,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泪都会掉下来。那我们进一步会引导小孩,我们既然知道母亲的恩德,就应该懂得去报恩当一个孝子,那如何当一个孝子?是不是长大之后赚大钱给母亲花?买大房子给母亲住?这个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是让他能够从当下开始落实在生活当中,引导孩子你拿一个拖鞋也是帮母亲一个忙,甚至於帮母亲拖拖地,帮母亲分忧解劳,这都是尽一分孝心。

在教如何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们的《弟子规》,所以告诉孩子说只要你做到《弟子规.入则孝》的一条,就是尽了一分孝心。从哪里开始尽?我们《弟子规》第一句话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恭敬态度开始扎根,开始做起。像《弟子规》里面有一句「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冬温夏凊」的典故是东汉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所以他就跟他父亲独自生活。因为父亲的身体不大好,所以他就很体恤父亲的状况,冬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凉,他就先躲到被窝里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较热,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来睡,点点滴滴都是在观察父母的需要在哪里。

我们会进一步引导孩子,黄香看到了父母会冷、会热,所以他懂得去做这一些工作。诸位小朋友,我们父母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需要,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到。我们会进一步引导他们,他们就会去思考。有时候在教孩子的过程,常常懂得用一些问题去让他感受。有一些孩子就会说母亲可能会饿、可能会渴的时候,我们马上懂得倒杯水,拿些东西给她吃。甚至於父母亲下完班回来觉得很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按按摩,替父母服务服务。相信纵使你的技术不是很好,你有这一分孝心,母亲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很安慰。所以从生活当中的需要去引导孩子。《弟子规》当中又有说到「出必告,反必面」,我们为人子女处处不能让父母操心,所以到哪里去一定要告诉父母。你的所作所为能够让父母安心,这就是在尽一分孝道。

《弟子规》又说「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常常问孩子哪一些事不能够擅自去做,做了之后会让父母蒙羞,或者会让父母担心的事?小孩子其实反应都很好,他们会常常提到的是一些不礼貌的事不能做,一些会让自己危险的事情不能做。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去引导,孩子的孝行就会点点滴滴落在他的家庭当中,落在他的生活当中,这才是把德行落到实处上。所以教导孩子孝,绝对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必须要透过你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引导跟提醒。所以我们很多的老师他教《弟子规》、教孝,都是坚持半年以上,让孩子整个行为都上轨道,把这分孝心完全的内化成他的存心。

教孝当中,我们刚刚提到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来用心,从哪几个角度?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我们说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分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一通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父母的身体,他能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孝心。

再来父母的健康时时能够去注意到。而关怀父母的健康还要有正确的知识才行,正确的知识。我们来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么办?看医生,直觉反应都是看医生。看什么医生?其实中国人对於身体来讲最重视的是治未病(还没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的是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来预防,那就很辛苦。我们思考一下,有哪一个人高血压送到医院去,然后高血压好了,有没有?有没有哪一个糖尿病患到西医去看,然后看到最后糖尿病好了?有没有哪一个癌症病患到西医去看后来说癌症好了?西医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状解除掉。比方说高血压,高血压因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个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马上怎么样?扩张,这个血液就稍微流过去。所以你就没有好像快不行,好像塞住了,血管就扩充下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心脏病患都怎么样?赶快拿药来,那个药吃下去是症状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松弛掉,到最后血管就坏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状解除掉而已。

到最后我们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岁就开始跟著西药吃的人,药要吃多久?要吃一辈子。所以我们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包包里面会放很多什么?东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药。当我们的父母亲晚年都是伴随著这些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所以我们应该去研究更多正确的养生之道,来让父母的身体真正不需要依靠这些西药,这样才是正确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咛父母亲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这一方面提醒他。然后在饮食当中让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弱硷性的状态,而肉类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体质就酸化。有一句话叫酸性体质是万病的根源。所以我们应该引导父母养生之道,让身体慢慢趋於弱硷性,身体状况才会好。不然我们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内脏把它泡在酸的东西里面会怎么样?这些内脏很快就会退化掉。我们都听不到内脏在呼喊,都听不到它们说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这么酸的体液里面。

所以父母亲这些养身的正确观念,也要透过我们点点滴滴给他们的引导,给他们的积累,他们才懂得如何养身。在看医生方面,我个人比较赞成看中医,中医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标。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人都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以医学来讲,去看一个中医,他把你的脉完之后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诉你这个要调养半年才能够把身体调好。很多人一听半年怎么样?吓得半死,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养,结果西医告诉他一针打下去马上舒服,他很高兴,就马上打下去了。但是这往后他就必须依靠针、依靠药来过日子,而且后面的副作用特别大。所以我们自己要真正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健康,也才能够让父母得到身体的健康。

再来养父母之心,就是你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妈妈打一通电话给你,然后东聊西聊,结果你也听出来是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还想念小孙子,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恤到父母的这一分心,赶快回家看看。我们有一个老师她在今年元宵节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只要讲到一些圣贤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结果经过三个月之后,有一天她就走向前来,听课听了三个月她从来没跟我讲过话,三个月之后才走上讲台来,跟我请教了一个问题。那我就先问她,我说:您听课三个月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谈过话?她说:蔡老师,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扰你。我们一听很感动,她的心时时能体恤别人。

她说她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还有家庭很受益,她说不能只有她们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教一些比较失学的孩子,能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慧,能够也让他们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也很随喜她的这分发心,所以我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课本七百多个故事赶快送给她,然后很多老师了解到她这种存心,也把他们很宝贵的教学经验告诉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顺畅。教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八个月了。结果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然后就跟这位徐老师讲,他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而你的行为父亲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这个行为在心里上很认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亲也有这个志向想要利益社会,而他的女儿做出来之后他会觉得很欢喜也很安慰。这也是我们继父母的志向去回馈社会。

刚好有一次,这位徐老师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规》,经文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教这句经文的时候,这老师非常用心,她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后带回她的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她就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完「入则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们尊敬、孝敬。讲完之后,这位徐老师就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能够去做到,所以就让这些小孩每个人拿著荔枝到她整个乡里去送给一些长者、一些长辈。就看著一群孩子在她的乡里当中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这些孩子送给他的水果,内心非常欢喜,所以那一天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尊贤的风气达到了一个顶点。结果隔天她父亲又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个徐老师,然后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辈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们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他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女儿心里也很安慰。

诸位朋友,她父亲这一个欢喜跟买一件新衣服给他一不一样?不一样!买一件新衣服快乐一下,女儿的行为让他值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种德行去帮助这个社会,然后扬名於后世;就是让自己的德行能够奉献社会,让所有社会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才让这个孩子能够这么有成就在社会付出,所以叫扬名於后世,可以以显父母。当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受到光荣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诲,这就是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过程当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别谨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轻人)最忌讳的「戒之在色」,《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结果现在很多的传播媒体都是暴力跟色情,孩子一污染之后心性就很难清澈,这要非常谨慎。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这些污染,所以电视也要替孩子选择,不能让他接触太多这种暴力色情的东西。「壮者戒之在斗」,他出社会年轻力壮很可能在工作当中容易跟人家竞争起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於在肢体上,产生一种敌对状况,这是要谨慎的。当然我们从小假如告诉孩子懂得处处替人著想,懂得扩宽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这些过失。

最后说「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得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心,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著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亲这个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吃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睡多少?还不就躺六尺而已。所以人生这一些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接受一些宗教的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这些圣人的引导,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好,这是我们为人子可以先以身作则做到的,然后能够让小孩来当榜样。

在孝道当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这就是很大的遗憾。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扛回来让他的父母吃,而且常常这么做。后来他当了大官,每天吃饭非常丰富,都很多道菜,结果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么样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对著大家说,他说这一些饭菜比不上我去帮父母亲扛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么丰盛的菜肴。他能够替父母分忧,他能够奉养父母,这种日子他觉得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所以行孝一定要即时去做,人生在报恩、在行孝当中,你的内心会走得很充实、很踏实。我有一个结拜大哥,他大我刚好一轮十二岁,我曾经就这一点跟他分享,说行孝是最快乐的。他听完就说他也觉得是如此,他的母亲差不多在这十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所以自从他在社会工作,他推掉了很多应酬,只要一有空就赶快回到家里陪父母,陪母亲,奉养父母。他说他这样做了十多年,内心很欢喜。他的母亲前年往生了,当他母亲往生之后,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这十多年的抉择是正确的。假如他这十多年来把很多陪母亲的时间拿去应酬的话,那他一定会觉得很遗憾。

很多朋友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那是藉口。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心,都能够做得很好。而人与人当中有一个功课一定要学好,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要能推掉,把这些时间拿来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最有价值的事。所以拒绝当中有两张王牌很好用,哪两张?一张就是我们的父母,当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找你去吃宵夜,一吃又耗几个小时,那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对朋友的身体好不好?也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告诉他,我已经答应我母亲要去她那里吃饭,今天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你这么一说,说不定他想想我都已经半年没有回我父母家吃饭了,你这么一提醒他,把他的孝心都可能唤醒起来,这是第一张王牌。所以当你说你要回去看父母,基本上没有人会再强迫你。第二张王牌就是自己的妻儿。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诉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儿子,今天回去要讲两个德育故事给他听,我们对孩子言出要必行,不可以对孩子黄牛,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他也不会再强迫你继续下去。

纵使这个朋友真的你把这两张王牌都打出来,他还是要强迫你,怎么办?那这样的朋友确确实实不通情理,所以我们对朋友应该懂得取舍。所以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什么淡?这个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一个道义、一个情义之上,他一定会体会到你有很多的本分要去尽,所以他绝对不会每天跟你黏在一起、腻在一起,他不会干这个事。可能七、八点的时候,他会提醒你赶快回家吃饭,这样才有家庭气氛;赶快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多尽一些孝心。所以淡中有真味,他会时时劝导你应该去尽人生这一些本分。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是好像黏在一起,分不开来。为什么会这么亲密?因为他有他的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里面的钱,或者看上你哪一些社会关系,一跟你接上了他就有这些好处。所以当你还没点头以前,他每天就一直陪你,甚至於陪你到三更半夜他都在所不辞。等哪一天你答应了,钱拿给他了,名字签下去跟他做保证了,他马上就变一个样子出来。所以我们选择朋友也要非常谨慎。而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

而当我这个结拜大哥他这么做,也给了他的下一代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说他常常回去陪母亲,而他的兄弟姊妹也都一样的态度,所以常常回到家里都非常热闹,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也非常好。他母亲出殡那一天,我也到她的灵堂前面跟她行个礼,我发现另外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刚好那一天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了,我一看他们下一代的气质、素质非常非常好,全部书都读得好,而且对人的态度都很客气、很谦恭。所以我也从他们的下一代发现一件事,传家最好的是什么教诲?是孝顺跟悌,就是兄友弟恭。他们对母亲的孝心下一代都看到了,他们兄弟姊妹之间的和乐下一代也学到了,所以确确实实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则,他的下一代就会学到很好的榜样。

我们刚刚所提的是孩子如何孝顺父母,所以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能够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一个人这一生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能够人格健全,除了父母教诲之外,另外还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跟师道,古代人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丧。我们从这一个丧礼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对於老师的态度非常的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的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父母跟老师的恩德是我们一生都应该记住,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对他们奉养。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End

好人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 传 喜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好人,还是需要坏人?这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你要做好人,那就是珍稀保护动物,哪里会饿死?做好人,你的思想言行都有无量的加持。有人说:师父,我们佛教徒是少数,这世界上大多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6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六集)2007/3/3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6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学回到台湾,刚好有机缘能够到桃园的

蔡礼旭: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7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7/3/4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0-07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首孝弟」,这个首就代表著一定要从这里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在大陆讲学的这一段时间接触到非常多省分的同胞,几乎是每一省都来听课,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8/8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看到这么多朋友大家一起来深入老祖宗的圣贤智慧,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喜悦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7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7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人没有智慧往往本末、真假、是非会搞颠倒了,假如不是看了「大学」这一段话,在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9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九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9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昨天我们看了「牵手人生」,昨天晚上我们看了「孔子传」,这样将近有三个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8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八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举了一只狗的例子,也可以了解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灵知的,所谓「蠢动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一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要学习圣贤最重要的要能体会到圣贤这些有德行人的存心,从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3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三集)2005/8/10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3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的思想假如从自私出发,那这样的人生走下来,以至於这样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五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5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有提到老师一句重要的教诲、做人处事的道理,很有可能影响学生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8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八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8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都足以让生命走向幸福,只是我们没有用它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4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4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强调「真龙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而这一滴水必然是浇到了自己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1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一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谈到五伦关系,人人把这五伦关系处好,家庭、社会就太平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6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六集)2005/8/1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16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做学问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当然是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0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0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这一个台风有没有进?没有进了是吧,不然我就连中三元。这在给我们什么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2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二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2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我们刚刚提到让孩子,你拿钱给他,到底有没有效果,我们为人父母应该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4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四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4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老师好!我们昨天提到教孝是德之本,教孝可以开一个人所有的善良,所谓「百善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3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三集)2005/8/1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3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刚刚谈了夫妇的关系,应该要合力把家庭经营好,常常念著对方的付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7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七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7蔡老师,刘林长,林长夫人,诸位法师,华藏耕心教育基金会,李老师、陈老师,诸位老师,诸位志工,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5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五集)2005/8/1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2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一个人假如真的知恩,他时时都会尽力去报恩。当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体会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老师讲(二)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

蔡礼旭:老师讲(一)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

蔡礼旭:老师讲(三)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刚刚我们有一个互相的承诺,每天神交古人,每天看两则德育故事、两则历史。这一段话不知道大家熟悉没有?文天祥先生说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夕」。典型,他们的风范、他们的行持,都印在我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七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一开始先来「温故而知新」。我们看《古文读本》第四十八页。熟能生巧,古文我们看多了以后,就愈来愈熟悉了。它有一个过程,但你要喜爱它,你要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它。我们看四十八页,这个故事我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五集)

蔡老师:大家休息得好吗?昨天我们林学长举到的一个事例,在这里我也再补充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这一位主人翁他对他的父母、兄弟非常的好,可是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好像对他太太的体恤不是很够。所以,我们这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四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谈到的内容,大家再回顾一下。哪一句、哪一段您印象最深?有什么体会?或者有什么疑问?好,这一位学长,陈学长。陈学长:老师、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学生听了上一堂老师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八集)

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用抽签的好了,有没有签?好,你们的心动了没有?有?没有是吧?如如不动,好样!是吧,要用心像镜子,任何情况来,平等心、平常心应对。我们很多的压力、紧张都来自于没有平常心。我们讲出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集)

蔡老师:大家好。那大家先热热身,我们复习一下刚刚上一节课谈的一些内容。栾学长。栾学长:谢谢老师。上堂课对「父慈子孝」第一条信心,非常有感受,对孩子永远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孩子会愈来愈好。尤其是学习传统文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然要移风易俗,首先这些音乐感动我们自己,每一句唱出来的歌曲、歌词,诚心去唱。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的「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上课的内容。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九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本来是礼拜一到礼拜四,都是第二节课大家复习上一节课,然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探讨。那现在问题比较少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调整,跟大家讨论一下,就是礼拜一跟礼拜三我们有交流跟回答问题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包含昨天听师长的教诲,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哪一段话、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不要看笔记,现在要讲的是印在心上那一段、那一句。杨学长。杨学长:老师好,我印象比较最深刻的一句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二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的课,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陈学长。陈学长:老师,各位长辈、学长们好。今天老师讲到,我们女性同胞怀孕的时候,其实我感触很大。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当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五集)

大家早安。我们先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问:第一个,子路让他的同学去做官,边做边学。答:这故事没讲完,对不起对不起。他让同学去当官,孔子说,「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是吧」,子路就觉得,「边做边学就好了嘛,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七集)

我们来看几篇文章,跟我们刚刚从《论语》里面这一些很精辟的经句来再做一个呼应。八十一页,「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篇一来彰显唐太宗很能接受下属的劝谏;第二,魏征也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他也把整个为人君应有的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六集)

大家好!这里有八个问题。我们昨天好像回答了四个问题。随着大家交流的问题,感觉到大家要回去了好像挺紧张的,有一些问题可能希望探讨一下,回去比较安心。好,问题我们找时间再回答,我们先来把这个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先要做好人

◎ 印 光【原文】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三集)

有一句话说道,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是抉择。比方说你开车,你要先抉择对了目标跟方向,你这个车再往那个方向去开,那开车就不会耗油、开错方向了。所以抉择对了方向,很重要。你假如抉择错了方向,开得再快有没有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一集)

大家下午好,中午有没有休息一下?有?好。刚刚我们在跟孔老夫子鞠躬,感受一不一样?有没有想到哪一句话?早上陈真老师有说到,一个人可以从容、可以优雅、可以诚恳。是吧?这个都是很好的态度、修养。怎么样提升自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五集)

同学们下午好。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我们孝顺父母可以养父母之身,再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之慧。我们在《德育故事》里面,像养父母之身方面,很多人为了保护父母,牺牲生命都在所不辞。像有一个女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六集)

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前面四堂课主要讲孝亲,后面这两堂课我们讲到尊师。昨天我们讲到,老师他才能教育我们懂得判断是非善恶,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德行往上提升,包含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才能,都要靠老师的

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跟大家谈到如何孝顺父母,有讲到《孝经》里面讲的,孝子他从五个方面来回报父母的亲恩,有没有人背起来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