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文化:走进禅宗僧人的禅七生活
2025-04-14 07:16

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为适宜,故多云坐禅。以打坐来修习禅定的方法,略称打坐。

关于坐禅的方法,《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指出,应该四时随时坐禅,有能够舒适的床坐,有柔软的坐垫,有安静的空闲处,有一起修行的善知识;另外,还需要无所求的好护法,能够提供饮食、医药等供养。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修行者自身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思想,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智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书中,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日本、朝鲜佛教界,对于坐禅也都十分看重。

中国禅宗对于坐禅方法与时间等相关事项,也有很多规定。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坐禅仪条对坐禅方法记载非常详细。禅林中,上堂以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为坐堂。小参之前及每日晚参之前,于僧堂坐禅少时,称为坐参。定式坐禅之后再坐者,称为再请禅。得法的住持,为勉励大众而伴随大众的坐禅,称为伴禅或陪禅。

对于坐禅的时间,一般讲究四时坐禅,即一日之中四次定时坐禅。《永平清规辨道法》,以黄昏(下午八时)、后夜(凌晨二时)、早晨(上午十时)、晡时(下午四时)之坐禅称为四时坐禅。北宋《禅苑清规》中并未记载有四时坐禅的说法。但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克期求证,修行者必须经常做限期的修行。在一定时期内,除了必要的饮食睡眠之外,专心致志地坐禅。通常大多以7日为单位,称为禅七。禅七的时间是以7天为一个七,最长时间达到七七四十九天。禅七最早起源于何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在明代戒显《禅门锻炼说》记载:欲期克日成功,则非立限打七不可。立限起七,不独健武英灵,奋迅百倍。即懦夫弱人,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亦肯捐身而舍命矣!故七不可以不限也。这就是指禅七。估计在宋元时期,禅林可能已经出现了禅七。扬州高寺、西安卧龙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每年冬天都在举行禅七。一般由方丈、首座,或杰出的云水僧主持,称为主七。禅七的目的是要使修行者在经历睡眠缺乏的折磨及参话头的挫折后,克期取证。在长达49天的7期禅七中,禅僧只能在吃饭、一个礼拜一次的沐浴时间,离开禅堂。其余时间,都在禅堂内坐禅、跑香、止静等。现在,让我们走进禅宗僧人的禅七生活,看看他们是怎样度过49天的修行、修炼生涯的。

起七――禅七的开始

禅七一般开始于农历十月十五日,天气转凉时。但是,在禅七开始之前,从农历九月十日起,晚上养息香后,增加另一回合的跑香和静坐,称为加香,为禅七做准备。同时,在加香期间,增加了对坐禅的巡视,维那表堂,请内外寮各监香。他们以相反的方向巡行,监视每位禅僧的行为。跑香时,若站板响起,僧人们并不像平时一样,在座位上听讲开示。他们就地站立,两腿叉开,伫立不动,班首则继续跑香,并讲开示。

在起七前几天,和尚斋堂表堂。宣布全寺内外坡事告停,米菜干果一应采备完毕。同时,和尚说打七注意事项与七期规矩,同时开始演习打七的种种仪式。

起七的当天早上,僧众早餐后回到禅堂,班首、维那在佛龛前站立,众人分东西站立,不问讯,等候传牌。侍者捧起七牌进堂,居中一举,再向西一举,中间一举,向东一举,中间一举。起向佛龛东边,向维那师一举。维那师合掌问讯接牌,向上一举。维那师将起七牌交给身后香灯师,接放佛龛前东边,后挂禅堂门口。同时,当天上午洒净,希望道场清净、禅七顺利。当天晚上先礼祖,然后到方丈楼向和尚告生死假,表明自己修行的决心,希望通过在禅七中的修行,能够了脱生死。

僧众回到禅堂后,在佛龛前分两边站好,监香出位行礼。然后,维那师率领悦众及大众,到方丈寮,迎请和尚主七。和尚到达禅堂后,执香板,然后说法,说明禅七修行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说完法后,和尚将香板落地云:起!,当值催板,众监香答起!。其目的在提醒修禅者打起精神,尽更大的力量对抗无明、迷妄、散漫,专注在话头上。这同时也是改变步调的讯号。禅僧们改变原先大摇大摆的快步走,他们耸动两肩,低着头,身体微向前倾,以松弛的关节快跑,身弯三分,两手扶腿侧,踮脚跑。每一个班首喊一个起字,从首座顺序喊。班首喊完,维那末后喊一个起字。维那喊起字时,随手将香板绕一圈,向香桌走去。这时,可以出去方便,禅堂内称为小圊,而且维那还喊小圊赶快,提醒僧众不能因为方便时,耽误修行的时间。

当所有人都回到禅堂后,开始坐禅,称为养息香。香完后,敲引磬开静,护七散杯子斟水,散发包子。大众吃好后,收杯子,开始跑香。

禅七的一天――上24支香

禅七真正开始了,每天都在不断地坐禅、跑香,不杂其余行事。每天,行24支香,分为坐禅12支香,跑香也是12支,总共24支。这12支香的名称分别为:早课香、早板香、早4枝香、早6支香、午板香、午4支香、晚课香、养息香、晚4支香、晚6支香、晚8支香、晚10支香。这些早4支香、晚6支香等名称,并不是代表需要坐4支香或6支香,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打禅七时,禅师们不上殿,只有敲法器的悦众去上殿。因此,以前是早课的时间仍然坐禅,所以称为早课香。听钟板,洗漱完后,归座位盘腿坐。这时,护七师散杯子,大家喝开水。饮毕,维那便敲三下叫香,众人放腿下单,开始跑香,最后喊起字,开始坐早课香。

禅七期间,禅僧不念供养咒,只有悦众和僧值念。所以,古代禅林中常流传着念佛一句,漱口三日的说法其实都是为了能够让禅僧们集中所有思维参禅,不掺杂其他念头。禅僧们吃完早斋后,便回到禅堂跑香,二至三个圈子后,喊起字,然后班首出位持香板讲开示,最后继续跑香。这时,可以出去上厕所。禅七期间,维那与监香都是最后上厕所,主要是为了监督是否所有人都已经回到禅堂了。最后,等所有人回来后,开始坐早板香。

早板香后,开始行香,喊起,众香板头落地,众人原地站立,班首出位讲开示。讲完后,继续跑香,然后归位坐禅。开静后,护七进禅堂,散杯子,众人可以吃点心。因为坐禅不能吃太多,所以禅堂僧众一般少食多餐。上午、下午、晚上都有点心,这样保证禅师们的体力,以便能够集中精力坐禅。点心以包子居多,所以禅宗经常出现有关包子的公案。坐完早4支香、早6支香,便可以用午餐。

午餐后的坐禅称为午板香,为了帮助消化,这时的行香时间较长,不能过快。下午坐两支香,即午板香和午4支香。晚课时间的坐禅,称为晚课香,悦众到大殿诵经,余人都在禅堂里继续坐禅。晚课香后,禅师们可以稍微休息或睡觉一下,所以称为养息香。但是,起香时间到,禅师们开始进禅堂跑香。在养息香这一段时间内,先喝开水,坐禅后,又喝水、吃点心。其实,在禅七期间,每支香的间隔都可以上厕所。而且,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中,坐姿最容易上虚火,所以多喝水有降火的作用。到了晚4支香则要喝茶,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解七――禅七的结束

7天或49天的禅七快结束了,主七和尚便会考察大众的成就与境界,往往用机锋或公案来测试,这称为大总考功。其实,在禅七期间,禅修者也可以主动找主七和尚面谈、请教问题等,检验自己的境界。主七和尚考完后,就说:再加一把火,意思是修行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所以大家再继续坐禅。然后,主七和尚、班首再用香板考打,大家又开始行香、坐禅。止静后,主七和尚下位持香板打警策,归位后讲开示,最后出禅堂到韦驮殿。

大众开静后,排班到韦驮殿请主七和尚解七。主七和尚到禅堂后,先说法,然后用直指打一圆相,说道:解!接着,大众要开始礼拜,感谢主七和尚、班首,因为他们带领大众修行,指导迷津。同时,还要感谢维那师父、监香师父、当值监值师父、香灯司水师父、内外护七师父、大众师父,因为他们奉献出时间与精力,为禅七服务,才能让禅堂里的大众安心修行。晚殿前,维那师带领大众到祖堂礼祖,到方丈楼消生死假。因为禅七之前,曾经向方丈请假修行,现在修行完成了,需要消假。这样,整个禅七便就结束了。

禅七作为集中、统一的修行方法,一直受到禅宗寺院的重视。少林寺如今仍然遵行冬天打禅七的传统。

End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佛教名胜与文化传播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禅宗与信仰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禅是心地法门。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就是因为人同此心。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寺院的文化建设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僧人一行的贡献

僧 一 行 的 贡 献◎ 薛克翘 一行,俗名张遂,是唐代著名科学家,但同时又是一名高僧。据《宋高僧传》卷五《一行传》,他早年拜普寂禅师为师,出家为僧。后曾拜印僧不空金刚学密法,又与印僧善无畏译密宗经典

僧人姓“释”的由来

杨民仆苻坚进攻襄阳,既为公也为私。从公事而言,是想和朱序掰掰手腕,试探实力;从私事而言,苻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巨星级的偶像人物。先来说一个人,他叫道安。他一天能背上万字。道安法师出生在312年(

那烂陀的佛教文化

◎ 行 义那烂陀(梵语:Nālamdā),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是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创建的。兴盛于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早期,衰落于波罗王朝晚期,七百余年来已成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当时研究印度文化的

自豪的出家僧人

◎圣 荣紧张而繁忙的学期又结束了,在过去的学期中,相比之前是有进步。一系列的经历,让我更喜欢佛法,感谢佛法给我带来的喜悦,和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所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佛弟子,我

禅宗的精神

◎ 巴 宙禅宗学派的简洁提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性成佛。这就是传统所认为的菩提达摩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对公元八世纪以后兴盛的禅宗检讨一下,我们就会认为禅宗更符合发扬光大的禅宗学派。现在,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禅宗学在中国的发展

◎ 理 证 佛教中国化同步展开的禅的中国化,使禅与禅行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对心性的重视在禅学中日益突出,禅与禅行也逐渐突破原有坐禅入定的藩篱而趋向于观心守心、随缘安心。南朝时期的宝志和傅大士之禅就表现出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

禅宗的人文意义

◎ 楼宇烈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自性皈依,所以它不是外在的。禅宗里面有一个说法,《坛经》里说:佛是自性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

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

◎ 智 圆【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这里说的是当时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以及修余宗和修净土比例分配的问题。修禅宗和修净土的关系首先,参禅的人到

日本的禅宗

日 本 的 禅 宗◎ 铃木大拙禅宗之以完美的形式传入日本,是在封建时期开始之际──这就是在镰仓时代。它的单纯,直接与有效,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

禅宗与净土宗的同与异

净 慧关于净土宗,各位都不陌生。因为我们这个居士林主要以修净土为主。想想看,我们这个地方,每天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走进来,如同置身于莲池海会中一般,令人感到身心清净。请问:这身心清净来自何方?应该说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

禅与一般文化

禅与一般文化◎ 铃木大拙除了佛教对于中国思想的一般影响之外,禅宗的教育似乎特别为东方人所接受。由于禅宗,我们可以说印度佛教彻底在中国与日本本土化。禅宗并不像佛教的其他支派如天台宗、华严宗、中观宗、或瑜

禅宗与净土

◎ 一 诚一、绪 论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禅宗与净土宗同是力行的法门,一主自力,一倡他力,其基

对于禅宗的误读

◎ 王建光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学术文化思潮和学术方法,但是,诠释的方法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学习传承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尤其是经学家们就曾在文本的学习中应用过解释学的方法。他们早就发现

禅宗·静默的哲学

◎ 冯友兰禅或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从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传到菩提达摩,据说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雨花台·法显与南京佛教文化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禅宗对诗词的影响

禅宗对诗词有过什么影响◎ 潘桂明才诗说: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诗为禅,以禅为诗,无可无不可也。禅与诗在唐以后过从甚密,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这早是历史事实了。两者都需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刘丽禅宗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的骨干,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法则,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六通(天眼通、天耳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禅定及禅宗

◎ 金开诚在论证心、身、境三界的关系时,僧肇认为,因为以执心为本的妄心变化,而迷失真一,由此而现出了虚妄不实的三界。他举例说: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

《禅宗正脉》

《禅宗正脉》是禅宗祖师大德参禅悟道时的机缘语录节选本,共十卷,明代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六册、《禅宗全书》第九册。本书作者鉴于《五灯会元》浩繁难读,故将之缩减抄录成

楼宇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禅宗的一花开五叶◎ 李光钦一花开五叶这句话出自达摩大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其含义就是禅宗法脉的概括。有人曾把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作是五种智慧的花瓣盛开之后,显示

禅宗修持法

月溪禅师参禅方法始终没有正式介绍到西洋,故西洋学者对于超越经验的实在问题,亦始终无法解决。有的学者如康德之流,遂以为人的智识能力,仅能认识相对的感觉思维之世界,对于绝对的超越的本体世界,无论如何努力,

禅宗的传承

◎ 蔡志忠祖师西来,驻锡少林传承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中国的禅宗是由少林寺开始展开!二祖慧可梁武帝大通元年十二月九日,有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问:你一直站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一、做一个孝顺的人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中国古老文字的预言与神传文化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前二千多年现代人用神话传说来理解,从黄帝到夏、商是我们现代人是不清楚的,所谓的不清楚同时意味着我们知道,却不相信。在现代,科学改善物质生活,也把人的认知局限在有形的空间,道德渐沦

长见识了!原来这些名茶都是僧人发明的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陈兵:中国佛教传统文化之反省

佛教在输入中土的漫长历程中,以其智慧甘泉源源不绝地滋润中华大地,逐渐渗透中国文化的深层,在化中国的同时将自身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独具的传统。传统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具有不易随时代变迁而改换丧失的惰性

太极初学者必读,为什么要首先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雪漠:文化要保持一种多样性,对吗?

◎陈亦新: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听鸡蛋实现开悟是一种法门,扫地僧达到成就也是一种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达到那个目的的途径而已。佛教应该去适应更多的人群。比如说你喜欢跳舞,那么我就要告诉你,如何要在跳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