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典藏: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二卷
2025-04-20 08:06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上堂二

上堂。僧问。譬如掷剑挥空。有一人剑亦无。虚空亦不挥时如何。师云。大众。见尔败阙。进云。学人只管推出。和尚何不放行。师云。莫谤崇宁好。进云。为什么不肯承当。师云。藏身露影。进云。今日捉败。师云。果然。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云。天地莫能知。进云。见后如何。师云。古今成榜样。进云。仁义只从贫处断去也。师云。鬼窟里出头来。乃云。青郁郁碧湛湛。百草头上泄天机。华簇簇锦簇簇。闹市堆边露真智。金声玉振掷地风光。电转星飞通天作用。不与万法为侣。则且致。针眼鱼吞却嘉州大像时如何。恶。下座。

上堂。问如何是尘尘三昧。师云。点滴不施。进云。是一是二。师云。毫端宝刹。进云。两彩一赛去也。师云。痛领一问。僧云。苍天苍天。师云。未领在。问世尊拈华迦叶微笑。和尚说法有何指示。师云。一物也无。进云。为什么一物也无。师云。为尔无眼。进云。争奈学人何。师云。一任[跳-兆 孛]跳。乃云。目前绝对待。万境森然。物外有玄机。当阳卓荦。棒喝照用。拈向一边。语路纵横。放过一著。尔诸人向这里。拨得一线路去。直下孤危倘未拨得。鼻孔尽在山僧手里。拈拄杖云。穿却了也。击禅床。下座。

上堂。僧问。团团无缝罅。因甚么得恁奇特。师云。七华八裂。进云。言中有响去也。师云。且缓缓。问长至一阳生。君子道长时如何。师云。衲僧门下无许多事。进云。万法是心光又作么生。师云。却好高著眼。进云。直下承当去也。师云。利剑挥空。乃云。离相离名绝尽绝迹。一回拈出一回新。一度用著一度快。横该万有竖透金轮。内没纤毫外无点缀。若能不作圣情凡解。担荷展演得去。入廛垂手著著有出身之机。退处孤峰处处历刹尘之境。恁么中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恁么。全提一句作么生道。拨开向上一窍。千圣齐立下风。下座。

上堂。僧问。去岁今朝今日去。今年年是去年年。如何是物不迁。师云。眉毛在眼上。进云。恁么则改故换新去也。师云。莫错认进云。如何是不错认底。师云。好看取。进云。劫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旧白云中。师云。转得回来不直钱。问万物维新之际。一人纳庆之辰。如何是新年头佛法。师云。孟春犹寒。进云。恁么则法不孤起。师云。坐却主人翁。什么处出气。进云。长空有月千门照。师云。随人脚跟转。乃云。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一法万法若有若无。毗卢普贤凡夫法界。尽在个里。好不资一毫。丑不资一毫。匝地普天内外包括。未有天地世界。已早见成。及乎万汇资彰。凝然不变。若向一气未兆已前。著得眼去。落第二头。更于万物见成之际。信得及去。转没交涉。新年旧岁历历分明一句作么生道。日日香华夜夜灯。下座。

上堂。僧问。十五日即不问。如何是和尚分明为人一句。师云。当阳见定无毫发。拟议寻思隔万山。问正当上元。水牯牛在什么处。师云。铁棒打著疮痕露。乃云。拨尘见佛。未免眼里撒沙。闻声悟道。亦是耳中著水。直得生佛无阶级。空界悉等平。净裸裸绝思惟。赤洒洒没可把。犹未离这边事在。更须挥金刚宝剑斩断謷讹。拈杀活拄杖打破得失。亦未明向上一窍在。傥或具大丈夫意气。有烹佛祖钳锤。直下向那边承当得。却来这里横三竖四坐一走七。荷负宗乘提持祖印。有时放行。同彼同此。见随类身。和光顺物。有时把住。莫道佛眼觑不见。设使尽大地草木。悉变为千百亿身。放无数光明。也照不著。且道。即今作么生。若不蓝田射石虎。几乎误杀李将军。下座。

上堂。僧问。横穿碧落倒卓须弥。未审是什么人分上事。师云。入地狱人分上事。进云。却是他安身立命处。师云。瓦解冰消。进云。此心能有几人知。师云。只恐不知。乃云。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倾盖如旧白头如新。两镜相照不隔纤尘。遍界未尝示相。毫端普现色身。止犹谷神动若行云。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下座。

上堂云。禅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绝功勋。建功失旨。闻清声外句。莫向意中求。转照用机关。柄佛祖钳锤。有佛处互为宾主。无佛处风飒飒地。心宁意泰响顺声和。似恁么人。且道。向什么处安著。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下座。

上堂云。本来是佛。无成不成。正体湛然。离出不出。本分事上直得万里无片云。犹未可放过。更说什么诸余。其或随机。且论个出世不出世。所以道。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且道。释迦老子即今在什么处。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下座。

上堂。僧问。了了见无一物。未审如何。师云。好个消息。进云。功不浪施去也。师云。只恐脚不点地。进云。回头看浒眼。特地一场愁。师云。果然浪走。僧问。学人不起一念时如何。师云。自伤己命。进云。因谁致得。师云。莫换崇宁舌头好。问妙体本来无处所时如何。师云。脑后拔楔。问如何是玄中玄。师云。玄杀尔。进云。石人暗点头。师云。言犹在耳。乃云。举无遗照。十方刹海目前观。正体堂堂大千同一真如性。各守本位去。山是山水是水。互换投机去。星辰易位祖佛潜踪。两处绝聱讹。二边纯莫立。无可不可悉得安居。随时应缘凝然湛寂。且道。长养圣胎一句作么生道。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下座。

上堂。僧问。如何是平展之机。师云。纵横十字。进云。且得没交涉。师云。什么处没交涉。僧云。脑后拔箭。师云拶。问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师云。吾常于此切。进云。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师云。须是有转身处始得。僧云。欲行千里一步为初。师云。信受奉行。乃云。国无定乱之剑。四海宴清。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若道有承恩力处。正是土上加泥。更或削迹吞声。亦乃将南作北。到这里纵横十字。未免謷讹。据位投机。犹较些子。且作么生是据位底句。寒山逢拾得。抚掌笑呵呵。下座。

上堂。僧问。江边临水者。尽是采鱼人。锦鳞红尾作么生取。师云。莫妄想。进云。不妄想时如何。师云。不计工程得便休。进云。碧潭深万丈。直下取鱼归也。师云。更须退步。问一尘含法界时如何。师云。暗里髑髅明世界。乃云。祖祖相传传底事。佛佛授手不唯他。若存情识论知解。耳里尘沙眼内华。所以道。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不著佛法僧求。呼唤不回。笼罗不住。更须知棒喝交驰。照用同时。向上一窍始得。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下座。

上堂。僧问。一雨普滋。还有佛法也无。师云。全承他力。进云。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去也。师云。也须干剥剥始得。进云。尽大地总是教。学人如何趣入。师云。和头没却。进云。恁么则两重相见。师云。料掉没交涉。乃云。牛头没马头回。千圣不知。前三三后三三。河沙莫算。低低处平之有余。高高处观之不足。东胜身洲走马。南赡部洲著扑。扇子[跳-兆 孛]跳上天。东海鲤鱼发怒。直得雨似盆倾。大千沙界悉己弥漫。且道。是牛头没马头回。是前三三后三三。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下座。

上堂云。棒头取证。撤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更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平白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总不依倚时如何。红霞穿碧海。白日绕须弥。下座。

上堂。僧问。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未审无位真人还有寒暑也无。师云。汗流似雨。进云。分明在目前也。师云。莫向目前作窠窟。进云。争奈即今何。师云。钝置阿师。乃云。暑气蒸人如堕甑。四肢流汗似浇汤。赖他白羽全施力。引得清飙一袭凉。诸人还觉寒毛卓竖么。札。下座。

上堂。僧问。须弥山意旨如何。师云。推不向前。约不退后。进云。未审还有过也无。师云。坐却舌头。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提坐具云。这个是境。如何是法。师云。却被阇梨夺却枪。进云。和尚今日为什么退己让人。师云。只有先锋无殿后。进云。未审如何是殿后。师云。还我话头来。乃云。田地稳密底。抬脚不起。探头太过。神通妙用底。放脚不下。收身未转。直饶十字纵横朝打三千。犹较些子。且道。謷讹在什么处。若知有去。始见全提半提。傥或未知。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下座。

上堂。僧问。南泉斩猫儿意旨如何。师云。杀活临时。进云。赵州戴草鞋又作么生。师云。是他屋里事。进云。打鼓弄琵琶去也。师云。且莫诈明头。乃云。有佛处罗笼不住。无佛处荒草寻人。放行也触处光新。把住也乾坤陡变。且道。向上人来时如何。他家自有通霄路。下座。

上堂云。休夏自恣海众常规。秋色澄清乾坤肃杀。般若流运动静一如。时节不相饶。炎凉倏改变。无生曲调韵出清霄。至宝常轩光吞万象。古今不覆盖。见在没遮襕。一念不落诸缘。证取自家境界。何必灵山觅佛少林问祖。会么。解开布袋无拘束。切更勤看水牯牛。下座。

上堂云。一言截断千圣消声。一剑当前横尸万里。所以道。有时句到意不到。有时意到句不到。句能刬意意能刬句。意句交驰衲僧巴鼻。若能恁么转去。青天也须吃棒。且道。凭个什么。可怜无限弄潮人。毕竟还落潮中死。下座。

上堂云。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言句上作解会。泥里洗土块。不向言句上会。方木逗圆孔。未拟议已蹉过。正拟议隔关山。击石火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且道。此理如何。苦瓠连根苦。甜菰彻蒂甜。下座。

上堂云。云腾致雨世界索然。日照天临乾坤廓尔。文殊堂里万菩萨纵然显现。晴是晴雨是雨。山是山水是水。阿那个是万菩萨。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下座。

上堂云。定乾坤句包古括今。透生死关超声越色。鬼窟活计百千万劫难出头。截断众流。一片虚凝没依倚。设使乾坤倒覆大海翻腾。草木丛林悉皆化为刀枪矛盾。也动他一点不得。且道。凭个什么恁么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下座。

上堂云。眨上眉毛早蹉过。塞却眼更形言语。转周遮合取口。尽大地都为一尘。佛眼觑不见。一大藏都为一句。海口莫能宣。也未提得一半在。忽然踏破化城时如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下座。

上堂云。风清户牖明明古镜高悬光射斗牛。凛凛太阿横按。外魔临之胆慑。妖邪拟之魂亡。千圣拱手归降。十方居然坐断。外绝四维内绝理事。直下便是。诸人还见么。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下座。

退院归辞众。上堂云。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为无为益无益。梯航三有津济四生。是衲僧家本分事。虽然时节到来一刀两段。要且鼻孔不在别人手里。所以道。动若行云。止犹谷神。既无心于彼此。亦无象于去来。如是则去来不以象。动静不以形。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且道。临行一句作么生道。本是林下人。却归林下去。下座。

住夹山。师在公安天宁受请。拈帖示众云。百草头上荐取。争如个里承当。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当炉避火。若也见得。坐断一切人舌头。苟或未然。却请维那剖露。

师指法座云。毗耶借座灯王。万寿灯王借座。且道。是同是别。还委悉么。幸自可怜生。应须高著眼。

升座示众云。钩头有饵。句里无私。已泛扁舟。放行纶线。还有冲浪锦鳞么。僧出云有。师云。高著眼。僧拟议。师云著。问锦官罢钓。泽国重游。方为万寿之宾。又作碧岩之主。流水下山即不问。白云归洞意如何。师云。旧店新开。进云。好音在耳人皆耸。一句无私亘古今。师云。大家在这里。进云。万丈白云藏不得。一轮光透照无私。师云。到家一句作么生道。僧拟议。师云了。师乃云。目前无异草。遍界绝遮栏。域中日月斩新。方外乾坤独露。直得龙天释梵动地雨华。妙德空生目瞪口呿。行棒行喝拈向一边。云月溪山放过一著。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碧岩不离此处。此处不离碧岩。摄大千于毫端。融芥尘于刹海。衔华鸟过抱子猿归。湛寂凝然。应真不借则且致。只如无阴阳地上。成得个什么边事。万卉正资和气力。碧岩先发一枝春。复举。马大师问药山。子在此许多时。本分事作么生。山云。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祖云。据汝所见。可谓协于心体而布四肢。何不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山云。某甲何人敢言住山。祖云。不然。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由是住山。师云。大众古人得意之后不忘利生。直入深山提持宗要。山僧暗昧。岂敢仰攀。如是则更不用篾束肚皮。却有个折脚铛子。与方来共守寂寥。若信得及。不在忉忉。或未谙详。听取个末后句。高峰突兀倚天门。青嶂虚闲可垛跟。折脚铛儿幸然在。不妨携去隐深云。虽然如是。也须是大家出一只手始得。且道。毕竟如何。妙舞应须夸遍拍。三台须是大家催。

师入院。指方丈云。个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夹山顶[寧*頁]通一窍。放出天彭老古锥。既放伊出头。且道。作得个什么伎俩。冲浪锦鳞来入罟。漫天网举不饶伊。

师指法座云。大众。还识宝华王么。更不落二落三。便敷座云。野猿抱子归青嶂。幽鸟衔华过碧岩。此地昔时曾作客。今兹为主愧无惭。众中还有辩得宾主底衲僧么。僧问。雨细柳拖金线。风和华绽锦屏。云月溪山即不问。到家一句若为论。师云。坐断天下人舌头。进云。只如尖新底事又作么生。师云。尔还识得舌头么。进云。云到碧岩千仞翠。月当青嶂万溪春。师云。更进一步始得。进云。莫便是摩竭令也无。师云。放尔三十棒。师乃云。门下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灵云陌上桃华。处处芳菲溢目。香严岩畔翠竹。时时撼影摇风。直得一击忘所知。一见绝疑惑。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若能见无见之色。闻无闻之声。拨转路头踏翻关捩。句句超佛越祖。尘尘耀古腾今。处处离色绝名。个个斩钉截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王库刀发十钧弩。壁立万仞坐断十方。可以入大解脱门传正法眼藏。向尧时舜日共乐升平。鼓腹讴歌归家稳坐。且到家一句作么生道。但愿春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复云。昔传明有通天作略跨海神机。使无舌人说无义语。收洛浦接青峰。辨石霜赏佛日。险崖句峻陷虎机深。电激星飞珠回玉转。建兹宝刹风范具存。而山僧庶事不才。何以继其高躅。既辞让不及转透无门。不免借一条路。向无言处演言。无事处生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且贵始末相符。头正尾正。敢问诸人。还见夹山老子么。莫从百草巅头荐。觌面无私亘古今。

澧州权郡张朝散。请师就香积院开堂。师于权府手中接得疏。示众云。言言锦绣句句珠玑。赞无上乘显正法眼。应须未举已前荐取。文彩之外承当。苟或未然。却请宣过。

师指法座云。大众见么。宝华王座列祖共登。车不横推理无曲断。便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今上皇帝。祝严圣寿万岁万岁万万岁。伏愿。睿算等乾坤。圣明逾日月。龙图凤历弥亿万年。玉叶金枝亘百千劫。次拈香。奉为权府通判朝请检法。在坐尊官诸衙勋贵。伏愿。高迁禄位永固寿基。又拈香云。此一瓣香。淮甸昔年酬价。锦官旧日曾拈。如今海众要知。不免分明说破。奉为蕲州五祖山第十二代故演禅师。爇向炉中。与天下衲僧出气。遂敷坐。洛浦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早是第二了也。若论胜义谛中真胜义。文彩未兆一槌未落。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不于言下荐。不向意中求。既然草偃风行。不免随波逐浪。还有共相证据者么。师乃云。烁迦罗眼顶上放大光明。摩醯首罗面门现奇特相。一言含众象。一句逗群机。何止猛虎穴里横身。万仞峰头侧足。所以道。显大机明大用。得失俱丧是非杳忘。绝尘绝迹透色透声。重重无尽事事圆融。又如华严法界无边香水海。不可说浮幢王刹。尽向这里一时开现。即此现成。即此受用。不以眼见。不以耳闻。不以口谈。不以心知。还证得么。若也证得。不必觉城东际初见文殊。楼阁门开方参慈氏。敢问大众。且道。即今是什么人境界。举拂子云。卢舍本身全体现。当机直下没纤毫。到洛浦上堂云。万木萦纡一迳遥。耽耽古屋枕山腰。今朝喜到深深处。几度飞书辱见招。烁烁山桃似火。丝丝溪柳拖金。日暖风和莺吟燕语。所以不离普光殿。不出菩提场。遍游华藏海无边刹境。左穿右穴重重无尽一一交罗。且作么生是洛浦深深处。觌面若无宗正眼。回头只见翠山岩。

留首座上堂。古路坦然真规不坠。纪纲得所表帅得人。内肃外宁安家乐业。以大千界为一真境。以十方佛同一舍那。文殊普贤交光相罗。观音弥勒擎拳合掌。临济德山互相赞成。白牯狸奴了无向背。可以演无生曲唱太平歌。且超情离见一句作么生道。木人把板云中拍。石女含笙井底吹。

上堂云。三春已过九夏方新。聚玄徒云间。扇真风世外。不促一念不涉三祇。当人随处见成。个个顶门有眼。若便恁么承当得去。放行把住全不由他。出没纵横更非外物。若使上流观见正在半途。明眼相逢难为透脱。山僧虽无金刚宝剑衲僧向上钳锤。昔在五祖白云拾得数个金刚圈一篮栗棘蓬。九夏之中与诸人共相切磋。遂举拂子云。大众还见么。且道。这个是金刚圈。是栗棘蓬。不容浅见衲僧会。唯许通方作者知。

上堂云。丁一卓二本分钳锤。捏聚放开作家受用。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还委悉么。掬水月在手。弄华香满衣。

上堂云。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底。且作么生是无面目底。芍药华开菩萨脸。棕榈叶现夜叉头。

解夏上堂云。圆觉伽蓝豁开户牖。华严刹海大座当轩。促百千亿劫为一念。岂止百二十日长期。延一念作百千亿劫。宁论此世来生。始见流金烁石。俄然玉露垂珠。时节不相饶。物理有变复。当时结夏。普天匝地一时结。此时解制。普天匝地一时解。结时初不相著。解时初不相离。到这里通一线晓一机去。尔为尔我为我。长底长矩底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于中也无去来亦无动转。浩然太均同归一致。然后放收擒纵得大解脱。更唤什么作尔作我作长作短。一时截断。且自恣一句作么生道。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谢维那直岁上堂云。烹金琢玉。须资作者钳槌。荷教扶宗。必仗本分兄弟。交为肘臂互作主宾。便可以显大机发大用。布慈云洒甘露。驾慈航观断岸。超生死越涅槃。令他天下衲僧顶门上放光。脚跟下历落。个个如龙如虎。人人玉转珠回。非唯扶竖丛林。亦乃流通正眼。岂不是奇特事。敢问大众。奇特一句作么生道。妙舞更须夸遍拍。三台须是大家催。

开炉上堂。僧问。古者道。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如何是敲空作响。师云。释迦老子来也。师乃云。三世诸佛向火焰里转大法轮。热发作什么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也须照顾眉毛。若是聊闻彻骨彻髓。信得及见得彻。直下与三世诸佛同生同死。与火焰同起同灭。当处解脱得大安隐。衲被蒙头便是个清凉世界。苟或未然。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上堂云。一向不恁么。目视云汉不狥人情。一向恁么。灰头土面带水拖泥。恁么中不恁么。就下平高。不恁么中却恁么。从空放下。或有个恁么不恁么总不管。亦无明亦无暗。亦不放亦不收。且道如何。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上堂云。天寒人寒。大家在个里。滴水滴冻。无这闲工夫。庭际之人。蓦地觅心不得。衲衣下事。谁谙野火烧山。千重百匝没遮栏。汉去胡来绝回换。且作么生是不离当处底一句。鹤飞千尺雪。龙起一潭冰。

上堂云。雪窦道。义出丰年。俭生不孝。于衲僧门下是放行是把住。若人道得。老僧分半院与伊住。师云雪窦病多谙药性。经效始传人。个中或有知丰知俭知放行知把住底。亦何必分半院与伊住。烧香发愿。只图他早有个院子住。使尝些滋味。且免得穷厮煎饿厮炒。

上堂云。满天和气匝地韶光。柳眼迸开桑条憋破。华枝似锦鸟语如簧。八穴七穿。篆不雕之心印。百头千绪。演不说之妙门。物物上明头头上现。当处截得断去。死火不重燃。直下信得及去。枯荄生物外。不涉程途则且置。和泥合水一句作么生道。还家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

上堂云。韶华二月半。漏逗浑莫算。米少食无盐。钉菜崖空饭。吞底栗棘蓬。跳底金刚圈。分外展家风。秦时[車*度]轹钻。

End

一行禅师的一生

◎ 果 祈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释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姓张,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龙潭崇信禅师

◎普 济【原文】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

大颠宝通禅师

◎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 普 济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

南岳慧思禅师

◎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慧南禅师

◎ 肖 来2023年农历三月十一至三月十七,黄龙宗祖庭江西九江修水黄龙禅寺举行黄龙宗初祖慧南禅师圆寂954周年纪念活动,并于5月6日晚在黄龙祖师舍利塔院,供七天七夜不灭常明灯954盏以示纪念,惟愿正法

唐代灵佑禅师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原文】如下:《劝安老病僧文》曰:贫道尝阅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吾我见。每至晨

题秀禅师房---韩 愈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渔竿下钓沙。 摘自《全唐诗》卷344

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 王 维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

雪窦禅师的师承

雪窦禅学思想的形成有其广学经论、积淀深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云游参拜,求师证道的践行。宋代僧俗交往广泛,雪窦禅师交游禅门内外,以下就师承方面加以论述。雪窦禅师嗣法于云门宗智门光祚,而其思想可远溯于青原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苏东坡与道潜禅师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千古楷模唐朝百丈怀海禅师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普化禅师

日里与友闲谈自在,想到普化禅师的自在无着,心生欢喜。普化禅师是盘山宝积的法嗣,马祖道一的法孙。被日本普化禅宗奉为鼻祖。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有时候会到临济寺去,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他才去

大错禅师

◎ 袁 源大错禅师,俗姓钱,名邦芑(qǐ),字开少,丹徒(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末清初,为江东大儒,南明隆武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钱邦芑被授以贵州巡抚,他知难而进,企图挽狂

密云圆悟禅师

◎ 明 尧宁波天童密云圆悟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字觉初,宜兴(今江苏境内)人,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出生。圆悟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俨然若有所思。八岁时,不由师教,即能念佛。从十五岁开

无准师范禅师

◎ 佚 名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四川剑州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时投同乡阴平山昭庆院道钦法师出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熙五年(1194)冬受具足戒。翌年往成都正法寺圆悟克勤禅师法孙先首座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

荷泽神会禅师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

阐教禅师塔铭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

虎丘绍隆禅师

在金兵入侵、国之将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处于世局动乱的绍隆禅师,有着坚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随着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间,尽得法要,开演出临济宗虎丘派。 访师悟道绍隆禅师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愚庵智及禅师诗五首

早出余杭感怀 佛祖宏规有准绳,侯门无事愧频登。苍茫五髻三更月,迢递千岩万壑冰。心迹任教同槁木,姓名何必上传灯。觉天不夜空无际,寂寂行看慧日升。答东皋伯远法师二首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切柏代香

云居道齐禅师

◎ 大 德洪州云居山第十一世住持道齐禅师,洪州人也,姓金氏,礼百丈山明照禅师得度遍历禅会,学心未息。,后遇法灯禅师,机缘顿契, 暨法灯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 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 我有一转

行端禅师

◎ 法 藏元叟行端禅师在藏叟善珍禅师门下顿悟,他顿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 行端禅师(1254~1341),俗姓何,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径山藏叟善珍禅师法嗣,是大慧宗杲

医师与禅师

◎ 吴礼鑫一个医师信奉佛道,崇拜佛祖。有一天,医师决定到一座名寺去寻访真佛大道。当医师走到一座山的山角,他碰到一个中年男子被蛇咬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马上想方设法抢救了那个男子,又继续赶路而行。当医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黄念祖:德遵普贤 第二卷

德遵普贤 第二卷黄念祖老居士本品是第一品的继续,是通序中众成就的补充,不但是补充数量,而更重要的是会众崇高无比的妙德,无边的圣众完全都是尊重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之德说不能尽,他是华严的长子,在华严

唐代高僧道钦禅师

唐代高僧道钦禅师◎宗 智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苏州昆山内,俗姓朱。道钦是禅宗四祖旁出法嗣法融门下七世传人。禅师自幼推崇儒家学说,二十八岁时遇到玄素禅师。玄素禅师对他说:我观你的神气温和清纯,

道信付法牛头山法融禅师

道信付法牛头山法融禅师◎ 普 济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

宝峰禅师的境界

宝峰禅师的境界◎黄夏年 《宗鉴法林》是一本介绍禅宗公案境界的书,作者集云堂以某一具体公案为例,然后再对此公案进行解说,之后再附上历代禅师的悟境,以此说明公案的作用。《宗鉴法林》卷三十六曾举金陵高峰寺

盘山宝积禅师

盘山宝积禅师◎ 禅 悦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买猪肉。他听客人对屠夫说:精底割一斤来!屠夫放下刀,叉手说:长史!

宝彻彦充二禅师

◎ 普 济 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侍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曰:急。师曰:急个甚么?祖曰:看水。师使扇次,僧问:风性常住,无处不周。和尚为甚么却摇扇?师曰:你只知风性常住,且不知无处不周。曰:作

定光禅师

坊间流传的定光禅师与闽西地区的定光佛文化混淆,乃至被上升到定光佛或燃灯佛的地位。但天台山的定光禅师却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修行成就者。在浙江天台山有不少关于佛教菩萨、罗汉的传说,但将智者大师以梦境招引至此

月泉同新禅师

◎ 明 尧燕京鞍山月泉同新禅师,燕京报恩林泉从伦禅师之法嗣,俗姓郭,燕都房山人。同新禅师少时为人厚朴,寡言少语,从鞍山坚禅师出家落发,一直以苦役事众。同新禅师白天干各种各样的苦力杂活,晚上则用功读颂经

黄龙法忠禅师

◎ 明 尧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牧庵法忠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姚,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法忠禅师少时即出家,十九岁试经得度,一度专习天台教法,已悟一心三观之旨,但是尚未能泯绝能观所观之迹

灵祐禅师开山记

◎ 瞿汝稷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即负责寺院伙食)。一天,司马头陀来到百丈山,告诉百丈禅师:我在湖南找到了一座风水极好的山,名叫大沩,那是一个手下有一千五百名高徒的大善知识

伏虎禅师

◎ 古 德相传,过去燃灯佛为广度众生,延续度生悲愿,曾于宋代降生闽南泉州,俗姓郑,法名自严,道行高洁,每多灵异,后人尊其为定光古佛。某一年,自严法师云游到汀州府武平县,在山上一石洞中诵经修行。有一天,

《彻悟禅师遗集》序

讷堂老人一生苦心为法真诚,诲人不倦。住广通时,著作法语、偈颂、题跋甚富。逮辍参后,一意西驰,从前所作,尽令焚之。乾隆五十四年冬,睿始亲炙座下。次岁解制,同学唤醒师欲旋梓里。临行遗余钞本语录一卷,题曰《

谒真谛寺禅师

谒真谛寺禅师◎ 杜 甫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赏析:首联写出真谛寺藏在云雾缭绕得高山峰顶。一来显出寺院的气象恢弘,高崖难近,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