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2025-04-20 08:16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 第四卷

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

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万仞去也。师云。吃饭咬着一粒沙。进云。若然者。却许学人进前三步也。师云。尔不会却退后三步始得。乃云。摩竭提国犹在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争似饥餐渴饮闲坐困眠。从从教四序推移。都不干预我事。虽然如是。也须实到这个田地始得。只如实到这个田地底。如何亲近。喝一喝云。炙疮瘢上不可更着艾炷去也

上堂举。南泉示众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也。赵州出众云。和尚棒教谁吃。泉云。王老师过在甚处。州乃作礼。师云。南泉无过。口能招祸。赵州礼拜。草贼大败。径山不管。结案据款。文殊普贤。且过一边

上堂。僧问。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如何是放底光明。师云。尔吃粥来么。进云。学人已吃粥了也。师云。还见么。进云。未审还当得也无。师云。元来不见。乃云。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拈起拄杖云。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尽在径山拄杖头上。同时放大光明。照十方法界。直得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一时稽首。作么生是实相义。卓一下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上堂举。僧问同安。如何是和尚家风。安云。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兔怀胎向紫微。僧云。忽遇客来将何只待。安云。金果早朝猿摘去。玉华晚后凤衔来。师云。同安家风不妨奇怪。径山家风又且不然。或有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即向他道。齐时一钵和罗饭。禅道是非都不知。忽遇客来将何只待。蒸饼不托

解夏上堂。拈拄杖云。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卓一下

上堂。僧问。心佛俱亡时如何。师云。卖扇老婆手遮日。乃云。心佛不二。物我一如。若实得一如。则不见有物我之名。若实得不二。则不见有心佛之相。既不见有心佛之相。则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既不见有物我之名。则全物即我。全我即物。苟于日用二六时中。如是证入。则若心若佛。若我若物。七颠八倒。悉得受用。便能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直饶如是。切忌向径山门下过。椎折尔腰莫言不道

上堂举。教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师拈拄杖卓一下云。这个是异方便。那个是第一义。掷下云。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

上堂举。镜清问玄沙。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个入路。沙云。还闻偃溪水声么。清云闻。沙云。从这里入。镜清于此得个入处。五祖师翁云。果是得入。一任四方八面。若也未然。辄不得离却这里。师云。若要真个得入。直须离却这里。下座

双槐居士郑禹功。为佛灯禅师入塔请升座。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佛灯法兄禅师。二十年持此吹毛。活人天眼。离相离名。摧邪显正。横拈倒用。不犯锋铓。一周佛事已圆。直是光前绝后。乃顾视大众云。今日一会。正是佛灯禅师再秉吹毛。为诸人入泥入水全提时节。还有知恩者么。若有功不浪施。其或未然。径山不免葛藤。更举一个古话。昔日疏山和尚造寿塔了。监院来白疏山。山问。尔将多少钱与匠人。监院云。一切在和尚。疏山云。为将三钱与他。为将两钱与他。为将一钱与他。若道得。与吾亲造塔。监院无对。时罗山和尚在大岭住庵。监院到彼。罗山问。甚处来。监院云。疏山来。罗山云。近日有何言句。监院遂举前话。山云。还有人道得磨。院云。未有人道得。山云。尔却回举似疏山道。大岭闻举云。若将三文钱与匠人。和尚此生决定不得塔。若将两文钱与匠人。和尚与匠人共出一只手。若将一文钱与匠人。带累匠人眉须堕落。监院回举似疏山。山便具威仪。望大岭礼拜叹云。将为无人。大岭有古佛。放光射我此间。却谓监院曰。汝去向大岭道。犹如腊月莲华。监院复持此语举似罗山。山曰。早已龟毛长数丈。师云。诸人还知二老落处么。其或未然。径山今日将古人今人。搅成一块去也。疏山一文两文三文。双槐居士凑成二百千。已为佛灯陈谢匠人了也。免致溢监院走来走去问他别人。腊月莲华一朵甚是希奇。佛灯禅师收归窣堵波中。要作丛林标格。龟毛数丈。分付天并禅师。随时受用。敢问大众。且道径山还在里许也无。良久云。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上堂。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师云。住则挆根。进云。无佛处急走过时如何。师云。起动阇梨。进云。教学人向甚么处行履。师云。脱却笼头卸却角默。进云。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时如何。师云错错。问一百二十日夏已满出门。或有人问。如何是径山道底。且作么生答他。师云。径山曾道甚么来。进云。争奈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师云。尔作么生会。僧喝一喝云。三十年后大有人笑在。师云。何必三十年后。即今大有人笑尔。乃云。寻常向尔诸人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向举起处承当。不得向意根下卜度。不得下语。不得良久。或有人问。毕竟如何。向他道。也无毕竟。也无如何。正当恁么时。四楞塌地掇在诸人面前眼办手亲底一逴逴得。便能罗笼三界提拔四生。其或未然。自是尔诸人根性迟钝。且莫错怪径山好

上堂举。肇法师云。诸法不异者。岂曰续凫截鹤夷岳盈壑。然后为无异者哉。云门大师道。长者天然长。短者天然短。又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乃拈起拄杖云。拄杖不是常住法。师遂拈起拄杖召大众云。剜出眼里睛。甚么处见肇法师不异底法。敲出骨中髓。甚么处见云门大师常住底法。掷下云。分身两处看。下座

上堂。僧问。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时如何。师云。五味钻秤锤。进云。何故外扬家丑。师云。尔为甚么舌头拄地。进云。却被和尚引着。师便打。问干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意旨如何。师云。骆驼尾上钓冬瓜。进云。还许学人转身吐气也无。师云。许尔转身。尔如何吐气。僧进前嘘一声。师云。这弄泥团汉。进云。只如云门道。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又作么生。师云。老鼠吃盐。进云。恁么则知他滋味。师云。速礼三拜。乃云。久雨不曾晴。豁然天地清。祖师门下事。何用更施呈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正法眼。门云普。又僧问风穴。如何是正法眼。穴云瞎。师云。二尊宿答一转话。还有优劣也无。若道有优劣。真个瞎。若道无优劣。真个普。毕竟如何。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底太忙生

张侍郎至上堂。僧问。大颠为韩文公趁却首座。意旨如何。师云。鲇鱼上竹竿。一日一千里。进云。学人未了。乞师垂慈。师云。更要第二杓恶水在。进云。只如首座也扣齿三下。过在甚么处。师云。过在扣齿处。进云。莫谤他首座好。师云。尔见个甚么道理。便恁么道。进云。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师云。尔莫谤径山好。进云。今日侍郎或问。和尚春秋多少。又且如何。师云。向他道百十二岁。进云。唤作谤径山得么。师云。尔又谤侍郎也。乃云。古人道。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恁么道。早是通身浸在屎窖里了也。那堪更蹋步向前如之若何。问向上向下三要三玄银碗里盛雪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岂不是屎窖傍边更掘屎窖。虽然如是。若于屎窖中。知些气息。方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古往今来一切知识。尽在屎窖里转大法轮。其或未然。切忌向屎窖里着到

上堂举。马祖与西堂南泉百丈。中秋玩月次。祖指月云。正当恁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修行。百丈云。正好供养。南泉拂袖便行。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师云。还知四大老落处么。若也未知。听取一颂。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大家出只手彼此不相饶

上堂。僧问。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时如何。师云。好个消息。进云。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时如何。师云。也好个消息。进云。未审是甚么消息。师云。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进云。若不得流水。还应过别山。师云。修山主来也。问一人在孤峰顶上。无出身之路时如何。师云。好个消息。进云。和尚为甚么一向壁立万仞。师云。尔试向壁立万仞处道一句看。进云。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师云。且缓缓。乃云。一人在孤峰顶上无出身路。一人在十字街头亦无向肯。不是释迦文亦非维摩诘。若向这里识得渠面目。方识得修山主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还有识得者么。若识得去。凡夫圣人孤峰顶上。十字街头只在这里。若未识得。放待冷来看

上堂举。僧问五祖师翁。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献。祖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见后为甚么不衔华献。祖云。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师云。师翁恁么答话。虽则善赴来机。争柰语惊时听。径山亦有两转语。要与师翁相见。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献。茅屋上安鸱吻。见后为甚么不衔华献。佛殿里掘东司

上堂僧问。语默动静总不干涉。非语默动静亦不干涉时如何。师云。自作自受。师云。直饶恁么也不干涉。师便打。乃云。佛与众生本无异相。只因迷悟遂有殊途。虽曰殊途。且迷时此个不曾迷。悟时此个不曾悟。所以道。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苟能如是见得。方信道。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是真实语。是不诳语。若信得及受用无穷。若信不及亦在里许

上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若是个吃饭知饱饮水知渴底衲僧。不消云门出来打个之绕。既不许云门打个之绕。只今还有吃饭知饱饮水知渴底么。直饶有也是黄龙精

上堂。僧问。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时如何。师云。鳝鱼走入油瓮里。进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师云。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进云。只如傅大士向鱼行酒肆里接人。未审和尚向甚么处接人。师云。向一切处接人。进云。未审接得几个。师云。只尔一个漆桶不会。乃云。空手把锄头。饭里有巴豆。步行骑水牛。蹴着脚指头。人从桥上过。赚杀多少人。桥流水不流。却较些子。若恁么提得去。方信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俱不识。拍禅床下座

上堂。僧问。总不恁么来时如何。师云。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进云。如斩一綟丝。一斩一切断。师云。家富小儿娇。进云。机轮转处作者犹迷。师云。机轮向甚么处转。进云。鹧鸪啼处百华香。师云。引不着。进云。和尚向甚么处见普化。师云。普化在甚么处教我见。进云。箭穿红日影。方是射雕人。师云。也则引不着。乃云。箭穿红日影。方是射雕人。且道箭未离弦红日影边。还有这个消息也无。箭既离弦。这个消息落在甚么处。若也知得落处。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其或未然。且归弩下避

上堂举。僧问芭蕉。不落诸缘。请师直指。蕉云。有问有答。师云。芭蕉虽善用剑刃上事。子细检点将来。大似日中逃影。辜负这僧。今日或有人问径山。不落诸缘请师直指。只向他道。猩猩虽能言。毕竟是畜类

上堂。僧问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则且置。只如九年面壁。明甚么边事。师云。横身当宇宙。谁是出头人。进云。只履西归还端的也无。师云。不端的。进云。也知和尚惯用此机。师云。是。僧便喝。师亦喝。乃云。适来善修一喝。惊天动地。径山随后一喝。全无巴鼻。若向无巴鼻处会得。便解将一条断贯索。穿却天下人鼻孔。若向惊天动地处承当。自己鼻孔却被别人将一条断贯索穿却。正当恁么时。如何免得此过。咄咄咄没处去没处去

上堂。僧问。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学人上来。请师举一。师云。六六依前三十六。进云。未审还真实也无。师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僧礼拜。师乃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只如镇州萝卜头。未审灵照篮中。还着得也无。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南岳去。若下不得。雪峰道底

上堂举。僧问六祖。黄梅意旨甚么人得。祖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祖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甚么不得。祖云我不会佛法。师召大众云。还见祖师么。若也不见。径山为尔指出。蕉芭蕉芭有叶无了。忽然一阵狂风起。恰似东京大相国寺里。三十六院东廊下北角头。王和尚破袈裟。毕竟如何。归堂吃茶

上堂。僧问。古人道。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蹋树。未审还有答话分也无。师云。答话了也。轮云。学人问树上话。和尚为甚么向树下答。师云。只为尔在树下问。进云。谩得大众眼么。师云。灼然谩不得。进云。只如树子未生消息未动。香严向甚么处。得这个话头来。师云。向尔漆桶里得来。进云。只如和尚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还有为人处也无。师云无。进云。恁么则却成虚设。师云。虚设。乃云。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蹋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答他则丧身失命。不答他。又违他所问。是时香严才恁么道。便有个傍不肯底。唤作虎头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问。树下道将一句来。师云险。香严呵呵大笑。师云险。径山这。两险。有一险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有一险料掉没交涉。还有拣得出者么。若拣得出。非唯亲见香严。亦使虎头上座无安身立命处。如无。径山将现成公案。为尔诸人下个注脚。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

上堂。僧问。教中道。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狗子既无佛性。唤甚么作真法。师云。只这无佛性。便是真法。进云。据学人见处。又且不然。师云。尔试杜撰看。僧礼拜。师云。只这礼拜。便是杜撰。乃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狗子既无佛性。唤甚么作真法。山僧道。只这无佛性。便是真法。诸人还信得及么。若信得及。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若信不及。直待当来问弥勒

上堂举。僧问赵州。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州云。镇州出大萝卜头。又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云居舜老夫道。镇州萝卜大。青州布衫重。要会个中意。鸡向五更啼。师云。云居恁么道。大似熟处难忘。若是径山即不然。镇州萝卜从来大。青州布衫斤两明。衲子聚头求的旨。却似蚊虻咬铁钉

上堂。僧问。仰山道。神通游戏即不无。尊者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未审他据个甚么道理。师云。只知开口笑。不觉舌头长。进云。恁么则今日却被和尚笑也。师云。扬声止响作么。进云。神通游戏则不无。尊者佛法须还径山始得。师云。还见径山么。进云。少卖弄。师云。有眼如盲。乃云。神通游戏。仰山灼然不会。佛法要妙。罗汉灼然不知。虽然彼此不相知。要且各各无欠少。既无欠少。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圆者圆法身。方者方法身。便恁么悟去。方知长者不是长。短者不是短。圆者不是圆。方者不是方。既总不是。却唤甚么作法身。喝一喝云。洎合停囚长智

圣节上堂。拈香罢。忽雷震骤雨。遂云。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即今法雷已震。法鼓已击。慈云已布。甘露已洒。事上也合。理上也合。事理既合。且作么生话会。下座与大众。到大佛殿。启建乾龙圣节

上堂举。洞山问三峰庵主。汝名甚么。主云。道膺。山云。何不向上道。主云。若向上道。则不名道膺。洞山深肯之。师云。道膺向上道则不名道膺。既不名道膺。唤作向上处则不可。既不是向上道。且作么生契得洞山意。良久云。智者聊闻猛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

雪窦持和尚至上堂。僧问。仰山道。东寺师叔若在。慧寂不受寂寞。只如今日雪窦和尚得得到来。未审如何只待。师云。古之今之。进云。若恁么非唯径山不受寂寞。亦乃一千七百大众有赖。师云。尔见个甚么道理。进云。如两镜相照。洞无瑕翳。师云。打破镜来。与尔相见。进云。只如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又作么商量。师云。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进云。若是临济宗旨又作么生。师云。合取狗口。乃云。仰山道。东寺师叔若在。慧寂不受寂寞。仰山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径山即不然。雪窦师叔若在。天下衲僧不受寂寞。何故不见古雪窦有言。寒木在握兮全机可笑。秋水横按兮半提可灭。使八极顶目者不自争衡见斯人兮驾御昂枿

上堂。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下楖栗。虽然不许默照。须要人人面壁。既不许默照。为甚么却须面壁。不见白云师翁有言。多处添些子。少处减些子

浴佛上堂。芭蕉无耳闻雷开。葵华无眼随日转。释迦老子亦无生。每岁今朝浴一遍。既无生又浴个甚么。有条攀条。无条攀例

上堂。僧问。道无方所。明之在人。法离见闻。断之在智。不起一念。还有佛法也无。师云无佛法。进云。为甚么无佛法。师云。为尔住在那一念中。进云。和尚向甚么处见学人那一念。师云。起也。乃云。不起一念。未是诸人放身命处。一念才生。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全体恁么来。全体如是住。便恁么领得去。更买百二十緉草鞋行脚始得。为甚么如此。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张侍郎请升座。僧问。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时如何。师云。题目道甚么。进云。分明在目前。师云。柱撰禅和如麻似粟。进云。争柰一等共攀仙桂树。要折蟾宫第一枝。师云。这汉今日他白。进云。虽然如是。今夏定作禅状元。便礼拜。问侍郎见处何似去年。师云。今年去年只隔三百六十年。进云。莫谤侍郎好。侍郎无这个消息。师云。既无这个消息。了因又乱道作甚么。进云。借人口说一两句。又且何妨。便礼拜。师乃云。借人口说得底。不干自己事。自己胸襟流出底。傍观者有眼如盲。有口如哑。便恁么领略得。作禅状元也不难。直饶如是始入得径山门。未入得径山室。若入得径山室。禅状元始用得着。禅状元才用得着。儒状元便用不着。敢问大众。前面为甚么用得着。后面为甚么却用不着。乃顾视左右云。还知径山落处么。若知径山落处。禅状元即是儒状元。儒状元即是禅状元。即今拈却禅与儒。且道。当面一句作么生道。要知死底张宣教。便是活底状元爷

结夏上堂。文殊三处安居。志公不是闲和尚。迦叶欲行正令。未免眼前见鬼。且道。径山门下今日事作么生。下座后大家触礼三拜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云。北斗里藏身。师云。云门老人恁么道。只答得法身句。未答得透法身句。今日或有人问径山。如何是透法身句。即向他道。蟭螟眼里放夜市。大虫舌上打秋千

上堂。今朝又是端午节。文殊善财忙不彻。杀人活人药不灵。自添脑后三斤铁。蓦拈拄杖卓一下云。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遂掷下云。是甚么铁蛇钻入土

上堂举。马祖令智藏驰书上当山国一祖师。祖师开缄。见一圆相。即时索笔于中点一点。南阳忠国师闻云。钦师犹被马师惑。师云。马师仲冬严寒。国一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此不失时节。忠国师为甚么却道。钦师犹被马师惑。还委悉么。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下座

上堂举。国师道。语渐也返常合道。论顿也不留眹迹。云门云。拈槌竖拂弹指时节。若检点将来。也未是无眹迹。师喝一喝示。寐语作甚么。遂举起拂子。复弹指云。径山即今举拂弹指。若向这里觅眹迹。入地狱如箭射

上堂举。道吾示众云。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福严。乐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狱。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师云。径山即不然。高在绝顶。富在福严。乐在天堂。苦在地狱。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上堂举。睦州问秀才。先辈治甚经。才云治易。州云。易中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个甚么。才云。不知其道。州云。作么生是道。才无语。州云。果然不知。师云。秀才虽然无语。默契睦州。只是少末后一着。径山当时若见睦州道果然不知。但抚掌呵呵大笑。管取睦州不相亏

End

一行禅师的一生

◎ 果 祈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释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姓张,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龙潭崇信禅师

◎普 济【原文】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

大颠宝通禅师

◎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 普 济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

南岳慧思禅师

◎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慧南禅师

◎ 肖 来2023年农历三月十一至三月十七,黄龙宗祖庭江西九江修水黄龙禅寺举行黄龙宗初祖慧南禅师圆寂954周年纪念活动,并于5月6日晚在黄龙祖师舍利塔院,供七天七夜不灭常明灯954盏以示纪念,惟愿正法

唐代灵佑禅师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原文】如下:《劝安老病僧文》曰:贫道尝阅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吾我见。每至晨

题秀禅师房---韩 愈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渔竿下钓沙。 摘自《全唐诗》卷344

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 王 维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

雪窦禅师的师承

雪窦禅学思想的形成有其广学经论、积淀深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云游参拜,求师证道的践行。宋代僧俗交往广泛,雪窦禅师交游禅门内外,以下就师承方面加以论述。雪窦禅师嗣法于云门宗智门光祚,而其思想可远溯于青原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苏东坡与道潜禅师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千古楷模唐朝百丈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普化禅师

日里与友闲谈自在,想到普化禅师的自在无着,心生欢喜。普化禅师是盘山宝积的法嗣,马祖道一的法孙。被日本普化禅宗奉为鼻祖。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有时候会到临济寺去,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他才去

大错禅师

◎ 袁 源大错禅师,俗姓钱,名邦芑(qǐ),字开少,丹徒(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末清初,为江东大儒,南明隆武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钱邦芑被授以贵州巡抚,他知难而进,企图挽狂

密云圆悟禅师

◎ 明 尧宁波天童密云圆悟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字觉初,宜兴(今江苏境内)人,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出生。圆悟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俨然若有所思。八岁时,不由师教,即能念佛。从十五岁开

无准师范禅师

◎ 佚 名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四川剑州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时投同乡阴平山昭庆院道钦法师出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熙五年(1194)冬受具足戒。翌年往成都正法寺圆悟克勤禅师法孙先首座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

荷泽神会禅师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

阐教禅师塔铭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

虎丘绍隆禅师

在金兵入侵、国之将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处于世局动乱的绍隆禅师,有着坚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随着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间,尽得法要,开演出临济宗虎丘派。 访师悟道绍隆禅师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愚庵智及禅师诗五首

早出余杭感怀 佛祖宏规有准绳,侯门无事愧频登。苍茫五髻三更月,迢递千岩万壑冰。心迹任教同槁木,姓名何必上传灯。觉天不夜空无际,寂寂行看慧日升。答东皋伯远法师二首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切柏代香

云居道齐禅师

◎ 大 德洪州云居山第十一世住持道齐禅师,洪州人也,姓金氏,礼百丈山明照禅师得度遍历禅会,学心未息。,后遇法灯禅师,机缘顿契, 暨法灯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 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 我有一转

行端禅师

◎ 法 藏元叟行端禅师在藏叟善珍禅师门下顿悟,他顿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 行端禅师(1254~1341),俗姓何,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径山藏叟善珍禅师法嗣,是大慧宗杲

医师与禅师

◎ 吴礼鑫一个医师信奉佛道,崇拜佛祖。有一天,医师决定到一座名寺去寻访真佛大道。当医师走到一座山的山角,他碰到一个中年男子被蛇咬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马上想方设法抢救了那个男子,又继续赶路而行。当医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黄念祖:法藏因地 第四卷

法藏因地 第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以下是正宗分。正宗分如身体,心脏――血液系统、肺――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都在这里,所以很重要。【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