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三卷
2025-04-18 08:35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三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三十六人二十六人见录。

南岳般若启柔禅师。

筠州黄檗法济禅师。

襄州洞山守初大师。

信州康国耀和尚。

潭州谷山丰禅师。

颖州罗汉匡果禅师。

朗州沧溪岔和尚。

筠州洞山清禀禅师。

蕲州北禅寂和尚。

洪州泐潭道谦禅师。

庐州南天王永平禅师。

湖南永安朗禅师。

湖南潭明和尚。

金陵清凉明禅师。

金陵奉先深禅师。

西川青城乘和尚。

潞府妙胜臻禅师。

兴元普通封和尚。

韶州灯峰和尚。

韶州大梵圆和尚。

澧州药山圆光禅师。

信州鹅湖云震禅师。

庐山开先清耀禅师。

襄州奉国清海禅师。

韶州慈光和尚。

潭州保安师密禅师。

洪州云居山融禅师。衡州大圣寺守贤禅师。庐州北天王徽禅师。郢州芭蕉山弘义禅师。眉州福化院光禅师。庐州东天王广慈禅师。信州西禅钦禅师。江州庆云真禅师。筠州洞山凛禅师。韶州双峰慧真大师。已上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随州双泉山永禅师法嗣。广州大通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法嗣二人见录。

南岳横龙和尚。

温州瑞峰院神禄禅师。

怀州玄泉彦禅师法嗣五人见录。

鄂州黄龙诲机大师。

洛京柏谷和尚。

池州和龙和尚。

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

潞府妙胜玄密禅师。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法嗣十九人十六人见录。

洪州大宁隐微禅师。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

衡州华光范禅师。

福州罗山绍孜禅师。

西川定慧禅师。

建州白云令徊禅师。

虔州天竺义证禅师。

吉州清平惟旷禅师。

婺州金柱义昭和尚。

潭州谷山和尚。

湖南道吾山従盛禅师。

福州罗山义因禅师。

灌州灵岩和尚。

吉州匡山和尚。

福州兴圣重满禅师。

潭州宝应清进禅师。

汉州绵竹县定慧禅师。潭州龙会山鉴禅师。安州穆禅师。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安州白兆山志圆禅师法嗣十三人八人见录。

朗州大龙山智洪禅师。

襄州白马山行霭禅师。

郢州大阳山行冲禅师。

安州白兆山怀楚禅师。

蕲州四祖山清皎禅师。

蕲州三角山志操禅师。

晋州兴教师普禅师。

蕲州三角山真鉴禅师。

郢州兴阳山和尚。彬州东禅玄偕禅师。新罗国慧云禅师。安州慧日院玄谔禅师。京兆大秦寺彦宾禅师。已上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潭州藤霞和尚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澧州药山第七世和尚。

潭州云盖山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洪州凤栖山同安常察禅师法嗣。

袁州仰山良供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法嗣。

庐山永安慧度禅师。抚州曹山义崇禅师。吉州禾山契云禅师。漳州保福和尚。洪州翠岩师阴禅师。已上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潭州云盖山景和尚法嗣三人见录。

衡岳南台藏禅师。

幽州潭柘水従实禅师。

潭州云盖山澄觉禅师。

庐山归寂寺澹权禅师法嗣。

鄂州黄龙蕴和尚。寿州泊山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庐山归宗怀恽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归宗第四世弘章禅师。

归宗寺岩密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池州嵇山章禅师法嗣一人。

随州双泉山道虔禅师。

洪州云居山怀岳禅师法嗣五人三人见录。

杨州风化院令崇禅师。

澧州药山忠彦禅师。

梓州龙泉和尚。

云居山住缘和尚。云居山住满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抚州荷玉山光慧禅师法嗣。

荷玉山福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筠州洞山道延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筠州上蓝庆禅师。

洞山敏禅师第五世。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抚州金峰従志大师法嗣二人。

洪州大宁神降禅师。澧州药山彦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襄州鹿门山处真禅师法嗣六人四人见录。

益州崇真和尚。

鹿门山第二世谭和尚。

襄州谷隐智静大师。

庐山佛手岩行因禅师。

襄州灵溪山明禅师。洪州大安寺真上座。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抚州曹山慧霞禅师法嗣三人一人见录。

嘉州东汀和尚。

雄州华岩正慧大师。泉州招庆院坚上座。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华州草庵法义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泉州龟洋慧忠禅师。

潭州报慈藏屿禅师法嗣。

益州圣兴寺存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襄州含珠山审哲禅师法嗣六人四人见录。

洋州龙穴山和尚。

唐州大乘山和尚。

襄州延庆归晓大师。

襄州含珠山真和尚。

含珠山璋禅师第二世。含珠山偃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凤翔府紫陵匡一大师法嗣三人见录。

并州广福道隐禅师。

紫陵第二世微禅师。

兴元府大浪和尚。

洪州同安威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陈州石境和尚。

中同安志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襄州石门山献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石门山第二世慧彻禅师。

襄州广德义和尚法嗣三人一人见录。

襄州广德第二世延和尚。

荆州上泉和尚。广德周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京兆香城和尚法嗣。

邓州罗纹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杭州瑞龙院幼璋禅师法嗣。

西川德言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随州护国守澄禅师法嗣八人六人见录。

随州智门守钦大师。

护国第二世知远大师。

安州大安山能和尚。

颖州荐福院思禅师。

潭州延寿和尚。

护国第三世志朗大师。

舒州香炉峰琼和尚。京兆盘龙山满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洛京灵泉归仁禅师法嗣。

襄州石门寺遵和尚。郢州大阳山坚和尚。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京兆永安院善静禅师法嗣。

大明山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蕲州乌牙山彦宾禅师法嗣三人二人见录。

安州大安山兴古禅师。

蕲州乌牙山行朗禅师。

虢州卢氏常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凤翔府青峰和尚法嗣七人六人见录。

西川灵龛和尚。

京兆紫阁山端己禅师。

房州开山怀昼禅师。

幽州传法和尚。

益州净众归信禅师。

青峰第二世清免禅师。

凤翔长平山满禅师。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祥州大岩白和尚法嗣。

印州碧云和尚。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下。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

○卷二三般若启柔

南岳般若寺启柔禅师。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如何。师曰:新罗人草鞋。问:如何是千圣同归底道理。师曰:未达苦空境无人不叹嗟。

师上堂,闻三下板声,大众始集。师因示一偈曰:妙哉三下板。诸德尽来参。既善分时节。今吾不再三。师次住荆南延寿。后住京兆广教院示灭。

○卷二三黄檗法济

筠州黄檗山法济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与天下人作榜样。

师上堂示众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各各当人无事。

又上堂良久曰:若识得黄檗帐子。平生行脚事毕,珍重。

○卷二三洞山守初

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初参云门。云门问:近离什么处。师曰:查度。云门曰:夏在什么处。师曰:湖南报慈。门曰:甚时离彼。师曰:去年八月。门曰:放汝三顿棒。师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什么处。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与么去。师于此大悟。

师住后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曰:诸圣作么生。师曰:入泥入水。问:心未生时法在什么处。师曰:风吹荷叶动,决定有鱼行。问:师登师子座,请师唱道情。师曰:晴乾开水道,无事设曹司。曰:恁么即谢师指示。师曰:卖鞋老婆脚。

问:如何是三宝。师曰:商量不下。

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十字街头石师子。

问:如何是免得生死底法。师曰:见之不取,思之三年。

问:离却心机意识,请师一句。师曰:道士著黄瓮里坐。

问:非时亲觐请师一句。师曰:到处怎生举。曰:据现定举。师曰:放汝三十棒。曰:过在什么处。师曰:罪不重科。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楚山头倒卓。曰:出水后如何。师曰:汉水正东流。

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金州客尼。问:车住牛不住时如何。师曰:用驾车汉作么。

问: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云裹楚山头,决定多风雨。

问:海竭人亡时如何。师曰:难得。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云在青天水在瓶。问:有无双泯,权实两忘。究竟如何。师曰:楚山头倒卓。曰:还许学人领会也无。师曰:也有方便。曰:请师方便。师曰:千里万里。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楖?栗拄杖。曰:见后如何。师曰:窦八布衫。

问:如何是佛。师曰:灼然谛当。

问:万缘俱息意旨如何。师曰:瓮里石人卖枣团。

问:如何是洞山剑。师曰:作么。僧曰:学人要知。师曰:罪过。

问:乾坤休著意,宇宙不留心。学人只恁么,师又作么生。师曰:岘山亭起雾,滩峻不留船。

问:大众云臻。请师撮其枢要,略举大纲。师曰:水上浮沤呈五色,海底虾蟆叫月明。问:正当恁么时文殊普贤在什么处。师曰: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曰:意旨如何。师曰:一则不成,二则不是。

○卷二三康国耀

信州康国耀和尚。僧问:文殊与维摩对谭何事。师曰:汝向髑髅后会始得。曰:古人道髑髅里荐取又如何。师曰:汝还荐得么。曰:恁么即远人得遇于师去也。师曰:莫谩语好。

○卷二三谷山丰

潭州谷山丰禅师。亦住兴元府普通院。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雪岭梅华绽,云洞老僧惊。

师上堂示众曰:俊马机前异,游人肘后悬。既参云外客,试为老僧看。才有僧出,师便打云:何不早出头来。

○卷二三罗汉匡果

颖州罗汉匡果禅师。僧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了。问:和尚百年后,忽有人问。和尚向什么处去。如何酬对。师曰:久后遇作家分明举似。曰:谁是知音者。师曰:知音者即不恁么问。

问:如何是罗汉境。师曰:松桧古貌。问:凿壁偷光时如何。师曰:错。曰:争奈苦志专心。师曰:错错。

○卷二三沧溪岔

朗州沧溪岔和尚。僧问:如何是沧溪境。师曰:面前水正东流。问:如何是沧溪家风。师曰:入来便见。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云门和尚向什么处去也。师曰:见么。曰:错。师曰:错错。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不错。

师因事有颂曰:天地指前径,时人莫强移。个中生解会,眉上更安眉。

○卷二三洞山清禀

筠州洞山普利院第八世住清禀禅师。泉州仙游人也,姓李氏。幼礼中峰院鸿谧为师。年十六福州太平寺受戒。初诣南岳参惟劲头陀。未染指,及抵韶阳礼祖塔。回造云门。云门问曰:今日离什么处。曰:慧林。云门举拄杖曰:慧林大师恁么去,汝见么。曰:深领此问。云门顾左右微笑而已。师自此入室印悟。乃之金陵。国主李氏请居光睦。未几复命入澄心堂。集诸方语要。经十稔,迎住洞山。

开堂日,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曰:也好消息,只恐汝错会。僧问:云门一曲师亲唱。今日新丰事若何。师曰:也要道却。

○卷二三北禅寂

蕲州北禅寂和尚悟通大师。师问僧什么处来。曰:黄州来。师曰:在什么院。曰:资福。师曰:福将何资。曰:两重公案。师曰:争奈在北禅手里。问曰:在手里即收取。师便打。

○卷二三泐潭道谦

洪州泐潭道谦禅师。僧问:如何是泐潭家风。师曰:阇梨到来几日。问:但有纤毫即是尘。不有时作么生。师以手掩两目。问:当阳举唱谁是闻者。师曰:老僧不患耳聋。

○卷二三南天王永平

庐州南天王永平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不撒沙。问:如何是南天王境。师曰:一任观看。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且领前话。问:久战沙场为什么功名不就。师曰:只为眠霜卧雪深。曰:恁么即罢息干戈。束手归朝去也。师曰:指挥使未到你作。

○卷二三永安朗

湖南永安朗禅师。僧问:如何是洞阳家风。师曰:入门便见。曰:如何是入门便见。师曰:客是相师。问:如何是至极之谭。师曰:爱别离苦。

○卷二三湖南潭明

湖南潭明和尚。僧问:如何是湘潭境。师曰:山连大岳,水接潇湘。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便合知时。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百惑谩劳神。

○卷二三清凉明

金陵清凉明禅师。江南国主请师上堂。小长老问:凡有言句尽落方便。不落方便请师速道。师曰:国主在此,不敢无礼。

○卷二三奉先深

金陵奉先深禅师。江南国主请。开堂日才升座,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便云:果然不识,钝置杀人。时有僧出礼拜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赖遇道了也。曰:如何领会。师曰:速礼三拜。师又拈曰:大众汝道,钝置落阿谁分上。

○卷二三青城乘

西川青城大面山乘和尚。僧问:如何是相轮峰。师曰:直耸烟岚际。曰:向上事如何。师曰:入地三尺五。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兴义门前咚咚鼓。曰:学人不会。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卷二三妙胜臻

潞府妙胜臻禅师。僧问:如何是妙胜境。师曰:龙藏开时,贝叶分明。问:金粟如来。为什么却降释迦会里。师曰:香山南雪山北。曰:南赡部洲事又作么生。师曰:黄河水急浪华粗。

问:心心寂灭即不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一条济水贯新罗。问:远向云门。南北纵横四维上下事作么生。师曰:今日明日。

○卷二三普通封

兴元府普通封和尚。僧问: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震动乾坤。

问:如何是普通境。师曰:庭前有竹三冬秀。户内无灯午夜明。

○卷二三灯峰净原

韶州灯峰净原和尚。师上堂谓众曰:古人道,山河大地普真如。大众若得真如者。即隐却他山河大地。若不得者,即违他古德至言。众中道得者出来。道不得即各自归堂,珍重。僧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不著力。

○卷二三大梵圆

韶州大梵圆和尚。师上堂示众曰:大众好个时光。直须努力,时不待人。各自归堂,参取本善知识去。僧问:大众云集请师举唱。师曰:有疑请问。

师因见圣僧。便问僧:此个圣僧年多少。僧曰:恰共和尚同年。师喝之曰:这竭斗不易道得。

○卷二三药山圆光

澧州药山圆光禅师。僧问:药峤灯连,师当第几。师曰: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问:水陆不涉者师还接否。师曰:苏噜苏噜。

师问新到僧,南来北来。曰:北来。师曰:不落言诠速道。曰:某甲是福建道人,善会乡谭。师曰:参众去。曰:灼然。师曰:勃跳。便打。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道什么。

○卷二三鹅湖云震

信州鹅湖山云震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阇梨不是。

师问僧:近离什么处。曰:两浙。师曰:还将得吹毛剑来否。僧展两手。师曰:将谓是个烂柯仙。元来却是樗蒲汉。

问:如何是鹅湖家风。师曰:客是主人相师。曰:恁么即谢师周旋。师曰:难下陈蕃之榻。

○卷二三开先清耀

庐山开先清耀禅师。僧问:如何是灯灯不绝。师曰:青杨翻递植。曰:学人不会。师曰:无根树下唱虚名。问:披云一句师亲唱。长庆今朝事若何。师曰:家家观世音。问:如何是披云境。师曰:一瓶渌水安窗下。便当生涯度几秋。问:如何是长庆境。师曰:堂里老僧头雪白。曰:二境同归,应当别理。师曰:在处得人疑。问:古涧寒泉谁人能到。师曰:乾。曰:恁么即到也。师曰:深多少。

○卷二三奉国清海

襄州奉国清海禅师。僧问: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如何是真如。师曰:点瓦成金客,闻名不见形。曰:恁么即礼谢下去也。师曰:昔时妄想至今存。

问:承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如何是家。师曰:试举话头看。问:放过即东道西说。不放过怎生道。师曰:二年同一春。

○卷二三韶州慈光

韶州慈光和尚。僧问:即心即佛诱诲之言,不涉前踪如何指教。师曰:东西且置,南北事作么生。曰:恁么即学人罔测也。师曰:龙头蛇尾。

○卷二三保安师密

潭州保安师密禅师。僧问:辊芥投锋时如何。师曰:落在什么处。梁山云:落在汝眼里。问:不犯辞锋时如何。师曰:天台南岳。曰:便恁么时如何。师曰:江西湖南。

前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法嗣

○卷二三南岳横龙

南岳横龙和尚。楚王马氏请住金轮。僧问: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师曰:过也。问:如何是祖灯。师曰:八风吹不灭。曰:恁么即暗冥不生也。师曰:白日闲人。

○卷二三瑞峰神禄

温州温岭瑞峰院神禄禅师。福州福清人也。本邑天竺寺出家。得法于瑞岩,久为侍者。后开山创院,学侣依附。师有偈曰:萧然独处意沈吟。谁信无弦发妙音,终日法堂唯静坐。更无人问本来心。时有朋彦上座。蹑前偈而问曰:如何是本来心。师召曰:朋彦。彦应诺。师曰:与老僧点茶来。彦于是信入。朋彦即广法大师。后嗣天台国师,住苏州长寿。师太平兴国元年示灭。寿百有五岁。

前怀州玄泉彦禅师法嗣

○卷二三黄龙诲机

鄂州黄龙山诲机禅师。清河人也。姓张氏。唐天佑中游化至此山。节帅施俸钱建法宇。奏赐紫衣,号超慧大师。大张法席。僧问:不问祖佛边事。如何是平常之事。师曰:我住山得十五年。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琉璃钵盂无底。问:如何是君王剑。师曰:不伤万类。曰:佩者如何。师曰:血溅梵天。曰:大好不伤万类。师便打。

问:佛在日为众生说法。佛灭后有人说法也无。师曰:惭愧佛。

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不是学人本分事。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封了合盘市里揭。

问:切急相投,请师通信。师曰:火烧裙带香。

问:如何是大疑底人。师曰:对坐盘中弓落盏。曰:如何是不疑底人。师曰:再坐盘中弓落盏。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百丈竿头五两垂。

师将顺世。有僧问:百年后钵囊子什么人将去。师曰:一任将去。曰:里面事如何。师曰:线绽方知。曰:什么人得。师曰:待海燕雷声即向汝道。言讫告寂。

○卷二三洛京柏谷

洛京柏谷和尚。僧问:普滋法雨时如何。师曰:有道传天位,不汲凤凰池。问:九旬禁足三月事如何。师曰:不坠蜡人机。

○卷二三池州和龙

池州和龙和尚。僧问:如何是祖祖相传底心。师曰:再三嘱你。问:如何是従上宗旨。师曰:向阇梨口里著到得么。问:省要处乞师一接。师曰:甚是省要。

○卷二三玄泉二世

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入理岂同尽。问:妙有玄珠如何取得。师曰:不似摩尼绝影艳。碧眼胡人岂能见。曰:有口道不得时如何。师曰:三寸不能齐鼓韵。哑人解唱木人歌。

○卷二三妙胜玄密

潞府妙胜玄密禅师。僧问:四山相向时如何。师曰:红日不垂影,暗地莫知音。曰:学人不会。师曰:鹤透群峰,何伸向背。

问:二龙争珠时如何。师曰:力士无心献奋迅却沈光。

问:雪峰一曲千人唱。月里挑灯谁最明。师曰:无音和不齐,明暗岂能收。

前福州罗山道闲禅师法嗣

○卷二三大宁隐微

洪州大宁院隐微禅师。豫章新淦人也。姓杨氏。诞夕有光明贯室。年七岁。依本邑石头院道坚禅师出家。二十于开元寺智称律师受具。历参宗匠,至罗山。法宝大师。导以师子在窟出窟之要。因之省悟。盘桓数稔,寻回江表。会龙泉邑宰李孟俊请。居十善道场,始扬宗致。

师上堂谓众曰:还有腾空底么出来。众无出者。师说偈曰:腾空正是时,应须眨上眉。従兹出伦去,莫待白头儿。僧问:如何是十善桥。师曰:险。曰:过者如何。师曰:丧。

问:资福和尚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草鞋破。

问:如何是黄梅一句。师曰:即今怎么生。曰:如何是通信。师曰:九江路绝。问:初心后学如何是学。师曰:头戴天。曰:毕竟如何。师曰:脚蹈地。

问:如何是法王剑。师曰:露。曰:还杀人也无。师曰:作么。问:如何是龙泉剑。师曰:不出匣。曰:便请出之。师曰:星辰失位。问:国界安宁,为什么珠不现。师曰:落在什么处。

周广顺元年辛亥。金陵李氏向德。召入居龙光禅苑。后改名奉先。署觉寂禅师。暨建隆二年辛酉。随江南李氏至洪井。住大宁精舍,重敷玄旨。其年十月示疾。二十七日,剃发澡身。升堂辞众,安坐而逝。明年二月六日。归葬于吉州吉水县。遵遗诫也。寿七十有六,腊五十六。谥玄寂禅师,塔曰常寂。

○卷二三明招德谦

婺州明招德谦禅师。受罗山印记。靡滞于一隅,激扬玄旨。诸耆宿皆畏其敏捷。后学鲜敢当其锋者。师在泉州招庆大殿上。以手指壁画问僧曰:那个是什么神。曰:护法善神。师曰:沙汰时向什么处去来。僧无对。师却令僧去问演侍者。演曰:汝什么劫中遭此难来。其僧回举似师。师曰:直饶演上座他后聚一千众。有什么用处。僧乃礼拜请别语。师曰:什么处去也。

清上座举仰山插锹话问师:古人意在叉手处,意在插锹处。师曰:清上座。清应诺。师曰:还曾梦见仰山么。清曰:不要下语,只要上座商量。师曰:若要商量。堂头自有一千五百人老师在。

师到双岩。双岩长老睹师风彩乃曰:某甲致一问问阇梨。若道得便舍院。道不得即不舍。《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従此经出。且道,此经是何人说。师曰:说与不说一时拈向那边著。只如和尚决定唤什么作此经。双岩无对。师举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斯则以无为法为极则。凭何而有差别。且如差别是过,不是过。若是过,一切贤圣尽有过。若不是过,决定唤什么作差别。双岩亦无语。师曰:雪峰道底。

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坐。寻常不受净水。主事僧问曰:因什么不识触净水。师下床拈起净瓶曰:这个是净。主事无语。师乃扑破净瓶。师自尔道声遐播。众请居明招山开法。四来禅者盈于堂室。

师谓众曰:希逢一个下坡不走。快便难逢。若有同生同死,何妨一展。僧问:师子未出窟时如何。师曰:俊鹞趁不及。曰:出窟后如何。师曰:万里正纷纷。曰:欲出不出时如何。师曰:险。曰:向上事如何。师曰:眨。

问:如何是透法身外一句子。师曰:北斗后翻身。

问:十二时中如何趣向。师曰:抛向金刚地上著。

问:文殊与维摩对谭何事。师曰:葛巾纱帽已拈向那边著也。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咬得著是好手。

问:无烟之火是什么人向得。师曰:不惜眉毛底。曰:和尚还向得么。师曰:汝道我有多少茎眉毛在。

师见新到僧才上法堂。乃举拂子却掷下。其僧珍重,便下去。师曰:作家作家。

问:全身佩剑时如何。师曰:忽遇正恁么时又作么生。僧无对。

师问国泰瑫和尚:古人道,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作么生与他拈却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国泰竖起一指。师曰:不因今日,争识得瓜洲客。

师有师叔在廨院患甚。附书来问曰:某甲有此大病。如今正受疼痛。一切处安置伊不得。还有人救得么。师乃回信曰:顶门上中此金刚箭。透过那边去也。

有一僧曾在师法席。辞去住庵一年。后来礼拜曰:古人道,三日不相见,莫作旧时看。师乃露胸问曰:汝道,我有多少茎盖胆毛。僧无对。师却问:汝什么时离庵。曰:今朝。师曰:来时折脚铛子分付与阿谁。僧又无语。师乃喝出。

问:承师有言:我住明招顶,兴传古佛心。如何是明招顶。师曰:换却眼。曰: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汝还气急么。问:学人拿云攫浪上来。请师展钵。师曰:拶破汝顶。曰:也须仙陀去。师乃棒趁出。

师别有颂示众曰:明招一拍和人希。此是真宗上妙机。石火瞥然何处去。朝生凤子合应知。

师住明招山四十载。语句流布诸方。将欲迁化。上堂告众嘱付。其夜展足,问侍者曰:昔释迦如来。展开双足放百宝光明。汝道,吾今放多少。侍者曰:昔日鹤林,今日和尚。师以手拂眉曰:莫辜负么。又说偈曰:蓦刀丛里逞全威。汝等应当善护持。火里铁牛生犊子。临歧谁解凑吾机。偈毕安座,寂然长往。今塔院存焉。

○卷二三华光范

衡州华光范禅师。僧问:灵台不立还有出身处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出身处。师曰:出。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验。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问:如何是佛法中事。师曰:了。

○卷二三罗山绍孜

福州罗山绍孜禅师。上堂有数僧,争出问话。师曰:但一时出来问。待老僧一时答却。僧便问:学人一齐问。请师一齐答。师曰:得。问:学人乍入丛林。祖师的的意请师直指。师曰:好。

○卷二三西川慧

西川慧禅师。初参罗山。罗山问:什么处来。师曰:远离西蜀。近发开元,即今事作么生。罗山揖曰:吃茶去。师良久无言。罗山曰:秋气稍暖去。罗山来日上堂。师出问:豁开户牖,当轩者谁。罗山乃喝,师良久。罗山曰:毛羽未备,且去。师因而抠衣,久承印记。

后谒台州胜光。光在绳床上座。师直入到身边,叉手立。光问:什么处来。师曰:犹待答话在。师便下去。光拈得拄杖拂子。下僧堂前见师。提起拂子问曰:阇梨唤这个作什么。师曰:敢死喘气。光低头归方丈。

○卷二三白云令徊

建州白云令徊和尚。师上堂谓众曰:遣往先生门,谁云对丧主,珍重。僧问:己事未明,以何为验。师曰:木镜照素容。曰:验后如何,师曰:不争多。问:三台有请,四众临筵。既处当仁,请师一唱。师曰:要唱即不难。曰:便请师唱。师曰:夜静水清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卷二三天竺义澄

虔州天竺义澄常真禅师。初参罗山,栖泊数载。后因罗山在疾。师问:百年后忽有人问,和尚以何指示。罗山乃放身便倒。师従此契悟。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寒暑相催。问:圣皇请命,大众临筵,请师举。师曰:领领。曰:恁么即人天有赖也。师曰:汝作么生。

○卷二三清平惟旷

吉州清平惟旷真寂禅师。师上堂云:不动神情,便有输赢之意。还有么出来。时有僧出礼拜。师云:不是作家出去。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要头将取去。问:如何是活人剑。师曰:会么。曰:如何是杀人刀。师叱之。问:如何是师子儿。师曰:毛头排宇宙。

○卷二三金柱义昭

婺州金柱义昭和尚。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开门作活。僧云:忽遇贼来又怎么生。师曰:然。

有新到僧参。师揭帘以手作除帽子势。僧拟欲近前。师云:赚杀人。

师因事而有颂曰:虎头生角人难措。石火电光须密布。假饶烈士也应难。懵底那能解差互。

○卷二三潭州谷山

潭州谷山和尚。僧问:省要处乞师一言。师乃起去。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你向什么处觅。曰:挂角后如何。师曰:走。

○卷二三道吾従盛

湖南浏阳道吾山従盛禅师。师初住高安龙回。有僧问:如何是觌面事。师曰:新罗国去也。问:如何是龙回家风。师曰:纵横射直。问:如何是灵源。师曰:嫌什么。曰:近者如何。师曰:如人饮水。

问:穷子投师,乞师拯济。师曰:莫是屈著汝么。曰:争奈穷何。师曰:大有人见。

○卷二三罗山义因

福州罗山义因禅师。师上堂示众曰:若是宗师门下客。必不怪于罗山,珍重。

僧问:承古人有言:自従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曹溪即不问,如何是罗山路。师展两手。僧曰:恁么即一路得通。诸路亦然。曰:什么诸路。僧近前立。师曰:灵鹤烟霄外。钝鸟不离窠。

问:承教中有言:顺法身万象俱寂。随智用万象齐生。如何是万象俱寂。师曰:有什么。曰:如何是万象齐生。师曰:绳床倚子。

○卷二三灌州灵岩

灌州灵岩和尚。僧问:如何是道中宝。师曰:地倾东南天高西北。曰:学人不会。师曰:落照机前异。

师颂石巩接三平曰:解擘当胸箭,因何只半人。为従途路晓,所以不全身。

○卷二三吉州匡山

吉州匡山和尚。师有示徒颂曰:匡山路匡山路。岩崖险峻人难措。游人拟议隔千山。一句分明超佛祖。又有白牛颂曰:我有古坛真白牛。父子藏来经几秋。出门直透孤峰顶。回来暂跨虎溪头。

○卷二三兴圣重满

福州兴圣重满禅师。上堂示众曰:觌面分付,不待文宣。对眼投机,唤作参玄上士。若能如此,所以宗风不坠。僧问:如何是宗风不坠底句。师曰:老僧不忍。问:昔日灵山会里。今朝兴圣筵中和尚亲传。如何举唱。师曰:缺汝一问。

○卷二三宝应清进

潭州宝应清进禅师。僧问:如何是实相。师曰:没却汝。问:至理无言:如何通信。师曰:千差万别。曰:得力处乞师指示。师曰:瞌睡汉。

前安州白兆山志圆禅师法嗣

○卷二三大龙智洪

朗州大龙山智洪弘济大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即汝是。曰:如何领会。师曰:更嫌钵盂无柄那。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边。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卷二三白马行霭

襄州白马山行霭禅师。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问:如何是白马正眼。师曰:向南看北斗。

○卷二三大阳行冲

郢州大阳山行冲禅师第一世住。僧问:如何是无尽藏。师良久,僧无语。师曰:近前来。僧才近前,师曰:去。

○卷二三白兆怀楚

安州白兆山竺乾院怀楚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如何是句句须行玄路。师曰:沿路直到湖南。问:如何是师子儿。师曰:德山嗣龙潭。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与汝素无冤雠。一句元在这里。曰:未审在什么方所。师曰:这钝汉。

○卷二三四祖清皎

蕲州四祖山清皎禅师。福州人也。姓王氏。初住郢州大阳山为第二世。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楷师岩畔祥云起。宝寿峰前震法雷。

师次住安州慧日院。后迁止蕲州四祖山为第一世。年七十时遗偈云:吾年八十八,满头垂白发。辱辱镇双峰,明明千江月。黄梅扬祖教,白兆承宗诀。日日告儿孙,勿令有断绝。淳化四年癸巳。八月二十三日入灭。年八十八。

○卷二三三角志操

蕲州三角山志操师第三世住。僧问:教法甚多,宗归一贯。和尚为什么说得许多周游者也。师曰:为你周游者也。曰:请和尚即古即今。师以手敲绳床。

○卷二三兴教师普

晋州兴教师普禅师。僧问:盈龙宫溢海藏真诠即不问,如何是教外别传底法。师曰:眼里耳里鼻里。曰:只此便是否。师曰:是什么。僧咄,师亦咄。

问僧:近离什么处。曰:下寨。师曰:还逢著贼么。曰:今日捉下。师曰:放汝三十棒。

○卷二三三角真鉴

蕲州三角山真鉴禅师第四世住。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忽然行政令。便见下堂阶。

前潭州藤霞和尚法嗣

○卷二三药山七世

澧州药山和尚第七世住。师上堂谓众曰:夫学般若菩萨。不惧得失,有事近前。时有僧问:药山祖裔请师举唱。师曰:万机挑不出。曰:为什么万机挑不出。师曰:他缘岸谷。问:如何是药山家风。师曰:叶落不如初。问:法雷哮吼时如何。师曰:宇宙不曾震。曰:为什么不曾震。师曰:遍地娑婆,未尝哮吼。曰:不哮吼底事如何。师曰:盖国无人知。

前潭州云盖山景和尚法嗣

○卷二三南台藏

衡岳南台寺藏禅师。问:远远投师,请师一接。师曰:不隔户。问:如何是南台境。师曰:松韵拂时石不点。孤峰山下垒难齐。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岩前栽野果,接待往来宾。曰:恁么即谢供养。师曰:怎生滋味。问:如何是法堂。师曰:无壁落。问:不顾诸缘时如何。师良久。

○卷二三潭柘従实

幽州潭柘水従实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曰:个中无紫皂。曰:如何是禅。师曰:不与白云连。

师问僧:作什么来。曰:亲近来。师曰:任汝白云朝岳顶。争奈青霄不展颜。

○卷二三云盖证觉

潭州云盖山证觉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四海不曾通。问:如何是一尘含法界。师曰:通身体不圆。曰:如何是九世刹那分。师曰:繁兴不布彩。问:如何是宗门中的的意。师曰:万里胡僧不入波澜。

前庐山归宗怀恽禅师法嗣

○卷二三归宗弘章

归宗寺弘章禅师第四世住。僧问:学人有疑时如何。师曰:疑来多少时也。问:小船渡大海时如何。师曰:教些子。曰:如何得渡。师曰:不过来。问:枯木生华时如何。师曰:把一朵来。问:混然觅不得时如何。师曰:是什么。

前池州嵇山章禅师法嗣

○卷二三双泉道虔

随州双泉山道虔禅师。僧问:洪钟未扣时如何。师曰:绝音响。曰:扣后如何。师曰:绝音响。问:如何是在道底人。师曰:无异念。问:如何是希有底事。师曰:白莲华向半天开。师后住安州法云院示灭。

前洪州云居第四世怀岳禅师法嗣

○卷二三风化令崇

扬州风化院令崇禅师第一世住。舒州宿松人。七岁出家,二十登戒。契缘于云居智岳和尚。开法于信州鹅湖。庐州节帅周本。于维扬西南隅创院,请师居之。僧问:如何是敌国一著棋。师曰:下将来。问: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师曰:把将一片来。

○卷二三药山忠彦

澧州药山忠彦禅师第八世住。僧问:教云: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光明即不问,如何是助发实相义。师曰:会么。曰:莫便是否。师曰:是什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云岭龙昌月神风洞上泉。

○卷二三梓州龙泉

梓州龙泉和尚。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不在阇梨分上。问:学人欲跳万丈洪崖时如何。师曰:扑杀。

前筠州洞山道延禅师法嗣

○卷二三上蓝庆

筠州上蓝院庆禅师。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雪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居于上蓝。

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曰:无。僧曰:为什么无。师曰:阇梨诸方有。

前襄州鹿门山处真禅师法嗣

○卷二三益州崇真

益州崇真和尚。僧问:如何是禅。师曰:澄潭钓玉兔。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泥捏三官土地堂。

○卷二三鹿门谭

襄州鹿门山第二世谭和尚志行大师。僧问:如何是实际理地。师曰:南赡部州北郁单越。曰:恁么即事同一家也。师曰:隔须弥在。问:远远投师,请师接。师曰:従什么处来。曰:江北来。师曰:南堂里安下。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戍亥年生。

○卷二三谷隐智静

襄州谷隐智静悟空大师。僧问:如何是和尚转身处。师曰:卧单子下。问:如何是道。师曰:凤林关下。曰:学人不会。师曰:直至荆南。问:如何是指归之路。师曰:莫用伊。曰:还使学人到也无。师曰:什么处著得汝。

问:灵山一会何异今时。师曰:不异如今。曰:不异底事作么生。师曰:如来密旨迦叶不传。

○卷二三佛手行因

庐山佛手岩行因禅师者。雁门人也。未详姓氏。早习儒学,一旦舍俗出家。志求真谛,乃游方。首谒襄阳鹿门山真禅师。师资道契。寻抵江淮,登庐山。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深邃可三丈余。师宴处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不度弟子。有邻庵僧为之供侍。常有异鹿锦囊鸟驯绕其侧。江南国主李氏向仰。三遣使征召不起。坚请就栖贤寺开法。不逾月,潜归岩室。

僧问:如何是对现色身。师竖起一指。法眼别云:还有也未。

一日示有微疾。谓侍僧曰:日将午吾去矣。侍僧方对。师下床行数步屹立而化。岩顶上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寿七十余。国主命画工写影。备香薪焚爇收遗骨。塔于岩之阴。

前抚州曹山第二世慧霞禅师法嗣

○卷二三嘉州东汀

嘉州东汀和尚。僧问:如何是却去底人。师曰:石女纺麻纑。曰:如何是却来底人。师曰:扇车关捸良计断。

前华州草庵法义禅师法嗣

○卷二三龟洋慧忠

泉州龟洋慧忠禅师。本州仙游县人也。姓陈氏。九岁依本山出家。既具戒,杖锡观方。谒草庵和尚。草庵问曰:何方而来。师曰:六眸峰来。草庵曰:还具六通否。师曰:患非重瞳。草庵然之。

师回故山。属唐武宗废教,例为白衣。暨宣宗中兴。师曰: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裣。成佛沙弥不具戒法。遂过中不食不宇而禅。乃述偈三首曰:雪后始谙松桂别。云收方见济河分。不因世主教还俗。那辨鸡群与鹤群。多年尘事谩腾腾。虽著方袍未是僧。今日修行依善慧。满头留发后然灯。形容虽变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更读善财巡礼偈。当时何处作沙门。师始従参礼以至返初示灭。未尝下山。葬于无了和尚塔之东隅二百步。起为东塔。经数载,其塔忽坼裂。连阶丈余。时主塔僧将发之。于夜宴寂中见西塔。定身言曰:吾之遗质既劳。汝重瘗今东塔。不烦更出也。塔主禀乎灵感。召檀信重修补严饰。迨今香灯不绝。时谓陈沈二真身是也。其无了禅师嗣马祖。事迹广如别章。

前襄州含珠山审哲禅师法嗣

○卷二三洋州龙穴山

洋州龙穴山和尚。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骑虎唱巴歌。问:大善知识。为什么却与土地烧钱。师曰:彼上人者难为酬对。

○卷二三唐州大乘山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问:如何是四面上事。师曰:升子里勃跳,斗子内转身。

○卷二三延庆归晓

襄州凤山延庆院归晓慧广大师。僧问:言语道断时如何。师曰:两重公案。曰:如何领会。师曰:分明举似。洞山问:如何是凤山境。师曰:好生看取。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识么。

○卷二三含珠真

襄州含珠山真和尚第三世住。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含珠密意,同道者知。曰:恁么即不假羽翼。便登翠岭也。师曰:钝。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昧不得。曰:磨后如何。师曰:黑似漆。

前凤翔府紫陵匡一大师法嗣

○卷二三广福道隐

并州广福道隐禅师。僧问:如何是指南一路。师曰:妙引灵机事,澄波显异轮。问:三家同到请,未审赴谁家。师曰:月应千家水,门门尽有僧。

○卷二三紫陵微

紫陵微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如何是紫陵境。师曰:寂照灯光夜已深。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猿啼虎啸。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磐陀石上栽松柏。

○卷二三兴元大浪

兴元府大浪和尚。僧问:既是喝河神。为什么却被水推却。师曰:随流始得妙,倚岸却成迷。

前洪州凤栖山同安威禅师法嗣

○卷二三陈州石镜

陈州石镜和尚。僧问:石镜不磨还照也无。师曰:前生是因,今生是果。

前襄州石门山献禅师法嗣

○卷二三乾明慧彻

石门山乾明寺慧彻禅师第二世住。问:金乌出海光天地。与此光阴事若何,师曰:龙出洞兮风雨至。海岳倾时日月明。问:従上诸圣向什么处去也。师曰:露柱挂灯笼。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片云生凤岭,樵子处处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解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少林澄九鼎,动浪百华新。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三门外松树子见生见长。问:一毫未发时如何。师曰:舁善不调弓,箭透三江口。问:如何是佛。师曰:樵子度荒郊,骑牛草不露。

前襄州万铜山广德义和尚法嗣

○卷二三广德延

襄州广德延和尚第二世住。初谒广德义和尚。作礼而问曰:如何是和尚深深处。曰:隐身不必须岩谷。鹧铗堆堆睹者希。师曰:恁么即酌水献华也。曰:忽然云雾霭,阇梨作么生。师曰:采汲不虚施。曰:大众看取第二代广德。

师次踵山门,聚徒开法。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鱼跃无源水,莺啼万古松。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腊月死蛇当大路。触著伤人不奈何。

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时。师曰:盛夏日轮新霁后。汝莫当辉瞪目观。曰:如何是大通智胜佛后。师曰:孤轮罢照鹫峰顶。汝报巴猿莫断肠。

问:如何是作得无间业。师曰:猛火然铛煮佛喋。

师因事有颂曰:才到洪山便跺根。四平八面不言论。他家自有眠云志。芦管横吹宇宙分。

前随州随城山护国守澄禅师法嗣

○卷二三智门守钦

随州龙居山智门寺守钦圆照大师。僧问:两镜相对,为什么中间无像。师曰:自己亦须隐。曰:镜破台亡时如何。师竖起拳。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额上不帖榜。

○卷二三护国知远

随城山护国知远演化大师第二世住。僧问:举子入门时如何。师曰:缘情体物是作么生。问:乾坤休驻意,宇宙不留心时如何。师曰: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问: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意旨如何。师曰:罢攀云树三秋果。休恋碧潭孤月轮。

○卷二三大安能

安州大安山能和尚崇教大师。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打起南山鼓,唱起北山歌。

问:如何是三冬境。师曰:千山添翠色,万树锁银华。

○卷二三荐福思

颖州荐福院思禅师。曾住唐州天目山。僧问:古殿无佛时如何。师曰:梵音何来。又问:不假修证如何得成。师曰:修证即不成。

○卷二三潭州延寿

潭州延寿和尚。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炀帝以汴水为荣。老僧以书湖池畔。

○卷二三护国志朗

随城山护国志朗圆明大师第三世住。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净果嫡子疏山之孙。问:如何是万法之根源。师曰:空中收不得,护国不能该。

前蕲州乌牙山彦宾禅师法嗣

○卷二三大安兴古

安州大安山兴古禅师。僧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昨夜三更月上峰。

问:维摩寂默是说不是说。师曰:暗里石牛儿,超然不出户。

○卷二三乌牙行朗

蕲州乌牙山行朗禅师。僧问:未作人身已前作什么来。师曰:海上石牛歌三拍。一条红线掌间分。问:迦叶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师曰:天然无相子,不挂出尘衣。

前凤翔府青峰和尚法嗣

○卷二三西川灵龛

西川灵龛和尚。僧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出处非干佛,春来草自青。问:碌碌地时如何。师曰:试进一步看。

○卷二三紫阁端己

京兆紫阁山端己禅师。僧问:四相俱尽,立什么为真。师曰:你什么处去来。问:渭水正东流时如何。师曰:従来无间断。

○卷二三开山怀昼

房州开山怀昼禅师。僧问:作何行业即得不违千圣。师曰:妙行无伦匹,情玄体自殊。问:有耳不临清水洗。无心谁为白云幽。师曰:无木挂千金。曰:挂后如何。师曰:杳杳人难辨。

○卷二三幽州传法

幽州传法和尚。僧问:教意与祖意是同是别。师曰:华开金线秀,古洞白云深。问:别人为什么徒弟多。师为什么无徒弟。师曰:海岛龙多隐,茅茨凤不栖。

○卷二三净众归信

益州净众寺归信禅师。僧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菡萏满池流。曰:出水后如何。师曰:叶落不知秋。问:不假浮囊便登巨海时如何。师曰:红觜飞超三界外。绿毛也解道煎茶。

○卷二三青峰清免

青峰山清免禅师第二世住。僧问:久酿蒲萄酒,今日为谁开。师曰:饮者方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耨池无一滴,四海自滔滔。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远离和合非和合相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一章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色身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指人们的血肉之躯。色究竟天宫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四章修行到了色界四禅的最高境界,脱离了欲界色界的烦恼,但还有自心的微细烦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佛母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六第四十四章十方诸佛从此流出,所以称为佛母。佛地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四章之一菩萨十地不分次第,地地都是如来地,任择一地入手都可修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觉如何寻师择法觉本无念,见念即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性本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现诸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无念而应缘,如明镜无心而现像。净土、秽土,随众生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现魔魔业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垢尽对除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知幻非真,垢即尽除。本来无幻无垢,菩萨亦假立也。甚深秘密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金刚藏何以复有无明秘密有二:一、如来之密藏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弥勒菩萨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意译慈氏。姓慈,名阿逸多。意译无胜,胜德过人之意。弥勒是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由前面舟行岸移等譬喻,悟得真随妄转。弥勒菩萨进一

禅宗衣钵相传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非常虔诚的居士,平时处处行善,走路时连一只蚂蚁也不踩踏。可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难受的要命。她,静心思考,觉得这都是自己未学佛之前罪业太多而至。于是,他以超强的忍耐力默

禅宗法脉之十祖 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

禅宗、显宗、密宗之间有什么不同

佛学分为显密两宗禅宗,法华宗,天台宗等等都是属于显宗的一个分支,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

显宗、密宗、禅宗有什么关系

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属于汉传佛教。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常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势。密宗:智慧与方便合一,修行过程从浅入深,环环相扣,能够即身成佛。其实在根本上来说,

杨维中: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在目前的禅宗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将禅宗的创立时代朝前推移。有主张弘忍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的,也有主张道信为禅宗的创立者的。与这一潮流相顺应,有一股抬高北宗禅而相应地降低南宗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二十九界因七尘合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五佛经用六根、六尘、六识分析人们心识的生灭。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即感觉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其功能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一二十五有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东南西北四部洲,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趣,四禅天,四空天,无想天、净居天,梵王天,六欲天,称为二十五有。梵王在初禅天。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人我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决疑品第三之三佛经说的“我”,与今人说的“我”,意思大不相同。在佛经中“人我”的“我”,有常不变、能主宰的含义。“人”也不是实体的人,而指人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