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三卷
2025-04-18 11:24

古尊宿语录 第二十三卷

○汝州叶县广教(归)省禅师语录

师初开堂日。才升法座。大众云集。师捻香示众云:此一瓣香。不従他方得。即汝州水土。然愿。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文武百僚常居禄位。但某道薄人微。触事荒琐。谢郎中巡检司徒诸官员等。光扬佛日。野干说法。释迦和南。梵王前引。帝释后随。重法不重人。谢西州和尚。远发缄封。曲奖卑能。悚惕无尽。两院主首。街市檀越。堂内僧众。请某开堂。说个什么即得。若说三乘五性来。又有经律论座主宣扬。若说仁义礼智信。又有夫子。夫子是儒童菩萨。入廛化俗。若是阐扬宗旨。又有诸方宿德和尚。穿凿了也。更教某甚处运斤斧即得。便有僧问:祖祖相传心印。印印皆亲。师今出世法嗣何人?师云:寰中天子敕。塞外将军令。学云:法海一滴蒙师指。向上家风事若何?师云:高祖殿前樊哙怒。须知万里绝烟尘。问:昔日世尊说法。梵王亲躬。此日朝骑临筵。将何指教?师云:塞雁过时声咽咽。喜鹊喃喃悦杀人。进云:与么即法雨洪倾。人天有赖也。师云:云绽家家月。春来处处花。问:不落诸缘。请便道。师云:落。问:如何是无缝塔?师云:头不梳面不洗。问:如何是出家人?师云:紧体头。进云:与么即在家出家?师云:粗麻鞋。问:吃却施主食。将何报答他?师云:老僧罪过。进云:与么即万两黄金亦消得。师云:家丑不外扬。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云:不可错怪老僧。进云:出匣后如何?师云:换手胸。问:如何是禅?师云:文殊殿。问:如何是道?师云:法堂是老僧葢。进云:禅道相去多少?师云:汝问我答。进云:向上还更有事也无?师云:有。如何是向上事?师云:七棒对十三。学家礼拜。师云:教休不肯休。直待雨霖头。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厕坑头筹子。

问:临机一句。请师速道。师云:速。进云:与么即沙场无耪迹也。师云:滴血验身容。师乃云:达磨西来为传东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独标万像物外宣扬。悟之者纤毫不隔。迷之者背觉合尘。中下之机也须子细。莫虚过时光。各各有之。况以西来的意,教外别传。道契一言,纵横自在。打破髑髅,揭却脑葢。岂不是庆快。僧问:学人来日拟入帝京。帝王不顾时如何?师寻时颂答云:一年春尽一年春。触日无私遍乾坤。时人尽唱无私曲。罕遇知音对者稀。进云:与么即处处通身去也。师云:底事作么生?进云:十方世界尽是学人行履处。师云:真师子儿。进云:谢师证明。师云: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麦贱米贵。问:如何是当机一句?师云:有你驴汉。问:进云:与么即打鼓弄琵琶也。师云:捺纣放屁声。问: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师云:闹市散本。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拍手唱歌行。

问:维摩丈室不以日月为明。和尚丈室以何为明?师云:眉分八字。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双耳垂肩。

问:如何是古佛心?师云:何不高声问。进云:莫者便是也无?师云:是即错。进云:如何得不错?师云:千错万错。问:如何是非非法义?师云:十字路头坐。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一任众人看。

问:如何是金刚不坏身?师云:百杂碎。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终是一堆灰。问:如何是出家人?师云:草深不露顶。进云:露顶后如何?师云:扌旁杀辨头蒿。问:无边身菩萨来还起也无?师云:水牯牛。进云:与么即头上安头。师云:一顿五升料。

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云:竞生头角。进云:出水后如何?师云:一场懡忄罗。

问:承古有言。未得入头直须入头。既得入头不得孤负老僧。意旨如何?师云:独脚虾蟆能上树。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野鹊带席帽。

问:如何是戒定慧?师云:破家具。

师上堂,良久云:夫行脚禅流。直须着忖。参学须具参学眼。见地须得见地句。方始有相亲分。始得不被诸境惑。亦不落于恶道。毕竟如何委悉。有时句到意不到。妄缘前尘分别影事。有时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说异端。有时意句俱到。打破乾坤界。光明照十方。有时意句俱不到。无目之人纵横走。忽然不觉落深坑。问:如何是道?师云:万缘俱顿息。夜半绣鸳鸯。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以手划一划。进云:不会此意如何?师云:合掌灵山问世尊。问:如何是和尚心?师云:长三尺。进云:如何通信?师云:方圆二寸余。问:学人未到来时如何?师云:疑杀老僧。进云:到来后如何?师两手惜胸。

问:慈云起处雷声大。广教门下霹雳声时如何?师云:今冬频雨雪。来年麦大熟。进云:恁么即大众有依倚也。师云:焰头夸富贵。今古化灰尘。

问:起坐相随。为什么不识。师以手划一划。进云:恁么即直截根源也?师云:冥冥一去杳杳何知。

师上堂,良久云:宗师血脉。或凡或圣。龙树马鸣。天堂地狱。镬汤炉炭。牛头狱卒。森罗万像。日月星辰。他方此土。有情无情。以手划一划云:俱入此宗。此宗门中亦能杀人亦能活人。杀人须得杀人刀。活人须得活人句。作么生是杀人刀活人句。道得底出来对众道看。若是道不得。即辜负平生。珍重。

问:忽遇大阐提人来。还相为也无?师云:西天出白毡。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东土波斯鼻孔大。

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如何是一路涅槃门?师云:洞山见云门。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山僧是冀州人。

问:如何是真道人。师云:露崖崖。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莫遣外人闻。问心地法门与佛相去多少?师云:庠梨致问,老僧有答。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五九尽日春。

问:如何是道。师云:家家门前长安路。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斋后一碗茶。问:己事未明。以何为验?师云:闹市里打静槌。进云:意旨如何?师云:日午点金灯。问:如何是无缝塔。师云:破皮厚三寸。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金榜题名天下传。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蝗虫步戊惊人恐。餐食苗稼尽伤心。进云:为什么学人不识?师云:无心伏物贺太平。

师上堂,有僧问:才上法堂来时如何?师拍禅床一下。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无人过价打与三百。

问:清净伽蓝。为什么鱼鼓吃饭?师云:打草蛇惊。

问:路绝烟尘时如何?师云:无手行者能打饼。进云:恁么即傀儡人抽牵也?师云:无目之人不假灯。

师上堂云:闻钟声即寻声而来。如无钟声。向甚处去即得。若是上来下去。是何面目。不来不去又湿地上坐了也。作么生是衲僧出气底鼻孔。道得底出来道看。直饶道得。也是勿交涉。若是道不得。也即堕坑落堑。便下座。

问:煞父煞母佛前忏悔。煞佛煞祖向甚么处忏悔?师云:长连城。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天灵葢。

问:承古有言。良由取舍。舍即是不舍即是?师云:大洋海底钻龟卜。进云:恁么即取舍俱忘也。师云:遇明眼人举似。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杏熟来年麦。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枣收当年禾。学人礼拜。师云:彭祖寿年八百岁。莫忘却稀禾趑麦。

问:如何是衲僧活计?师云:城东太山庙。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判官手里笔。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云:破盆子。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堪作么?问:不落言诠。请师便道。师云:西方极乐世界。进云:恁么即满口道不得也。师云:东土树子大。问:如何是和尚受用处?师云:长三尺。

问:如何是毗卢体?师云:寒时寒煞热时热煞。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冬天着火向。夏月取凉行。

问:学人心病。请师一服妙药。师云:破皮厚三寸。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杖头挑取。师上堂云:广教有验人关截人机活人句。还有人道得么?若是道不得。辜负平生。

问:和尚朝也说暮也说。还接得几人?师云:洎合疑杀老僧。

问:灵山如画月。曹溪如指月。如何是真月?师云:昨日击金钟。告报天下闻。进云:恁么即山河大地也。师云:大众齐合掌。香烟满乾坤。问:无目人来。请师指路。师云:坐餐都不问,莫作问禅宾。进云:不会此理如何。师云:紫罗袋里盛官诰。金榜题名天下传。问:大施门开。请师垂示。师云:脑后抽簪。进云:便恁么会时如何?师云:孤峰无宿客。进云:嘘嘘。师便打。

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师云:涅槃山侧畔。香烟满乾坤。进云:如何是迦叶不闻闻?师云:观音势至引到西方。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师云:昨日十九今日二十。问: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师云:僧排夏腊俗列耆年。进云:向上还更有事也无?师云:有。进云:如何是向上事?师云:万里崖州君自去。临行惆怅怨他谁。问:布鼓当轩击。谁是知音者?师云:眼中有涩钉。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乔翁赛南神。

师上堂云:诸禅德。若是说禅说道说佛说法来。又匝匝地遍天遍地也。更教广教说个什么即得。若约至理论。似此之辈。且去涅槃堂内。粥饭里将养始得。谓何如此。当言不避截舌。若是说禅禅是病。若是说道道亦非真。说佛被佛谩。说法被法障。也错怪广教。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何不离此之外试与广教相见看。方有参学分。始得不被诸境惑。亦不落于恶道。还委悉得么?直饶委得。入地狱如箭射。无人替代渠。莫道不道。珍重。

问:遍历寰中。未曾逢一人时如何?师云:碗。进云:恁么即碧霄云外无依倚也。师云:未曾解开纣。僧云:错。师云:寻时打二十棒趁出院。

问:如何是密密处用心?师云:闹市里辊球。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一任众人看。

问:如何是涅槃门?师云:三更无忌讳。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却忌五更时。

问:西州和尚迁化向什么处去?师云:宝塔元无缝。灵骨镇天涯。

问:如何是涅槃路?师云:玄沙不出岭。宝寿不渡河。

问:如何是止令一句?师云:古墓里点灯犹作怪。树上叫唤庠梨意如何?问:六国来朝时如何?师云:南有雪峰北有赵州。进云:恁么即万里绝烟尘也。师云:目前无一物。不换太阳春。问:远远相投。请师一接。师拈起火示云:会么?云:不会。师云:满炉添炭犹嫌冷。路上行人只守寒。

问:维摩默然文殊赞善。此意如何?师云:莫埋没维摩。进云:恁么即清净道场。师云:莫错认定盘星。

问:春来万物秀。石头为什么不生芽?师云:为报遐方参禅子。只为粗心。致今广教打二十。进云:又太不慈悲生。师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师上堂云:说底法即便是也。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吃粥吃饭。合掌顶礼粗言细语。斗打相争挥拳掉臂。是也不是。若道不是。即法有二见。若道是。为什么不休去不歇去。若约至理论。须是待广教与你打破髑髅揭却脑葢。廓然山河无碍。岂不庆快。还委悉得么?直饶委悉得。入地狱如箭射。无人替代渠。莫言不道。珍重。

问:彼自无疮。勿伤之也。道合随机。请师应用。师云:今年频雨水。何人不伤心。进云:恁么即云散青天出。山高众岫归。师云:日出天然异。森罗触目真。问:忽逢大阐提人来。师还相为也无?师云:法久成弊。进云:慈悲何在?师云:年老却成魔。

问:如何是第一句?师云:失。如何是第二句?师云:臭肉来蝇。如何是第三句?师云:今日好晴。云:三句不分时如何?师云:来日到崖州。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云:植口着。云:出匣后如何?师云:拈却牙齿。问:如何是论顿不留朕迹?师云:日午打三更。石人侧耳听。云:如何是语渐返常而合道?师云:问处分明觌面相呈。

问:三灾竞起如何救之?师云:广教不问你。来日吃钤槌。云:不会师意如何?师云:涅槃山侧念弥陀。问:如何是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师云:晴乾开水道。无事设曹司。云:未审此理如何?师云:雨下街头湿。晴乾便无泥。

问:禁足九旬须藉无虫之地。甚处是无虫之地?师云:趁熟人民乱纵横。五月麦熟尽息心。云:不知甚么处立身?师云:夏月多毒热。行人尽休歇。问:雪山童子舍身为求诸行。此行如何?师云:掉臂街头走。仰面看青天。云:恁么即迷人寻着向城路也。师云:此人入地狱。万劫出应难。

问:如何是宾中宾?师云:惭惶没心情。如何是宾中主?师云:相手觑前程。如何是主中宾?师云:起坐甚分明。如何是主中主?师云:大祭不留身。

问:如何超师之作?师云:老僧眉毛长多少。问:古人一言便悟。和尚种种说。学人为什么不悟?师云:草鞋无底。云:毕竟如何?师云:皮袜无根。问:如何是和尚四无量心?师云:放火煞人。云:慈悲何在?师云:遇明眼人举似。

师上堂,良久云:总被须弥山塞却你诸人眼也。还觉么?莫不识痛盘。若是去却须弥山。方有参学分。作么生是去却须弥山底句。若是道得。底试对众道看。若是道不得。也且莫乱磕。便下座。

问:师子吼时全意气。文殊仗剑意如何?师云:飞砂走石人惊怪。决定弯弓射尉迟。

问:如何是佛?师云:白马驼经。云:如何是道?师云:善信扼喉。问:本来无一物。以何法示于人?师云:无法示于人。问:不施寸刃便登九五时如何?师云:不封不树。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今古不同且应时。

问:承古有言。藏身不吞炭。意旨如何?师云:莫遣外人闻。云:山雉枉遭伤。此意如何?师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问:夏终此日。师意如何?师云:今年夏末去年秋。东京西洛任意游。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云:虚空无筋骨。金槌打不入。进云:恁么即百杂碎也。师云:弥陀佛前亲闻玉偈。问:如何是尘中独露身?师云: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进云:恁么即非尘也。师云:学语之流一扎万行。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云:猫有歃血之恩。虎有起尸之德。进云:莫便是也无?师云:碓捣东南磨推西北。

问:承教中有言。三人同坐解脱床。如何是解脱床?师云:有言须得句。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不用更迟疑。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北邙山下。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千年中一遇。

问: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如何是一大事因缘?师云:梁园城里丹凤门。进云:不会意旨如何?师云:襄州出大悲。

问:行住坐卧如何用心。得不落于恶道?师云:莫用心。问:如何是文殊活人底草?师云:须弥顶上雨霖霖。进云:如何是文殊煞人底草?师云:错。

问:如何是功用智?师云:举目千山秀。大海彻底清。问:疑情未息如何除遣?师云:碓捣东南磨推西北。问:学人迷路。请师直指。师云:三更不闭户。进云:未审此意如何?师云:日午不点灯。

问:承古有言。不在内不在外。未审在什么处?师云:南斗六星北斗七。

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师云:放下着。进云:恁么即纤毫不隔也。师云:且担着。

师上堂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若是无贪欲心。在处艳艳随所碌碌。山河大地不碍眼光。不碍眼光则且止。你道。雪山童子眉毛长多少。众中还有道得者么?试对众道看。为你证据。若道不得。辜负平生。便下座。

问:学人不晓三玄义。请师方便。第一玄?师云:截舌三分。进云:如何是第二玄?师云:没蹬驴子夜三更。进云:如何是第三玄?师云:晴乾开水道。无事设曹司。

问:美玉贵金门。何异荆山体?师云:错。进云:恁么即凤飞在处祥云聚。龙行何虑少风雷。师云:骑驴不把鞭。一世勿模样。

问:如何是第一要?师云:全令提纲行正令。却须当道与人看。进云:如何是第二要?师云:坐餐都不问,莫作问禅宾。进云:如何是第三要?师云:包含大地人皆喜。满路歌谣贺太平。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骨仑背象牙。问:色身病法身病。师云:江山无阻滞。日月镇长明。问:承闻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某甲两人出家。合作甚道理?师云:截舌三分。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闹市里卧街。问:拟过青山时如何?师云:金州出好漆。问:文殊云:前三三后三三。未审意旨如何?师云:昨夜风寒紧。今日又温和。问:如何是百尺竿头进步底句?师云:南赡部洲北郁单越。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冬无积雪夏无余粮。问:如何是古今无异路?师云:俗人尽体头。进云:未审意旨如何?师云:庠梨无席帽。问:得船便渡时如何?师云:钝根阿师。进云:恁么即直截根源也。师云:下坡不走快便难逢。

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云:臭肉来蝇。进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云:没觳驴子夜三更。进云: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云:光漆无人识。进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云:须弥顶上雨霖霖。

问:如何是一印印空。师云:今年夏末腊人冰。进云:如何是一印印水?师云:未逢秋草死。争忍下阶行。进云:如何是一印印泥?师云:两重公按就。万里江山应不回。

问:寂寂无依时如何?师云:观身实相。进云:与么即谢师指示。师云:廓然无边。进问:龙女献珠得成佛。学人无珠可献。还得成佛也无?师云:好日多同赠土不赠金。进云:恁么即谢师指示。师云:恐魔逐我后。镇压在厅阶。

问:古路重开时如何?师云:无目之人不假灯。进云:恁么即七纵八横没去处也。师云:拍手唱歌行。问:师子吼时无意气。文殊仗剑意如何?师云:一送荒郊里。千峰永不回。进云:恁么即大众齐合掌。一时念弥陀。师云:不因寒食节。余日且难来。问:香烟起处大众侧聆当为何事?师云:专听三下鼓。吃粥五更时。进云:此理如何?师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问:国师礼倒铁天王。意旨如何?师云:惊动十方刹。进云:此理如何?师云:当言不避截舌。

师上堂云:僧堂入佛殿里过。佛殿入僧堂里行。须弥山骑牛说话。木人打鼓唱歌。露柱每日筝。椎拍手笑他。若遇大乘根器。不在于言下。若是中下之机。也须子细。珍重。

问:未遇众缘时如何?师云:虚空无瑕翳。到者尽息心。进云:遇众缘后如何?师云:任你大海变桑田。广教谁能管得你。问:抱璞投师。请师雕琢。师云:把将来看。进云:恁么即得遇和尚?师云:元来是个粪球。问:古人有不了之句。请师为学人说。师云:破皮厚三寸。问:自已面目终日不见时如何?师云:拈却牙齿着。进云:见面后如何?师云:大众尽皱眉。问:黑云遮日时如何?师云:道士戴簪冠。进云:见日后如何?师云:金刚眼睛大如拳。问:生死事大。如何免得攀缘去?师云:唤什么作生死?进云:与么即是佛性也。师云:又是七颠八倒。

问:看经即是。不看即是?师云:青山无异路。东西任意游。进云:太不定生。师云:自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问:万里无云时如何?师云:今年大旱。

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云:磨他作什么?进云:磨后如何?师云:堪作什么?

问:古佛舍利为什么拈不上来?师云:家藏利器盗者息心。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师云:将拄杖对。问:骊龙颔下有珠。如何取得?师云:用这粪球作什么?

师有时上堂,大众云集。师良久以手槌胸三两下唤侍者。侍者应喏。师云:老僧今日头痛。珍重。

问:闻钟声只有这个声。为复别有?师云:脑后三斤。问:真性不随缘。如何得正悟?师云:大洋海底红尘起。须弥顶上浪滔天。问:如何是大作业底人?师云:城外斩屠儿。进云:不会此意如何?师云:一斤秤不住。

问:大乘以心能荷万善时如何?师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进云:不会此理如何?师云:沙门岛里望家乡。

汝州宝应。驰开堂法嗣书来。上堂,有僧问:花开五叶法遍乾坤时如何?师云:九月重阳节。菊花扑鼻香。进云:恁么即慈云普润也。师云:廓然无一物。光明照十方。

问:如何是第一玄?师云:平常道在语必幽玄。问:如何是第二玄?师云:有问有答日月长明。问:如何是第三玄?师云:何劳龟十问行年。

问:钟声才罢大众临筵。向上宗乘请师举唱?师云:僧排夏臈,俗列耆年。进云:恁么即一雨普润于大千也。师云:日出天然异。光明照十方。问:善法堂中伸一问,未审师还接也无?师云:蜀地锦观陶绵。进云:恁么即承和尚慈悲也。师云:廓然无障碍。纵横任意游。

师上堂云:诸禅德。衲僧是通变道人。若遇镬汤炉炭诸般厄难。又如何免得。若是免不得。何名通变道人。作么生是透脱诸般厄难底句。还有透脱得者么?试对众道看。为你证据。若是透脱不得。即是万人作辨无人替代渠。便下座。

问:师登师子座。祖意事若何?师云:行为佛事坐是道场。进云:恁么即横身三界外也。师云:三界外底事又作么生?僧便喝。师云:疑杀老僧这瞎驴。

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如何是不传底事?师云:炉中添火犹嫌冷。路上行人只守寒。进云:未审此理如何?师云:冬无积雪夏无余粮。进云:恁么即谢师指示。师云:杖掷高声唱。棒头顶见血。学家礼拜。师云:教休不肯休。直待雨霖头。

问:承古有言。尽日忙忙那事无妨。如何是那事?师云:大众一时闻。进云:此理如何?师云:行人尽带悲。问:百丈昔时参马祖。豁然荡尽更无疑。学人今日专请益。乞师方便为全提。师云:黄河有九曲。戮府出铁牛。进云: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已蒙师指示。向上机锋又如何?师云:深领这一问。担枷过状有辱先宗。进云:恁么即学人礼拜有分也。师云:两重公按就。万里江山应不回。

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师云:杖头着眼看。进云:请师尽令。师云:灼然落深坑。

问:疋马单衬离君独战时如何?师云:脑后抽簪。进云:恁么即阵败将军马空回也。师云:受领银钱莫久停。

△广教勘辩语并行录偈颂

师勘一僧曰:近离什么处?僧云:东京。师云:你因甚口上破。僧云:和尚也须子细。师云:七棒对十三。库下吃茶去。

师问僧:日暮投林朝离何处?僧云:新戒不曾学禅。师云:生身入地狱。下去。后有僧举到随州智门明教大师。大师云:何不道锁钥在和尚手里。

因僧人事一个书筒。师问曰:是个什么?僧云:和尚识取好。师云:元来是个漆桶。僧云:请和尚收。师云:棺木里努眼。

因闻童子念经声。乃问僧曰:闻念经声么?僧云:今日勘破。师云:作家。僧云:草贼大败。师云:老僧今日失利。

师勘五人新到云:总是云居供养主那。僧云:是。师云:是即一齐坐。

因僧入室请益赵州和尚柏树子话。师云:我不辞与汝说。还信么?僧云:和尚重言争敢不信。师云:汝还闻澄头水滴声么?其僧豁然。不觉失声云:?耶。师云:你见个什么道理。僧便以颂对云:澄头水滴。分明沥沥。打破乾坤。当下心息。师为忻然。

师因不安。有僧问:四大本空病従何来?师云:口谈药方终不瘥。僧云:不会此意如何?师云:唯有醍醐心地凉。

师因与僧俗三五人行次。师拄一条白棒。一僧问云:只是少一个皮五指。师遂竖起展五指。问曰:会么?其僧俗云:不会。师云:五轮指上放毫光。

师因去将息寮看病僧。僧乃问云:和尚。四大本空病従何来?师云:従庠黎问处来。其僧喘气又进云:不问后如何?师云:撒手卧长空。其僧云:?耶。便告寂。

师与僧行路次。因见死人。僧便问:车在这里。牛在什么处?师云:你辔毡行。僧云:牛又无。行个什么?师云:你既无牛。因甚踏破脚?僧云:恁么即亲従叶县来也。师云:莫乱走。

师因与僧摘藤花次。有僧问:此日摘藤花。他时还有果报也无?师云:有即错。僧云:恁么即无果报也。师云:你却是个作家。

师在首山会里。首山一日问云: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合唤作什么物即得?师于言下豁然顿契。遂于手中掣得竹篦。拗折掷于阶下。却云:是什么?首山云:瞎。师便礼拜。

师后到襄州广德。广德垂示云:禅德直须是个师子儿始得。诸人总具个师子儿。师便出问:承和尚有言。诸人总具个师子儿。如何是和尚师子?广德便作师子吼。师云:这个犹是野干鸣。还我师子来。随后便喝抚一掌。德云:真师子儿。师云:是何语话?德云:好好问兄弟。师云:也不得放过。

师到洞山问洞山:廓然无依法归何处。山云:三翻羯磨。师云:恁么即知音不和也。山云:知音不和底事作么生?师云:龟毛拂子长三尺。山云:你因什么眉须堕落?师便礼拜。

问僧:近离甚么处?僧云:襄州。师拽童子打一掴。便喝出庵。

广教庵廓然无边。随缘度日任性痴憨。森罗万像凡圣共传。有人到此雪山西畔。

送僧往东京。

攀送老兄入梁园。杲日当轩不计年。为报我师林下偈。无心照破万重关。

师有颂三首上监务祠部。

祠部见处少人知。栖心歇地更无疑。有人借问平生事。日出东方月落西。

祠部见处处处通。山河大地是家风。任他前面花锦树。无心伏物演真宗。

祠部见处廓然安。森罗万像在目前。任他前面欢与乐。随缘度日化人天。

先师有颂师逐句下释语。

背阴山子日阳多〔云迥然无背面〕南来北往意如何〔云不堕有无边〕有人借问西来意〔云従来无间断〕东海东头有新罗〔云大地不柰何〕

师不安有二颂。

我今有病。无见无闻。清虚之理。日月长明。

我今有病。罕遇知音。直饶明得。丧却平生。

年老有颂。

幻年七十三。真性不随缘。廓然无障碍。清虚独湛然。

僧不问话乃述颂五首。

是你不问话。山僧不答禅。日头恰正午。笑破土地口

是你不问话。山僧没合煞。日午打三更。露柱夜说法。

是你不问话。山僧实惊讶。冬后一百五。广南出象牙。

是你不问话。山僧没可把。鼻孔在这里。拈来蓦头打。

是你不问话。山僧没可夸。荡荡随缘去。湖南出劈麻。

木鱼歌。

木鱼歌木鱼歌。横身三界卧。摆头掉尾瞬金鳞。凡圣纵横不柰何。老胡闻耸耳听。声声振动古佛心。逍遥自在无私曲。荡荡行时任腾腾。指日月太山崩。踊踊跃跃魔军惊。哮吼吟时云队队。大洋海底霹雳声。

共施主送罗汉供到南岳有颂。

夙生庆幸共结良缘。罗汉遗晨日月青天。松萝郁茂取性岩边。道人行处满目江山。露地白牛廓然无伴。森罗万像只在目前。若人不会何处相见。有人问着直下看箭。

邀僧游山颂。

游山日促路险湓。结束行装莫驻疑。来日遍看山有色。拟心栖处隔山迷。

山门供养主经过觅颂。

诸方化主往来多。青山绿水意如何?演若达多应认影。不知鹞子过新罗。

赞宝应第二代和尚真。

师真师真。貌古冰层。言直诀烈。去住分明。森罗万像。普济群心。往来禅子。大岳石崩。我师之真。何用丹青。形如满月。遍布乾坤。

送僧往东京有颂。

攀送高僧入梁园。春去秋来不计年。荡荡行时无邪路。江山无滞笑西天。雪山童子言下喝。拟议中间万万年。

灯笼。

一盏金灯号玲珑。四方八面不施工。照破乾坤黑暗处。山河大地是家风。

送供养主。

化主别仙邑。南北无西东。超然威音外。纵横处处通。明暗皆自尔。寂然天地空。万缘俱顿息。哮吼振乾坤。

先师三周年忌。

师真似日三周已毕。遍在乾坤翘足七日。大展疆风狐魅屏迹。香茶供养光漆谁识。

与僧看子。

子黑榔档。无心是道场。高僧餐一顿。果熟自馨香。

送毡供养主。

前程化道莫辞辛。随缘兀兀任浮沉。云去水来为伴侣。时时哮吼振乾坤。

雪下有颂四首。

此日好雪。谁言冰洁。粟米白银。新罗日月。

此日好雪。万民乐业。大展长空。凡圣路绝。

此日好雪。何劳言说。万物无心。江山日月。

此日好雪。廓然败贼。逼塞乾坤。谁人分别。

夏末送僧。

高僧相伴过九旬。谁人言说话宗乘。离凡离圣纵横妙。何人拟议落千峰。

僧亲近云不知和尚门风师有颂。

广教无门风。纵横处处通。大地红尘起。失却主人翁。

雨下。

此日好雨。乾坤无路。日月长明。西方净土。

人事手巾与史谏议述十颂。

广教手巾。无功无能。触目受用。青山白云。

广教手巾。亘古亘今。寂寥虚廓。打破乾坤。

广教手巾。不协众情。有人借问:大岳石崩。

广教手巾。何劳心神。明暗自尔。青山白云。

广教手巾。瞬目相呈。露地白牛。非凡非圣。

广教手巾。谁见谁闻。直下便会。丧却平生。

广教手巾。日月长明。纵横自在。新罗国人。

广教手巾。非功织成。随缘度日。任性浮沉。

广教手巾。逼塞乾坤。贤愚意解。笑杀胡僧。

广教手巾。不用持论。言前荐得。翳却眼睛。

西禅深和尚请斋,颂云:莫推延,莫推延,従来此事只如然。臈雪雰雰两度降,不由人主不由天。大师答颂:

不推延不推延。森罗万像在目前。臈云纷纷天地黑,露地白牛遍大千。

游草庵颂。

忽睹庵园。任性痴憨。有人到此。如隔关山。

备茶筵送供养主师后逐句识。

有盐无醋〔释云如贼入空屋〕有菜无油〔云无私可隔〕随缘兀兀〔云任性浮沉〕百味珍羞〔云触类有得〕

僧言话次乃有颂。

一到仙州四十秋。随缘兀兀到此休。幸遇高僧相伴后。纵横不意到峰头。

僧写真呈师师遂成颂自识之。

谁人写真〔动用乾坤〕妙笔丹青〔口吐词华〕明暗自尔〔乾湿同方〕何劳心神〔任性浮沉〕吾真非假〔触类有得〕图画非真〔拟心即差〕容貌陋质〔天不能葢〕遍布乾坤〔应物现形〕。

年迈乃有颂。

广教六十八。凡圣俱歇灭。有人相借问。九月重阳节。

广教六十八。谁人相体察。直下便会得。脑后三斤铁。

送供养主。

一年春尽一年春。相烦动道任浮沉。森罗万像无私曲。一声才动斩乾坤。

扇子。

广教一柄扇。本来无背面。有时在手中。要且无人见。

拄杖。

山僧一条杖。纵横无比量。有时在手中。应用遍十方。

艘竹杖。

艘竹九节。纵横无邪。大展长空。凡圣路绝。

颂两堂上座下喝。两堂上座齐下喝。瞽目之人无分别。凡言宾主句下分。何劳龟卜问前程。

示徒。

广教一言。凡圣共传。直下便会。万里江山。

僧请益。

兀兀随缘任浮沉。不拘春夏及秋冬。庠梨请益平生事。问取寒山始知音。

衲僧衲僧。不用持论。言前荐得。脑后三斤。

李都尉问和尚生日述成十颂。

山僧生日处处真。随缘兀兀任浮沉。森罗万像无私曲。日出天然照乾坤。

山僧生处廓然宁。不拘凡圣自在行。任他前面欢与乐。无心伏物贺太平。

山僧生处碧云中。情与非情共一真。明暗尽时无邪路。明明不堕圣凡前。

山僧生处少知音。任性随缘过几春。有人借问平生事。石人打鼓木人听。

山僧生处据令行。十方禅子尽皆惊。若人解接无根树。海里能挑水底灯。

山僧生处正令行。野老喁歌尽传名。若人不识金刚用。涅槃山侧井中人。

山僧生处亘古今。谁人言说话宗乘。离凡离圣纵横妙。脑后抽簪祭鬼神。

山僧生处在林中。碧涧虎声骋英雄。□回惊动十方刹。万里江山入千峰。

山僧生处峰顶上。迦叶闻钟出洞门。粉骨碎身千万劫。思量难报我师恩。

山僧生处碧潭中。不拘春夏乃秋冬。一刀两段须休去。何人拟议落千峰。

僧亲近乃有颂。

广教一言。直下人嫌。若人借问。万里江山。

上堂有颂。

四十五年在仙州。凡圣纵横任君游。有人借问如何事。夜至三更到崖州。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 赜 赞上堂一次受昭觉请,拈帖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不从天降,不从地涌。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囊藏被盖!请维那宣过。升座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鹄白乌玄。头头露现

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从 伦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 。云仍曼衍,枝叶滋荣 。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 。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之闻,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极无喻之道 ,绪余影响者也。故临济祖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 慧 海 人问:将心修行,几时得解脱?师曰:将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无生,大用现前,不论时节。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王骧陆:净语录 悟心铭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林克智: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林克智南宋时佛教中出了一位不同寻常,形迹癫狂又神异、嗜酒食肉的和尚道济禅师,在《 续藏》第121卷(P0001-0046)中收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袢所述,此书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赵州禅师的语录有哪些

(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云岩昙晟禅师语录

[公案一]药山问云岩:“从什 么地方来?”云岩回答:“从百丈那儿来。 ”药山问:“百 丈教徒弟时,可有什么名句?云岩回答:““百丈经常说: ‘我有一个句子,百味具足。’”药山说:“咸就是咸, 淡就是淡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远离和合非和合相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一章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色身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指人们的血肉之躯。色究竟天宫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四章修行到了色界四禅的最高境界,脱离了欲界色界的烦恼,但还有自心的微细烦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佛母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六第四十四章十方诸佛从此流出,所以称为佛母。佛地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四章之一菩萨十地不分次第,地地都是如来地,任择一地入手都可修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觉如何寻师择法觉本无念,见念即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性本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现诸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无念而应缘,如明镜无心而现像。净土、秽土,随众生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现魔魔业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