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家:沩仰宗:仰山慧寂公案集
2025-04-21 08:27
仰山慧寂
仰山九岁时于广州和安寺,依止不语通禅师门下出家。14岁时,他父母又把他领回家,要给他娶妻。他坚决不从。为表决心,他竟用刀斩下左手两根手指,跪在父母面前,发誓要求得大法,以报父母养育之恩。父母无奈,只好让他遂愿。慧寂于是又回师门修习。以后仰山四处游方求学。他参谒耽源禅师后,虽了悟玄旨,但最后却是在沩山那里才得以直入堂奥。
仰山见沩山时,沩山问他: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仰山说:是有主沙弥。沩山就问:主在哪儿?仰山就从西边走向东边站立。沩山一见,大为赞赏。仰山于是向沩山请教:什么真佛的住所呢?沩山说:要思无思之妙,若能返思,则灵慧无穷。思尽还源,则性相常主。这样事理不二,就有真佛之所在。仰山听罢顿时大悟。从此他在沩山身边随侍,一住15年。
一天,仰山正在扫地。沩山看见,就对他说:尘是扫不掉的,空也不能产生,什么是尘扫不掉?仰山就扫一下地。沩山问:什么是空不能产生?仰山就指指自己,又指指沩山。沩山又说:尘扫不掉,空又不能产生。除这两者之外,又怎么样?仰山又扫了一下地,然后又指指自己,再指指沩山。
一天,首座举起拂子对人说:谁要是能讲出个道理,就把这给他。仰山说:我能讲出道理,给我行吗?首座说:只要讲得出来就给。仰山便劈手把拂子抢去。
有一天下大雨,满山雨雾茫茫,雨声涛涛。天性上座在仰山面前赞叹道:好雨!仰山问:好在何处?天性上座哑口无言。仰山说:我倒是能说出它好在哪儿。天性上座便问:好在哪儿?仰山就指指雨,天性上座又哑口无言。仰山就说:怎么大智若愚!
一天,仰山在坡上放牛,看见一个僧人上山去了。不久又见那僧人垂头丧气地下来。仰山问他:上座怎么不留在山上?那僧说:因为机缘不合。仰山说:为什么因缘不合?你说说看。那僧说:沩山大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归真。他就问我:归真在哪儿?我答不上来。仰山说:你再回去,就说你能回答了。他要是问你怎么回答,你说就在耳朵里、眼睛里、鼻子里。那僧人就又回去,说出这句话。沩山听了便说:你这撒谎的家伙!这是坐五百人大道场的大善知识之语,怎么会是你说的?
沩山问仰山: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你怎么知道他是有还是没有呢?仰山说:我会检验。这时正好有个僧人从前面经过,仰山就叫一声:阇黎!那僧一回头,仰山就对沩山说:师父,这个就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沩山便说:这是狮子一滴奶,砸散六斛驴奶。
曾有刘侍御问仰山:了心之旨,能不能告诉我?仰山就告诉他: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方是真了。
仰山曾问双峰禅师:师弟近来见解如何?双峰说:据我所见,其实没有一法可以当情。仰山说:你这见解还仍落在情境上。双峰说:我就是这样,师兄又如何呢?仰山说:你难道不知道,其实没有一法可以当情吗?沩山听说后评论道:慧寂一句话,疑死天下人。
仰山住持观音院时,挂出一个牌子:正在看经,不得问事。有僧来问候,看见他正在看经,就站在一旁等着。仰山看完,卷上经问:懂吗?那僧说:我又不看经,怎么能懂?仰山说:你以后去琢磨吧。那僧以后到了岩头禅师处,岩头听说此事后说:这老家伙,我还以为他被埋在故纸堆了呢,原来还在。
有个叫思益的僧人问仰山:禅宗讲顿悟,但入门之意,究竟是什么?仰山说:此意极难。如果是上根上智,闻一悟千,就能整个把握。若是根微智劣,再不安心坐禅静虑,到这里必定茫然。思益问:除这条路外,还有别的入门途径吗?仰山说:有。思益问:是什么?仰山问他:你是那里人?思益说:幽州人。仰山问:还思念故乡吗?思益说:经常思念。仰山说:能思念的是心,所思念的是境。你家乡的楼台林苑,人喧马嘶,也是你所思念的吗?思益说:不包括。仰山说:你的见解还在于心。你现在已得信位,却不在人位。思益问:除了这个,还有别的意思吗?仰山说:有,若是没有,那就糟糕了。思益问:到这里该怎么办?仰山说:以后还得自己看顾自己。思益于是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