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尘世禅心
2024-11-09 10:28

◎赵立志

面对纷繁喧嚣的尘世,我们需要有一颗看清自己、看透生活、摆脱一切尘烦俗扰的禅心。

乍听禅字,让人望而生畏,如此玄妙的东西,好似遥不可及,其实禅心并非镜花水月那般不可得,有心的地方就有禅,有禅的心便是禅心,每个人都有。但你若非要让我说出什么是禅,什么又是禅心,我恐怕做不到。佛家有云不可说,不是不能说,而是禅的意境实在无法用语言描述,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

当年,善慧大师去见梁武帝,身上穿着和尚的袈裟,头上戴着道士的帽子,脚上穿着儒家的鞋子。善慧大师是用形体告诉梁武帝、告诉世人,禅是一门综合了儒释道三家智慧的学问。《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上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只需一朵花,一个微笑,世间大意便已阐明,迦叶菩萨的微笑便是禅,他那颗幡然悟道的心便是禅心。

人们常说云水禅心,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才会拥有,其实,禅心并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的凡尘俗世中。《华严经》上记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花有花的禅心,叶也有叶的禅心,世间万物皆有各自的禅心。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分别的心是禅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执着的心是禅心;泛爱众,而亲仁, 孝顺的心是禅心;随缘随喜的心,包容的心,感恩的心,将心比心的心这些都是禅心。

《六祖坛经》有云: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狂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我们生来便拥有一颗无比纯洁的禅心,就是被尘世中的种种欲望所蒙蔽,使人不得见。青原惟信禅师曾说: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山只是水。 禅师所说的人生三境界,无外乎方寸之间的那颗心。人之初,纯洁无瑕,像一面镜子,看到的是事物本来的面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诸多不平的世事,心越来越复杂,使心蒙尘;当我们看破这滚滚红尘,你才发现,一切都还是它本来的样子。

不住于相,不困于情,随缘自在,便是这尘世间最真的禅心。

摘自《禅露》

End

明月澡雪印禅心

明月澡雪印禅心--禅诗中明月意象温新瑞月亮,在中国哲学中不仅提供了穷则思变、乐观豁达的人生启迪,而且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中留下倩影。《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

一尘不染证禅心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劳。眼睛不管看什么,看好的也好、看坏的也好,看久了以后就会疲劳,为什么?外面的色尘刺激我们的眼睛,就昏

禅心看事业

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也可以使人洒脱、智慧地看待人生。然而,要真正提升一个人的格局绝非易事。在很多人看来,命运让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追求,比如通过各种手段坐上某个位子

染禅心

唐代孟浩然有一首《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

尘世禅心

◎赵立志面对纷繁喧嚣的尘世,我们需要有一颗看清自己、看透生活、摆脱一切尘烦俗扰的禅心。乍听禅字,让人望而生畏,如此玄妙的东西,好似遥不可及,其实禅心并非镜花水月那般不可得,有心的地方就有禅,有禅的心便

一日禅:人人都需要一分禅心

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更应该善待自己,寻找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浪费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

修禅心得

三天的习禅、坐禅、行禅、悟禅中,从愚钝的认为禅修只是普通的养生之法,到此时对修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习禅,所有幸福快乐不能一味向外求,物欲纵横的年代,物质的快感瞬间即逝,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学会在朴实

七供--唯有用禅心,方知佛何在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

宋智明:短文七篇 五、禅心百问

五、禅心百问禅人的一句话头,勾勒出一幅禅画,让悟的人自悟,使迷的人总迷。于是禅河扬波,圣水入流,观者深究其源,知者了无所得也。1问:什么是道?答:不在一切地方,又遍于一切处的那个是道。2问:那么什么不

佛理禅机:佛性禅心什么意思_佛性禅心语录20则

佛性禅心什么意思?佛性禅心,意思是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出自《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佛性禅心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