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二卷
2025-04-18 08:06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二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杭州龙华寺灵照禅师法嗣七人见录。

台州瑞岩师进禅师。

台州六通院志球禅师。

杭州云龙院归禅师。

杭州余杭功臣院道闲禅师。

衢州镇境遇缘禅师。

福州报国院照禅师。

萚州白云乃禅师。

明州翠岩令参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杭州龙册寺子兴禅师。

温州佛?奥知默禅师。

福州安国院弘瑫禅师法嗣九人见录。

福州白鹿师贵禅师。

福州罗山义聪禅师。

福州安国従贵禅师。

福州怡山藏用禅师。

福州永隆彦端禅师。

福州林阳志端禅师。

福州兴圣满禅师。

福州仙宗明禅师。

福州安国祥和尚。

漳州保福院従展禅师法嗣二十五人一十九人见录。

泉州招庆省僜禅师。

漳州保福可俦禅师。

舒州白水如新禅师。

洪州漳江慧廉禅师。

福州报慈文钦禅师。

泉州万安清运禅师。

漳州报恩道熙禅师。

泉州凤凰山従琛禅师。

福州永隆瀛和尚。

洪州清泉山守清禅师。

漳州报恩院行崇禅师。

潭州岳麓和尚。

朗州德山德海禅师。

泉州后招庆和尚。

朗州梁山简禅师。

洪州建山澄禅师。

福州康山契稳禅师。

潭州延寿慧轮大师。

泉州西明琛禅师。

福州升山柔禅师。福州枕峰和尚。朗州法操禅师。襄州鹫岭和尚。睦州敬连和尚。潭州谷山句禅师。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南岳金轮观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后衡岳金轮和尚。

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漳州保福院清豁禅师。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六十一人。二十五人见录。三十五人见第二十三卷。

韶州白云祥和尚。

朗州德山缘密禅师。

潭州南台道遵禅师。

韶州双峰山竟钦和尚。

韶州资福和尚。

广州黄云元禅师。

广州龙境伦禅师。

韶州云门爽禅师。

韶州白云闻和尚。

韶州披云智寂禅师。

韶州净法章和尚。

韶州温门山满禅师。

岳州巴陵颢鉴大师。

连州地藏慧慈大师。

英州大容徕禅师。

广州罗山崇禅师。

韶州云门宝禅师。

郢州临溪竟脱和尚。

广州华严慧禅师。

韶州舜峰韶和尚。

随州双泉师宽禅师。

英州观音和尚。

韶州林泉和尚。

韶州云门煦和尚。

益州香林澄远禅师。

行思禅师第七世

前杭州龙华寺灵照禅师法嗣

○卷二二瑞岩师进

台州瑞岩师进禅师。师上堂,大众立久。师曰:愧诸禅德,已省提持。若是徇声听响,不如归堂向火,珍重。僧问:如何是瑞岩境。师曰:重重叠嶂南来远。北向皇都咫尺间。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万里白云朝瑞岳。微微细雨洒帘前。僧曰:未审如何亲近此人。师曰:将谓阇梨亲入室。元来犹隔万重关。

○卷二二六通志球

台州六通院志球禅师。僧问:全身佩剑时如何。师曰:落。僧曰:当者如何。师曰:熏天炙地。问:如何是六通境。师曰:满目江山一任看。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古今自去来。僧曰:离二途还有向上事也无。师曰:有。僧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云水千徒与万徒。

问:拥毳玄徒请师指示。师曰:红炉不坠雁门关。僧曰:如何是红炉不坠雁门关。师曰:青霄岂吝众人攀。僧曰:还有不知者也无。师曰:有。僧曰:如何是不知者。师曰:金榜上无名。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万家明月朗。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山河大地。

○卷二二云龙归

杭州云龙院归禅师。僧问:久战沙场为什么功名不就。师曰:过在这边。僧曰:还有进处也无。师曰:冰消瓦解。

○卷二二功臣道闲

杭州余杭功臣院道闲禅师。僧问:如何是功臣家风。师曰:俗人东畔立,僧众在西边。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如汝与我。僧曰:恁么即无二去也。师曰:十万八千。

○卷二二镇境遇缘

衢州镇境遇缘禅师。僧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师曰:溪畔披砂徒自困。家中有宝速须还。僧曰:恁么即始终不従人得去也。师曰:饶君便有擎山力。未免肩头有担胝。

○卷二二报国照

福州报国院照禅师。师上堂曰:我若全机,汝向什么处摸索。盖为根器不等,便成不具惭愧。还委得么。如今与诸仁者作个入底门路。乃敲绳床两下云:还见么,还闻么。若见便见,若闻便闻。莫向意识里卜度。却成妄想颠倒。无有出期,珍重。

因佛塔被雷霹,有人问:祖佛塔庙为什么却被雷霹。师曰:通天作用。僧曰:既是通天作用。为什么却霹佛。师曰:作用何处见有佛。僧曰:争奈狼藉何。师曰:见什么。

○卷二二台州白云乃

台州白云乃禅师。僧问:荆山有玉非为宝。囊内真金赐一言。师曰:我家贫。僧曰:慈悲何在。师曰:空惭道者名。

前明州翠岩令傪禅师法嗣

○卷二二龙册子兴

杭州龙册寺子兴明悟大师。僧问:正位中还有人成佛否。师曰:谁是众生。僧曰:若恁么即总成佛去也。师曰:还我正位来。僧曰:如何是正位。师曰:汝是众生。

问:如何是无价珍。师曰:卞和空抱璞。僧曰:忽遇楚王,还进也无。师曰:凡圣相继续。问:古人拈布毛,意作么生。师曰:阇梨举不全。僧曰:如何举得。师乃拈起袈裟。

○卷二二佛山奥知默

温州云山佛?奥院知默禅师第二世住。师上堂曰:山僧如今看见诸上坐恁么行脚。吃辛吃苦。盘山沙涧。终不为观看州县。参寻名山圣迹。莫非为此一大事。如今且要。诸人于本参中通个消息来。云山敢与证明。非但云山证明。乃至禅林佛刹亦与证明。

僧问:如何是佛?奥家风。师曰:送客不离三步内。邀宾只在草堂前。

前福州安国院弘瑫明真大师法嗣

○卷二二白鹿贵

福州白鹿贵禅师。开堂日有僧问:西峡一派不异马头。白鹿千峰何似鸡足。师曰:大众一时验看。问:如何是白鹿家风。师曰:向汝道什么。僧曰:恁么即学人知时去也。师曰:知时底人合到什么田地。僧曰:不可更喃喃地。师曰:放过即不可。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百鸟衔花供养。见后为什么不来。师曰:曙色未分人尽望。及乎天晓也如常。

○卷二二罗山义聪

福州罗山义聪禅师。师上堂,大众立久。师曰:若有分付处。罗山即不具眼。若无分付处,即劳而无功。所以维摩昔日对文殊。且道,如今会也无。僧问:如何是出窟师子。师曰:什么处不震裂。僧曰:作何音响。师曰:聋者不闻。

问:手指天地唯我独尊。为什么却被傍者责。师曰:谓言胡须赤。僧曰:只如傍者有什么长处。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卷二二安国従贵

福州安国院従贵禅师。僧问:禅宫大敞,法众云臻。向上一路,请师决择。师曰:素非时流。

师有时上堂示众云:禅之与道拈向一边著。佛之与祖是什么破草鞋。恁么告报,莫屈著诸人么。若道屈著即且行脚去。若道不屈著。也须合取口始得,珍重。

又有时上堂曰:直是不遇梁朝。安国也谩不过,珍重。

僧问:请师举唱宗乘。师曰:今日打禾,明日般柴。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香炉对绳床。僧曰:见后如何。师曰:门扇对露柱。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若问家风,即答家风。僧曰:学人不问家风时作么生。师曰:胡来汉去。

问:诸余即不问。省要处乞师一言:师曰:还得省要么。

师下堂曰:纯陀献供,珍重。

○卷二二长庆藏用

福州怡山长庆藏用禅师。师上堂众集。师以扇子抛向地上曰:愚人谓金是土,智者作么生。后生可畏。不可总守愚去也,还有么。出来道看。时有僧出礼拜退后而立。师曰:别更作么生。僧曰:和尚明鉴。师曰:千年桃核。

问:如何是伽蓝。师曰:长溪莆田。僧曰:如何是伽蓝中人。师曰:新罗白水。

问:如何是灵泉正主。师曰:南山北山。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斋前厨蒸南国饭。午后炉煎北苑茶。

问:法身还受苦也无。师曰:地狱岂是天堂。僧曰:恁么即受苦去也。师曰:有什么罪过。

○卷二二永隆彦端

福州永隆院彦端禅师。师上堂,大众云集。师従座起作舞。谓大众曰:会么。众曰:不会。师曰:山僧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作么生不会。

问:本自圆成,为什么却分明晦。师曰:汝自检责看。

○卷二二瑞峰志端

福州林阳山瑞峰院志端禅师。福州人也。依本部南涧寺受业。年二十四谒明真大师。一日有僧问:如何是万象之中独露身。明真举一指。其僧不荐。师于是冥契玄旨。乃入室白曰:适来那僧问话,志端今有省处。明真曰:汝见什么道理。师亦举一指曰:这个是什么。明真甚然之。

师上堂举拂子云:曹溪用不尽底。时人唤作头角生。山僧拈来拂蚊子。荐得乾坤陷落。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木马走似烟,石人趁不及。

问:如何是禅。师曰:今年旱去年。

僧曰:如何是道。师曰:冬田半折耗。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便与一踏,僧作接势。师便与一掴。僧无对。师曰:赚杀人。

问:如何是迥绝人烟处佛法。师曰:巅山峭峙碧芬芳。僧曰:恁么即一真之理。华野不殊。师曰:不是这个道理。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竹筋一文一双。

有僧夜参。师曰:阿谁。僧曰:某甲。师曰:泉州沙糖,舶上槟榔。良久。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你若会即廓清五蕴。吞尽十方。

师开宝元年。八月内遗偈曰:来年二月二,别汝暂相弃。爇灰散四林,勿占檀那地。此偈因侍者传于外。四众咸写而记之。至明年正月二十八日。州民竞入山瞻礼。师身无恙,参问如常。至二月一日。州主率诸官同至山。侦伺经宵,院中如市。二日师斋罢,上堂辞众。

时有圆应长老,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师垂一足。应曰:法镜不临于此土。宝月又照于何方。师曰:非君境界。应曰:恁么即沤生沤灭还归水。师去师来是本常。师作嘘声。复有僧问数则语。师皆酬答。然后下座,归方丈安坐。至亥时问众曰:世尊灭度是何时节?众曰:二月十五日子时。师曰:吾今日前时前。言讫长往。

○卷二二兴圣满

福州兴圣满禅师。师上堂曰:觌面分付,不待文宣。具眼投机。唤作参玄上士。若能如此,所以宗风不坠。僧问:昔日灵山会里。今朝兴圣筵中。和尚亲传,如何举唱。师曰:缺汝一问。

○卷二二仙宗明

福州仙宗明禅师。师上堂曰:幸有如是门风。何不炟赫地绍续取去。若也绍得,不在三界。若出三界,即坏三界。若在三界,即碍三界。不碍不坏。是出三界,是不出三界。恁么彻去,堪为佛法种子。人天有赖。

有僧问:拿云不假风雷便。迅浪如何透得身。师曰:何得弃本逐末。

○卷二二安国祥

福州安国院祥和尚。师上堂,顷间乃失声云:大是无端。虽然如此,事不得已。于中若有未觏者。更开方便还会么。僧问:不涉方便,乞师垂慈。师曰:汝问我答是方便。

问: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如何是月。师提起拂子。

僧曰:古人为什么道水月无形。师曰:见什么。

问:如何是宗乘中事。师曰:淮军散后。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众眼难谩。

前漳州保福院従展禅师法嗣

○卷二二招庆省僜

泉州招庆院省僜净修大师。师初参保福。问答冥符。一日保福入大殿睹佛像。乃举手问师曰:佛恁么意作么生。师对曰:和尚也是横身。曰:一橛我自收取。师曰:和尚非唯横身。保福然之。后住招庆。初开堂升座,少顷曰:大众向后到处遇道伴。作么生举似他。若有人举得。试对众举看。若举得,免辜负上祖。亦免埋没后来。古人道,通心君子文外相见。还有这个人么。况是曹溪门下子孙。合作么生理论。合作么生提唱。

僧问:昔日觉城东际象王回旋。今日闽岭南方如何提接。师曰:会么。曰:恁么即一机启处四句难追。未委従上宗门成得什么边事。师曰:退后礼拜,随众上下。

问:全提不到,请师商量。师曰:拊掌得么。僧曰:恁么即领会去也。师曰:莫错。

问:如何得不伤于己不负于人。师曰:莫屈著汝这问么。僧曰:恁么上来已蒙师指也。师曰:汝又屈著我作么。

问:当锋一句请师道。师曰:嗄。僧再问。师曰:瞌睡汉。

师问僧:离什么处。曰:报恩。师曰:僧堂大小。曰:和尚试道看。师曰:何不待问。问:学人全身不会,请师指示。师曰:还解笑得么。

师又曰:丛林先达者不敢相触忤。若是初心后学未信。直须信取。未省直须省取不受略虚。诸人本分去处。未有一时不显露。未有一物解盖覆得。如今若要知。不用移丝发地。不用少许功夫。但向博地位中承当取。岂不省心力。既能省得,便与诸佛齐肩。依而行之。缘此事是个白净去处。今日须得白净身心合他始得。自然合古今。今脱生离死。古人云: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号沙门。如今诸官大众各须体取好。莫全推过师僧分上。佛法平等。上至诸佛,下至一切。共同此事。既然如此,谁有谁无。勤王之外,亦须努力。适来说如许多般。盖不得已而已。莫道従上宗门合恁么语话。只如従上宗门合作么生。还相悉么。若有人相悉。山僧今日得雪去也。久立大众,珍重。

○卷二二保福可俦

漳州保福院可俦明辩大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瞥落也。僧曰:还用也无。师曰:莫鬼语。

○卷二二海会如新

舒州白水海会院如新禅师。师上堂,良久乃曰:礼烦即乱。僧问:従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转见孤独。僧曰:亲切处乞师一言。师曰:不得雪也听他。问:如何是迦叶顿领底事。师曰:汝若领得,我即不吝。僧曰:恁么即不烦于师去也。师曰:又须著棒,争得不烦。

僧问:古人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一关捩子。如何是向上一关捩子。师曰:赖遇娘生臂矩。

问:如何是祖师意。师曰:要道何难。僧曰:便请师道。师曰:将谓灵利,又不仙陀。

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恁么来又恁么去。僧曰:为什么如此。师曰:只见好笑,不知为什么如此。

○卷二二漳江慧廉

洪州漳江慧廉禅师。师初开堂,有僧问:昔日梵王请佛。盖为奉法之心。今日朱紫临筵。未审师如何拯济。师曰:别不施行。僧曰:为什么不施行。师曰:什么处去来。

问:师登宝座。曲为今时,四众攀瞻。请师接引。师曰:什么处屈汝。僧曰:恁么即垂慈方便路直下不孤人也。师曰:也须收取好。

问:如何是漳江境。师曰:地藏皱眉。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普贤掺袂。问:如何是漳江水。师曰:苦。问:如何是漳江第一句。师曰:到别处不得错举。

○卷二二报慈文钦

福州报慈院文钦禅师。问:如何是诸佛境。师曰:雨来云雾暗,晴乾日月明。问:如何是妙觉明心。师曰:今冬好晚稻,出自秋雨成。问:如何是妙用河沙。师曰:云生碧岫,雨降青天。

问:如何是平常心合道。师曰: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

○卷二二万安清运

泉州万安院清运资化禅师。僧问:龙溪一派,晋水分灯。万安临筵如何指示。师曰:作么生折合。僧曰:未审师还许也无。师曰:更作么生。僧曰:昔日龙溪密旨。今朝万安显扬。人天侧聆,愿垂开演。师曰:还闻么。僧曰:恁么即五众已蒙师指的。不异城东十眼开。师曰:五众且置,仁者作么生。

问:久处幽冥,全身不会。乞师指示。师曰:莫屈著汝问么。曰:恁么即礼拜随众上下。师还许也无。师曰:静处萨婆诃。

问:诸佛出世振动乾坤。和尚出世未审如何。师曰:向汝恁么道。僧曰:恁么即不异诸圣去也。师曰:莫乱道。

问:如何是万安家风。师曰:苔羹仓米饭。僧曰:忽遇上客来,将何祗待。师曰:饭后三巡茶。问:如何是万安境。师曰:一塔松萝望海清。

○卷二二报恩道熙

漳州报恩院道熙禅师。初与保福送书。往泉州王太尉处。太尉问:漳南和尚近日还为人也无。师曰:若道为人,即屈著和尚。若道不为人。又屈著太尉来问。太尉曰:道取一句,待铁牛能啮草,木马解含烟。师曰:某申惜口吃饭。太尉良久。又问:驴来马来。师曰:驴马不同途。太尉曰:争得到这里。师曰:特谢太尉领话。

僧问:名言妙句即不问。请师真实。师曰:不阻来意。

○卷二二凤凰従琛

泉州凤凰山従琛洪忍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门风相似即无阻矣。学人不是其人。僧曰:忽遇恁么人时如何。师曰:不可预搔而待痒。问:学人根思迟回。方便门中乞师傍瞥。师曰:傍瞥。僧曰:深领师旨,安敢言乎。师曰:太多也。

师有时上堂。有僧出来礼拜退后立。师曰:我不如汝。僧应诺。师曰:无人处放下著。

问:昔日灵山会上。佛以一音演说。今日请师一音演说。师良久。僧曰:恁么即大众顿息疑网去也。师曰:莫涂污大众好。

问:诸佛皆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未审和尚何拯济。师曰:大好风凉。问:如何是学人自己事。师曰:暗算流年事可知。问:如何是凤凰境。师曰:雪夜观明月。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作人丑差。僧曰:为人何在。师曰:莫屈著汝么。

○卷二二永隆瀛

福州永隆院瀛和尚明慧禅师。师上堂曰: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似即似,是即不是,珍重。问:无为无事人。为什么却是金锁难。师曰:为断粗纤,贵重难留。曰:为什么道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师曰:为闹乱,且要断送。有僧参。师曰:不要得许多般数,速道速道。僧无对。

师有时示众曰: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问:如何进向得达本源。师曰:依而行之。

○卷二二清泉守清

洪州清泉山守清禅师。福州闽县人也。姓林氏。出家于岩背山。悟心之后,受请居清泉。玄侣臻集。问:如何是佛。师曰:问。僧曰:如何是祖。师曰:答。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问:亲切处乞师一言。师曰:莫过此。问:古人面壁为何事。师曰:屈。曰:恁么即省心力。师曰:何处有恁么人。

问:诸余即不问。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消汝三拜,不消汝三拜。

○卷二二报恩行崇

漳州报恩院行崇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碓捣磨磨。问:曹溪一路请师举扬。师曰:莫屈著曹溪么。曰:恁么即群生有赖。师曰:汝也是老鼠吃盐。

问:不涉公私,如何言论。师曰:吃茶去。问:丹霞烧木佛意作么生。师曰:时寒烧火向。曰:翠微迎罗汉意作么生。师曰:别是一家春。

○卷二二潭州岳麓山

潭州岳麓山和尚。师上堂,良久谓众曰:昔日毗卢,今朝岳麓,珍重。问:如何是声色外句。师曰:猿啼鸟叫。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五音六律。问:截舌之句,请师举扬。师曰:日能热月能凉。

○卷二二德山德海

朗州德山德海禅师。僧问:灵山一会何人得闻。师曰:阇梨得闻。曰:未审灵山说个什么。师曰:即阇梨会。问:如何是该天括地句。师曰:千界摇动。问:従上宗乘以何为验。师曰:従上且置,即今作么生验。曰:大众总见。师曰:话堕也。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擘。

○卷二二泉州后招庆

泉州后招庆和尚。问:末后一句请师商量。师曰: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扰扰忽忽,晨鸡暮钟。

○卷二二朗州梁山简

朗州梁山简禅师。师问新到僧:什么处来。曰:药山来。师曰:还将得药来么。僧曰:和尚住山不错。

○卷二二建山澄

洪州高安县建山澄禅师。开堂日有僧问。牧长请命和尚如何举扬宗教。师曰:还闻么。僧曰:恁么即大众有赖。师曰:还是不闻。问:如何是法王剑。师曰:可惜许。曰:如何是人王剑。师曰: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问:一代时教接引今时。未审祖宗如何示人。师曰:一代时教已有人问了也。曰:和尚如何示人。师曰:惆怅庭前红苋树。年年生叶不生花。

问:故岁已去,新岁到来。还有不受岁者无。师曰:作么生。僧曰:恁么即不受岁也。师曰:城上已吹新岁角。窗前犹点旧年灯。僧曰:如何是旧年灯。师曰:腊月三十日。

○卷二二康山契稳

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初开堂有僧问:威音王已后次第相承。未审师今一会法嗣何方。师曰:象骨举手,龙溪点头。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不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卷二二延寿慧轮

潭州延寿寺慧轮大师。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不在外。曰:出匣后如何。师曰:不在内。问:如何是一色。师曰:青黄赤白。曰:大好一色。师曰:将谓无人,也有一个半个。

○卷二二西明琛

泉州西明院琛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竹箸瓦碗。僧曰:忽遇上客来时如何祗待。师曰:黄齑仓米饭。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问取露柱看。

前南岳金轮可观禅师法嗣

○卷二二后南岳金轮

后南岳金轮和尚。僧问: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师曰:过也。曰:临机一箭谁是当者。师曰:倒也。

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

○卷二二保福清溪

漳州保福院清溪禅师。福州永泰人也。少而聪敏。礼鼓山兴圣国师落发禀具。初谒大章山契如庵主。有语句如庵主章出焉。后参睡龙。睡龙一日问曰:豁阇梨见何尊宿来,还悟也未。曰:清豁尝访大章,得个信处。睡龙于是上堂集大众召曰:清豁阇梨出对众。烧香说悟处,老僧与汝证明。师乃拈香曰:香已拈悟即不悟。睡龙大悦而许之。上堂谓众曰:山僧今与诸人作个和头。和者默然,不和者说。有顷间又曰:和与不和,切在如今。山僧带些子事,珍重。

僧问:家贫遭劫时如何。师曰:不能尽底去。曰:为什么不尽底去。师曰:贼是家亲。曰:既是家亲,为什么翻成家贼。师曰:内既无应,外不能为。曰:忽然捉败,功归何所。师曰:赏亦未曾闻。曰:恁么即劳而无功。师曰:功即不无,成而不处。曰:既是成功,为什么不处。师曰:不见道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胡人泣,汉人悲。

师将顺世。舍众欲入山待灭。过苎溪石桥。乃遗偈曰: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苎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即往贵湖卓庵。未几谓门人曰:吾灭后,将遗骸施诸虫螘。勿置坟塔。言讫潜入湖头山。坐磐石俨然长往。弟子戒因入山寻见。禀遗命,延留七日。竟无虫螘之所侵食。遂就阇维,散于林野。今泉州开元寺净土院影堂存焉。

前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

○卷二二白云祥

韶州白云祥和尚实性大师。初住慈光院。广主刘氏召入府说法。时有僧问。觉华才绽。正遇明时,不昧宗风。乞师方便。师曰:我王有令。问:教意祖意同别。师曰:不别。曰:恁么即同也。师曰:不妨领话。

问:诸佛未出世普遍大千。白云一会如何。师曰:赚却几人来。恁么即四众何依。师曰:勿交涉。

问:即心即佛,示诲之辞。不涉前言,如何指教。师曰:东西且置,南北作么生。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石桥那畔有这边无,会么。僧曰:不会。师曰:且作丁公吟。

问:衣到六祖为什么不传。师曰:海晏河清。问:如何是和尚接人一路。师曰:来朝更献楚王看。

问:従上宗乘如何举扬。师曰:今日未吃茶。

师上堂谓众曰:诸人会么。但街头市尾屠儿魁脍地狱镬汤处会取。若恁么会,堪与人为师为匠。若向衲僧门下天地悬殊。更有一般底只向长连床上作好人去。汝道此两般人那个有长处。无事珍重。

师问僧:什么处来。曰:云门来。师曰:里许有多少水牛。曰:一个两个。师曰:好水牛。

师问僧:不坏假名而谭实相作么生。僧曰:这个是椅子。师以手拨云:将鞋袋来。僧无对。云门和尚闻之,乃云:须是他始得。

师将示灭,白众曰:某甲虽提祖印,未尽其中。诸仁者且道,其中事作么生。莫是无边中间内外已否。如是会解,即大地如铺沙。去此即他方相见。言讫告寂。

○卷二二德山缘密

朗州德山第九世缘密圆明大师。师上堂示众曰:僧堂前事时人知有。佛殿后事作么生。师又曰:德山有三句语。一句函盖乾坤。一句随波逐浪。一句截断众流。时有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三尺杖子搅黄河。

问:百花未发时如何。师曰:黄河水浑流。曰:发后如何。师曰:幡竿头指天。问:不犯辞锋时如何。师曰:天台南岳。曰:便恁么去如何。师曰:江西湖南。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河里尽是木头船。曰:出世后如何。师曰:这头踏著那头轩。

问:己事未明,如何辨得。师曰:须弥山顶上。曰:直恁么去如何。师曰:脚下水浅深。

问:达磨未来时如何。师曰:千年松倒挂。曰:来后如何。师曰:金刚努起拳。问:师未出世时如何。师曰:佛殿正南开。曰:师出世后如何。师曰:白云山上起。曰:出与未出还分不分。师曰:静处萨婆诃。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问:如何是应用之机。师喝。僧曰:只这个为复别有。师乃打之。

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曰:黑地打破瓮。僧退步,师乃打。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猢狲系露柱。曰:出世后如何。师曰:猢狲入布袋。

问:文殊与维摩对谈何事。师曰:并汝三人无绳自缚。

问:如何是佛。师曰:满目荒榛。曰:学人不会。师曰:劳而无功。

问:尽大地致一问不得时如何。师曰:话堕也。曰:大众总见。师便打。

○卷二二南台道遵

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法云大师。师上堂谓众曰:従上宗乘合作么生提纲。合作么生言论。将佛法两字当得么。真如解脱当得么。虽然如是,细不通风。大通车马。若约理化门中一言启口。振动乾坤。山河大地海晏河清。三世诸佛说法现前。若也分明。古佛殿前同登彼岸。无事珍重。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下坡不走。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著衣吃饭。曰:见后如何。师曰:钵盂壁上挂。

问:如何是真如含一切。师曰:分明。曰:为什么有利钝。师曰:四天打鼓,楼上击钟。

问:如何是南台境。师云:金刚手指天。问:如何是色空。师曰:道士著真红。

问:十二时中时时不离如何。师曰:谛。

○卷二二兴福竟钦

韶州双峰山兴福院竟钦和尚慧真广悟禅师。益州人也。受业于峨嵋洞溪山黑水寺。观方慕道,预云门法席。密承指喻。乃开山创院,渐成丛林。开堂日,云门和尚躬临证明。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日出方知天下朗。无油那点佛前灯。问:如何是双峰境。师曰:夜听水流庵后竹。昼看云起面前山。问:如何是法王剑。师曰:铅刀徒逞,不若龙泉。曰:用者如何。师曰:藏锋犹不许,露刃更何堪。问:宾头卢应供四天下。还得遍也无。师曰:如月入水。问:如何是用而不杂。师曰:明月堂前垂玉露。水精殿里撒真珠。

有行者问:某甲遇贼来时。若杀即违佛教。不杀又违王敕。未审师意如何。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广主刘氏尝亲问法要。至太平兴国二年三月。戒门人曰:吾不久去世。汝可就本山顶预修坟塔。至五月二十三日功毕。师曰:后日子时行矣。及期,会云门爽和尚。温门舜峰长老等七人夜话。侍者报三更。师索香焚之,合掌而逝。

○卷二二韶州资福

韶州资福和尚。僧问:不问宗乘,请师心印。师曰:不答这个话。曰:为什么不答。师曰:不副前言。问:觌面难逢处,如何顾险夷。乞师垂半偈。免使后人疑。师曰:锋前一句超调御。拟问如何历劫违。曰:恁么即东山西岭时人知有。未审资福庭前谁家风月。师曰:领取前话。

○卷二二黄云元

广州新会黄云元禅师。初开堂,以手拊绳床云:诸人还识广大须弥之座也无。若不识看老僧。乃升座。问:如何是大汉国境。师曰:歌谣满路。问:教云龙披一缕,金翅不吞。和尚三事全披如何。师曰:还免得么。

师上堂,拈古人语云:触目未曾无,临机何不道。又云:触目未曾无,临机道什么。

○卷二二龙境伦

广州义宁龙境伦禅师。初开堂,提起拂子曰:还会么,若会即头上更增头。若不会,即断头取活。问:如何是大汉国境。师曰:乱走作么。曰:恰是雨下天晴。师便打。

问:如何是龙境水。师曰:腥臊臭秽。曰:饮者如何。师曰:七通八达。问:如何是龙境家风。师曰:虫狼虎豹。问:如何是佛。师曰:勤耕田。曰:学人不会。师曰:早收禾。

师问僧:什么处来。曰:黄云来。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弛为人一句。僧无对。

师上堂问众曰:作么生是长连床上取性一句。道将来,众无对。

○卷二二云门爽

韶州云门山爽和尚。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圣躬万岁。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银香台上生萝卜。

○卷二二白云闻

韶州白云闻和尚。师上堂,良久。僧出曰:白云一路全因今日。师曰:不是不是。僧曰:和尚如何。师曰:白云一路草深一丈。问:学人拟申一问。未审师还答也无。师曰:皂荚树头悬,风吹曲不成。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卷二二披云智寂

韶州披云智寂禅师。僧问:如何是披云境。师曰:白日没闲人。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审是什么字。师说偈答曰:以字不是八不成。森罗万象此中明。直饶巧说千般妙。不是讴歌不是经。

○卷二二净法章

韶州净法章和尚禅想大师。广主刘氏问:如何是禅师。师乃良久,广主罔测。因署其号。僧问:日月重明时如何。师曰:日月虽明,不鉴覆盆之下。问:既是金山,为什么凿石。师曰:金山凿石。问:如何是道。师曰:去去迢迢十万余。

○卷二二温门满

韶州温门山满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胸题万字。曰:如何是祖。师曰:不游西土。

有人见壁上画问。既是千尺松,为什么却在屋下。师曰:芥子纳须弥作么生。问:隔墙见角便知是牛如何。师便打。

师与一老宿在国门坐。老宿曰:紫衣师号又得也。更要个什么。师曰:要国师。老宿曰:佛尚不作岂况国师。师乃笑曰:长老。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汝曾读书么。

僧问:太子初生为什么不识父母。师曰:迥然尊贵。

○卷二二巴陵颢鉴

岳州巴陵新开颢鉴大师。初在云门。云门举雪峰和尚云:开却门达磨来也。问:师意作么生。师曰:筑著和尚鼻孔。云门曰:修罗王发业。打须弥山一掴。勃跳上梵天报帝释。你为什么却去日本国里藏身。师曰:莫恁么心行好。云门曰:汝道筑著又作么生。

师住后,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鸡寒上树,鸭寒入水。僧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疑。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不是衲僧分上事。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贪观白浪,失却手桡。

师将拂子遗人。人问曰:本来清净,用拂子作什么。师曰:既知清净,莫忘却。梁山别云:也须拂却。

○卷二二地藏慧慈

连州地藏院慧慈明识大师。僧问:既是地藏院。为什么塑炽盛光佛。师曰:过在什么处。问:如何是地藏境。师曰:无人不游。

○卷二二大容徕

英州大容徕禅师。师上堂,僧问:天赐六铢披挂后。将何报答我皇恩。师曰:来披三事衲,归挂六铢衣。

问:如何是大容水。师曰:还我一渧来。

问:当来弥勒下生时如何。师曰:慈氏宫中三春草。

问:如何是真空。师曰:拈却拒阳。曰:如何是妙用。师乃握拳。僧曰:真空妙用相去几何。师以手拨之。

问:长蛇偃月即不问。疋马单枪时如何。师曰:麻江桥下会么。曰:不会。师曰:圣台寺前。

问:既是大容,为什么趁出僧。师曰:大海不容尘。小溪多搕扌韭。

问:如何是古佛一路。师指地。僧曰:不问这个。师曰:去。

与一老宿相期去别处。寻却因事不去。老宿曰:佛无二言。师曰:法无一向。

○卷二二罗山崇

广州罗山崇禅师。僧问:如何是大汉国境。师曰:玉狗吠时天未晓。金鸡啼后五更初。问:丹霞访居士女子不携篮时如何。师曰:也要到这里一转。问:如何是罗山境。师曰:布水千寻。

○卷二二云门宝

韶州云门宝和尚。师上堂示众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还有拣择么,珍重。

○卷二二临溪竟脱

郢州临溪竟脱和尚。僧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明眼人笑汝。问:如何是法身。师曰:四海五湖宾。问:如何是本来人。师曰:风吹满面尘。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富有多宾客。曰:见后如何。师曰:贫穷绝往还。

问:如何是佛。师曰:十字路头。曰:如何是法。师曰:三家村里。曰:佛之与法是一是二。师曰:露柱渡三江,犹怀感恨长。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复州城。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龙兴寺。

○卷二二华岩慧

广州华岩慧禅师。僧问:承古人有言:妄心无处即菩提。正当妄时还有菩提也无。师曰:来音已照。僧曰:不会。师曰:妄心无处即菩提。

○卷二二舜峰韶

韶州舜峰韶和尚。初问云门和尚。宝月为什么于此分辉。云门曰:千光同照。师曰:谢和尚指示。云门曰:见什么。僧正入师方丈乃曰:方丈得恁么黑。师曰:老鼠窟。僧正曰:放猫儿入好。师曰:试放看。僧正无对,师拊掌笑。

师与老宿渡江次。师取钱与渡子。老宿曰:囊中若有青铜片。师揖曰:长老莫笑。

○卷二二双泉师宽

随州双泉山师宽明教大师。师上堂举拂子曰:这个接中下之人。时有僧问:上上人来如何。师曰:打鼓为三军。问:向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不敢。曰:恁么即含生有望。师曰:脚下水深浅。

问:凡有言句尽落有无。不落有无时如何。师曰:东弗于代。曰:这个犹落有无。师曰:支过雪山西。

僧问洞山如何是佛。洞山云:麻三斤。师闻之乃曰:向南有竹,向北有木。

师后住智门。僧问: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时如何。师曰:不入这个野狐群队。

问:如何是定。师曰:虾跳不出斗。曰:如何出得去。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问: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师曰:鸡寒上树,鸭寒入水。

问:竖起杖子意旨如何。师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师后终于智门。

○卷二二英州观音

英州观音和尚。因穿井僧问:井深多少。师曰:没汝鼻孔。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英州观音。曰:见后如何。师曰:英州观音。问: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曰:风射破窗鸣。

○卷二二韶州林泉

韶州林泉和尚。僧问:如何是林泉主。师曰:岩下白石。曰:如何是林泉家风。师曰:迎宾待客。问:如何是道。师曰:迢迢。曰:学人便领会时如何。师曰:久久忘缘者,宁怀去住情。

○卷二二云门煦

韶州云门煦和尚。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今是什么意。僧曰:恰是。师乃喝去。

○卷二二香林澄远

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初住西川导江县迎祥寺天王院。时谓水精宫。僧问:美味醍醐为什么变成毒药。师曰:导江纸。

问:见色便见心时如何。师曰:适来什么处去来。曰:心境俱亡时如何。师曰:开眼坐睡。

师后住青城香林。僧问:北斗里藏身意如何。师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问:如何是诸佛心。师曰:清即始终清。曰:如何领会。师曰:莫受人谩好。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踏步者谁。问:如何是和尚妙药。师曰:不离众味。曰:吃者如何。师曰:咂啗看。

问:如何是室内一灯。师曰:三人证龟成鳌。

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腊月火烧山。

问:大众云集,请师施设。师曰:三不待两。

问:如何是学人时中事。师曰:恰恰。问:如何是玄。师曰:今日来,明日去。曰:如何是玄中玄。师曰:长连床上。

问:如何是香林一脉泉。师曰:念无间断。曰:饮者如何。师曰:随方斗称。

问:如何是衲僧正眼。师曰:不分别。曰:照用事如何。师曰:行路人失脚。

问: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时如何。师曰:清机自显。曰:恁么即不别人。师曰:方见本来人。

问:鱼游陆地时如何。师曰:发言必有后救。僧曰:却下碧潭时如何。师曰:头重尾轻。

问:但有言句尽是宾,如何是主。师曰:长安城里。曰:如何领会。师曰:千家万户。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黄念祖: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决证极果,阿弥陀佛的大愿就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黄念祖:光明遍照 第十二卷

光明遍照 第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经中正在讲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这些庄严,都是事相,所以有人感觉净土法门跟《金刚经》好像是两回事。但《净修捷要》中托彼依正(借彼土的依报、正报),显我自心(来显明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远离和合非和合相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一章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色身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指人们的血肉之躯。色究竟天宫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四章修行到了色界四禅的最高境界,脱离了欲界色界的烦恼,但还有自心的微细烦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佛母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六第四十四章十方诸佛从此流出,所以称为佛母。佛地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四章之一菩萨十地不分次第,地地都是如来地,任择一地入手都可修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觉如何寻师择法觉本无念,见念即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性本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现诸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无念而应缘,如明镜无心而现像。净土、秽土,随众生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现魔魔业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垢尽对除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知幻非真,垢即尽除。本来无幻无垢,菩萨亦假立也。甚深秘密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金刚藏何以复有无明秘密有二:一、如来之密藏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弥勒菩萨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意译慈氏。姓慈,名阿逸多。意译无胜,胜德过人之意。弥勒是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由前面舟行岸移等譬喻,悟得真随妄转。弥勒菩萨进一

禅宗衣钵相传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非常虔诚的居士,平时处处行善,走路时连一只蚂蚁也不踩踏。可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难受的要命。她,静心思考,觉得这都是自己未学佛之前罪业太多而至。于是,他以超强的忍耐力默

禅宗法脉之十祖 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

禅宗、显宗、密宗之间有什么不同

佛学分为显密两宗禅宗,法华宗,天台宗等等都是属于显宗的一个分支,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

显宗、密宗、禅宗有什么关系

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属于汉传佛教。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常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势。密宗:智慧与方便合一,修行过程从浅入深,环环相扣,能够即身成佛。其实在根本上来说,

杨维中: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在目前的禅宗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将禅宗的创立时代朝前推移。有主张弘忍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的,也有主张道信为禅宗的创立者的。与这一潮流相顺应,有一股抬高北宗禅而相应地降低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