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十七卷
2025-04-18 07:25

景德传灯录 第十七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法嗣

第五世二十六人。

袁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二十六人一十八人见录。

洪州云居山道膺禅师。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洞山第二世道全禅师。

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

京兆华严寺休静禅师。

京兆蚬子和尚。

筠州九峰普满大师。

台州幽栖道幽禅师。

洞山第三世师虔禅师。

洛州白马遁儒禅师。

越州乾峰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明州天童山咸启禅师。

潭州宝盖山和尚。

益州北院通禅师。

高安白水本仁禅师。

抚州疏山光仁禅师。

澧州钦山文邃禅师。

明州天童山义禅师。大原资圣方禅师。新罗国金藏和尚。益州白禅师。潭州文殊和尚。舒州白水山和尚。邵州西湖和尚。青阳通玄和尚。已上八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六世四十三人。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法嗣九人六人见录。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

怀州玄泉彦禅师。

吉州灵岩慧宗禅师。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

福州香溪従范禅师。

福州罗源圣寿严禅师。

洪州大宁海一禅师。信州鹅湖山韶和尚。洪州大宁讷和尚。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洪州感潭资国和尚法嗣一人见录。

安州白兆山志圆禅师。

濠州思明和尚法嗣一人见录。

襄州鹫岭善本禅师。

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法嗣一十三人七人见录。

潭州谷山有缘禅师。

潭州龙兴和尚。

潭州伏龙山第一世和尚。

京兆白云善藏禅师。

潭州伏龙山第二世和尚。

陕府龙峻山和尚。

潭州伏龙山第三世和尚。

大光山玄禅师。漳州藤霞和尚。宋州净觉和尚。华州崇胜证和尚。鄂州永寿和尚。鄂州灵竹和尚。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筠州九峰道虔禅师法嗣一十人见录。

新罗清院和尚。

洪州泐潭神党禅师。

吉州南源山行修禅师。

洪州泐潭明禅师。

吉州秋山和尚。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洪州泐潭匡悟禅师。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

洪州泐潭牟和尚。

台州涌泉京欣禅师法嗣一人见录。

台州六通院绍禅师。

潭州云盖山志元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云盖山志罕禅师。

新罗卧龙和尚。

彭州天台和尚。

潭州谷山藏禅师法嗣三人见录。

新罗瑞岩和尚。

新罗泊严和尚。

新罗大岭和尚。

潭州中云盖山和尚法嗣一人见录。

云盖山景和尚。

河中府栖岩存寿禅师法嗣一人。

道德禅师无机缘语句不录。

吉州清原行思禅师第五世。

袁州洞山良价禅师法嗣

○卷十七云居道膺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幽州玉田人也,姓王氏。童4805依师禀教。二十五受具于范阳延寿寺。本师令习声闻篇聚。乃叹曰: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邪。乃去诣翠微山问道。经三载,有云游僧,自豫章来。盛称洞山价禅师法席。师遂造焉。洞山问曰:阇梨名什么。曰:道膺。洞山云:向上更道。师云:向上道即不名道膺。洞山曰:与吾在云岩时只对无异也。后师问:如何是祖师意。洞山曰:阇梨他后有一把茅盖头,忽有人问,阇梨如何只对。曰:道膺罪过。

洞山有时谓师曰: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虚实。曰:若是思大,佛亦不作,况乎国王。洞山然之。

一日洞山问:什么处去来。师曰:踏山来。洞山曰:阿那个山堪住。曰:阿那个山不堪住。洞山曰:恁么即国内总被阇梨占却也。曰:不然。洞山曰:恁么即子得个入路。曰:无路。洞山曰: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曰:若有路,即与和尚隔生去也。洞山曰: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

师随洞山渡水。洞山问:水深浅。曰:不湿。洞山曰:粗人。曰:请师道。洞山曰:不乾。

洞山谓师曰:昔南泉问讲弥勒下生经僧曰:弥勒什么时下生。曰见在天宫,当来下生。南泉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师随举而问曰:只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字。洞山直得禅床震动。乃曰:膺阇梨。

师合酱次,洞山问:作什么。师曰:合酱。洞山曰:用多少盐。曰:旋入。洞山曰:作何滋味。师曰:得。

洞山问:大阐提人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如是种种,孝养何在。师曰:始得孝养。自尔洞山许之,为室中领袖。初止三峰,其化未广。后开云居山,四众臻萃。

一日上堂,因举古人云:地狱未是苦。向此袈裟下不明大事,失却最苦。师乃谓众曰:汝等既在这个行流。十分去九不较多。也更著些力。便是上座不屈平生行脚。不孤负丛林。古人道,欲得保任此事,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水底行,方有些子气力。汝若大事未办,且须履践玄途。

问:如何是沙门所重。师曰:心识不到处。问:佛与祖有何阶级。师曰:俱是阶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古路不逢人。

可观上座问:的罢标指,请师速接。师曰:即今作么生。观曰:道即不无莫领话好。师曰:何必阇梨。问:如何是口诀。师曰:近前来向汝道。僧近前曰:请师道。师曰:也知也知。

师掷痒和问众:还会么。众曰:不会。师曰:趁雀儿也不会。

问:如何得不恼乱和尚。师曰:与我唤处德来。僧遂去唤来。师曰:与我闭却门。问:马祖出八十八人善知识。未审和尚出多少人。师展手示之。

问:如何是向上人行履处。师曰:天下太平。问:游子归家时如何。师曰:且喜归来。曰:将何奉献。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师谓众曰: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僧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不见道无踪迹。有僧举似赵州。赵州云:云居师兄犹在。僧乃问:羚羊挂角时如何。赵州云:六六三十六。斋

众僧夜参。侍者持灯来,见影在壁上。有僧便问:两个相似时如何。师曰:一个是影。

问:学人拟欲归乡时如何。师曰:只这是。

新罗僧问:佛陀波利见文殊为什么却回去。师曰:只为不将来,所以却回去。

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一僧出曰:便请和尚钉铁。师曰:口里底是什么。

僧问: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此意如何。师曰:动即应堕恶道,静即为人轻贱。崇寿稠答云:心外有法,应堕恶道。守住自己,为人轻贱。知

僧问:香积之饭什么人得吃。师曰:须知得吃底人。入口也须挑出。

有一僧在房内念经。师隔窗问:阇梨念者是什么经。对曰:维摩经。师曰:不问维摩经,念者是什么经。其僧従此得入。

问:孤迥且巍巍时如何。师曰:孤迥且巍巍。僧曰:不会。师曰:面前案山子也不会。

新罗僧问:是什么得恁么难道。师曰:有什么难道。曰:便请和尚道。师曰:新罗新罗。问:明眼人为什么黑如漆。师曰:何怪。

荆南节度使成汭。遣大将入山送供。问曰: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语。师召曰:尚书。其人应诺。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汝若不会,世尊有密语。汝若会,迦叶不覆藏。

僧问:才生为什么不知有。师曰:不同生。曰:未生时如何。师曰:不曾灭。曰:未生时在什么处。师曰:有处不收。曰:什么人受灭。师曰:是灭不得者。

师谓众曰:汝等师僧家,发言吐气,须有来由。凡问事,须识好恶尊卑良贱。信口无益。傍家到处觅相似语。所以寻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恐同学太多去。第一莫将来不相似。八十老人出场屋,不是小儿戏。一言参差,千里万里,难为收摄。直至敲骨打髓,须有来由。言语如钳夹钩锁。相续不断始得。头头上具,物物上新。可不是精得妙底事。道汝知有底人终不取次。十度拟发言。九度却休去。为什么如此。恐怕无利益体得底人。心如腊月扇,口边直得醭出。不是汝强为。任运如此。欲得恁么事,须是恁么人。既是恁么人,何愁恁么事。学佛边事,是错用心。假饶解千经万论讲得天华落石点头。亦不干自己事。况乎其余,有何用处。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多少差讹。设使攒花簇锦。事事及得及尽一切事。亦只唤作了事人无过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边著得什么物。不见従门入者非宝。棒上不成龙,知么。

师如是三十年开发玄犍。徒众常及千五百之数。南昌周氏尤所钦风。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为大众开最后方便。叙出世始卒之意。众皆怆然。越明年正月三日跏趺长往。今本山影堂存焉。敕谥弘觉大师,塔曰圆寂。

○卷十七曹山本寂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人也。姓黄氏。少慕儒学,年十九出家。入福州福唐县灵石山。二十五登戒。唐咸通初禅宗兴盛。会洞山价禅师坐道场,往来请益。洞山问:阇梨名什么。对曰:本寂。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师自此入室,密印所解。盘桓数载,乃辞洞山。洞山问:什么处去。曰:不变异处去。洞山云:不变异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遂辞去。随缘放旷。初受请,止于抚州曹山。后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

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师曰:汝道洪州里许多人什么处去也。

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师曰:不相识。曰:为什么不相识。师曰:为同在一处。曰:恁么即不分也。师曰:眉且不是目。曰:如何是目。师曰:端的去。曰:如何是眉。师曰:曹山却疑。曰:和尚为什么却疑。师曰:若不疑即端的去也。问:于相何真。师曰:即相即真。曰:当何显示。师提起托子。

问:幻本何真。师曰:幻本元真。法眼别云:幻本不真。曰:当幻何显。师曰:即幻即显。法眼别云:幻即无当。曰:恁么即始终不离于幻也。师曰:觅幻相不可得。

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恰遇曹山暂出。曰:如何是常不在底人。师曰:难得。

僧清锐问:某甲孤贫,乞师拯济。师曰:锐阇梨近前来。锐近前。师曰:泉州白家酒三盏犹道未沾唇。玄觉云:什么处是与他酒吃。知

问:拟岂不是类。师曰:直是不拟亦是类。曰:如何是异。师曰:莫不识痛痒。镜清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师曰:理即如此,事作么生。曰:如理如事。师曰:谩曹山一人即得,争奈诸圣眼何。曰:若无诸圣眼,争鉴得个不恁么。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云门问:不改易底人来,师还接否。师曰:曹山无恁么闲功夫。

人问:古人云人人尽有弟子在尘蒙还有也无。师曰:过手来。乃点指曰:一二三四五足。

问:鲁祖面壁用表何事。师以手掩耳。

问:承古有言:未有一人倒地不因地而起。如何是倒。师曰:肯即是。曰:如何是起。师曰:起也。

问:承教有言:大海不宿死尸,如何是海。师曰:包含万有。曰:为什么不宿死尸。师曰:绝气者不著。曰:既是包含万有。为什么绝气者不著。师曰:万有非其功,绝气有其德。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道有道无即得。争奈龙王按剑何。

问:具何知解善能对众问难。师曰:不呈句。曰:问难个什么。师曰:刀斧斫不入。曰:能恁么问难。还更有不肯者也无。师曰:有。曰:是什么人。师曰:曹山。

问:无言如何显。师曰:莫向这里显。曰:向什么处显。师曰:昨夜三更床头失却三文钱。问:日未出时如何。师曰:曹山也曾恁么来。曰:日出后如何。师曰:犹较曹山半月粮。

师问僧:作什么。曰:扫地。师曰:佛前扫,佛后扫。曰:前后一时扫。师曰:与曹山过靸鞋来。

师问强德上座曰:菩萨在定,闻香象渡河。出什么经。曰:出涅槃经。师曰:定前闻定后闻。曰:和尚流也。师曰:道也太杀道,始道得一半。曰:和尚如何。师曰:滩下接取。

问:学人十二时中如何保任。师曰:如经蛊毒之乡,水不得沾著一滴。

问:如何是法身主。师曰:谓秦无人。曰:这个莫便是否。师曰:斩。

问:亲近什么道伴即得常闻于未闻。师曰:同共一被盖。曰:此犹是和尚得闻。如何是常闻于未闻。师曰:不同于木石。曰:何者在先,何者在后。师曰:不见道常闻于未闻。问:国内按剑者是谁。师曰:曹山。法灯别云:汝不是恁么人。曰:拟杀何人。师曰:但有一切总杀。曰:忽遇本父母作么生。师曰:拣什么。曰:争奈自己何。师曰:谁奈我何。曰:为什么不杀。师曰:勿下手处。

问:一牛饮水五马不嘶时如何。师曰:曹山解忌口。又别云:曹山老汉。问:常在生死海中沈没者是什么人。师曰:第二月。曰:还求出离也无。师曰:也求出离,只是无路。曰:出离什么人接得伊。师曰:檐铁枷者。

僧举:药山问僧,年多少。僧曰七十二。药山曰:是年七十二么。曰:是。药山便打。此意如何。师曰:前箭犹似可,后箭射人深。僧曰:如何免得棒。师曰:正敕既行,诸侯避道。东禅齐云:曹山是明药山意。自出手为复别有道理。还断得么。只如这僧举问曹山。伊还有会处么。忽尔问上座年多少。别作么生只对。主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填沟塞壑。问:如何是师子。师曰:众兽近不得。曰:如何是师子儿。师曰:能吞父母。曰:既是众兽近不得。为什么被儿吞。师曰:子若哮吼,祖父母俱尽。曰:只如祖父母还尽也无。师曰:亦尽。曰:尽后如何。师曰:全身归父。曰:前来为什么道祖父亦尽。师曰:不见道,王子能成一国事。枯木上更采些子华。

问:才有是非纷然失心时如何。师曰:斩斩。

僧举:有人问香严,如何是道。答曰:枯木里龙吟。学云:不会。曰:髑髅里眼睛。后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云: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石霜云:犹带识在。师因而颂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不尽。当人那辨浊中清。其僧复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曰:血脉不断。曰: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师曰:乾不尽。曰:未审还有得闻者无。师曰: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曰:未审龙吟是何章句。师曰:也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师如是启发上机。曾无轨辙可寻。及受洞山五位铨量。特为丛林标准。时洪州锺氏屡请不起。但写大梅和尚山居颂一首答之。天复辛酉季夏夜。师问知事僧:今是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日。师曰:曹山一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至明日辰时告寂。寿六十有二,腊三十有七。门人奉真骨树塔。敕谥元证大师,塔曰福圆。

○卷十七洞山道全

洞山道全禅师。第二世住,亦云中洞山。。初问洞山价和尚。如何是出离之要。洞山曰:阇梨足下烟生。师当下契悟,更不他游。云居膺进语云:终不敢辜负和尚足下烟生。洞山云:步步玄者即是功到。暨价和尚圆寂,众请踵迹住持。海众悦服,玄风不坠。僧问:佛入王宫岂不是大圣再来。师曰:护明不下生。僧曰:既是大圣再来,何更六年苦行。师曰:幻人呈幻事。曰:非幻者如何。师曰:王宫觅不得。

问: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如何。师曰:度尽无遗影,还他越涅槃。

问:极目千里是什么风范。师曰:是阇梨风范。曰:未审和尚风范如何。师曰:不布婆娑眼。

○卷十七龙牙居遁

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抚州南城人也,姓郭氏。年十四于吉州满田寺出家。后往嵩岳受戒。乃杖锡游诸禅会。因参翠微和尚。问曰: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每日和尚上堂。不蒙一法示诲,意在于何。翠微曰:嫌什么。有僧举前语问洞山。洞山云:阇梨争怪得老僧。法眼别云:祖师来也。东禅齐云:此三人尊宿语还有亲疏也无。若有,阿那个亲。若无亲疏,眼在什么处。又谒德山问曰:远闻德山一句佛法。及乎到来,未曾见和尚说一句佛法。德山曰:嫌什么。师不肯,乃造洞山,如前问之。洞山曰:争怪得老僧。师复举德山头落语,因自省过。遂止于洞山,随众参请。

一日问:如何是祖师意。洞山曰:待洞水溯流,即向汝道。师従此始悟厥旨。复抠衣八稔。受湖南马氏请。住龙牙山妙济禅苑。号证空大师。有徒五百余众,法无虚席。

上堂示众曰:夫参学人须透过祖佛始得。新丰和尚云:祖教佛教似生怨家始有学分。若透祖佛不得,即被祖佛谩去。时有僧问:祖佛还有谩人之心也无。师曰: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也无。又曰: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祖佛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祖佛成谩人去。不得道祖佛不谩人。若透得祖佛过,此人过却祖佛。也始是体得祖佛意。方与向上古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学祖。则万劫无有得期。又问:如何得不被祖佛谩去。师曰:则须自悟去。

师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翠微曰: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翠微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和尚打,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如何是祖师意。临济曰:与我将蒲团来。师乃过蒲团。临济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和尚打,且无祖师意。后有僧问: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道眼明也未。师曰: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东禅齐云:众中道佛法即有,只是无祖师意。若恁么会有何交涉。别作么生会无祖师意底道理。主

问:如何是道。师曰:无异人心是。又曰:若人体得道无异人心始是道人。若是言说,则勿交涉。道者汝知打底道人否。十二时中,除却著衣吃饭。无丝发异于人心,无诳人心。此个始是道人。若道我得我会,则勿交涉。大不容易。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待石乌龟解语即向汝道。曰:石乌龟语也。师曰:向汝道什么。

问:古人得个什么便休去。师曰:如贼入空室。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曰:汝道如来还有顶相么。

问:大庾岭头提不起时如何。师曰:六祖为什么将得去。

问:二鼠侵藤时如何。师曰:须有隐身处始得。曰:如何是隐身处。师曰:还见侬家么。

问:维摩掌擎世界。未审维摩向什么处立。师曰:道者汝道维摩掌擎世界。

问:知有底人还有生死也无。师曰:恰似道者未悟时。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此一问最苦。报慈云:此一问最好。斋

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曰:祖师在后来。问:祖师是无事沙门。师曰:若是沙门,不得无事。曰:为什么不得无事。师曰:觅一个难得。

问:蟾蜍无返照之光。玉兔无伴月之意时如何。师曰:尧舜之君犹有化在。东禅齐云:是什么是问讯与上座。十二中是什么时节。主

问:如何得此身安去。师曰:不被别身谩始得。法眼别云:谁恼乱汝。古

师唐龙德三年癸未八月。示有微疾。九月十三日夜半。大星陨于方丈前,诘旦端坐而逝。寿八十有九。

○卷十七华严休静

京兆华严寺休静禅师。师曾在乐普作维那。白槌普请曰:上间般柴,下间锄地。时第一座问:圣僧作么生。师曰:当堂不正坐,不赴两头机。

师在洞山时问曰:学人未见理路,未免情识。洞山曰:汝还见理路也无。曰:见无理路。洞山曰:什么处得情识来。曰:学人实问。洞山曰:恁么须向万里无寸草处立。曰:无寸草处,还许立也无。洞山曰:直须恁么去。

般柴次洞山把住柴问:狭路相逢时作么生。曰:反仄何幸。洞山曰:汝记吾言:汝向南住,有一千人。若向北住,即三二百而已。师初住福州东山之华严。未几属后唐庄宗皇帝征入辇下大阐玄风。其徒果三百矣。

问:祖意与教意同别。师曰:探尽龙宫藏,众义不能诠。问:大悟底人为什么却迷。师曰: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问:大军设天王斋求胜。贼军亦设天王斋求胜。未审天王赴阿谁愿。师曰:天垂雨露,不拣荣枯。

一日车驾入寺烧香。帝问曰:这个是什么神。师对曰:护法善神。帝曰:沙汰时什么处去来。师曰:天垂雨露,不为荣枯。

师后游河朔,于平阳示灭。茶毗获舍利,建四浮图。一晋州,二房州。三终南山逍遥园,四终南山华严寺。敕谥宝智大师无为之塔。

○卷十七京兆蚬子

京兆蚬子和尚不知何许人也。事迹颇异,居无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于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常日沿江岸采掇虾蚬以充腹。暮即卧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师归,静把住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静奇之忏谢而退。后静师化行京都,师亦至焉。竟不聚徒演法,惟佯狂而已。

○卷十七九峰普满

筠州九峰普满大师。问僧:离什么处。曰:闽中。师曰:远涉不易。曰:不难动步便到。师曰:有不动步者么。僧曰:有。师曰:争得到此间。僧无对。师曰:赚杀人。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即今是什么。曰:学人不会。师曰:十字路上马蔺花。

○卷十七幽栖道幽

台州幽栖道幽禅师。镜清问:如何是少父。师曰:无标的。曰:无标的以为少父耶。师曰:有什么过。曰:只如少父作么生。师曰:道者是什么心行。问:如何是佛。师曰:汝不信是众生。曰:学人大信。师曰:若作胜解,即受群邪。师将示灭,有僧问曰: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师曰:调然调然。言讫坐亡。

○卷十七洞山师虔

后洞山师虔禅师。第三世住也。亦号青林和尚。初自夹山来参先洞山价和尚。问曰:近离什么处。师曰:武陵。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间。师曰:胡地冬抽笋。价曰:别甑炊香饭,供养于此人。师乃出去。洞山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在。

师在洞山栽松。有刘翁者,従师求偈。师作偈曰:长长三尺余,郁郁覆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刘翁得偈,呈于洞山。洞山曰:贺翁翁喜,只此人是第三世也。

师先住随州土门小青林兰若。后果回洞山接踵。凡有新到僧。先令般柴三转,然后参堂。有一僧不肯问曰:三转内即不问,三转外如何。师曰:铁轮天子寰中旨。僧无对。师便打令去。

僧问:昔年疾苦又中毒,请师医。师曰:金篦拨破脑,顶上灌醍醐。曰:恁么即谢师医。师便打。

问:久负不逢时如何。师曰:古皇尺一寸。问:请师答话。师曰:修罗掌于日月。

师上堂谓众曰:祖师宗旨,今日施行。法令已彰,复有何事。时有僧问:正法眼藏祖祖同印。未审和尚传付何人。师曰:灵苗生有地,大悟不存师。

问:如何是道。师曰:回牛寻远涧。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拥雪首扬眉。问:千差路别,如何顿晓。师曰:足下背骊珠,空怨长天月。

○卷十七白马遁儒

洛京白马遁儒禅师。问:如何是衲僧本分事。师曰:十道不通风,哑子传远信。曰:传什么信。师乃合掌顶戴。

问:如何是密室中人。师曰:才生不可得不贵未生时。曰:是个什么不贵未生时。师曰:是汝阿爷。问:三千里外向白马。及乎到来为什么不见。师曰:是汝不见干老僧什么事。曰:请和尚指示。师曰:指即勿交涉。

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昨夜三更日正午。问: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僧问黄龙:如何是井底虾蟆吞却月。黄龙云:不奈何。僧云:恁么即吞却去也。黄龙云:一任吞。僧云:吞后如何。黄龙云:好虾蟆。斋

问:如何是学人急切处。师曰:俊鸟犹嫌钝,瞥然早已迟。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点额猢狲探月波。

○卷十七越州乾峰

越州乾峰和尚或云瑞峰。问僧:什么处来。曰:天台。师曰:见说石桥作两段是否。曰:和尚什么处得这消息来。师曰:将谓华顶峰前客。元来平田庄里人。问:如何得出三界。师曰:唤院主来趁出这僧著。

师问众僧:轮回六趣具什么眼。众无对。问: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曰:老僧问汝。曰:和尚且置。师曰:老僧一问尚自不会。问什么超佛越祖之谈。

○卷十七吉州禾山

吉州禾山和尚。僧问:学人欲申一问,师还答否。师曰:禾山答汝了也。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禾山大顶。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满目青山起白云。

○卷十七天童咸启

明州天童山咸启禅师。先住苏州宝华山。僧问:如何是本无物。师曰:石润无含玉,矿异自生金。

伏龙山和尚来。师问:什么处来。曰:伏龙来。师曰:还伏得龙么。曰:不曾伏这畜生。师曰:吃茶去。

简大德问:学人卓卓上来请师的的。师曰:我这里一屙便了。有什么卓卓的的。曰:和尚恁么对话。更买草鞋行脚好。师曰:近前来。简近前。师曰:只如老僧恁么对,过在什么处。简无对。师便打。

○卷十七潭州宝盖山

潭州宝盖山和尚。僧问:一间无漏舍,合是何人居。师曰:无名不挂体。曰:还有位也无。师曰:不处。

问:如何是宝盖。师曰:不従人天得。曰:如何是宝盖中人。师曰:不与时人知。僧曰:佛来时如何。师曰:觅他路不得。问:切切时为什么不立人。师曰:归亦踏不著。曰:恁么时如何成立。师曰:不与时人知。

问:世界坏时此个何处去。师曰:千圣寻不得。曰:时人如何归向。师曰:直须似去。曰:还有的也无。师曰:不立标则。

○卷十七北院通

益州北院通禅师。在夹山时,一日夹山上堂曰:坐断主人公,不落第二见。师出曰:须知有一人不合伴。夹山曰:犹是第二见。师乃掀倒禅床曰:夹山老兄作么生。师曰:待某甲舌头烂,即向和尚道。异日师又问夹山曰: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岂不是和尚语。夹山曰:是。师乃掀倒禅床,叉手立地。夹山起来打一拄杖。师便下去。法眼云:是他掀倒禅床,何不便去。须待夹山打一棒了去。意在什么处。知

师在洞山,随众参请,未契旨。遂辞洞山,拟入岭去。洞山曰:善为飞猿岭峻好看。师沈吟良久。洞山曰:通阇梨。师应诺。洞山曰:何不入岭去。师因此省悟,更不入岭。师事于洞山。时号镬头通。主

住后上堂示众曰:诸上座有什么事出来论量取。若是上上根机,不假如斯。若是中下之流。直须团削门户索索地莫教入泥水。第一速疾省事,应须无心。若不无心。举得千般万般,只成知解。与衲僧门下有什么交涉。

僧问:如何是无心。师曰:不管系。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曰:得即失。曰:不失如何。师曰:还我珠来。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无点污。问:转不得时如何。师曰:功不到。问:如何是大富贵底人。师曰:如轮王宝藏。曰:如何是赤穷底人。师曰:如酒店腰带。

问:水洒不著时如何。师曰:乾剥剥地。

问:一槌便成时如何。师曰:不是偶然。示灭后,敕谥证真大师。

○卷十七白水本仁

高安白水本仁禅师。自洞山受记。唐天复中迁止洪井高安白水院。众盈三百,玄言流播。因设洞山忌斋有僧问: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师曰:更下一分供养著。

洪州西山众行者来礼拜问曰:今日不为别事,乞师指示。师曰:汝诸人求指示耶。对曰:是。师曰:教我委付阿谁。

镜清行脚到,师谓之曰:时寒道者。清曰:不敢。师曰:还有卧单得盖否。曰:设有亦无展底功夫。师曰:直饶道者滴水滴冻亦不干他事。曰:滴水冰生,事不相涉。师曰:是。曰:此人意作么生。师曰:此人不落意。曰:不落意此人那。师曰:高山顶上无可与道者啖啄。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还见庭前杉榝树否。曰:恁么即和尚今日因学人致得是非。师曰:多口座主。

皎然去后,师知是雪峰禅客,乃曰:盗法之人终不成器。皎然后住长生山。有僧问:従上宗乘如何举唱。然曰:不可为阇梨一人荒却长生山也。玄沙闻之曰:然师兄佛法即大行。受记之缘亦就矣。厥后众缘不备。果如仁和尚所记。斋

僧问:如何是不迁义。师曰:落花随流水,明月上孤岑。

师将顺世,四众俱集,营斋声锺。焚香白众曰:香烟绝处,是吾涅槃时也。言讫跏趺而坐。息随烟灭。

○卷十七疏山光仁

抚州疏山光仁禅师。身相短陋,精辩冠众。洞山门下时有啮镞之机。激扬玄奥,咸以仁为能诠量者。诸方三昧可以询乎矬师叔。

僧问:如何是诸佛师。师曰:何不问疏山老汉。僧无对。

师手握木蛇。有僧问:手中是什么。师提起曰:曹家女。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尺五头巾。曰:如何是尺五头巾。师曰:圆中取不得。

师举香严语问镜清:肯重不得全,宦道者作么生会。宦曰:全归肯重。师曰:不得全肯者作么生。宦曰:个中无肯路。师曰:始惬病僧意。

因鼓山举威音王佛师。师乃问:作么生是威音王佛师。鼓山曰:莫无惭愧好。师曰:阇梨恁么道即得。若约病僧即不然。曰:作么生是威音王佛师。师曰:不坐无贵位。

洞山第四世问:如何是一句。师曰:不道。曰:为什么不道。师曰:少时辈。问:恁么时如何。师曰:将军不上便桥。金牙徒劳拈栝。

问:如何是直指。师曰:珠中有水君不信。拟向天边问太阳。

冬至夜上堂。有僧问:如何是冬来意。师曰:京中出大黄。问: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师曰:背底芒丛,四脚指天。

师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无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偈终而逝。又著四大等颂略华严长者论。流传于世。

○卷十七钦山文邃

澧州钦山文邃禅师。福州人也。少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受业。时岩头雪峰在众,睹师吐论。知是法器,相率游方。二士缘契德山,各承印记。师虽屡激扬,而终然凝滞。一日问德山曰: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德山作么生道。德山曰:汝试举天皇龙潭道底来。师方欲进语。德山以拄杖打舁入涅槃堂。师曰:是即是,打我太杀。法眼别云:是即是,错打我。更有语句如德山岩头章出焉。师后于洞山言下发解。乃为洞山之嗣。年二十七止于钦山。对大众前自省过。

举初参洞山时。洞山问:什么处来。师曰:大慈来。曰:还见大慈么。师曰:见。曰:色前见,色后见。师曰:非前后见。洞山默置。师乃曰:离师太早,不尽师意。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梁公曲尺,志公剪刀。

问:一切诸佛法皆従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常转。曰:未审经中说什么。师曰:有疑请问。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锦帐银香囊,风吹满路香。

有僧写师真呈。师问:还似我也无。僧无对。师自代曰:众僧看取。

一日师入浴院,见僧踏水轮。僧见师乃下不审。师曰:幸自碌碌地转,何须却恁么。僧云:不恁么又争得。师曰:若恁么,钦山眼堪作什么也。僧云:作么生是师眼。师乃以手作拨眉势。僧云:和尚又得恁么。师曰:是是,为我恁么,便不得恁么。僧无对。师曰:索战无功,一场气闷。良久乃问僧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钦山为汝担一半。

师与雪峰岩头因过江西。到一茶店内吃茶次,师曰:不会转身通气者今日不得茶吃。岩头云:若恁么,我定不得茶吃也。雪峰云:某甲亦然。师曰:两个老汉俱不识语在。岩头云:什么处去也。师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岩头云:退后著,退后著。师曰:豁兄且置,存公作么生。雪峰以手画个圆相。师曰:不得不问。岩头呵呵云:太远生。师曰:有口不得吃茶人多。岩头雪峰俱无语。

有良禅客参次。才礼拜后便问云:一箭射三关时如何。师曰:放出关中主看。良云:恁么即知过必改去也。师云:更待何时。良云:好只箭放不著所在。便出去。师曰:拟射三关且従,试为钦山发箭。良近前良久而退。师乃打良七拄杖。良乃出去。师曰:且听,个乱统汉心内疑三十年。有人举似同安和尚。安云:良公虽发箭,要且未中的。其僧便问同安云:未审如何得中的去。安云:关中主是什么人。其僧却回举向师。师曰:良公若解恁么。也免得钦山口也。然虽此同安不是好心。亦须看始得。

僧参,师竖起拳头云:若开成掌,即五指参差。如今为拳,必无高下。汝道,钦山通商量不通商量。其僧近前却竖拳而已。师曰:便恁么,只是个无开合汉。僧云:未审和尚如何接人。师曰:我若接人,共汝一般去也。僧云:特参于师,也须吐露宗风。师曰:汝若特来,我须吐露。僧云:便请。师乃打之。其僧无语。师曰:守株待兔,枉用心神。

前岩头全豁禅师法嗣行思禅师第六世。古

○卷十七瑞岩师彦

台州瑞岩师彦禅师。闽越人也,姓许氏。自幼披缁,秉戒无缺。初礼岩头。致问曰:如何是本常理。岩头曰:动也。曰:动时如何。岩头曰:不是本常理。师沈思良久。岩头曰:肯即未脱根尘。不肯即永沈生死。师遂领悟,身心皎如。岩头频召与语,征酬无忒。

师复谒夹山会和尚。会问:什么处来。曰:卧龙来。会曰:来时龙还起未。师乃顾视之。会曰:灸疮上更著艾燋。曰:和尚又苦如此作什么。会便休。

师寻抵丹丘,终日如愚。四众钦慕,请住瑞岩。统众严整,江表称之。

僧问:头上宝盖现。足下云生时如何。师曰:披枷带锁汉。曰:头上无宝盖。足下无云生时如何。师曰:犹有杻在。曰:毕竟如何。师曰:斋后困。

镜清问:天不能覆地不能载,岂不是。师曰:若是,即被覆载。清曰:若不是,瑞岩几遭也。师自称曰:师彦。

问:如何是佛。师曰:石牛。曰:如何是法。师曰:石牛儿。曰:恁么即不同也。师曰:合不得。曰:为什么合不得。师曰:无同可同,合什么。

问:作么生商量即得不落阶级。师曰:排不出。曰:为什么排不出。师曰:他従前无阶级。曰:未审居何位次。师曰:不坐普光殿。曰:还理化也无。师曰:名闻三界重。何处不归朝。

一日有村媪来作礼。师曰:汝疾归去,救取数千物命。媪匆忙至舍。乃见儿妇提竹器拾田螺归。媪接取放诸水滨。师之异迹颇多。存诸别录。

○卷十七玄泉彦

怀州玄泉彦禅师。僧问: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日落投孤店。问:如何是佛。师曰:张家三个儿。曰:学人不会。师曰:孟仲季便不会。问:如何是声前一句。师曰:吽。曰:转后如何。师曰:是什么。

○卷十七灵岩慧宗

吉州灵岩慧宗禅师。福州长溪人也。姓陈氏。受业于龟山。僧问:如何是灵岩境。师曰:松桧森森密密遮。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夜夜有猿啼。问:如何是学人自己本分事。师曰:抛却真金,拾瓦砾作么。师后住禾山而终。

○卷十七罗山道闲

福州罗山道闲禅师。郡之长溪人也。姓陈氏。出家于龟山年满受具。遍历诸方,尝谒石霜。问:去住不宁时如何。石霜曰:直须尽却。师不惬意,乃参岩头,问同前语。岩头曰:従他去住,管他作么。师于是服膺。寻游清凉山。闽师饮其法味。请居罗山,号法宝大师。

初上堂日。方升座敛衣乃曰:珍重。少顷又曰:未识底近前来。时有僧出礼拜。师抗声曰:也大苦。僧起拟伸问,师乃喝出。

问:如何是奇特一句。师曰:道什么。

问:佛放眉间白毫光照万八千世界,如何是光。师曰:高声道。僧曰:照何世界。师乃喝出。

问:急急相投,请师一接。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箭过也。

问:九女不携,谁是哀提者。师曰:高声问。僧拟再问。师曰:什么处去也。

问:如何是宗门流布。师展足示之。问:当锋事如何辨明。师举如意。僧曰:乞和尚垂慈。师曰:大远也。

问:如何是最妙一句。师曰:披露识么。僧拟进语。师曰:话堕也。

定慧上坐参。师问:什么处来。曰:远离西蜀,近发开元。又进前问:即今作么生。师曰:吃茶去。慧犹未退。师曰:秋气稍暖去。慧出法堂外叹曰: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箭尽也,休休。乃下参众。明日师上堂。慧出问:豁开户牖,当轩者谁。师乃喝。慧无语。师又曰:毛羽未备,且去。

僧举寒山诗,问师曰:百鸟衔苦华时如何。师曰:贞女室中吟。曰:千里作一息时如何。师曰:送客游庭外。曰:欲往蓬莱山时如何。师曰:欹枕觑猕猴。曰:将此充粮食时如何。师曰:古剑髑髅前。

问:如何是百草头上尽是祖师意。师曰:刺破汝眼。

问:声前古毳烂,意作么生。师曰:倚著壁。

问:前是万丈洪崖,后是虎狼师子。正当恁么时如何。师曰:自在。

问:三界谁为主。师曰:还解吃饭么。

师临迁化,上堂集众,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测,乃令东边师僧退后。又展右手,又令西边师僧退后。师谓众曰:欲报佛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也归去也,珍重。言讫,莞尔而寂。

○卷十七香溪従范

福州香溪従范禅师。僧到参,师曰:汝岂不是鼓山僧。对曰:是。师曰:额上珠为何不见。无对。僧辞,师门送,召曰:上座。僧回首。师曰:满肚是禅。曰:和尚是什么心行。师大笑而已。

师因僧披衲衣,示偈曰:迦叶上名衣,披来须捷机。才分招的箭,密露不藏龟。

○卷十七圣寿严

福州罗源圣寿严和尚。有僧自泉州回来参。师补衲次,提起示之曰:山僧一衲衣,展似众人见。云水请两条,莫教露针线。快道。僧无对。师曰:如许多时,在彼作什么。

前洪州感潭资国和尚法嗣

○卷十七白兆志圆

安州白兆山竺乾院志圆。号显教大师。僧问:诸佛心印什么人传得。师曰:达磨大师。曰:达磨争能传得。师曰:汝道什么人传得。

问:如何是直截一路。师曰:截。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苦。问:如何是道。师曰:普。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失。问:如何是得无山河大地去。师曰:不起见。

玄则问:如何是佛。师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则师后参法眼,方明厥旨。住金陵报恩院。斋

问:如何是毕钵罗窟迦叶道场中人。师曰:释迦牟尼佛。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师曰:问那个赤头汉作么。

前濠州思明和尚法嗣

○卷十七鹫岭善本

襄州鹫岭善本禅师。因入浴室有僧问:和尚是离垢底人,为什么却浴。师曰:定水湛然满,浴此无垢人。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鹫岭峰上青草森天。鹿野苑中狐兔交横。

前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法嗣

○卷十七谷山有缘

潭州谷山有缘禅师。僧问:伶俜之子如何归向。师曰:会人路不通。曰:恁么即无奉重处也。师曰:我道你钵盂落地拈不起。问:一拨便转时如何。师曰:野马走时鞭辔断。石人抚掌笑呵呵。

○卷十七潭州龙兴

潭州龙兴和尚。僧问:一拨便转时如何。师曰:根不利。

问:得坐披衣时如何。师曰:不端严。曰:为什么不端严。师曰:不従证得。问:如何是道中人。师曰:终日寂攒眉。

○卷十七伏龙一世

潭州伏龙山和尚第一世住。僧问: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时如何。师曰:臂长衫袖短。问:随缘认果,如何是果。师曰:雪内牡丹花。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你得恁么不识痛痒。

○卷十七白云善藏

京兆白云善藏禅师。僧问:如何是深深处。师曰:矮子渡深溪。问:赤脚时如何。师曰:何不脱却。问:如何是法法不生。师曰:万水千山。

○卷十七伏龙二世

潭州伏龙山和尚第二世住。僧问:随缘认得时如何。师曰:汝道,兴国门楼高多少。问:子不谭父德时如何。师曰:低声低声。

○卷十七陕府龙峻山

陕府龙峻山和尚。僧问:如何是龙峻山。师曰:佛眼看不见。曰:如何是山中人。师曰:作么。问:如何是不知善恶底人。师曰:千圣近不得。曰:此人还知有向上事也无。师曰:不知。曰:为什么不知。师曰:不识善恶,说什么向上事。曰:如何。师曰:不见道犭干犭谷。

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师曰:不戴容。

问:凡有展拓尽落今时。不展拓时如何。师曰:不展不展。曰:毕竟如何。师曰:不拓不拓。

○卷十七伏龙三世

潭州伏龙山和尚第三世住。问:行尽千山路,玄机事若何。师曰:鸟道不曾栖。

前筠州九峰道虔禅师法嗣

○卷十七新罗清院

新罗清院和尚。问:奔马争球,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即不争是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锻炼。师曰:两手捧不起。

○卷十七宝峰神党

洪州泐潭宝峰神党禅师。僧问:四威仪中如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卷十七南源行修

吉州南源山行修。号慧观禅师。亦云光睦和尚。僧问:如何是南源境致。师曰:几处峰峦猿鸟啸。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南源深深处。师曰:众人皆见。曰:恁么即浅去也。师曰:也是两头遥。

○卷十七泐潭明

洪州泐潭明禅师。一日下到客位。众请师归方丈。师曰:道得即去。时牟和尚对曰:大众请。师乃上法堂。问:非思量处识情难测时如何。师曰:我不欲违古人。曰:不违古人意作么生。师曰:也合消得礼三拜。

僧问:碓捣磨磨不得忘却此意如何。师曰:虎口里活雀儿。

问:如何是道者。师曰:毛毵毵。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师曰:佛殿前逢尊者。问:如何是和尚终日事。师曰:钵盂里无折筋。曰:如何是沙门终日事。师曰:轰轰不借万人。

○卷十七吉州秋山

吉州秋山和尚。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杉树子。

○卷十七泐潭延茂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终不道土木瓦砾是。问:日落西山去,林中事若何。师曰:庭前红华秀,室内不知春。

○卷十七同安常察

洪州凤栖山同安院常察禅师。僧问:如何是凤栖家风。师曰:凤栖无家风。曰:既是凤栖,为什么却无家风。师曰:不迎宾,不待客。曰:恁么即四海参寻当为何事。师曰:盘飣自有旁人施。问:如何是凤栖境。师曰:千峰连岳秀,万嶂不知春。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孤岩倚石坐,不下白云心。

○卷十七泐潭匡悟

洪州泐潭匡悟禅师第四世住。僧问:如何是直截一路。师曰:恰好消息。曰:还通向上事也无。师曰:鱼従下过。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

问:香烟馥郁,大张法筵。従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莫错举似人。曰:恁么即总应如是。师曰:还是没交涉。

问:六叶芬芳,师传何叶。师曰:六叶不相续,花开果不成。曰:岂无今日事。师曰:若是今日即有。曰:今日事如何。师曰:叶叶连枝秀,华开处处芳。

○卷十七禾山无殷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者。福州人也,姓吴氏。七岁依雪峰真觉大师出家。年满受戒。游方抵筠阳,谒九峰。峰许入室。一日谓之曰:汝远远而来,睴々随众。见何境界而可修行。由何径路而能出离。师对曰:重昏廓辟,盲者自盲。峰初未许。师于是发明厥旨,顿忘知见。先受请止吉州禾山大智院。学徒济济。尝述垂诫十篇,诸方叹伏。咸谓禾山可以为丛林表则。

时江南李氏召而问曰:和尚何处来。师曰:禾山来。曰:山在什么处。师曰:人来朝凤阙,山岳不曾移。国主重之。命居扬州祥光院。复乞入山。以翠岩院乃江西之胜概,遂栖心焉。时上蓝院复虚其室。命师来往阐化。号澄源禅师。

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于汝不惜。

问:仰山插锹意作么生。师曰:汝问我。曰:玄沙踏倒锹意作么生。师曰:我问汝。

问:未辨真宗,如何体悉。师曰:头大尾尖。

问: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师曰:且与阇梨道一半。曰:为什么不全道。师曰:尽法无民。曰:不怕无民,请师尽法。师曰:为知己丧身。曰:为什么却丧身。师曰:好心无好报。

问:尊者拨眉击目。视育王时如何。师曰:即今也恁么。曰:学人如何领会。师曰:莫非摩利支山。

问:摩尼宝殿有四角。一角常露,如何是露底角。师举手曰:汝打我。却问:汝还会么。曰:不会。师曰:汝争解打得我。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扑破著。

问:已在红焰请师烹炼。师曰:槌下成器。曰:恁么即烹炼去也。师曰:池州和尚。

问:四壁打禾,中行铲草。和尚赴阿那头。师曰:什么处不赴。曰:恁么即同于众去也。师曰:小师弟子。师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三月二日令侍者启方丈。集大众告辞曰:后来学者未识禾山。即今识取,珍重。先是大众为立生藏。本国谥法性禅师。塔曰妙相。

○卷十七泐潭牟

洪州泐潭牟和尚。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正是著力。问:古人卷席意如何。师曰:珍重。便下堂。

前台州涌泉景欣禅师法嗣

○卷十七六通绍

台州六通院绍禅师。初参涌泉和尚入室领旨。一日烧{禾田}归院。泉问:去甚处来。师曰:烧{禾田}来。泉曰:火后事作么生。绍曰:铁蛇钻不入。泉许之。后居六通院,玄侣依附。

僧问:不出咽喉唇吻事如何。师曰:待汝一镬劚断巾子山,我亦不向汝道。

问:南山有一毒龙,如何近得。师曰:非但阇梨,千圣亦近不得。

人问:承闻南方有一剑话,如何是一剑。师曰:不当锋。曰:头落又作么生。师曰:我道不当锋,有什么头。其人礼谢而去。师休夏入天台山华顶峰晦迹。莫知所终。

前潭州云盖山志元禅师法嗣

○卷十七云盖志罕

潭州云盖山志罕禅师。僧问:如何是岳顶浪滔天。师曰:文殊正作闹。曰:正作闹时如何。曰:不向机前展大悲。

○卷十七新罗卧龙

新罗卧龙和尚。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猢狲吃毛虫。

○卷十七彭州天台

彭州天台和尚先住天台。问:古佛向什么处去。师曰:中央甲第高,岁岁出灵苗。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不施功。曰:磨后如何。师曰:不照烛。

前潭州谷山藏禅师法嗣

新罗瑞岩和尚。问:黑白两亡,开佛眼时如何。师曰:恐你守内。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深宫引不出。

○卷十七新罗泊严

新罗泊严和尚。问:如何是禅。师曰:古冢不为家。问:如何是道。师曰:徒劳车马迹。问:如何是教。师曰:贝叶收不尽。

○卷十七新罗大岭

新罗大岭和尚。僧问:只到潼关便却休时如何。师曰:只是途中活计。曰:其中活计如何。师曰:体即得,当即不得。曰:体得为什么当不得。师曰:体是什么人分上事。曰:其中事如何。师曰:不作尊贵。

前潭州中云盖和尚法嗣

○卷十七云盖景

潭州云盖山景和尚号证觉禅师。僧问:国土晏清,功归何处。师曰:银台门下不贺。曰:转为无功时如何。师曰:王家事可然。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黄念祖: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

泉池功德 第十七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本品是讲泉池的功德。上品中所说的讲堂,在其左右是泉池交流。开头这两句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一末世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能净业障分第十六维摩诘经嘱累品第十四末法,或说末世,全称正法末世。佛预见佛法流传的演变,指出佛法的流传有三个时期,:(1)正法时,有教、有行、有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一地狱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六祖坛经》决疑品说:“贪嗔是地狱。”说天堂、说地狱,都是化佛说,为对治愚夫三毒而施设的譬喻之辞。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一远离和合非和合相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四第十一章水与盐和在一起,是为和相;水与油在同一容器中,边界分明,为非和相。张弓搭箭,弦发箭出,是为合相;水火相克,为非合相。和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二色身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指人们的血肉之躯。色究竟天宫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四章修行到了色界四禅的最高境界,脱离了欲界色界的烦恼,但还有自心的微细烦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六划之三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国土净秽,皆由自心。众生劫烧,我土安隐。心冥觉性。识智无生。身土依真,染净俱泯。廓通法界,清净湛然。圆遍虚空,含裹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五划之三发明起灭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妄念执我,不能自见。慧照朗然,显发心性。今既开悟,妄念非我。即以冥真之慧。照于起灭之念。起之与灭,皆知如真。发清净心于禅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三陀罗尼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第五十一章《大智度论》卷五云∶ “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七划之二佛母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六第四十四章十方诸佛从此流出,所以称为佛母。佛地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四章之一菩萨十地不分次第,地地都是如来地,任择一地入手都可修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二彼圆觉性非止合故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觉如何寻师择法觉本无念,见念即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然止息令无。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即乖真。性本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一现诸净土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序分无念而应缘,如明镜无心而现像。净土、秽土,随众生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我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现魔魔业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三法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九划之一垢尽对除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知幻非真,垢即尽除。本来无幻无垢,菩萨亦假立也。甚深秘密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金刚藏何以复有无明秘密有二:一、如来之密藏

观辉居士: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八划之四弥勒菩萨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意译慈氏。姓慈,名阿逸多。意译无胜,胜德过人之意。弥勒是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由前面舟行岸移等譬喻,悟得真随妄转。弥勒菩萨进一

观辉居士: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内容提要:十八天名字: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

禅宗衣钵相传的故事

过去,有一位非常虔诚的居士,平时处处行善,走路时连一只蚂蚁也不踩踏。可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难受的要命。她,静心思考,觉得这都是自己未学佛之前罪业太多而至。于是,他以超强的忍耐力默

禅宗法脉之十祖 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姓氏未详。处胎六十年,将诞之夕,母梦白象载一宝座,座置一明珠,入门乃生,生而神光烛室,体有奇香。及长虽谷食,绝无秽滓,本名难生,后侍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

禅宗、显宗、密宗之间有什么不同

佛学分为显密两宗禅宗,法华宗,天台宗等等都是属于显宗的一个分支,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

显宗、密宗、禅宗有什么关系

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属于汉传佛教。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常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之势。密宗:智慧与方便合一,修行过程从浅入深,环环相扣,能够即身成佛。其实在根本上来说,

杨维中: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在目前的禅宗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将禅宗的创立时代朝前推移。有主张弘忍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的,也有主张道信为禅宗的创立者的。与这一潮流相顺应,有一股抬高北宗禅而相应地降低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