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礼旭:善人恶人是老师,天地万物是老师
2025-10-22 10:38

我们刚刚提到了水的德行,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水没有一刻停留,时光也没有一刻停留。因为时光一刻不停留,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的尽自己本分,好好的去成就我们所有的亲友,所以才提到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水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很多的圣贤教诲里面,尤其跟学习有关的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学如逆水行舟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在精进当中,你只要一懈怠就马上往后退了。确确实实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大染缸,只要你稍不认真,你的气质马上就下降。所以杨老师,我们这些学生、这些下属常常只要不用功,被杨老师一看到,她就说:你最近怎么啦?马上发觉你的气质变了。所以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要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一定要精进不懈,不可以停留。那水还可以让你想到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的百川都往大海里汇集,它都能够包容,能够容纳,所以人生要时时拓宽自己的心量,用一分宽恕的心去对人。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其实我们说都是那个人让我生气的,都是那个人对不起我,所以常常就会气愤,就会不能包容。我会问朋友一个问题,我说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这句话对不对?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那真正伤害你的人是谁?自己。你们怎么那么聪明?太有悟性了,我们课还没讲完,你们的悟性都开了。这句话很有味道,谁在伤害我们?所以我都做一个譬喻给他们听,我说今天你从办公室走出来,一走出来刚好遇到一个人一巴掌就给你打下去,你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气冲冲走了,你心里想今天真倒楣,可能他认错人了。你马上就算了,不怪他了,一巴掌不怪他了;刚好今天回到家里,你先生喝酒,状态很不好,给你一巴掌。同样一巴掌,你马上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我跟你没完没了!同样一巴掌,效果差这么多,请问谁造成差这么多的效果?自己,对!所以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著。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所以我们常常都会说他应该怎么样,他应该懂,他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种话我常常听到,我都会回他们说:他本来就不知道。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圣贤教诲二、三代了,所以人做人的根本搞不清楚。其实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觉得他很可怜,哪还有时间跟他生气!所以我们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再怪他了,你要更可怜他,他在那里自甘堕落,自掘坟墓,你再不把他拉回来,他以后会死得很惨。这个时候不应该跟他生气,反而应该生起一个包容、一个慈悯他的心,要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我们再看看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这个大水一直往哪里流?都往东方流。虽然它有百转千回,但是它目标有没有变?没有,却始终奔流向东方。代表一个人很有志向,志向不改,但是能不能直线就走过去?不行。人生哪有可能这么顺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时候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自己转。所以有时候该屈,我们说要能屈能伸,有时候该变通的时候要懂得变通,要懂得顺势而为。但是一直很清楚目标在哪?在东方,目标在成就孩子,目标在成就身旁的有缘人,这个目标不变。但是如何做到?随时随地要审时度势。所以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我们很多的大河都是很有志向往东方漂流。当你看到一湖水面那么样的清澈透亮,在佛家里面祭祀的时候,我们每一天礼完佛都会倒一杯清水,这个清水是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不是。这一杯水最重要的要记住佛菩萨的教诲,告诉我们、时时提醒我们的心有没有像水一样清澈,还是有受污染。一受污染了怎么办?赶快把污染要去除,还没有污染上的要防止污染。我们进山门的时候不是有四大天王吗?北方多闻天王拿的是什么?雨伞,是不是他喜欢打雨伞,还是他喜欢收集雨伞?不是。多闻天王代表在现代这个社会知识爆炸的时候,要懂得防止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给你的污染。所以一个人不是要先看很多书,一个人要先有理智判断力,他才去广泛吸收知识。而确立一个人的理智跟判断力要用什么方法?要学习圣贤经典才有可能办到这样的判断力。所以这一杯水告诉我们不要受污染,还要防止污染,然后要看看自己的心清不清净。一个人的心只要清净了,他的智慧就开显出来。而我们常常拿水去洗净很多污秽的东西,所以水也代表教育、教化,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洗涤干净。所以这个水确确实实当我们有悟性的时候,可以从水当中体会到非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刚刚说到的善人、恶人是老师,甚至于天地万物是老师,还有你所处的事情、境界也是老师。我们所处的境界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是不是在山上成就的?是不是?绝对不是,所有人的道德学问都是在处事待人当中不断去历练,不断去提升,所谓历事炼心。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本来的习惯,看到这种情况脾气都快来了,突然想到「凡是人,皆须爱」,气就压下去,这就是历事炼心。所以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是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的时候。所以要感谢逆境,感谢困难,感谢磨炼。不然我们的潜能,我们的智慧,历练开显不起来。当我们有这种态度的时候,你就不怕吃苦,懂得去磨炼自己,懂得去提升自己的境界,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以后面对逆境也是老师。顺境最容易让一个人迷失掉,所有错事可能都在顺境的时候干出来的,所以面对顺境要懂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放任,不可以自大。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有这样的顺境是多少人给我的栽培,要常怀感恩心,这样顺境、逆境都是老师。

End

天地存吾道

◎ 德 清天地存吾道,山林老更亲。闲时开碧眼,一望尽黄尘。喜得无生意,消磨有漏身。几多随幻影,都是去来人。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天已容竦拙,禅应离有无。余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李叔同的两位老师

◎ 金 梅李叔同在津门修业期间,有两位老师,对他日后诗词书画和篆刻等艺事上的成就,影响较大。一位是赵元礼,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一位是唐静岩。关于赵元礼(1868-1939)的事迹,《城市快报》已多有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刘素云: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013-4-26

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013-4-26版作者:褚小帅第一部分:引言净空法师在讲经时说:刘素云居士,一张一小时的光碟,一天反复听十遍。我老实交待,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做,

刘素云:刘素云老师法语摘录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

刘素云:钟茂森: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

陈大惠:陈大惠老师介绍

我一直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最早是在1988年,到后来1994年的时侯,我到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 ,那个时候我25岁,是《东方时空》第一代的主持人。像你们大家所熟悉的白岩松、王志,这个我们都是一个办公室的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守培法师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以副其灵,徒负其灵而已。智者对于万物,虽知其然,而亦未知其所以然,终有愧于灵。以不安于

蔡礼旭:老师讲(二)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

蔡礼旭:老师讲(一)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

蔡礼旭:老师讲(三)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

“什么是什么”:万物皆是无常、苦、无我

佛使比丘现在,假使我们依照一般人所听过的,尤其是那些老年人的口头禅--三法印来说,就是无常、苦、无我,这又是另一种佛教的主要宗旨。这些是我们必要知道的,若仍不知其所以然的话,就可说是不明了佛教。无常、

如何面对恶人和善人——观如月

证严法师现实生活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境界,需要细心思考,然后有所感受,这就是在做出分别。思想分别内、外面的境界,时时刻刻不断地生灭,永无止息,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心念。佛陀在世时,有位求道者来请

万物的分类

万 物 的 分 类◎ 永 进 佛法中万物又称万法、万有、一切法等。佛法对万物的分类法有特别的独到处,不同于现代学科中所分的大纲科目。一切法不过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又一切法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

中央数字电视-德行天下】傅冲老师专访

傅冲,著名影视演员。2009年9月傅冲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孝道,她参加论坛几百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化大众学习圣贤教育、落实弟子规,回归伦理道德,并帮助众多家庭重归和睦,也使很多不孝儿

一日禅|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许鞍华说: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当你不执着于过去,不只看到当下,也不盯着未来,时间花在了对的事情上,就能经营出美好的人生。

禅茶一味 | 黄胤然老师谈“陆羽不是茶人”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根本就不是茶人,而是文人。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肇端及传播,产生了无人可替

静,能生百慧;虚,能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和静是儒释道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大智慧。一、静能生百慧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

一日禅: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是指导我们物质生活的第一个智慧的原则。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清风明月都能够为我所用,大地山河都能够为我所用,为什么要执着它呢?非我所有。不要执着,要随缘利物,能够为我所用,

人体与天地的奥秘!

一 、水、火、风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气和清水。我们国人习惯称之为水(清水)、火(日光)、风(空气),生命的维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对生命体(地球)产生的变化(即对人体产生的变化-人为一小天地),发生不适

万物始收藏,养生亦有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今年总有种时间匆忙的错觉,秋天来了又走,转眼,就要立冬了。转季有一种自然交迭的仪式感,尤其秋冬相会,总让我有种厚重沉淀的感知,落叶跌宕,晨风变凉,隔着玻璃的阳光显得愈发暖而珍贵,南方的天气也开始不再那

一日禅:心底无私天地宽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心量。 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我们不能只为了瞬间的喜悦而去不顾一切地追求,不能只为了一己之利去争、去斗、去夺,一定要扫除

南怀瑾老师:“五方佛”的秘义内幕

我们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无论哪一方位,所谓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三世都有佛,处处有佛,每个人都随因缘、业力、性情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学佛、念佛因缘的差别。譬如我们对五

南怀瑾老师:三灾来临的严重性

“从初静虑,一切下地灾患已断,谓寻伺喜乐,入息出息,由彼断故,此中舍念清净鲜白,由是因缘,正入第四静虑定时,心住无动,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是故说言舍念清净。”由初禅开始,下地的灾患已断,因为初禅以下还在

南怀瑾老师开示:谁能躲得过“三灾八难”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贪嗔痴是人心理上的劣根性,佛学上叫“三毒”。贪心起因,所遭遇的恶果是水灾、饥荒、饿鬼道。嗔心的果报是火灾、刀兵、地狱道。痴心的果报是风灾、瘟疫、畜

舍利弗之真正的老师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

周叔迦:佛教信众的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

如何是佛教徒的标准人格呢?太简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实行上难以兼顾。所以鄙人综集许多经论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世间上其他宗教家,社会事业家,哲学家,政治家各各就他的事业不同都只需要一

南怀瑾老师说:“境界般若”

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

南怀瑾老师:见惑

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地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中乘。小乘又叫声闻,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也叫缘觉。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再高一

禅宗思想:禅修者应如何对待身边的恶人?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谤与嫉恨,并因此生起许多流言蜚语,有些禅修者很困惑,认为自己修行的阻力太强,业障太重,有些人会怪罪护法不灵,还有些因此以非报非,以嗔报嗔。禅者本为修禅悟证清

林清玄:何况恶人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

太虚大师:混沌一气分天地

混沌一气分天地佛教徒大致可分为信众僧众。男女饮食等不改俗习的为信众,男女饮食等改俗习而遵僧律的为僧众,不但以住僧寺、穿僧衣为僧众──包括尼众等女僧众──。不遵僧律,则失僧众的本质,便无所谓僧众。清季入

净土因果启示: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晦者。月晦也。乃司命灶君。奏言世人功过之日。腊者。五腊也。乃五炁天君。攒会生人善恶之日。其日天君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三万六千阴阳之神。校定生

净土因果启示:所谓善人。

所谓善人。自此至神仙可冀。言善人之福报。盛大而不爽也。夫善人之实。始于是非不谬。则智勇兼尽。终于人我两忘。则仁恕兼行。况其立心用意。待己待人。内而五常百行。外而事物机宜。无一之不尽乎。此即尧舜周孔复生

星云大师:星云法师答:如何做一个善人?

星云法师答:我们都希望自己作一个受人尊敬的善人。作一个善人,要有合乎善人的条件。怎么样做一个善人呢?我有四点意见:一、要修养身心:所谓修养身心,就是内心清净光明,身体庄严威仪,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人觉

慧律法师:「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

问: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二?慧律法师答:天地人合一乃道教和儒家的观念,不属于正法,佛法是讲毕竟空,从来不合,也没有离过,天是空,地是空,人还是空,诸法本不可得,没有合跟离这个问

传喜法师:天地万物有灵性

天地万物有灵性天地是有眼睛的,我们人类里面,有这个三皇五帝了,三皇五帝都是圣君,非常好的有道德的人,三皇五帝的时候就风调雨顺。我们叫尧天舜日啊,风调雨顺。什么叫风调雨顺呢?五风十雨,风非常地温柔、柔和

证严法师:老师用静思语教学如我的知音

老师用静思语教学如我的知音证严上人人生有很多的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这里,也舍不得离开那里,将来要离开这个世间,更是舍不得。但是,人生有时候很无常,都是在来不及说舍不得的时候,突然间就走掉了。意外事故例如

证严法师:万物之爱

万物之爱一个团体能否和谐,端视其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一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的生活形态。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雉生了许多蛋,就悄悄地拿

达照法师:神秘乎——天地造化

神秘乎天地造化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北京时间二十点三十分,我发现了地求上目前最大的天然佛像,这尊佛像具有神秘的文化特性,今将发现的经过及其神秘的特性公诸于众:这是一个星期日,我与同学一起学习《俱舍论》

慈法法师:你相信恶人一样可以往生吗?

你相信恶人一样可以往生吗?—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有人说“恶人能往生我不相信”。2 g1 A, ?C d9 L( y! S我说有一年我从黄河坐车到长江,黄河水浑浑浊浊的淌到大海里去了,长江水清

明一法师:掉进陷阱新天地

掉进陷阱新天地总是有很多的人抱怨说他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总觉得有人给他设陷阱。自己以前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某某某怎么这样?某某某连一点点的道德也没有。某某某是否在给自己设陷阱等等念头

明一法师答:和指导老师有分歧怎么办?

请明一师为末学解惑!顶礼明一法师!原来去柏林寺经常遇到您,现在修行上遇到困惑,想请师父帮忙解惑。末学01年皈依,皈依后修学心很迫切,经常参加一些柏林寺的活动,在家诵经打坐,但当时对于究竟道理根本不懂,

仁焕法师:如何与天地佛菩萨沟通?

今天上午讲到家庭关键是老祖宗。一个家庭好不好,和老祖宗有没有德直接有关。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老祖宗有德了,下面的子女就孝顺了。如果上面无德,下面就不孝了。古人还有这么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

南怀瑾:南怀瑾老师谈睡眠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

南怀瑾:南怀瑾老师讲呼吸修定法门之十六特胜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

南怀瑾:老师总评

师云:诸人尚有意见否?(周老居士请老师对诸人报告,作一总评、结论。久之,师叹息云:)佛法真难,说到禅宗,所谓正法眼藏多难!自我到台湾,发心弘法,打情骂俏,自赏风流地到处说我会佛法,才哄起人提持正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