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
对以前的人来讲,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对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开悟大德都从这开的悟,也就是说从这了生死。所以说这个参话头不是一种简单的方便法门,而且确实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法门,这是禅宗的一个宝贝。有的人认为它和念佛差不多,但是只有在念佛的这个基础上,才能参这个话头。
怎么参?刚开始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完了以后,就放下。念佛是谁?找什么呢?就找念佛是谁。如果要是你能念佛,那为什么还有生死呢?念佛是谁?你要找着这个自己。说是我口念的,我心念的。你口怎么能念?你心怎么能念?如果它要是能念,那为什么我们生死不能了?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还有生死呢?说我口能念,那口它是个生灭,我们死了以后还能不能念佛?我们睡觉的时候怎么不能念佛?那我能念,这个能念在哪一块呢,是不是?
究竟是谁?这个谁,一定要给他找出来,主要是怎么呢,就是说不找出来不罢休。但是并不是要你去怀疑,念佛是谁?是他?是这个不是要你怀疑,而叫你找,叫你起疑情,知道不?
起疑情不是怀疑。这个疑情怎么起?功夫做到一定程度了,他自然地就起疑情了,不是说我们在那找啊,怀疑啊,想啊,念佛是谁?念佛是谁?一会想想,想出来了,哎呀!念佛是谁,去满哪喊满哪寻去了,这就不是疑情。
疑情一旦起来了,就所谓与佛住在隔壁了,就快要到家了,就这么厉害。这功夫用好了,七天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我们肯定不像大根基,一下就能做到那点,我们就哪怕七个月也行,七年也行,只要能达到目的,我们今生就没有白活。我们就能把生死的问题解决了。
这参话头,一旦参起来,就要没完没了,今生今世往下参,甚至就是开悟了以后还往回参,还要利用这个话头除习气,所以说它的力量非常大。你参了几句就感觉到了它的好处,是不是?特别是昏沉、掉举啊,它都非常对治。
参话头的时候就是:念佛是谁?(语气缓慢)就不紧不慢,千万别着急,念佛是谁?(语气缓慢)妄想一起来,刚要起心动念,念佛是谁?(语气缓慢)你的妄想刚一起来,吃饭刚想,念儿刚一动弹,马上就念佛是谁?就把他拉回来。念头要跑得更远了,念佛是谁?就把他拉回来,拉回来就轻轻放下。然后就别再去寻,拉没拉回来,看有没有啊,别管他,拉回就算了,只要一念,它就肯定回来。
就慢慢不着急,不上火的,慢慢地,也别求开悟啊,也别求干嘛,什么也别求,我就念佛是谁,就自自在在地往前走。说是今年参完了我如何,三个月参到,我就三个月参到;四个月参到就四个月参到,今生参到我今生参到;今生参不到我来生再参。我就是不着急不着慌地,不紧不慢。不要紧,一紧就上火了,眼眵也多了,火也上了,脾气也大了。要不紧不慢地慢慢参,完了还不作病,很容易就上路。
但是,参话头这里还有很多的地方,一旦遇到境界了,是很快的。而且得到一点清凉境界,什么境界都不要管它,就是参。不觉悟绝不罢休。什么境界也不要理,它愿怎么地就怎么地,就给它参到底。什么时候真正地了了生死,这才算拉倒。
就是说参到一念不生的时候,也没完没了。因为这与佛还隔一家,还隔一个屏。所以说必须参到山穿水尽的时候,这才拉倒。有时候我们做功夫,可能是参一年二年了,没有啥功夫,虽然有点好境界,但是一直没达到家。别着急,你只管往前参,不定什么时候,功夫到了,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有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这是无上法门,是近代禅宗的一个法宝。
End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妙祥法师对以前的人来讲,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对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开悟大德都从这开的悟
◎ 体 光 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的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
◎ 憨 山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学人修行,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断。欲实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万
第二十九节 话 头永觉曰:『有人谓:参禅须是参无义句。不可参有义句。从有义句入者,多落半途。从无义句入者始可到家。其实不然。「参禅不管有义句无义句,贵在我不在义路上着倒而已。」如「灵光独露,迥脱根尘。
问:半月刊第六期[时报所载坐化僧人之考证]一节文内,有[参狗子话头]一句。不悉如何解法。请详示。范古农答:禅宗教人明心见性,先令人心中放下一切念头,单提一句无意味的话,使心凝静为入手,名曰参究,或曰参
提起话头也是禅和子经常说的,有些丛林更是书之于墙壁,时刻提醒行者不得忘记。提起,就像我们两只手提起东西的感觉,因为手已经被东西占据,故再容不下其他事物。提起话头是让这个话头占据我们的内心,把所有杂念扫
公案中大多是有一个字或一句话供学人参究之用,称为话头。如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答:无。此无字即是话头。参禅时,在公案的话头下工夫,称为参话头。所谓「话头」,是在自己心头上提一句问话,如「念佛的是谁?」
来果禅师,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其父教他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即能倒背如
参话头不是让我们寻求字面的答案,而是通过寻求答案,通过持续不懈地寻求答案,使我们进入特定的、无杂念的心境,然后,只要功夫到了,机缘成熟了,就像瓜熟蒂落,开悟了,终于寻到了人生的大答案。如果一个人不具备
比较禅宗的参话头与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药师山紫虚居士一、前言禅宗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为其宗旨,其修行方法充满玄机,很多人看那些祖师们留下的公案,就如雾里看花摸不着头绪,更有很多所谓大师者似乎只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四 话头与疑情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初祖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本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不肯死心塌地,不能见到做到,多弄机诈,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五 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三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才说照顾话头就是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反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回,即是反,不生,不灭,即是自性
惟贤法师答:参话头是止观,念佛也是止观。你参话头,你念佛,你是哪一个?你本来面目是什么?你就得静想嘛,弄懂了你就开悟了。以这样来参话头,定到一句话来想,念佛的是谁啊?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谁啊?我本来面目
惟贤法师答:你有一点根器,要按佛家的正规来修,佛教的禅定正规来修。如何正规呢?熄灭内心烦恼,消灭妄想。你没消灭妄想,没息烦恼,你纵然有点什么通、什么感应呀,容易走火入邪。根本的问题在于要以戒定慧熄灭烦
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欢喜魔来,你这三个月会感觉很舒服,日子很好过,可是你生命中已经少掉一大段了!───────────────────────至于从欢喜魔来的,这叫软贼!!我们平常很难看到因为软
理出心路轨迹,话头就出现了就在这个时候,你要把那个疑情、那个话头,在你的心胸回荡着,让它一直凝聚起来,然后如团如火,成团成片,绵绵密密,它会带你进入毗卢性海,功夫就在这里。──────────────
提起疑情来参话头一步一步,我们要往上,一步一步,我们要超越。 在这个时候,各位一定要很坚定的站立起来,勇敢的向十方三世诸佛宣布:我是一个行者!─────────────────────今年冬安居,禅修
即使已经成就,话头你还是要深参!此时的参就是「用」。 用「念佛是谁」来饶益众生。 用这个「念佛是谁」让我们的生命更达到止于至善。虽然我们已经证得生命的本体,但是,这个本体,并不是只有明珠一颗就好,是这
提疑情参话头没有踏实的工夫那有真实的成就;没有明确的指导,那有真实工夫之可下!大乘禅观的技术面在提疑情、参话头。在技术中,其重点是如何自己产生疑情?所以,「疑情的产生」才是提疑情与参话头的依据。若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