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一卷
2025-04-18 07:45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一卷

行思和尚第七世

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十三人见录。

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

福州安国慧球禅师。

杭州天龙重机禅师。

福州仙宗契符禅师。

婺州国泰瑫禅师。

衡岳南台诚禅师。

福州白龙道希禅师。

福州螺峰冲奥禅师。

泉州睡龙山和尚。

天萚云峰光绪禅师。

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兴禄和尚。

天台国清师静上座。

福州长庆慧冰禅师法嗣二十六人见录。

泉州招庆道匡禅师。

杭州龙华彦球禅师。

杭州保安连禅师。

福州报慈光云禅师。

庐山开先绍宗禅师。

婺州报恩宝资禅师。

杭州倾心法瑫禅师。

福州水陆洪俨禅师。

杭州广严咸泽禅师。

福州报慈慧朗禅师。

福州长庆常慧禅师。

福州石佛院静禅师。

处州翠峰従欣禅师。

福州枕峰青换禅师。

福州东禅契讷禅师。

福州长庆弘辩大师。

福州东禅可隆大师。

福州仙宗守玭禅师。

抚州永安怀烈大师。

福州闽山令含禅师。

新罗龟山和尚。

吉州龙须山道殷禅师。

福州祥光澄静禅师。

襄州鹫岭明远禅师。

杭州报慈従瑰禅师。

杭州龙华契盈禅师。

杭州龙册寺道宦禅师法嗣五人三人见录。

越州清化山师讷禅师。

衢州南禅遇缘禅师。

复州资福智远禅师。

筠州洞山龟端禅师。温州景丰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信州鹅湖智孚禅师法嗣一人。

法进禅师。无机缘语句不录。

漳州报恩怀岳禅师法嗣一人见缘。

潭州妙济师浩禅师。

福州鼓山神晏禅师法嗣十一人见缘。

杭州天竺山子仪禅师。

建州白云智作禅师。

福州鼓山智严禅师。

福州龙山智嵩禅师。

泉州凤凰山强禅师。

福州龙山文义禅师。

福州鼓山智岳禅师。

襄州定慧和尚。

福州鼓山清谔禅师。

金陵净德冲煦禅师。

金陵报恩院清护禅师。

前福州玄沙师备禅师法嗣行思和尚第七世。

○卷二一罗汉桂琛

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常山人也。姓李氏。为童儿时,日一素食。出言有异。既冠辞亲。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披削登戒,学毗尼。一日为众升台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访南宗,初谒云居雪峰。参讯勤恪,然犹未有所见。后造玄沙宗一大师。一言启发廓尔无惑。

玄沙尝闻曰:三界唯心,汝作么生会。师指倚子曰:和尚唤这个作什么。玄沙曰:倚子。曰:和尚不会三界唯心。玄沙曰:我唤这个作竹木。汝唤作什么。问曰:桂琛亦唤作竹木。玄沙曰: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师自尔愈加激励。

玄沙每因诱迪学者。流出诸三昧。皆命师为助发。师虽处众韬晦,然声誉甚远。时漳牧王公请于闽城西之石山建精舍曰地藏。请师驻锡焉。仅逾一纪。后迁止漳州罗汉院。大阐玄要,学徒臻凑。

师上堂曰: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也。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个什么。若无去,不可将三个字便当却宗乘也。何者三个字,谓宗教乘也。汝才道著宗乘,便是宗乘。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宗乘元来由汝口里。安立名字作取说取便是也。斯须向这里说平说实说圆说常。禅德汝唤什么作平实。把什么作圆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埋没。得些声色名字贮在心头。道我会解,善能拣辨。汝且会个什么。拣个什么,记持得底是名字。拣辨得底是声色。若不是声色名字。汝又作么生记持拣辨。风吹松树也是声。虾蟆老鸦也是声。何不那里听取拣择去。若那里有个意度模样。只如老师口里。又有多少意度与上坐。莫错即今声色扌従扌従地,为当相及不相及若相及。即汝灵性金刚秘密。应有坏灭去也。何以如此。为声贯破汝耳。色穿破汝眼。缘即塞却汝幻妄。走杀汝声色,体尔不容也。若不相及又什么处得声色来。会么,相及不相及,试裁辨看。少间又道。是圆常平实,什么人恁么道。未是黄夷村里汉解恁么说。是他古圣垂些子相助显发。今时不识好恶,便安圆实。道我别有宗风玄妙。释迦佛无舌头。不如汝些子。便恁么点胸。若论杀盗淫罪。虽重犹轻尚有歇时。此个谤般若,瞎却众生眼。入阿鼻地狱吞铁丸。莫将为等闲。所以古人道。过在化主,不干汝事。珍重。

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师曰:我若向你道,成两句也。问:不会底人来师还接否。师曰:谁是不会者。曰:适来道了也。师曰:莫自屈。问:八字不成以字不是时如何。师曰:汝实不会。曰:学人实不会。师曰:看取下头注脚。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师曰: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师曰:塞却你口。问:如何是罗汉家风。师曰:不向你道。曰:为什么不道。师曰: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法王身。师曰:汝今是什么身。曰:恁么即无身也。师曰:苦痛深。

师上堂,才坐,有二僧一时礼拜。师曰:俱错。问:如何是扑不破底句。师曰:扑。问:一佛出世普为群生。和尚今日为个什么。师曰:什么处遇一佛。曰:恁么即学人罪过。师曰:谨退。

问:如何是罗汉家风。师曰:表里看取。

问:如何是诸圣玄旨。师曰:四楞榻地。

问:大事未肯时如何。师曰:由汝。

问:如何是十方眼。师曰:眨上眉毛著。

因请保福斋令人去传语曰:请和尚慈悲降重。保福曰:慈悲为阿谁。师曰:和尚恁么道,浑是不慈悲。

师玩月乃曰:云动有雨去。有僧曰:不是云动是风动。师曰:我道云亦不动,风亦不动。僧曰:和尚适来又道云动。师曰:阿谁罪过。

师见僧来举拂子曰:还会么。僧曰:谢和尚慈悲示学人。师曰:见我竖拂子,便道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示汝。

师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赞叹礼拜。师曰:见我竖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什么不赞叹。玄觉云:一般竖起拂子拈一种物。有肯底,有不肯底道理。且道利害在什么处。

僧问:承教有言,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何是非相。师曰:灯笼子。

问:如何是出家。师曰:唤什么作家。

师问僧:什么处来。曰:秦州来。师曰:将得什么物来。曰:不将得物来。师曰:汝为什么对众谩语。其僧无语。师却问:秦州岂不是出鹦鹉。僧曰:鹦鹉出在陇州。师曰:也不较多。

师问僧:什么处来。曰:报恩来。师曰:何不且在彼中。僧曰:僧家不定。师曰:既是僧家,为什么不定。僧无对。玄觉代云:谢和尚顾问。

师住地藏时,僧报云:保福和尚已迁化也。师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

僧问法眼:古人意旨如何。法眼云:苍天苍天。后王公上雪峰施众僧衣。时有従徊上座者不在。有师弟代上名受衣。徊归,师弟曰:某甲为师兄上名了。徊曰:汝道我名什么。师弟无对。师代云:师兄得恁么贪。又云:什么处是贪处。师又代云:两度上名。云居锡云:什么处是徊上座两度上名处。

师与长庆保福入州。见牡丹障子。保福云:好一朵牡丹花。长庆云:莫眼花。师曰:可惜许一朵花。玄觉云:三尊宿语还有亲疏也无。只如罗汉恁么道,落在什么处。

师问僧:汝在招庆有什么异闻底事,试举看。僧曰:不敢错举。师曰:真实底事作么生举。僧曰:和尚因什么如此。师曰:汝话堕也。

众僧晚参,闻角声。师曰:罗汉三日一度上堂。王太传二时相助。

僧问:如何是学人本来心。师曰:是汝本来心。

僧问:师居宝座说法度人。未审度什么人。师曰:汝也居宝座,度什么人。

僧问:镜里看形见不难,如何是镜。师曰:还见形么。僧问:但得本莫愁末,如何是末。师曰:总有也。

师因疾僧问:和尚尊候较否。师以杖拄地曰:汝道这个还痛否。僧曰:和尚问阿谁。师曰:问汝。僧曰:还痛否。师曰:元来共我作道理。

师后唐天成三年戌子秋。复届闽城旧止。遍游近城梵宇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寿六十有二,腊四十。茶毗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隅。禀遗教也。清泰二年乙未。十二月望日入塔。谥曰真应禅师。

○卷二一安国慧球

福州卧龙山安国院慧球寂照禅师第二世住。亦曰中塔。泉州莆田人也。龟洋山出家。玄沙室中参讯居首。因问:如何是第一月。玄沙曰:用汝个月作么。师従此悟入。梁开平二年。玄沙将示灭。闽帅王氏遣子至问疾。仍请密示继踵说法者谁乎。玄沙曰:球子得。王氏默记遗旨。乃问鼓山国师曰:卧龙法席孰当其任。鼓山举城下宿德具道眼者十有二人。皆堪出世,王氏亦默之。至开堂日。官寮与僧侣俱会法筵。王氏忽问众曰:谁是球上座。于是众人指出师。王氏便请升坐。师良久谓众曰:莫嫌寂寞,莫道不堪。未详涯际,作么生论量。所以寻常用其音响聊拨一两下。助他发机。道尽十方世界觅一人为伴侣不可得。

僧问:佛法大意従何方便顿入。师曰:入是方便。

问:云自何山起,风従何涧生。师曰:尽力施为,不离中塔。

师上堂谓众曰:我此间粥饭因缘。为兄弟举唱,终是不常。欲得省要,却是山河大地。与汝发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従文殊门入者。一切无为土木瓦砾助汝发机。若従观音门入者。一切音响虾蟆蚯蚓助汝发机。若従普贤门入者。不动步而到。我以此三门方便示汝。如将一只折筋搅大海水。令彼鱼龙知水为命。会么,若无智眼而审谛之。任汝百般巧妙,不为究竟。

僧问:学人近入丛林不明己事。乞师指示。师以杖指之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我恁么为汝。却成抑屈人,还知么。若约当人分上従来底事。不论初入丛林及过去诸佛。不曾乏少,如大海水。一切鱼龙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

问:不谬正宗请师真实。师曰:汝替我道。僧曰:或有不辨者作么生。师曰:待不辨者来。

问:诸佛还有师否。师曰:有。僧曰: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一切人识不得。

师上堂良久。有僧出礼拜。师曰:莫教髑髅拶损。

问:如何是灵山会上事。师曰:少得灵利底。僧曰:忽遇灵利底作么生。师曰:这懵懂汉。

师上堂示众曰:诸人若要商量。向髑髅后通取消息。来相共商量。这里不曾障人光明。问:従上宗乘事如何。师良久。僧再问:师便喝出。

问:如何是大庾岭头事。师曰:料汝承当不得。僧曰:重多少。师曰:这般底论劫不奈何。

师问了院主:只如先师道尽十方世界是真实人体。你还见僧堂么。了曰:和尚莫眼花。师曰:先师迁化,肉犹暖在。师唐乾化三年癸酉。八月十七日不疾而逝。

○卷二一天龙重机

杭州天龙寺重机明真大师。台州黄岩人也。自玄沙得法,回入浙中。钱武肃王请说法住持。上堂示众曰:若直举宗风独唱本分事。便同于顽石。若言绝凡圣消息。无大地山河。尽十方世界都是一只眼。此乃事不获已恁么道。所以常说盲聋喑哑是仙陀。满眼时人不奈何,只向目前须体妙。身心万象与森罗。

僧问:如何是掣机不动。师曰:青山数重。僧曰:如何是寂尔无垠。师曰:白云一带。问:如何是归根得旨。师曰:兔角生也。僧曰:如何是随照失宗。师曰:龟毛落也。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师曰:谁人不知有。僧曰:出水后如何。师曰:馨香目击。

问:朗月辉空时如何。师曰:正是分光景,何消指玉楼。

○卷二一仙宗契符

福州仙宗院契符清法大师。初开堂日,有僧问:师登宝座合谈何事。师曰:剔开耳孔著。僧曰:古人为什么道非耳目之所到。师曰:金樱树上不生梨子。僧曰:古今不到处请师道。师曰:汝作么生问。

问:众手淘金,谁是得者。师曰:举手隔千里,休功任意看。

问:飞岫岩边华子秀。仙境台前事若何。师曰:无价大宝光中现。暗客昏昏争奈何。僧曰:优昙华拆人皆睹。向上宗乘意若何。师曰:阇梨若问宗乘意。不如静处萨婆诃。问:如何是大闽国中诸佛境界。师曰:造化终难测,春风徒自轻。问:如何是道中宝。师曰:云孙泪亦垂。问:诸圣收光归源后如何。师曰:三声猿屡断,万里客愁听。僧曰:未审今时人如何凑得古人机。师曰:好心向子道,切忌未生时。

○卷二一国泰王舀

婺州金华山国泰院瑫禅师。上堂曰:不离当处。咸是妙明真心。所以玄沙和尚道。会我最后句,出世少人知。争似国泰有末头一句。僧问:如何是国泰末头一句。师曰:阇梨上太迟生。问:如何是毗卢。师曰:专甲与老兄是弟子。问:达磨来唐土即不问,如何是未来时事。师曰:亲遇梁王。

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古镜。僧曰:磨后如何。师曰:古镜。

○卷二一南台诚

衡岳南台诚禅师。僧问:玄沙宗旨请师举扬。师曰:什么处得此消息。僧曰:垂接者何。师曰:得人不迷己。问:潭清月现是何人境界。师曰:不干你事。僧曰:相借问又何妨。师曰:觅潭月不可得。

问:离地四指为什么却有鱼纹。师曰:有圣量在。僧曰:此量为什么人施。师曰:不为圣人。

○卷二一白龙道希

福州升山白龙院道希禅师。福州闽县人也。师上堂曰:不要举足,是谁威光,还会么。若道自家去处本自如是。切喜勿交涉。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汝従什么处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汝早礼三拜。问:不责上来请师直道。师曰:得。

问:如何是正真道。师曰:骑驴觅驴。

问:请师答无宾主话。师曰:昔年曾记得。僧曰:即今如何。师曰:非但耳聋亦兼眼。

问:情忘体合时如何。师曰:别更梦见个什么。

问:学人拟申一问,请师裁。师曰:不裁。僧曰:为什么不裁。师曰:须知好手。问:大众云集,请师举扬宗教。师曰:少遇听者。问:不涉唇锋,乞师指示。师曰:不涉唇锋问将来。僧曰:恁么即群生有赖。师曰:莫闲言语。问:请和尚生机答话。师曰:把纸笔来录将去。

问:如何是思大口。师曰:出来向你道。僧曰:学人即今见出。师曰:曾赚几人来。

问:承古人有言,髑髅常千世界。鼻孔毛触家风。如何是髑髅常千世界。师曰:近前来,向你道。僧曰:如何是鼻孔毛触家风。师曰:退后去别时来。

○卷二一螺峰冲奥

福州螺峰冲奥明法大师。先住白龙。师上堂曰:人人具足,人人成见。争怪得山僧,珍重。

僧问: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如何是寂灭相。师曰:问答俱备。僧曰:恁么即真如法界。无自无他。师曰:特地令人愁。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德重鬼神钦。曰:见后如何。师曰:通身圣莫测。问:如何是螺峰一句。师曰:苦。问:如何是本来人。师曰:惆怅松罗境界危。

○卷二一泉州睡龙山

泉州睡龙山和尚。僧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师以杖趁之,僧乃走。师曰:住住,向后遇作家举看。师上堂,举拄杖云:三十年住山,得此拄杖气力。时有僧问:和尚得他什么气力。师曰:过溪过岭,东拄西拄。昭庆闻云:我不恁么道。僧问:和尚作么生道。招庆以杖下地拄行。

○卷二一云峰光绪

天台山云峰光绪至德大师。上堂曰:但以众生日用而不知。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日月星辰江河淮济。一切含灵従一毛孔入一毛孔。毛孔不小,世界不大。其中众生不觉不知。若要易会上座日用亦复不知。

僧问:日里僧驮像,夜里像驮僧。未审此意如何。师曰:阇梨岂不是従茶堂里来。

○卷二一大章契如

福州大章山契如庵主。福州永泰人也。泉州百丈村兜率院受业。素蕴狐操,志探祖道。预玄沙之室,颖悟幽旨。玄沙记曰:子禅已逸格。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师自此不务聚徒。不畜童侍,隐于小界山。刳大朽杉若小庵。但容身而已。凡经游僧至。随叩而应,无定开示。

僧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师曰:符到奉行。曰:恁么即被生死拘将去也。师曰:阿耶耶。

问:西天持锡意作么生。师拈锡杖卓地振之。僧曰:未审此是什么义。师曰:这个是张家打。僧拟进语,师以锡撺之。

清豁冲煦二长老响师名。未尝会遇。一旦同访之,值师采粟。豁问曰:道者,如庵主在何所。师曰:従什么处来。曰:山下来。曰:因什么得到这里。曰:这里是什么处所。师揖曰:去那下吃茶去。二公方省是师,逐诣庵所。颇味高论。晤坐于左右,不觉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扰。豁因有诗曰:行不等闲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非道应难伏,空举莫与争。龙吟云起处,闲啸两三声。二公寻于大章山创庵。请师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卒。豁虽承指喻。而后于睡龙印可。乃嗣睡龙。住漳州保福。

○卷二一永兴禄

福州莲华山永兴禄和尚。闽王请师开堂日。未升座先于座前立云:大王大众听。已有真正举扬也。此一会总是得闻。岂有不闻者。若有不闻,彼此相谩去也。方乃登座。僧问:国王请师出世未委。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彻古传今。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毛头显沙界,日月现其中。

○卷二一国清师静

天台山国清寺师静上座。始遇玄沙和尚示众云:汝诸人但能一生如丧考妣。吾保汝究得彻去。师乃蹑前语而问曰: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玄沙曰:汝道究得彻底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师従此信入。后居天台三十余载,不下山。博综三学,操行孤立。禅寂之余,常阅龙藏。遐迩钦重,时谓大静上座。尝有人问曰: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示诲。师答曰:如或夜闲安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虑安然。外不寻枝,内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

师因睹教中幻义。乃述一偈问诸学流,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时有小静上座,答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二静上座并终于本山。今国清寺遗踪在焉。

前福州长庆院慧冰禅师法嗣

○卷二一招庆道匡

泉州招庆院道匡禅师。潮州人也。自棱和尚始居招庆。师乃入室参侍。自棱和尚召入长乐府。盛化于西院。师继踵住于招庆。学众如故。师上堂曰:声前荐得,辜负平生。句后投机,殊乖道体。为什么如此。大众且道,従来合作么生。又谓众曰:招庆今夜与诸人一时道却。还委落处么。时有僧出曰:大众一时散去。还称师意也无。师曰:好与拄杖。僧礼拜。师曰:虽有盲龟之意。且无晓月之程。僧曰:如何是晓月之程。师曰:此是盲龟之意。

问:如何是沙门行。师曰:非行不行。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蚊子上铁牛。

问:如何是在匣剑。师良久,僧罔措。师曰:也须感荷招庆始得。

问:如何是提宗一句。师曰:不得昧著招庆。其僧礼拜起,师又曰:不得昧著招庆嘱汝,作么生是提宗一句。僧无对。

问:文殊剑下不承当时如何。师曰:未是好手人。僧曰:如何是好手人。师曰:是汝话堕也。

问:如何是招庆家风。师曰: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问:如何是南泉一线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较中更较去。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七颠八倒。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僧曰:悲华剖拆以领尊慈。従上宗乘事如何。师曰:恁么须得汝亲问始得。

师问僧:什么处去来。僧曰:劈柴来。师曰:还有劈不破底也无。僧曰:有。师曰:作么生是劈不破底。僧无语。师曰:汝若道不得问我。我与汝道。僧曰:作么生是劈不破底。师曰:赚杀人。

因地动僧问:还有不动者无。师曰:有。僧曰:如何是不动者。师曰:动従东来,却归西去。问:法雨普沾还有不润处否。师曰:有。僧曰:如何是不润处。师曰:水洒不著。

问:如何是招庆深深处。师曰:和汝没却。问:如何是九重城里人。师曰:还共汝知闻么。

师上堂。僧众拥法座。师曰:这里无物。诸人苦恁么相促相拶作么。拟心早勿交涉。更上门户千里万里。今既上来,各著精彩。招庆一时抛与诸人,好么。师复问:还接得也未。众无对。师曰:劳而无功。汝诸人得恁么钝。看他古人一两个得恁么快。才见便负将去,亦较些子。若有此个人,非但四事供养。便以琉璃为地。白银为壁,亦未为贵。帝释引前,梵王従后。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亦未为足直得。如是犹更有一级在。还委得么,珍重。

○卷二一龙华彦球

杭州龙华寺彦球实相得一大师。开堂日,谓众曰:今日既升法座。又争解讳得只如不讳底事。此众还有人与作证明么。若有即出来,相共作个榜样。时有僧问:郡尊请师,如何举扬宗旨。师曰:汝到别处切忌谬传。问:此座为従天降下,为従地涌出。师曰:是什么。僧曰:此座高广,如何升得。师曰:今日几被汝安顿著。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今日一会何人得闻。师曰:同我者击其大节。僧曰:酌然俊哉。师曰:去般水浆茶堂里用去。师又曰:従前佛法付嘱国王大臣及有力檀越。今日郡尊及诸官寮特垂相请。不胜荷愧。山僧更有末后一句子。贱卖与诸人。师乃起身立云:还有人买么。若有人买,即出来。若无人买,即贱货自收。久立珍重。

师有时上堂云:好时好日。速道速道。又曰:大众近前来。听老汉说第一义。大众近前,师便打趁。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雪上更加霜。

○卷二一保安连

杭州临安县保安连禅师。僧问:如何是保安家风。师曰:问有什么难。问:如何是吹毛剑。师曰:豫章铁柱坚。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漳江亲到来。

问:如何是沙门行。师曰:师僧头上戴冠子。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死虎足人看。问:一问一答彼此兴来。如何是保安不惊人之句。师曰:汝到别处作么生举。

○卷二一报慈慧觉

福州报慈院光云慧觉大师。上堂云:瘥病之药不假驴驮。若据今夜,各自归堂去也,珍重。

僧问:承闻慧觉有琐口诀。如何示人。师曰:赖我拄杖不在手。僧曰:恁么即深领尊慈也。师曰:待我肯汝即得。

师入府闽王问:报慈与神泉相去近远。师曰:若说近远,不如亲到。师却问曰:大王日应千差,是什么心。王曰:什么处得心来。师曰:岂有无心者。王曰:那边事作么生。师曰:请向那边问。王曰:道师谩别人即得。问:大众臻凑,请师举扬。师曰:更有几人未闻。曰:恁么即不假上来也。师曰:不上来且従。汝向什么处会。曰:若有处所,即辜负和尚。师曰:即恐不辨精粗。

问: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此意如何。师曰:有什么疑讹。

问:古人面壁意如何。师打之。

问:不假言诠。请师径直。师曰:何必更待商量。

○卷二一开先圆智

庐山开先寺绍宗圆智禅师。姑苏人也。禀性朴野,不群流俗。少依本部流水寺出家受具。入长庆之室,密契真要。初结庵于虔州了山二十载。道声遐布。江南国主李氏。建寺请转法轮。玄徒辐凑。暨国主巡达洪井。躬入山瞻谒请上堂。令僧出问:如何是开先境。师曰:最好是一条界破青山色。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拾枯柴,煮布水。国主益加钦重。后终于山寺,灵塔存焉。

○卷二一报恩晓悟

婺州金鳞报恩院宝资晓悟大师。上堂,大众立久。师曰:诸兄弟各诣山门来。主人口如匾担相似。莫成相违负也无。久在众兄弟也未要怪讶著。若带参学眼,何烦久立。各自归堂,珍重。师开方丈基。僧问:丈基已成,如何通信。师曰:不可昧兄弟此问。僧曰:不昧底事作么生。师曰:青天白日。

问:学人初心,请师示个入路。师逐侧掌示之曰:还会么。僧曰:不会。师曰:独掌不浪鸣。

问:如何是报恩家风。师曰:也知阇梨入众日浅。问:古人拈槌竖拂意如何。师曰:报恩截舌有分。僧曰:为什么如此。师曰:屈著作么。

问:如何是文殊剑。师曰:不知。僧曰:只如一剑下活得底人作么生。师曰:山僧只管二时斋粥。

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师曰:背后是什么立地。僧曰:学人不会乞师再示。师提拄杖曰:汝不会,合吃多少拄杖。

问:如何是具大惭愧底人。师曰:开口取合不得。僧曰:此人行履如何。师曰:逢茶即茶,遇饭即饭。

问:如何是金刚一只箭。师曰:道什么。其僧再问。师曰:过新罗国去也。

问:波腾鼎沸,起必全真。未审古人意如何。师乃叱之。僧曰:恁么即非次也。师曰:你语堕也。又曰:我话亦堕,汝作么生。僧无对。

问:去却赏罚,如何是吹毛剑。师曰:延平属剑州。僧曰:恁么即丧身失命去也。师曰:钱塘江里潮。

○卷二一倾心法王舀

杭州倾心寺法瑫宗一禅师。上堂云:大众不待一句语便归堂去。还有绍继宗风分也无。还有人酬得此问么。若有人酬得去也。这里与诸人为怪笑。若酬不得去也。诸人与这里为怪笑,珍重。

问:如何揲实免见虚头。师曰:汝问若当,众人尽鉴。问:恁么来皆不丈夫。只如不恁么来。还有绍继宗风分也无。师曰:出两头致一问来。僧曰:什么人辨得。师曰:波斯养儿。

问:佛法去处乞师全示。师曰:汝但全致一问来。僧曰:为什么却拈此问去。师曰:汝适来问什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问:别传一句,如何分付。师曰:可惜许问。僧曰:恁么即别酬亦不当去也。师曰:也是闲辞。

问:如何是不朝天子不羡王侯底人。师曰:每日三条线,长年一衲衣。僧曰:未审此人还绍宗风也无。师曰:鹊来头上语,云向眼前飞。

问:承古人有言,不断烦恼此意如何。师曰:又是发人业。僧曰:如何得不发业。师曰:你话堕也。

问:请去赏罚,如何是吹毛剑。师曰:如法礼三拜。师后住龙册寺归寂。

○卷二一水陆洪俨

福州水陆院洪俨禅师。上堂,大众集定。师下座捧香炉。巡行大众前曰:供养十方诸佛。便归方丈。僧问:离却百非兼四句。请师尽力为提纲。师曰:落在什么处。僧曰:恁么即人天有赖也。师曰:莫将恶水浇泼人好。

○卷二一广严咸泽

杭州灵隐山广严院咸泽禅师。初参保福展和尚。保福问曰:汝名什么。师曰:咸泽。保福曰:忽遇枯涸者如何。师云:谁是枯涸者。保福曰:我是。师曰:和尚莫谩人好。保福曰:却是汝谩我。师后承长庆印记。住广严道场。

僧问:如何是觌面相呈事。师下禅床曰:尊体起居万福。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曰:城中青史楼,云外高峰塔。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幽涧泉清,高峰月白。问:如何是广严家风。师曰:一坞白云,三间茆屋。僧曰:毕竟作么生。师曰:既无维那,兼无典座。

问:如何是广严家风。师曰:师子石前灵水响。鸡笼山上白猿啼。

○卷二一报慈慧朗

福州报慈院慧朗禅师。上堂曰:従上诸圣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递相告报。是汝诸人还会么。若不会大不容易。僧问:如何是一大事。师曰:莫错相告报么。僧曰:恁么即学人不疑也。师曰:争奈一翳在目何。

问:三世诸佛尽是传语人。未审传什么人语。师曰:听。僧曰:未审是什么语。师曰:你不是锺期。

问:如何是学人眼。师曰:不可更撒沙。

○卷二一长庆常慧

福州怡山长庆常慧禅师。僧问:王侯请命,法嗣怡山。锁口之言。请师不谬。师曰:得。僧曰:恁么即深领尊慈。师曰:好与,莫钝置人。

问:不犯宗风。不伤物议。请师满口道。师曰:今日岂不是开堂。问:焰续雪峰印传超觉。不违于物,不负于人。不在当头,即今何道。师曰:违负即道。僧曰:恁么即善副来言,浅深已辨。师曰:也须识好恶。

○卷二一石佛静

福州石佛院静禅师。上堂曰:若道素面相呈,犹添脂粉。纵离添过犹有负愆诸人且作么生体悉。僧问:学人欲见和尚本来师时如何。师曰:洞上有言亲体取。僧曰:恁么即不得见去也。师曰:灼然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卷二一翠峰従欣

处州翠峰従欣禅师。上堂曰:更不展席,珍重。却问僧,还会么。僧曰:不会。师曰:将谓阇梨到百丈。

○卷二一观音清换

福州枕峰观音院清换禅师。上堂曰:诸禅德若要论禅说道举唱宗风。只如当人分上以一毛端里有无量诸佛转大法轮。于一尘中现宝王刹。佛说众生说山河大地一时说。未尝间断。如毗沙门王。始终未求外宝。既各有如是家风。阿谁缺少。不可更就别人取处分也。僧问:如何是法界性。师曰:汝身中有万象。僧曰:如何体得。师曰:不可谷里寻声,更求本末。

○卷二一东禅契讷

福州东禅契讷禅师。上堂曰:未曾暂失,全体现前。恁么道,亦是分外。既恁么道不得。向兄弟前合作么生道。莫无道处,不受道么。莫错会好。僧问:如何是现前三昧。师曰:何必更待道。问: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师曰:何不礼谢。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卷二一长庆弦辩

福州长庆院弘辩妙果大师。一日上堂,于座侧立云:大众各归堂得也。未还会得么。若也未会得。山僧谩诸人去也。逐乃升座。僧问: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师曰:这个是方便门。僧曰:恁么即大众侧聆去也。师曰:空侧聆作么。问:超觉后焰,妙果传灯。去却语默动静,如何相示。师曰:还解怪得么。

○卷二一东禅可隆

福州东禅院可隆了空大师。初开堂有僧问:远弃九峰丈室。来坐东禅道场。人天瞻仰于尊颜。愿赐一言而演说。师曰:尧风千载。了空不昧于阇梨。曰:恁么即人天有赖。师曰:当不当。

问:如何是道。师曰:正是道。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分明向汝道。

师上堂曰:大好省要自不仙陀。若是听响之流。不如归堂向火,珍重。

问:如何是普贤第一句。师曰:落第二句也。

○卷二一仙宗守王比

福州仙宗院守玭禅师。一日不上堂。大众入方丈参。师曰:今夜与大众同请假。未审还给假也无。若未闻给假,即先言者负,珍重。僧问:十二时中常在底人。还消得人天供养也无。师曰:消不得。僧曰:为什么消不得。师曰:为汝常在。僧曰:只如常不在底人还消得也无。师曰:驴年去。僧问:请师答无宾主话。师曰:向无宾主处问将来。

○卷二一永安怀烈

抚州永安院怀烈净悟禅师。上堂众集,师顾视左右曰:患謇作么。便归方丈。又一日上堂良久曰:幸自可怜生,又被污却也。又曰:大众正是著力处,莫容易。僧问:怡山亲闻一句。请师为学人道。师曰:向后莫错举似人。

○卷二一闽山令含

福州闽山令含禅师。初住永福院。上堂曰:还恩恩满赛愿圆。便归方丈。僧问:既到妙峰顶,谁为人伴侣。师曰:到。僧曰:什么人为伴侣。师曰:吃茶去。问:明明不会,乞师指示。师曰:指示且置。作么生是你明明底事。僧曰:学人不会,再乞师指示。师曰:七棒十三。

○卷二一新罗龟山

新罗龟山和尚。有举相国裴公休启建法会问:看经僧是什么经。僧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僧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师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

○卷二一资国道殷

吉州龙须山资国院道殷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普通八年遭梁怪。直至如今不得雪。问:千山万山,如何是龙须山。师曰:千山万山。僧曰:如何是山中人。师曰:对面千里。问:不落有无,请师道。师曰:汝作么生问。

○卷二一祥光澄静

福州祥光院澄静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曰:长安鼎沸。僧曰:向上事如何。师曰:谷声万籁起,松老五云披。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门下平章事,宫闱较几重。

○卷二一鹫岭明远

襄州鹫岭明远禅师。初参长庆。长庆问曰:汝名什么。师曰:明远。庆曰:那边事作么生。师曰:明远退两步。庆曰:汝无端退两步作么。师无语。长庆代云:若不退步争知明远。师乃喻旨。

师住后,僧问。无一法当前应用无亏时如何。师以手卓火。其僧因尔有悟。

○卷二一报慈従瑰

杭州报慈院従瑰禅师。福州人也。姓陈氏。少投石梯出家。初住越州称心寺。后住兹院。僧问:古人有言今人看古教。未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应须看古教。如何是古教。师曰:如是我闻。僧曰:如何是心中闹。师曰:那畔雀儿声。师开宝六年癸酉。六月十四日辰时。沐浴易衣告门人付嘱讫。右胁而逝。

○卷二一龙华周智

杭州龙华寺契盈广辩周智大师。本福州黄檗山受业。于长庆领旨。住后僧问:如何是龙华境。师曰:翠竹摇风,寒松锁月。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切莫唐突。问:如何是三世诸佛道场。师曰:莫别瞻礼。僧曰:恁么则亘古亘今。师曰:是什么年中。问:如何是黄檗山主。师曰:谢仁者相访。问:如何是黄檗境。师曰:龙吟瀑布水,云起翠微峰。

前杭州龙册寺道宦禅师法嗣

○卷二一清化师讷

越州清化山师讷禅师。僧问:十二时中如何得不疑不惑去。师曰:好。僧曰:恁么则得遇于师也。师曰:珍重。

有僧来礼拜。师曰:子亦善问,吾亦善答。僧曰:恁么则大众久立。师曰:抑逼大众作什么。

问:去却赏罚如何是吹毛剑。师曰:钱塘江里好渡船。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可杀新鲜。

○卷二一南禅遇缘

衢州南禅遇缘禅师。有俗士,时谓之铁脚。忽因骑马。有僧问师:既是铁脚,为什么却骑马。师曰:腰带不因遮腹痛。幞头岂是御天寒。有俗官问:和尚恁后生,为什么却为尊宿。师云:千岁只言朱顶鹤。朝生便是凤凰儿。师有时云:此个事得恁难道。有僧出曰:请师道。师曰:睦州溪苔,锦军石耳。

○卷二一资福智远

复州资福院智远禅师。福州连江人也。童蒙出家。诣峡山观音院法宣禅师。落发受具。给侍勤恪,专于诵持。一日宣禅师谓曰:观汝上根,堪任大事。何不遍参,而滞于此乎。师遂礼辞历诸方。至越州镜清礼顺德大师。因问曰: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顺德曰:大家要知。师曰:斯则众眼难谩。顺德曰:理能缚豹。师因此发悟玄旨。周显德三年丙辰。复州刺史率僚史及缁黄千众。请师于资福院开堂说法。时谓东禅院。

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雪岭峰前月,镜湖波里明。问:诸佛出世。天雨四华地摇六动。和尚今日有何祯祥。师曰:一物不生全体露。目前光彩阿谁知。问:如何是直示一句。师曰:是什么。

师又曰:还会么。会去即今便了。不会,尘沙算劫。只据诸贤分上。古佛心源明露现前。匝天遍地,森罗万象,自己家风。佛与众生本无差别。涅槃生死,幻化所为。性地真常,不劳修证。师又曰:要知此事当阳显露。并无寸草盖覆。便承当取,最省心力。师如是为众,涉于二十二载。太平兴国二年丁丑。九月十六日声钟辞众。至二十七日辰时恬然坐化,寿八十三,腊六十三。

前漳州报恩院怀岳禅师法嗣

○卷二一妙济传心

潭州妙济院师浩传心大师。曾住彬州香山。僧问:拟即第二头。不拟即第三首。如何是第一头。师曰:收。

僧问:古人断臂,当为何事。师曰:我宁可断臂。

问:如何是学人眼。师曰:须知我好心。

问:如何是香山剑。师曰:异。僧曰:还露也无。师曰:不忍见。

问:如何是松门第一句。师曰:切不得错举。

问:如何是妙济家风。师曰:左右人太多。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两口无一舌。

问:如何是香山一路。师曰:滔滔地。僧曰:到者如何。师曰:息汝平生。

问:如何是世尊密语。师曰:阿难亦不知。僧曰:为什么不知。师曰:莫非仙陀。

问:如何是香山宝。师曰:碧眼胡人不敢定。僧曰:露者如何。师曰:龙王捧不起。

因僧举圣僧塑像被虎咬。乃问师:既是圣僧,为什么被大虫咬?师曰:疑杀天下人。

问:如何是无惭愧底人。师曰:阇梨合吃棒。

前福州鼓山神晏国师法嗣,

○卷二一天竺子仪

杭州天竺山子仪心印水月大师。温州乐清县人也。姓陈氏。初游方谒鼓山。因问曰:子仪三千里外远投法席,今日非时上来。乞师非时答话。鼓山曰:不可钝置仁者。师曰:省力处如何?鼓山曰:汝何费力?师自此承言领旨。便往浙中。钱忠懿王聆其道誉。命开法宇罗汉光福二道场。海众臻凑。

师上堂示众曰:久立大众。更待什么,不辞展拓。却恐误于禅德,转迷归路。时寒珍重。

僧问:如何是従上来事。师曰:住。僧曰:如何荐。师曰:可惜龙头翻成蛇尾。

有僧礼拜起,将问话。师曰:如何且置。其僧乃问:只如兴工之子。还有相亲分也无?师曰:只待局终,不知柯烂。

问:如何是维摩默。师曰:谤。僧曰:文殊因何赞。师曰:同案领过。僧曰:维摩又如何。师曰:头上三尺巾,手里一枝拂。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大洋海里一星火。僧曰:学人不会。师曰:烧尽鱼龙。

问:丹霞烧木佛,意旨如何。师曰:寒即围炉向猛火。僧曰:还有过也无。师曰:热即竹林溪畔坐。

问:如何是法界义宗。师曰:九月九日浙江潮。

问:诸余即不问:如何是光福门下。超毗卢越释迦底人。师曰:诸余奉纳。僧曰:恁么即平生庆幸去也。师曰:庆幸事作么生。其僧罔措。师喝之。

师将下堂。僧问:下堂一句乞师分付。师曰:携履已归西国去。此山空有老猿啼。

问:鼓山有掣鼓夺旗之说。师且如何。师曰:败将不忍诛。僧曰:或遇良将又如何。师曰:念子孤魂,赐汝三奠。

问:世尊入灭当归何所。师曰:鹤林空变色。真归无所归。僧曰:夫子必定何之。师曰:朱实殒劲风。繁英落素秋。僧曰:我师将来复归何所。师曰:子今欲识吾归处。东西南北柳成丝。

问:如何修行即得与道相应。师曰:高卷吟中箔,浓煎睡后茶。

师回故里,雍熙三年示灭。门人阇维收舍利建塔。

○卷二一白云智作

建州白云智作真寂禅师。永贞人也。姓朱氏。容若梵僧。礼鼓山国师披剃。二十四具戒。一日鼓山上堂召大众。众皆回眸。鼓山披襟示之,众罔措。唯师朗悟厥旨。入室印证。又参次,鼓山召令近前。问曰:南泉唤院主,意作么生。师敛手端容退立而已。鼓山莞然奇之。自尔游吴楚。却复闽川。初住南峰次住建州白云院。

师上堂曰:还有人向宗乘中致得一问么。待山僧向宗乘中答。时有僧礼拜才起。师便归方丈。

问: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曰:火里莲生。僧曰: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师曰:泥牛入水。

问:如何是主中主。师曰:汝还具眼么。僧曰:恁么则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

问:如何是延平津。师曰:万古水溶溶。僧曰:如何是延平剑。师曰:速须退步。僧曰:未审津与剑是同是异。师曰:可惜这汉。

乾佑二年己酉。江南国主李氏延居奉先。赐紫衣师名。上堂升座,众咸侧聆。师曰:相谩去也,还知得么。可不闻昔日灵山多少士众。只道迦叶亲闻。今日叨奉恩命,俾扬宗教。不可异于灵山也。既不异灵山。诸仁者作么生相体悉。也莫泥他古今。但彼此著些精彩。大家验看是什么。僧问:灵山一会不异而今。未审亲闻底事如何。师曰:更举。曰:恁么即人天有赖。师曰:阇梨且作么生。问:贤王请命,大展法筵。祖师西来,如何指示。师曰:分明记取。曰:终不敢辜负和尚。师曰:也未在。

僧问:如何是奉先境。师曰:一任观看。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莫无礼。问:如何是奉先家风。师曰:即今在什么处。僧曰:恁么即大众有赖也。师曰:关汝什么事。问:如何是为人一句。师曰:不是奉先道不得。

○卷二一鼓山智严

鼓山智严了觉大师第二世住。师上堂曰:多言复多语。犹来返相悟,珍重。僧问:石门之句即不敢问。请师方便。师曰:问取露柱。问:国王出世三边静。法王出世有何恩。师曰:还会么。僧曰:幸遇明朝。辄伸呈献。师曰:吐却著。僧曰:若不礼拜几成无孔铁锤。师曰:何异无孔铁锤。

○卷二一龙山智嵩

福州龙山智嵩妙空大师。师上堂曰:幸自分明。须作这个节目作么。到这里便成节目。便成增语,便成尘玷。未有如许多时,作么生。僧问:古佛化导。今祖重兴人天。辐凑于禅庭。至理若为于开示。师曰:亦不敢辜负大众。僧曰:恁么即人天不谬殷勤请。顿使凡心作佛心。师曰:仁者作么生。僧退身礼拜,随众上下。师曰:我识得汝也。

○卷二一凤凰强

泉州凤凰山强禅师。僧问:灯传鼓峤,道霸温陵。不跨石门。请师通信。师曰:若不是今日,拦胸撞出。僧曰:恁么即今日亲闻师子吼。他时终作凤凰儿。师曰:又向这里涂污人。问:白浪滔天境,何人住太虚。师曰:静夜思尧鼓,回头闻舜琴。

○卷二一龙山文义

福州龙山文义禅师。上堂曰:若举宗乘,即院寂径荒。若留委问,更待个什么。还有人委么,出来验看。若无人委,莫略虚好。僧问:如是人王。师曰:威风人尽惧。僧曰:如何是法王。师曰:一句令当行。僧曰:二王还分不分。师曰:适来道什么。

○卷二一鼓山智岳

福州鼓山智岳了宗大师。福州人也。初游方,至鄂州黄龙。问曰:久向黄龙。到来只见赤斑蛇。黄龙曰:汝只见赤斑蛇。且不识黄龙。师曰:如何是黄龙。曰:滔滔地。师曰:忽遇金翅鸟来,又作么生。曰:性命难存。师曰:恁么即被他吞却也。曰:谢阇梨供养。师当下未省觉。寻回受业山。礼觐国师和尚,启发微旨。而后次补山门,为第三世。

上堂曰:我若全举宗乘。汝向什么处领会。所以向汝道。古今常露,体用无妨。僧问:诸余即不问,如何是诞生王种。师曰:金枝玉叶不相以,是作么生。僧曰:恁么即同中不得异。师曰:不得异事作么生。僧曰:金枝争能续。师曰:犹是阃外之辞。问:虚空还解作用也无。师拈起拄杖曰:这个师僧好打。僧无语。

○卷二一襄州定慧

襄州定慧和尚。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师曰:无人不惊。僧曰:学人未委在。师曰:不妨难向。

问:不借时机用,如何话祖宗。师曰:阇梨还具惭愧么。僧便喝,师无语。

○卷二一鼓山清谔

福州鼓山清谔宗晓禅师。得法于受业和尚。鼓山第四世住。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时寒不出手。

○卷二一净德冲煦

金陵净德道场冲煦慧悟禅师。福州人也。姓和氏。幼不染薰血,自誓出家。登鼓山剃度得法受记。年二十四。于洪州丰城为众开演。时谓小长老。周显德中。江南国主延住光睦。僧问:如何是大道。师曰:我无小径。曰:如何是小径。师曰:我不知有大道。师次住庐山开先,后居净德。并聚徒说法。开宝八年归寂。

○卷二一报恩清护

金陵报恩院清护禅师。福州长乐人也,姓陈氏。六岁辞亲,礼鼓山披削。十五纳戒。于国师言下发明真趣。暨国师圆寂,乃之建州白云,闽帅王氏奏赐紫。号崇因大师。晋天福八年。金陵兴师入建城。时统军查元徽至院。师出延接。查问曰:此中相见时如何。师曰:恼乱将军。查后请师归金陵。国主命居长庆院摄众。周显德初。退归建州卓庵。时节度使陈诲。创显亲报恩禅苑,坚请住持。

开堂日僧问:诸佛出世天华乱坠。未审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师曰:昨日新雷发,今朝细雨飞。问:如何是诸佛玄旨。师曰:草鞋木履。开宝三年五月。江南后主再请入住。报恩净德二道场。来往说法。改号妙行禅师。当年十一月示疾。预辞国主。二十日平旦。声钟召大众嘱付讫,俨然坐亡。寿五十有五,腊四十。国主厚礼。茶毗收舍利三百余粒并灵骨。归葬于建州鸡足山卧云院建塔。师风神清洒,操行孤标。二十年不服绵绢。唯衣纸布。辞藻札翰并皆冠众。五处语要偈颂别行于世。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远离和合非和合相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一章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色身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指人们的血肉之躯。色究竟天宫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四章修行到了色界四禅的最高境界,脱离了欲界色界的烦恼,但还有自心的微细烦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佛母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六第四十四章十方诸佛从此流出,所以称为佛母。佛地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四章之一菩萨十地不分次第,地地都是如来地,任择一地入手都可修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觉如何寻师择法觉本无念,见念即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性本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现诸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无念而应缘,如明镜无心而现像。净土、秽土,随众生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现魔魔业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垢尽对除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知幻非真,垢即尽除。本来无幻无垢,菩萨亦假立也。甚深秘密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金刚藏何以复有无明秘密有二:一、如来之密藏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弥勒菩萨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意译慈氏。姓慈,名阿逸多。意译无胜,胜德过人之意。弥勒是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由前面舟行岸移等譬喻,悟得真随妄转。弥勒菩萨进一

禅宗衣钵相传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非常虔诚的居士,平时处处行善,走路时连一只蚂蚁也不踩踏。可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难受的要命。她,静心思考,觉得这都是自己未学佛之前罪业太多而至。于是,他以超强的忍耐力默

禅宗法脉之十祖 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

禅宗、显宗、密宗之间有什么不同

佛学分为显密两宗禅宗,法华宗,天台宗等等都是属于显宗的一个分支,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

显宗、密宗、禅宗有什么关系

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属于汉传佛教。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常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势。密宗:智慧与方便合一,修行过程从浅入深,环环相扣,能够即身成佛。其实在根本上来说,

杨维中: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在目前的禅宗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将禅宗的创立时代朝前推移。有主张弘忍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的,也有主张道信为禅宗的创立者的。与这一潮流相顺应,有一股抬高北宗禅而相应地降低南宗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二十九界因七尘合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五佛经用六根、六尘、六识分析人们心识的生灭。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即感觉器官的生理构造及其功能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一二十五有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东南西北四部洲,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四趣,四禅天,四空天,无想天、净居天,梵王天,六欲天,称为二十五有。梵王在初禅天。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人我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决疑品第三之三佛经说的“我”,与今人说的“我”,意思大不相同。在佛经中“人我”的“我”,有常不变、能主宰的含义。“人”也不是实体的人,而指人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