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2025-01-30 07:33

正精进释论

陈士东

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师说的好: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人命无常呼吸间,眼观红日落西山。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世出世间,苦海到极乐是一条道路,佛法、大小二乘是一条船,世间的一切有情者是船上客。世尊早已把船为我们预备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拿起浆努力去划,划的努力就会早登彼岸,划的不努力或贪恋沿途风光就会迟迟不达。佛菩萨在那里等待着,在那里着急啊!如母忆子,出差的游子为何还不见归来?所以我们要精进努力去争取,船行的速度由我们来掌握,何时到达这就要看我们精进的程度如何。不精进,我们也许会老死在船上而终未达彼岸,也许或遇风浪而落入水,不精进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见到彼岸的乐土。学佛者近年来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故于此我也不再做更多的谈论。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正精进,请大家注意,这个是正精进而不是精进。学佛者要明白,世尊为什么要宣说八正道,尤其是正精进,而不是精进呢?这个正字大有文章。所谓正是对偏,斜或邪而言的,正的引申就是合于法则,规矩的。那么有邪精进的吗?有的。《佛本行集经》中载有裸形、卧棘、卧板上、卧冢间、卧蚁垤中,坌身正立而住、不梳洗拳挛而住、拔发等多种,这些均是苦行外道。《百论》中说有自饿、投渊赴火等外道。现今有人不吃饭,名曰辟谷,而他却未达到气足不思食的境界,这与自饿外道无异。以上种种,都可谓之邪精进,非正精进也,是故要遭到佛陀的贬斥。释迦牟尼初出家时虽修六年苦行,但后来认识到此非正法,指出苦行是生苦之因而非出苦之道。《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鬘集》中载十项流入错误之法中有:能努力精进但没有真实口诀的人,就容易走入过失之道。这个真实口诀的奥秘之一就是这个正。没有掌握这个正的人就是邪精进,他走向的是错误之路,只会离佛而去而不会见到佛。

怎样是正精进,怎样又是邪精进呢?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家可对之反思。我的一位同参道友,他妻子有些反对他学佛学,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修行,而不管妻子的意见,因此夫妻间经常有口角是非出现,后来险些造成二人的离婚。一次我对他说:佛家讲一点心头火,能烧十万功德林,你总是惹人家发火,把人家的功德林都烧光了,这是正确的吗?既然夫妻是缘,你就应该了了这段缘,不如此你如何能走(往生)?既然众生该度,你的妻子也是众生之一,你又何不先度化于她呢?夫妻二人能共同学法,相互激进,将来共登极乐,岂不是大善之事吗?他听了心有所解,于是先向妻赔礼致谦,而后耐心地给她讲解一些佛家教义,如此耐心持续了数月后,其妻果然心有所转,不仅允其学佛,自己每日还看一些佛经,同参又有一日来对我说,他现在心情比以往好多了,每日学佛都小有收获。一个居士,应时时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放弃了对于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引自《怎样做一个居士》,圣严法师等著)。诺祖曾开示过一故事道:藏地有一道行甚高的喇嘛,往深山闭关修法,徒弟为其护关。喇嘛之母亲在家病重垂危,念子甚切,要见一面死方甘心,故一次二次派人去告诉喇嘛,嘱其回家与母亲见一面,喇嘛却对来人说:出家人修道要紧。第三次派人来召,他也仍不回家,其护关徒弟大发脾气,指师父大喊:汝修道是为普渡众生,自己母亲尚不能承受顺其愿,天下哪有不孝之佛?师父大悟,立即回家,为母亲见一面而死。此喇嘛常说,我无师父,只有徒弟能责我大义,可作之师父,以后每见徒弟即向叩头。由此亦可见精进确实要有正确的方法。学佛的不是不尽人情的人,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就有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有的人,男人学佛置工作家庭于不顾,女人学佛置丈夫孩子于不顾,更有不孝顺父母者,而去孝敬佛(像),佛会同意他(她)这样做吗?这不是真精进,正精进,他拿虚情假意那一套去哄骗佛去了,佛会许可他吗?正精进者,男人当做好本职工作,拿工资回家交与妻子,使妻子不会为柴米油盐之事而烦恼,妻子做饭时,丈夫应照看孩子或帮做家务,一切事理顺后,有空闲再去念佛参禅修法,每日尽管念得少些也胜过什么都不管而只会念佛的功德,此为真念佛、正精进。女人做完工作回家,当先操持家务,做好饭菜,使丈夫孩子都心安了,有空闲才去念佛,这样念佛才无牵挂,不会出现只念一两句就被丈夫和孩子打断的现象。丈夫看到妻子这么勤奋,又能干工作,又能操持家务,有空闲还不忘念佛,也一定会赞叹学佛人真是好,他一定也愿做一个学佛人。佛看了也一定会赞叹,此善女人为真学佛者,正精进,一定会加持你。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一味地邪精进。有一同参对我说,他很精进,每天到单位转一转就回家去念佛,每天念佛很多遍。我对他说:我看你是一遍也没有念过。他不解,问:为什么呢?我说: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精进的项目之一。你到单位转一转就回家念佛,你对单位没有什么工作贡献,而你每月又照常拿单位的工资,不劳而获,这就犯了盗戒。不与而取,不劳而获,这都是盗,而且你盗的不是一个人的,你盗的是很多人的,是国家的,这个业你承担得起吗?这样念佛,你能心安吗?

另外,有些人还欲想利用些捷径来实现早登彼岸的目的,而这些捷径又是不正当的,这也是邪精进。有的人认为到深山老林里去修会证果很快,在家修行不会有成就,因为家庭负担太多,其实这是一种逃避,是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表现。佛为什么说中土难生?并不是因为中土好,而是因为中土有磨难,有磨难才会炼就金刚不坏的心。如果你跑去无磨难处修行,那是享清福,那不是修行。我们学佛要思考,什么是真学佛?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才叫学佛。当然,佛陀也曾离家修行,但他却不是去享福,他是躲避安乐生活,因为他是王子,王宫中要什么有什么,这会妨碍修行。佛陀出世还是为了众生谋求一个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去深山独自思考。我们现代人不必再这样去做了,因为方法已经有了,我们要做的只是依法实修。所以,六祖慧能常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法音》杂志及《台州佛教》的封面都印着提倡人间佛教或推行人间佛教的字样,我们大家要于此有些领悟。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指出,只知出个人家庭的人是出两片门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有的人千里迢迢去拜师学法,辗转大江南北,四川、广东、藏地、辽宁他都去过,但一无所成,这亦不是真精进,真精进一定会遇到好的老师。古云:千里求师,不如在家守戒。或许他在外面辗转的时间,如在家精进自学,或有所悟也说不定呢。还有的人以为供佛越多是越精进,每见到好的佛像都要请回家中,家中佛像、铜炉不计其数。佛是要尊敬的,佛像也可以供。我如此说,并非要大家不敬佛像,正象一个国家的国民,岂能不敬国家元首的肖像?敬重是可以的,但一像一炉足矣,何必非要见到好的佛像都要请回供养呢?这不是真的供养佛,他不是学佛者,是收藏家啊!《金刚经》法身非相分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什么呢?《金刚经》又指出:如来三十二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增一阿含》卷二十八就以观空为礼佛,不是把塑画雕刻当做是佛的本身,佛像等都是表法的。供佛像除了表示尊敬佛陀外,还表示要学佛的愿佛的行,佛者觉也,要学佛一样有觉悟;供水,水表示清净无染,它是要修行者常清净;燃香,是表示心光,喻人心性光明,灯烛也是这个意思;花和果即表示因果。联系起来,大致可解释为:要象佛那样觉而不迷,净而不染,明心见性,不昧因果。大家要知道这个意义,不要只流于仪式。

总之,修行人要正精进,正确的如理如法的学修,既不被世间的尘垢所蒙蔽,又不舍于世间法,于世间修出世法,最后,恭录太虚大师的话来做为上述这些拉拉杂杂话的总结: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原发表于《台州佛教》

End

当勤精进洗自心

◎ 理 海大家每天都会洁面洗漱,力求让自己的外表光鲜靓丽。殊不知,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不断地清洗,以远离垢染,时刻保持清净庄严。《增一阿含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中,自净其意是佛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黄念祖:至心精进 第五卷

至心精进 第五卷黄念祖老居士【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

精进求解脱

精进求解脱◎ 谛 灵历代大师曾经说,人间苦难何其多;生于娑婆世间人,但能顺应没奈何。三灾八难有行迹,是非要辨分善恶;福慧双修入圣域,一心持念阿弥陀。庚子传染新肺炎,死生大限齐惊恻;时刻践行菩提心,超出

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用功回向众生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每逢佳节更要精进修行

◎ 妙 莲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

精进破懈怠

精 进 破 懈 怠◎ 梦 参 懈怠一定堕落。懈怠就是人没有自信,身体很懒,懒得不得了。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给他做个大饼,搁到他脖子上,他都饿死了。大家听到很笑话吧?他只吃前头这一点,人懒到这个程度,

在逆境中精进

在逆境中精进◎ 宣 化我现在对大家说一说我念《地藏经》的经过。我在十六岁那年,开始为人讲《六祖坛经》和《金刚经》。我根本不会讲,可是还要讲。为什么?因为当时有很多人想研究经典,可是不识字。于是我想,我

闭关每天精进拜佛,心想事成

闭关每天精进拜佛,心想事成净界法师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以后,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他能够受持我的名号,包括礼拜、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

精进念佛是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忏云法师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

你们要精进

◎ 一 行佛陀和比丘们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分。佛陀叫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们都知道佛陀当夜便要进入涅槃。佛陀向上望去四

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惟觉法师正精进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夜赌博、打电玩、打麻将这都不是正精进。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

怎样理解佛法所说的精进?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知惭愧才能更精进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这两个字都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与观念。其中惭指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惭形秽;愧指的是对不起他人,所以说愧对于人。其实一个对不起他人

雪漠: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不要执著于过去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当下的某个想法,更不要执著于自己给未来定下的某个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随随便便。不要执著,指的是在专注、尽力、精进的基础上,不强求结果,一切随

佛法所说“精进”是什么?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

林克智:“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林克智1.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么病魔

宽见法师:精进念佛后,遇到境界就攀缘,该怎么办?

问题:师父,我现在迷失了。当时我学佛,黑夜白天不停地持诵阿弥陀经,精进念佛。现在遇到境界我就去攀缘,一个不善的念头就把我的境界全转了,忘记念佛号,黑白不停地念不善的念头,前途一片渺茫。我现在不知道该怎

世自在王佛着重教导,“至心精进”定能成佛

《无量寿经》正宗分发起宏深誓愿经 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

陈士东:时轮金刚法概说

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重要本尊,其法脉传承在当今藏传佛教各大派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大金刚法中,独大威德经能海上师于内地有所传承,仍然有人在灌顶传其法外,另外四大无上瑜伽部法要于汉地却未闻传修

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传略

仲敦巴仁波且传略顶礼仲敦巴尊者!陈士东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

陈士东:漫谈观音的示现

观音菩萨是体现佛教大慈大悲的典型人物,古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音之影响在我国佛教界实在是很大的。这种影响的来源得力于《法华经》,佛在此经中专列一品――《普门品》,使学人体察其慈悲的胸怀,同时

陈士东:唐密源流略讲

唐密源流略讲陈士东唐密又称汉密,主要是指唐代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汉地弘扬的密教,由中国传入了日本,故此本文所讲述的唐密源流也包括了日本的密宗,这样大家对于唐密的全部传承过程会有一个更为全面

陈士东:论密戒之持守

当今之世,学密宗者日渐增多,这是佛门中一件幸事,但我观见许多人学密之动机多不正,或以修密法可获大神通,或以学密可以吃肉饮酒,或以学密宗可当上师受人供养并为人灌顶,或有以贪双运之心来修密法者,然而为成佛

陈士东:论显密二宗不相违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几年来,为出版能海老上师有关著作,翻阅了大量的老上师论著,这其实同时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书的编著中,即曾深受教益。老上师是显密圆通的一代大德,他指出:显是

陈士东:谈与往生有关的几点问题

末法时期,净土宗流传较广,也很应机,得度者甚众。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弘法及学法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显现出来,如不加以解决,那将会使今后的弘法事业出现大障碍。例如《无量寿经》持康译本与持会集本之争,已展开了

陈士东:论开顶之窍穴

论开顶之窍穴陈士东近来社会人士谈及颇哇法,有严重走偏之倾向,如不及时纠正,则会使大法蒙尘,于修学者不利,这是我写下此文之目的。薛俊英先生在《开顶囟门与百会》(见《气功》1995年12月号)中云:道家周

陈士东: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近年来,密学爱好者虽然对密宗已多少有些认识,但对于密宗唐、东、台、藏四大派系,概念上却还是分不清楚。唐密(中国汉地密宗)始于我国唐代,唐玄宗时,善无

陈士东:快乐真好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陈士东: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

众山之山冈底斯山圣迹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山于《易经》上也有一个对应的卦,那就是为艮卦(__- -- - ),上面一个阳爻代表山尖,下面两个阴爻代表山体内中空,承受着大地之阴气。这是因为古人早已

陈士东:口诀玄义解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陈士东: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

参天大木根本不可离开木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金、木、水、火、土,古人所云之五行是也,而木居于其中之一焉!木于《易经》八卦中,亦有卦象来表之,不过不是一个卦,而是由震、巽两个卦来相对应的。震卦位于东

陈士东: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三年之中,为编著《能海上师行迹录》一书,我遍阅老上师讲记及其弟子有关之著述,并参访诸多与之有关之前辈大德,二○○四年初,书终于圆满出版了,总算对读者有了一个

陈士东: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今虽非讲经,然亦应令大众知题目之义,所谓但

陈士东: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

也谈颇哇法适合什么人修持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韦其瑷先生曾著文立论谈颇哇法最适合年轻人修,然观其立论,疑点颇多,却不似他所谓的终于圆满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修持颇哇法,而对年轻人更为适合,这样轻松简

陈士东:道与魔

某日与一些人探讨气功(他们迷于此),某甲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句,引起争议。某乙以为自古邪不能压正,此句当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合情理。翻阅《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

陈士东:正本清源话台密

正本清源话台密陈士东近来,常于杂志上见到有关弘德办班推行所谓的台密的广告,然其言论中却尽是不合法理之说,一些读者知我是密宗的弘传者,故纷纷来信询问此事之究竟,更有一些密学者要我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由于我

陈士东:网络修证法门

《道德经》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恢者大也,此是言天网之广大,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没有人能逃得出!天果有网乎?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道德经》中所述之天网可能与佛教有所不同,但佛教却也认为存在着一个天网。佛

陈士东:《吉祥经》讲记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言简意赅,大家莫以字少而轻薄之!吉祥是

陈士东:正精进释论

正精进释论陈士东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

陈士东:密宗与禅宗

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又有学密者贬低禅宗,认为禅宗不圆满,如此争论不休。尊崇禅宗的太虚大师尝言

陈士东:心性在何处?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给我,我与你安。慧可曰:欲求自心,了不可得。这

卢志丹:自强不息勤精进

自强不息勤精进在《八大人觉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佛陀劝勉世人:只有持之以恒地精勤猛进,才能破除生死烦恼所导致的过恶,摧毁降服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出离三界

坚勇菩萨--佛教的五种精进

相信很多学习佛法的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佛法能够精进,并且希望自己的修行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的。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可能修行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们也不要气馁,要做到精进,必须

精进军佛的简介

南方具德世界之精进军佛,身黄色,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当胸作合掌状,掌心向外,拇指略离食指。顶礼此佛可消除语门所造之罪障。精进,即精勤之意。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之修

精进军佛的来历是什么

复次,舍利弗,南方去此明星世界,度万五千佛刹,有世界名曰无忧。其国有佛,号精进军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精进军如来名者,欢喜信乐

精进军佛的意义是什么

南无宝月光佛是三十五佛之一,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劫的罪业。精进军佛是觉悟了的人;精进军佛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是心明眼亮具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