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虚堂和尚语录(卷十)
2025-04-17 12:32

虚堂和尚语录卷之十

偈颂

师入净慈升座。问答罢。忽天使踵门。传奉圣旨。问赵州因甚八十行脚。虚堂因甚八十住山。师乃就举。赵州行脚一日到临济。方濯足间。临济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恰值老僧洗脚。济近前作听势。州云。会则便会。咂啖作么。济归方丈。闭却门。州云。老僧八十行脚。今日却被者驴子扑。辄成一颂。天使杨都知缴奏。龙颜大悦。特赐米五百硕。绢一百缣。开堂安众。续以粮食阙典僧堂弊漏。敷奏伏蒙圣恩。拨赐水田。岁收租三十余石。并免官税。仍颁降楮券一十万贯。重盖僧堂。颂云。

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别有一机恢佛祖。九重城裹动龙颜。

寄集庆开山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赓静学林府判游天泽庵韵

古道兼禅到。躬行得几年。乾坤资定力。心月鉴前缘。一静人难学。三生话未圆。老来重有约。不在北山边。

答洞阳居士麋监丞

冷水水地洞阳春。橐籥乾坤万物新。抛下葛藤提不起。不知缠缚几多人。

送了侍者游台山

慕膻高举兴何穷。秋在黄芦叶裹风。已事未明如蹈火。白云深处见岩翁。

来知客慈峰之乳窦。瞻礼明觉塔

湖边问路入深云。十载心香一炷焚。不见隐之真隐处。晓风凌露叶初闻。

贤侍者号木翁

录曲轮囷儿似痴。春风花鸟自忘机。年来老大浑无用。一任丛林鼓是非。

寄道彬侍者

勃窣家风一任真。述朱终是不成文。何如竹榻吟清夜。月到花梢有几分。

准侍者归省

山空木落岸云轻。吹面霜风有几程。明月修江归梦急。入门先祝老人星。

清禅者游方

金风露邑菊花秋。杞棘当途何处游。衡岳康庐相撞著。恐伊未是汝同流。

圭禅者号石翁

逃空劫外已苍然。玩水观山得几年。闻说听经曾肯首。老来无力补青天。

瞿居士号无知

遇缘触境总茫然。地阔天宽著那边。一点既明超物表。不知将底鉴偏圆。

赠妙洁道人

妙心明洁契如如。操履分明女丈夫。庞老家风殊不二。捷篱高价许谁沽。

废寺

入眼荒蓁古殿秋。岁华迁谢没人修。夜深静听风瓯语。似骂檀那不点头。

越山

翠螺簇簇绕湖滨。寒影清磨古鉴尘。休问冈头望夫石。人间恐有断肠人。

墨戏屠生善老融牛

草木传真笔力高。戴嵩牛在一秋毫。此行莫拟天台去。忍作孤僧过石桥。

题净业图

炼行修身结佛冤。未曾说著齿先寒。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

示惠灵为僧

惠性何如见性通。要教灵验显吾宗。乘时飏下坠腰石。笑捧衣盂继祖风。

佛事

侍者。惠明。编。

咸淳元年三月十一日。恭奉圣旨。宣入大内普说。先于几筵殿。迁理宗皇帝灵舆。入正殿拈香。语录。师不许刊行

安教垂慈契宿熏。鸾舆宫殿出金门。乾坤日月无光彩。草木咸沾旧日恩。恭惟。烈文。仁武。安孝皇帝。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尧仁舜德。济世泽民。垂衣端拱。四十一年显道继明。一十三叶。时康物阜。天清地宁。十方国土果圆。一径西天路活。千花捧足。百宝严身。空中仙乐来迎。大地六种震动。今也次第攀违严驾。奉重春行。一句无私。如何话会。深炷紫檀楼阁现。百千诸佛共遨游。

杨御药奉圣旨。请跋每月念佛图

每月念佛之图。戒禅师所编。自初一定光佛为首。三十日。至释迦世尊。终而复始。犹若贯花。新新不住。念念不停。口诵心思。光明发现。为人天福。此念佛精诚之感验也。然而当月小之日。黄面老子无所念处。若趱在初一日。则定光佛。又无念处。以此究竟得去。无上法王。于当念中。巍然不动。现瑞呈祥。使定光不前。释迦不后。二六时中。抛三作两。唤去呼来。普应大千。统摄法界。了无妨碍。一任流通。真所谓功成行满者哉。

都省董节使起棺

凛凛声华出禁闱。行藏多是合天机。圆明定力人皆有。妙得心传世所稀。都省节使太尉董公。气吞佛祖。眼盖乾坤。赤心奉上。则气烈严霜。纲纪禁庭。则风行草偃。随珠绝类。赵璧无瑕。人间万事只如许。大笑一声。天地空今也溪山云坞。处处逢迎。水鸟树林。互相显发。只如转位就功。出门一句作么生。拊棺云。高空有月千门照。大道无人独自行。

汤正言请为前双林云峰德和尚入塔

劫火曾烹铁面皮。从来不放价头低。有时云外露消息。巇险门风到者迷。某人一生担板。咬姜呷醋。佛眼难窥。两处住山。时止时行。圣凡莫辩。靖退全收晚节。信缘来应古捣。拍板未拈。大星先殒。今则舍利流溢。剖玉斯函。虽然未睹音容。争奈面目犹在。还见么提起骨云。窣堵波中收不得。无阴阳地起云雷。

径山荆叟入净慈祖堂

饿狗纤递古调新。年来奏入胡笳曲。韵出凌霄最上层。听者和者俱不足。天风吹散落西湖。南宕茭芦春水绿。夜深相对共谁语。无位次中陪列祖。

秉炬

师觐书记

闽山青浙水碧。去住悠悠忘影迹。急从秋觐整禅衣。不知天地谁相识。有相识无准的。南山炉[革 (备-人)]正炎。尔看是甚火色。

可拱藏主

进而趋。拱而立。五千余卷。诠注不及。沐浴更衣。信意行。道人潇洒无包笠。火不燥水不湿。铁壁银山从者裹入。

东山秀老请为小师一侍者

一呼便领。终不孤他国师。再唤不回。秪为贪程太速。春云乍敛。宿雨初收。火焰裹转得身来。钵袋子付嘱有在。

本然侍者

清净本然。臭烟[火 逢][火 孛]。抹过两重关。放出辽天鹘。然侍者。将谓吾孤负汝。汝元来孤负吾。偷眼涅槃台上望。果然做得死工夫。

潮州本植禅者

鳄乡枯瘠人。悟得传心诀。无根树子。一植便活。不知寒影落谁边。但觉腥风起天末。植禅者休甄别。当炉不避热铁。

德圆堂主

行不德规不圆。死则活病则痊。寸心多在药炉边。谁委悉实难言。无明火裹雪佛祖冤。

居静副寺

以静照心。日中逃影。以空观妙。大梦方省。万里岷峨飞片云。可如月到千峰顶。静副寺孤迥迥。火后茎茆。点著便领。

至义禅者

背法堂著草鞋去。衲僧义断情忘。观方知彼去。去彼不至方。转入南山炉[革 (备-人)]。不守自己灵光。数茎枯骨撑天地。一叶扁舟载大唐。

惟一知客

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洞然明白。犹落法尘。自己禅只参半夏。行脚眼带来几春。且向寒炉敲石火。不须茗碗验来宾。

暂到如是禅者

背得四大部经。到头不识如是。虚已扣南屏。跨门先领旨。火聚刀山当等闲。去来不在秋风里。

凌霄峰念庵主

正念现前。七颠八倒。竖起拳头宾主分。验人眼活如鹰鹞。闹时禅净非照。凌霄峰顶看云人。天寒不入者炉宠。

祖秀老宿

得之岂在衣盂。赛过南能北秀。胸襟空洞无物。导人如出诸已。正如邪活如死。一个无羁磊苴翁。莫教触著无明起。

如松禅者

夜来好风。吹折门前一枝松。自南自北自西自东。破头山下不雷同。枝枯叶陨腊尽岁穷。磨洗雪霜禁得冷。者回方觉暖烘烘。

惟晓直岁

戴星耕耨。何如叉手插锹。破晓烧畬胜似栽田博饭。近制急抽单子。可是本色道流。更若唤不回头。火焰为汝说法。

妙莲上坐

出水未出水。衲僧未举先知。有子必有房。动著碍人牙齿。休论半池霜倒。且看绿影浮波。如今移向火中栽。劫外香风来未已。来未已掷下火把云。休要葛藤。

树头祖用

黄梅不坠腰间石。鄮岭惟栽带雨松。四十余年今有验。长长短短用无穷。祖衣未得入手。万缘先以顿空。无柄钁头何处著。一时分付丙丁童。

法语。

高丽国淑法师印藏经

如石含玉。非精鉴焉能识其真。道在已躬。苟外求难以适其妙。鉴之弗精则隐微。求之不敏则溟涬。要明体道之源。非朝夕而可求之者也。故我竺土老师。守志不坚。弃万乘尊荣受六年饥冻。于腊月八夜。忽睹明星。不离草座。入不思议之境。说一大藏葛藤。笼络天地日月。包括阴阳造化。致于有情无情。总出他影子不得。三贤十圣无不倾心。外道天魔悉皆拱手。可以报君亲。厚风俗。镇浮去伪。潜利阴益者多矣。末后却道。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间。未尝谭一字。可杀漏逗。从玆关錀不严。便见殊方异域。赤县神州。海藏金文。无处不有。岂止乎破一微尘。而出此经卷而已哉。高丽淑法师者。竺土老师之眷属也。宿熏既深。航海而来。远致一身。愿满十藏。绵历风霜。其志愈笃。遍寻知识。求所未闻。傥能未展经条。入此阿字法门。则五千余卷。总是切脚。且道。切个什么字。[囗@力]蓦然眼皮绽。不得忘却老僧。宋景定癸亥。秋八月。虚堂叟书于四明雪窦西庵。

雪蓬明长老。赴禾兴光孝

雪蓬明老。相从有日。自育王过东山。客栏之下。温然如春。此老之力也。在南屏居第一座。忽淀湖有公选之宠。二年复胜集于双径。仍归第一座群心欢如。今领朝命。遐赴禾兴光孝。临岐聊摅数语。以当祖行。卓锥无地。空余双眼。盖乾坤铁笛横吹。有气不吞云梦泽。烟波渺渺。兰桌依依。雪芦霜苇冷相宜。几度揭开闲对月。鸳湖深处。不必垂丝。长水江头。锦鳞自得。临岐句子如何分付。风飘飘兮吹衣。水冷冷兮声诗。咸淳戊辰秋九月。虚堂老僧书于不动轩。是年八十四。

日本建长寺隆禅师语录跋

宋有名衲。自号兰溪。一筇高出于岷峨。万里南询于吴越。阳山领旨。到头不识无明。抬脚千钧。肯践松源家法。乘桴于海大。行日本国中。渊默雷声。三董半千雄席。积之岁月。遂成简编。忍禅久侍雪庭。远访四明。锓梓言不及处。务要正脉流通。用无尽时。切忌。望林止渴。

雪峰霜林果禅师语录跋

大慧下尊宿。尚多足陌。虎丘下子孙。尚多省数。足陌使之有限。省数用之无穷。骂天翁三传而之霜林。万木正当凋落。郁然兴起。此盖擅省数而得之。善观是录者。可以升其堂。而未可入其室。

真赞。

庆远俊长老请

老不死心未灰。触著恶发。青天怒雷。引得虎头燕颔。竞起丛林祸胎。点著便领。何其俊哉。

净覃藏主请

容易肯人难与共语。竹篦头惜之如金。禅床。角委之如土。净覃知藏善知机。电光影裹分宾主。

以文长老请

天地不仁。出此妖怪有偷营劫寨之机。无喜舍慈悲之戒。正脉将沈。法门凋瘵。如何嗣续松源派。大奸难后越精神。骂人嘴毒如蜂虿。

新建净慈天锡庄请

不其而会。不约而同。晴光烁烁。和气融融。际遇两朝圣主。中兴微庙禅丛。良田天赐平如砥。坐对灵苗岁岁丰。

徒弟宗璞建施水庵请

等是垂慈初无门户。璞玉既分兮可观。梵仪顿举兮难睹。凌霄峰顶看云人。普化堂中第一祖。

日本绍明知客请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磻溪禅子请

怒气噀人。殊不可犯。虽有盖胆毛。且无验人眼。是亦划。非亦划。咬定牙关。一生担板。

光禅者请

初而欣。久而厌。明月夜光。多逢按剑。但信得及。自有灵验。

无则都寺玉几写予梦影。自散席后。言音不相接者十二年。今上径山请赞。笔老墨涩勉而书之

敬而远。亲而疏。明鉴灵腑。善定销铢。凌霄高而众峰拱。海峤耸而蟾影孤。子归就父。吾不识渠。

径山西寮众老郎请

霜严气烈。山空月明。涵养有得。划削不平。拈起则佛祖不识。放下也草木争荣。捱到凌宵八十四。谁知名重九重城。咄

妙源尝拜观师十会语。如南屏双径。提唱甚多。惜乎未尽锓梓。曩曾侍师于凌霄。因有此请不允。今丛林衲子咸欲流传。谨录成后集。倘览者言外知归。则我师之语何剩焉。咸淳五年岁在已巳。佛成道日。亲差住持福州鼓山嗣法小师。妙源拜书

小师(楚萍清塞)谨抽衣资命工刊行

后录终

虚堂和尚新添

敕差住持洛阳万寿法孙比丘宗卓集。

赞禅会图。

黄檗礼佛。掌宣宗

七赤之躯。额有圆珠。问著便掌。胆大心粗。不是大中天子。几乎唤马作驴。大家水底按葫芦。

赵王访赵州。州不下禅床。

坚不刚柔不弱。七百甲子老翁。偏要用此一著。列土王来不下床。高风千古为标格。

肃宗问忠国师十身调御。

万乘垂衣立问端。国师答处太瞒顸。谁知十月清霜重。一阵风来一阵寒。

李翱参药山。

黑豆数无穷。青松盖不尽。臞然老比丘。即此吾无隐。更提云水曲周遮。添得傍人眼里花。

韩愈见大颠。

毡拍板。无孔笛。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临机不解转身。又却随他声色。非声色。洞庭湖外千峰碧。

庄宗宣兴化问答。

君臣庆会豁全机。百亿山河尽贡归。拈起太平无价宝。乾坤何处不光辉。

顺宗问鹅湖大义禅师。

当机一句辟天关。海阔山遥岂等闲。堪笑冬瓜长儱侗。翻成瓠子曲弯弯。

文宗问终南山蛤蜊瑞相。

颠不开。扑不破。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终南山相应和。喜动龙颜。百僚俱贺。谁知。别有弥天过。

庞居士问马大师。

藏头露影问来由。却把西江尽力酬。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

丹霞见灵照女。

冤有头债有主。天然欲访庞翁。恰好撞著此女。揣尽家私。瓜甜蒂苦。因兹上下不和同。牛奶郎忙涂赤土。

庞居士大家团栾共说无生话。

穷厮煎饿厮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脱卯。万顷湘江洗不清。无生曲调何时了。

庞居士阖家都去。

神出鬼没。接响承虚。这一火络。邪法难扶。互将鱼目作明珠。笑倒西天碧眼胡。

绍定四年清明日。住嘉禾兴圣(智愚)为妙源侍者敬赞。

棘林和尚遗书至。

因记七峰来玉几。去年花月下云坳。未周一岁背盟我。剔尽春灯眼不交。

针生大坑。

假道针锋上。行藏云水中。且非心法妙。自是手头通。前辈多遗偈。灵襟出众工。明朝何处去。黄叶度溪风。

琳禅人归豫章。

慎将窥管鉴灵知。用在亡羊愧在斯。莫谓西山好消息。须知江海有名缁。

云山小景。

渺渺晴烟薄。苍苍古树昏。天涯殊未足。对此暗消魂。

孤山。

黯黯青青一望中。迥然不与众峰同。白云散尽江天晓。想见人间无路通。

(右五或载前录。今本不见。故收在此)

和秉彝李君五偈。

深夜何人立少林。见成公案不须寻。堆山积岳难消遣。相对顽然铁作心。

呈瑞喧传是有年。眼前分晓被人谩。自家冷暖知来处。老骨从前不怕寒。

千钧之重一毫轻。好向聊将尉客情。纵拟怪松为玉树。月高依旧可怜生。

晓听君臣庆贺时。六街如昼不曾迷。普贤境界应垂问。手诏来时见紫泥。

炉边呵冻得能多。端石无辜日夜磨。却把悼词为雪咏。诗魔难敌胜修罗。

宠和五偈。调高难续。未免谇是。伏丐笑揽(智愚)再拜。

赠禅客智仁。

法战场中树胜旗。话头何似问头危。古人减灶添兵处。切忌交锋蹉过伊。

问话行者智仁。炷香请语。以此赠之。景定癸亥至节。虚堂老僧书于雪窦。

西庵。送日本南浦知客。

敲磕门庭细揣磨。路头尽处再经过。明明说与虚堂叟。东海儿孙日转多。

明知客自发明后。欲告归日本。寻照知客通首座。源长老。聚头说龙峰会里家私。袖纸求法语。老僧今年八十三。无力思索。作一偈以赍行色。万里水程以道珍卫。咸淳丁卯秋。住大唐径山书于不动轩。

鸣钟佛事。

烹金炼玉。煆圣镕凡。不假钳锤。便成大器。霜清月皎。证圆通三昧之门。云淡天低。破劳生昏迷之梦。寿同空有。永镇化城。最初一椎。如何话会。声钟一下云。劫石有销日。洪音无尽时。

化城鸣钟咸淳戊辰冬十月日。住径山虚堂(智愚)书。

答蓬莱宣长老书

(智愚)启复莱堂头无示禅师。二月初十仆至。收所惠书。且审住持缘法。增胜为尉。所言乏心腹宣劳之人。时节使然。当体古风。地藏道。诸方说禅浩浩。争如我种田搏饭。者般说话。大有田地。风穴见破屋数间。单丁者七年。沩山吃橡斗子九载。此皆哲人事业。光明后世如此。但恐无久远之心。今则利道交行。不可举目也。况蓬莱海上名山。前辈行道之地。自当退步谨愿。以丛林为念。以众人为心。自然般若之缘胜起。香风四吹。何患无宣劳者。勉旃。是请承惠紫茹。两月不甚佳想。交运如此。灵隐已脱。选相伴而已。光老恐三月初进院。移单归松源塔所去。庶耳根清净。又得江湖兄弟相伴。饮茶道话足矣。寄来提唱。已一一点校。付则师封去。缘方郎母信。塔住几时。凡后措辞遣言。子细锥札古今。详尽大意。下刃处较严。莫似诸方泥中洗土。春喧善宜调摄。至祝不尽。二月二十八日(智愚)启复。

示权净侍收。

出家人务。在洁清净勤策三业。不当尘俗污居。老夫偶适之。低细教育。今其照前所戒。洁己虚心。学业周身。以了出家本志。如其不然。请出此扃。

辞世颂。

八十五年佛祖不识掉臂便行太虚绝迹。

虚堂和尚语录卷之十(终)

行状。

师讳智愚。四明象山陈氏子。虚堂其号也。家近邑之普明寺。相距一里许。有山。其祖欲卜寿穴。相者谓。此地高则荫子孙富盛。低则当出异僧。祖曰。愿得僧以副吾崇佛之志。及祖葬未数年。母郑氏尝梦。一老僧修而臞。长挹乞饭。因而娠焉。逮生之夕。母复梦如前。年十二。父母携师。拜祖坟。言其事。师若有所忆至十六岁。无经世意。父母见有异相。舌贯鼻端。听其依普明寺僧师蕴出家。一日闻诵杜工部天河诗。长时任显悔。秋至辄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忽有警发。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公务外。惟坐禅。二老抚爱。常置之左右。道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通夕与语无倦。是时运庵师祖。谢事真之天宁。解后语话。见其气宇不凡。未几赴道场。携师过霅上。剃染为不厘务侍者。凡入室。常举古帆未挂因缘。不许下语。思之。古帆未挂话。有甚难会。其实只是一沤未发已前事。何得不教人下语。造方丈。通见解声未绝。庵云。何不合取狗口。静地里密密体取去。归寮不觉躁闷。忽然会得古帆未挂话。清净行者不入涅槃话。次日入室。却问南泉斩猫儿如何。师云。大地载不起。庵低头微笑。自此遍历诸大老之门。与石帆衍叔结盟。游江淮湘汉。巡礼祖塔。坐夏荆门玉泉。因思虞察院于疏山寿塔因缘发明。孜孜参究因过庐山。大雪弥月。在东林旦过堂。夜坐无心中。会得大岭古佛放光时节。自此凝滞泮然。其时无二月和尚主福严。奔走龙象。师往依之。即命典藏。有修首座饱参硕学。归隐南岳。影不出山。未尝容易肯可诸方。师与商略古今。反覆博约。深相契合。有北禅礼和尚。机辩峻捷。衲子少得登其门者。师一日访之。厉声曰。新到相看。礼云。长老不在。师云。已得真人好消息。礼出唤行者云。新到僧在那里。师指露柱云。和尚问。尔何不答。礼云。甚处来。师云。福严。礼云。行李在甚么处。师云。在旦过堂。礼云。我不问尔者个行李。师云。若是那个行李。北禅门下著不得。倾倒不忍舍。由是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净问云。尔还知所生父母通身红烂。在荆棘林中么。师云。好事不在匆忙。净随后打一拳。师展两手云。且缓缓。时笑翁和尚住灵隐。以虎丘旧职。命师再尸藏事。举住杭之广觉。力辞。忠献史卫王秉钧轴。嘉禾天宁别浦。以师名闻之。出世兴圣。实绍定二年也。复迁报恩。开府存耕赵公。以明之显孝。力请。开山。复迁瑞岩。二年丐退。掩关启霞。萃成颂古代别。延福虚席侍郎黄公。坚请主之。继迁婺之宝林。五年婴强寇之难。归松源塔下。东谷和尚主冷泉。欲举立僧。恐不俯就。衲子再三礼请。师从之。开室普说。垂三转语。罔有凑泊。宝祐戊午。育王虚席。禅衲毅然陈乞。有司节斋尚书陈公。嘉其公议。特与敷奏。是年四月领寺事。三年吴制相。信谗怀隙。辱师欲损其德。师怡然自若。始终拒抗。略无变色。圣旨宣谕释放。作偈奉谢云。去时晓露消袢暑。归日秋声满夕阳。恩渥重重何以报。望无云处祝天长。古愚余尚书典乡郡。特以金文延之。迫于晚景。退闲明觉塔下。作终焉计。景定甲子有旨。诏住净慈。衲子奔集。堂单无以容。半居堂外。上彻宸听。赐绢百疋造帐米伍伯硕。楮券十万贯。是年秋。又赐田参阡余亩。即今天锡庄是也。十月帝崩。召师入内。对灵普说。两宫宣赉忧渥。丁卯秋迁径山。冬十月朝廷降香。遣使祷雪。问师期应。师曰。今夕果至期无爽。回奏赐绫牒贰拾道。银券等。一新僧堂浴堂行堂。区区工役中。犹励众无怠。师感两朝恩遇之宠。将所赐帑帛。创小庵于望云亭之东。扁曰天泽。就筑塔为归藏之地。师平生性不通方。与时寡合。临事无所宽假。言才脱口。则释然无间。以是学者。畏而仰之。二十年常举灵云两处不答。征问衲子。少有契其意者。已巳。十月五日。祖忌拈香罢。忽感微疾。越二日。书偈沐浴。端坐而逝。春秋八十五。夏腊五十三。嗣法十数人。语录二帙。已行于世。门人奉全身。瘗于塔焉。咸淳十年十月十一日。新札差。

住持庆元府清凉禅寺嗣法小师(法云)谨状。

(行状或唐刊系。在后录末。今本不见。入付于此)

祖翁在世。语录二帙。刊流天下。宋咸淳五年晋之。续录后集。已成三卷。而本朝未刊行之。先师常为言。而未果成也。为人之后者。曷无勇为乎。仍搜遗逸。新添数纸于后录之尾。锓梓于龙翔。正和癸丑开炉日。拙孙(宗卓)敬书。

沙弥宗哲等施财开版。虚堂和尚新添(终)

End

虚云老和尚圆寂前对僧团的嘱咐

◎ 体 光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

广钦老和尚闭关

1933年,42岁的广钦老和尚决定闭关修行,他向转尘法师辞别,独自来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这座山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经常还有野兽出没。老和尚觉得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没有红尘俗世的打扰,越有利于修行。于是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李叔同为何要出家做和尚

◎丰子恺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说明了李先生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要变化一下,所以要讲讲话。但是我今天要讲话,讲些什么话呢?首先我要讲:事物是不断地发展,情况也是不断地变化,我们弘法寺2006年做了6件大事,那么这6

石林和尚

◎ 普 济石林和尚见庞居士来,乃竖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机,试道一句子。士夺却拂子,却自竖起拳。师曰:正是丹霞机。士曰:与我不落看。师曰:丹霞患哑,庞公患聋。士曰:恰是。师无语。士曰:向道偶尔。又一日问士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真修实干的青萱老和尚

◎ 界 诠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地修。到目前为止,真修实干的人太少了!有些学教理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正去修又放不下。我见到楮楼的青萱老和尚,他是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梦参老和尚开示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 法 正一、高旻寺革除经忏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

自限的克契和尚

◎ 一 念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克契和尚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一天,佛

具德和尚的家风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礼,亦称具德礼,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族弟,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学,又不好经营

担当和尚

高 人在明末清初,云南出了个诗书画三方面造诣都很深、且风格自成一家的担当和尚。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籍浙江淳安县,明代初年从戎于云南,遂落籍。1593年,唐泰出生于晋宁县晋城上东街的一个书香门

冬瓜和尚预知时至

◎ 大 安清代有一位和尚,挺有意思,称为冬瓜和尚,就是他喜欢吃冬瓜。在一个不大的寺院--华严庵那里住,平时也不太讲话,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逛街。每天逛街,人家都不知道他怎么回事:这个出家人是不是修行啊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徐浩书《不空和尚碑》

◎ 薛 鑫唐代徐浩所书《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额题隶书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16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于大兴善寺。螭首龟趺,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23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刘素云: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哪五个法?

下面我想跟大家重点说一说,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什么法?大家想一想,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圆寂,给我们表了什么法?我概括的总结了一下,因为老和尚的光盘我才看了两遍,看得不深不透,所以理解的也不深不透,就我目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佛教界不太出名的韩国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圆寂了。他俗姓黄,法名河潭,19岁在金刚山长安寺出家,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修行。他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广钦老和尚讲述一次殊胜的念佛体验

念佛三昧的殊胜境界,得道之人一般不去广宣,修学之人仅可感受了解三昧相状,不可执着其境界。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

鉴真和尚在广

鉴真和尚在广◎ 吴 平鉴真和尚等沿桂江而行,经七日至梧州,接着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因病圆寂,鉴真和尚办完丧事,带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端州,载于《唐大和上东征传》:下桂江,七日至梧州,次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师

东瓜和尚

彭际清东瓜和尚。不清楚他的名字,俗姓孙,杭州人。喜欢吃东瓜,因此人称他为东瓜和尚,出家于华严庵。为人沉默不语,整天游行于街市之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历经十余年,众人始终无法测知他的境界。与邻庵僧人慧照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从谂和尚的籍贯

从谂和尚的籍贯◎阿部正雄赵州从谂和尚的名讳和籍贯,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青社(或青州)淄丘人,名全谂或从谂。这以成书于后唐中主保大十年(952)的《祖堂集》、撰成于端拱元年(988)的《宋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去杀的畜生太多了,虽然有的我并没有亲手杀它们,但却是因我而杀的,所以果报就现在我的身上。民国六十三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在关房中拜净土忏,准备要求生西方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惟觉老和尚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问题一: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 赜 赞上堂一次受昭觉请,拈帖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不从天降,不从地涌。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囊藏被盖!请维那宣过。升座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鹄白乌玄。头头露现

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

从 伦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无穷 ,南岳岐分巍峨而联绵不尽 。云仍曼衍,枝叶滋荣 。非止荫覆人天,抑亦光扬祖道 。无说之说,须知意不在言;无闻之闻,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极无喻之道 ,绪余影响者也。故临济祖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广钦老和尚法语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

长沙和尚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徇缘接物,随宜说法,时谓之长沙和尚。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

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一、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