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兵:道理极成真实的相对性及理性之极限
2024-12-06 12:21

依现、比、圣教三量思择,由人特为殊胜的理性认识而建立的道理极成真实,故依名相分别建立的常识、感性认识层次上的世间极成真实,具有更大程度的真实性。道理极成真实及理性的功用,大略有四大方面:

一、能对世间极成真实进行反思,发现其相对性、局限性、虚妄性,乃至能对理性认识和道理极成真实自身进行审察,发现理性之极限。如前所述,即使不依圣言量和天眼,仅依世间现量及正比量,尤其是根据近现代科学的成果,对分别名相的认识方式进行检查,分析思考,便不难得出感觉非确实、语言为符号、绝对真实不可以名相分别的认识方式认识的结论。古今中外的不少哲人,都通过以理性批判认识,得出了大致与佛学对世间极成真实的批判相近的结论。如《老子》首章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谓绝对的道不可以语言诠表。庄子亦强调大道不辩,指出了世俗认识的相对性。《圣经》载罗马总督问基督:何谓真理?基督三缄其口。近现代西方经验批判主义、批判的实在论等哲学,都分析了感觉经验的主观性、相对性。西方一流的科学家,多数都认为科学只能认识相对的真实、形而下的东西,无法涉足绝对真实、形而上的领域。

二、能通过观察、思索、研究、实验,进行概括、归纳、分析、演绎等逻辑思辨,发现可经实践所证实的客观规律。各门科学所发现的关于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的公理、定律,皆依现、比二量思择实验而建立,应摄于道理极成真实的范畴。还可通过哲学的思辨,概括出能复盖一切现象的普遍规律和永恒法则。佛法所依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的缘起法则,便是道理极成真实中最为可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三、能推导出达到涅槃、实证绝对真实之道。此须运用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的缘起法则,如实观察生命活动,发现导致生死苦果和达到涅槃常乐的染净因果,及超越名相分别而实证绝对真实真如之道。当然,这种超出世间之道,以修得超越有限的感知能力之天眼、宿命等神通,通观众生生死流转的整个过程,更易于建立,当年佛陀发明四谛、十二因缘之道,便是依缘起法则,观禅定中所发天眼宿命等神通智所提供的自他生死流转的全过程而得。四谛、十二因缘的正确无谬,已由佛陀及无数佛弟子的修行实践作了证明,成为具足现、比、圣言三量证据的证成道理、道理极成真实。佛弟子遵依佛陀圣言,依现、比二量思择,对其真实性、可靠性足以确信不疑,决心以自己的修行实践去实证。如同科学经实验证明的定律一样,佛陀所示的涅槃之道,只要肯依法实践,便可在自己身心上证实。

四、能依圣言量及自证悟,将绝对真实所蕴含的微妙义理(法尔道理)依比量逻辑外化,用人类语言诠表。如经中所说真俗二谛及中道,便可依辩证逻辑论证而成立。后来龙树《中论》等运用二难推理法详作辨析,论证依一缘起法而建立真俗二谛及中道,破斥多种违悖真实的邪见;三论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演绎出四重二谛、四重中道义;天台宗则建立了次第三谛、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等说;华严宗依《华严经》描述的佛果境界,将真实之内涵用理事、体用等范畴归纳演绎,概括为一心四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等妙理。当然,此类玄理,主要以佛果境界为论据,但也非无可能仅依思辨即可成立。

由此可见,道理极成真实虽然依凡夫名相分别及理性认识而建立,但由于名相毕竟以其特定方式代表了客观世界的信息,再加上人类理性认识能力之殊胜,故能超越世间极成真实,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便利,在物质世界的自由程度不断增长,并概括出普遍、永恒的法则,依之推导出超越生死、实证真如之道,下摄世间,上通出世间,是世间真理中真实性最大者,堪作通向出世间涅盘之域的桥梁,为世间极成真实与烦恼障净智所行、所知障净智所行两种绝对真实的中介。

然而,即此道理极成真实,亦非绝对的真实,尚具相对性。道理极成真实纵极真实,终不离分别名相的认识方式,不离所认识的对象与能认识的心识之依待关系,因而不可能直呈真实之本面。既有依待,岂称真实?不要说科学发现的公理定律,在不断发展翻新,其提出与验证,始终不离名相分别,即由哲学思辨而发现的缘起法则等普遍规律,或绝对真理、终极实在、自在之物等,乃至佛学的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二谛、一心四法界等实相义,终归亦依人的理性思维而建立,未超能所二元对立的认识方式,只是人意识中的一种观念,依人的意识而有,非绝对真实之本身。人类一旦灭绝,人类哲学、科学乃至佛学的成果,便没有了立足之地,有何永恒性可言?一个学佛者纵使穷尽经论、吃透佛法,若不经修行而实证,也只同说食不饱。佛学把论述真实义理的语言文字(包括有相的神通示现等)称为文字般若,强调它并非真实,只是指点通向真实之域的路标,喻为标月之指指示人认识真月亮的手指,若执指为月,亦属颠倒妄想。佛陀在滔滔说法四十余年之后,表白他一字未说,说明他说法只是针对众生的执着而破除之,令离诸着。(《法华经》),离名相分别,显发本具超感性、理性的真现量智,去亲证真如,与后世禅师们随方解缚是同一作略。佛自证的法及绝对真实,并不是佛经的言说文字和文字表诠的道理极成真实。

对理性认识的相对性和极限,中国古代道家之学也有所认识,近代西方哲学多有论证。康德通过二律背反,论证理性思辨在探究终极性问题时,可成立两相违悖的结论,认为理性不可能认识自在之物和形而上的东西。此后多家西哲,都对理性作了反省批判,不是在发现理性的极限后陷入不可知论的困惑,便是干脆取消对形而上、绝对真实的追求,宣布绝对理念、终极实在、本体之类为无意义的哲学假设。西方哲人的理性思辨及对理性的批判不可谓不精密,但他们只是在有局限性的理性范围内转圈子,未能找到一条超越理性认识而实证绝对真实之道,未能发现人心潜在的超越理性的真现量能力,因而不能不因绝对真实的不能证实而困惑。佛法超越西方哲学的最殊胜之处,便在于它不仅通过理性思辨发现了实证绝对真实之道,而且通过瑜伽实践开发了人心潜在的超越理性、现量实证真实的功能,早就解决了西哲为之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

End

道理是为事情服务的,明理就是要透事

仁德上人一定要明白一个真理,你所听闻分析思维明白了一些道理干什么呢?如果你明白的道理,不能为你的事情服务,不能把你明白的道理落实在你的思想行为之中,你要明白的那些空洞无用的大道理干什么呢?道理就是为事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小故事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

初学打坐两腿痛难忍怎么办?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

禅修初学者腿疼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打坐的过程,就是调整、调柔身心的过程,腿疼,反映出的问题是身体没有调柔顺。克服腿疼需要循序渐进。初学者坐禅宜柔缓而密集不辍,每次坐禅不要一下就达到半个小时

理性爱国,弄懂太极和跆拳道的关系!

太极的根在中国。源于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我们世代可延续的根基。太极拳是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

陈兵:道理极成真实的相对性及理性之极限

依现、比、圣教三量思择,由人特为殊胜的理性认识而建立的道理极成真实,故依名相分别建立的常识、感性认识层次上的世间极成真实,具有更大程度的真实性。道理极成真实及理性的功用,大略有四大方面:一、能对世间极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与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

智慧法语: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就是迈向人生极限

《迷悟之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也都希望不断地进步;人人希望追求最好、最美、最高的成就,这就是一种超越极限的本能、欲望。但也有的人安于现状,跟现实妥协,不敢跟自己挑战。其实,人生最大的极限是智慧,

静波法师:父母应该给子女或后代一个很理性的指导

《羯腊摩经》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可以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学一学《羯腊摩经》,都可以从中受益。即使是孩童,也可以应用它的原则,以便成为觉知的小孩。小孩儿应用《羯腊摩经》的原则,也会活得很快乐!据

三法印的道理

独觉说:我认为你念的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还有一半,能不能请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给我听听?鬼王说:你想再听后面二句,哈哈!没有那么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难闻的。你想再听后面二句,那么你就应该发供养心

法相宗的基本道理是什么?

三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依分别

梁乃崇:愿性之2:理性、感性与愿性

愿性之2:理性、感性与愿性梁乃崇教授理性与感性是一般人常提到的名词,事实上,理性与感性代表的是心灵的两个面向。我不说是两大类,因为它不是各自分开的东西。譬如一个立体的柱子,除了顶部与底部,还有四个面向

梁乃崇:愿性之3:理性与感性的超越

愿性之3:理性与感性的超越梁乃崇教授心灵分理性、感性与愿性三个面向,其中理性被注意的最多,感性其次,而愿性常被忽略。这样是不对的!以深浅层次来看,理性是最底层的,而愿性的境界最高,所以愿性是很重要的,

梁乃崇:愿性之8:理性、感性、愿性的对照名词

愿性之8:理性、感性、愿性的对照名词梁乃崇教授我们的心灵结构有三个面向:理性、感性与愿性,三者是一体且互相关联的。每一个面向都有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境界。境界愈高,心就愈空灵具足;境界愈低,就愈重欲且常

佛教居士:恒毓:失落的理性

失落的理性恒毓(博士)[1]《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主席【提要】本文[2]着重对佛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直觉的非理性区域;第二,奇怪的涩槟榔现象;第三,涩槟榔现象产生的根源

印光大师:讲净土,应详说哪些道理?

问:讲净土,应详说哪些道理?印光法师答: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

净土因果启示:理性的批判

理性的批判近来报纸上,刊出的自杀统计表上分析,因失恋而自杀的,占自杀总人数百分之四十;为情困扰自杀的,占百分之二十;为失业自杀而死的占百分之二十;其他原因为百分之二十;由此可知生计困难,确是自杀而死的

净土因果启示:如何相信因果的道理?

问:一般人都看不见业因与果报之间的联系,如何能相信因果的道理呢?答:很多人今天杀生,明天没什么感觉,就认为因果不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顺现法受业

净土经论:诵经的重要性及诵经的方法

『诵经』,诵经很重要,诵经是修行。我曾经跟诸位说过,这一个修行的法门非常殊胜,特别是净土经典。诵经里面不但包括了三学、三慧,三学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三慧是菩萨的修持方法,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还

济群法师:建立合理性的世界道德规范

当今世界面临着信仰危机,也面临着道德危机。在经济至上、金钱至上的观念指导下,传统的伦理道德,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逐渐从我们眼前消失。物质文明的发展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方便

证严法师:人生要配合道理

人生要配合道理证严法师花莲慈济人演出一出极具巧思的节目 -- 「推车向前行」,他们的道具车,车名是中日游览车,我看了感触很深。我们有一张历史照片,那些扮演推车的人就是照片上当年推车的人,时间过得很快,

梦参法师:念佛、持咒要懂得这个道理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