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者苏帕布达
造恶业是自己的敌人
5~7愚者无智慧
对己如仇敌
造作诸恶业
定受诸苦果
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麻风病患者苏帕布达。有一天,苏帕布达在群众外围聆听佛陀宣说妙法后,证得初果。由于心中法喜,她跟随佛陀走了一段路后才回家。
归途中,帝释想测试她的信心,出现在她面前说:“你是个贫民,受尽苦难折磨,我将给你巨大的财富。那佛陀非佛陀,那妙法非妙法,那僧团非僧团。”苏帕布达回答:“你说我又穷又受磨难,现在我却拥有了七圣财:信、戒、施、定、慧、惭、愧,我不再是穷人了”。帝释到精舍向佛陀禀告此事,佛陀说:“现在就是有千百个帝释给她巨大的财富,也无法改变她对三宝的信心而远离三宝,也无法让她说这佛陀非佛陀,这妙法非妙法,这僧团非僧团了。”
有一天,当苏帕布达到精舍礼敬佛陀后,回家途中却被牛撞死了。比丘们向佛陀请问苏帕布达往生何处,佛陀说:“她已往生忉利天了,她的前世曾经殴打一位圣者,所以今生是麻风病患者。也由于今生已领悟佛法,她已涤清一切烦恼了。”
End
大安法师问: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量小、易瞋怒,如何让自己性格更好一些?答:首先你能够了解自己有烦恼习气,也下决心要改变,这是一个善心。但要付诸行动不容易,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我们很多人都是命不好、运气不好。总觉得自己活得累、活得痛苦、活得没有意义,这叫命不好。从来都没有让自己满意过、知足过,这叫运气不好。实际上,我们就是自己命运的建筑者,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怎么改
所以有同修说,读不读经?什么时候可以把经教放下?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给我们立了一个标准。有的人也问,说刘老师,你现在读《无量寿经》吗?我告诉你们,我将近三年多没有读《无量寿经》,而是天天听《无量寿经》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录自慈光半月刊岁己酉,台湾光复节日,师应台中莲社青莲谦益两念佛班之启请,为讲楞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曰:学佛须知行解,由解而行,方能入道,解而不行,是为说食数宝。楞
◎ 弘 一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乖是违背的意思;沴(读立)是水流不畅的意思。乖沴指不和之气、邪气。与人交往时态度温和柔顺,一片慈悲,真
◎夏坝仁波切少心中的妄念,如果妄念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说,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心经》中说:依般若波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我们讲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么才是核心呢?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故调心乃佛教最根本之法义,
明海法师管钱,钱不讲话,随你用度;管物,物也不开口,随你搬动。管人也还不太难,最难的,是要管自己的心!管理学的最高境界,是管心,你会管心吗?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比如带着几个人,管着一点事
觉察自己的偏执圣严法师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究烦恼的根源时,会发现有一种烦恼,是来自于自己主观的立场,不能得到外在环境或周围的人认同。每
万物以不同因缘分布在寰宇不同星系各层位次空间中,不管是生机盎然还是冷面阴寒,随缘无形间相互影响,促进彼此的发展,提高生命层次的质量,也相互制约打击;一切皆有因缘,因缘果报是宇宙间所有星系星球中生命,铁
圣严法师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达 真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会遭受痛苦。其实,
真正皈依处即在自己的心阿姜查禅师这次雨安居我不太有力,身体欠安,所以来山上呼吸点新鲜空气。人们来拜访,我也无法如往常般接待他们,因声音沙哑,气息奄奄。大家现在还能看见这身体坐在这里,也算是种福份,很快
◎ 怀 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看 住 自 己 的 嘴◎ 妙 祥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绝毫绝厘。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填沟塞壑。曰:出与未出,相去几何?师曰: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五灯会元》只要张口说话,都是毒药。只不过是用
◎ 百丈怀海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
人生其实是非常公平的,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善待你的人生,人生就会善待你;同样,你内心深处敷衍了事,满不在乎,表面看起来好悠哉,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的福报就在敷衍了事中,慢慢溜走。在《阅微草堂笔记》里
大安法师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对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注意。也许是好客,也许是为面子,有些人一请客就点很多很多菜,
心量的大小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有人询问恩师法语中为什么心量能大能小,是怎样的一回事,再次公开一则佛教公案故事,细心参悟,自然了知,心的大小,善恶,都在于一个人自我的抉择,是选择行善布施,还是作恶害人?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
怎样订您自己的功课呢?当然每个人不会相同。我也订过不少不同的功课,试验过好几种法门,我目前的结论共有四点,想贡献给大家。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常常,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学问,更重要是心静。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心乱一切乱,别
运气这个东西看起来似乎很玄,但它其实是可以被掌握的。什么努力都不做,就祈求事情有好的走向,自然是概率极低的事。想要做好一件事并且有运气的加持,最重要的是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准备好的事自然不会有大出错
太宰治在《正义与微笑》里写:不懂的,就说不懂。不会的,就坦承不会。若是摒弃故作姿态,人生之路似乎意外的平坦通途。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做到了,生活也会跟着简单起来。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使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如果你不仔细阅读,妄求一夜之间,学到一个秘法然后摇身一变成为功力高超的大师,那就是你自己的失误。学道也好学法也好,一般刚完成第一次修炼的时候,容易心浮气躁。你有没有觉得念咒的速
有一天,佛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就告诉阿
如何摆脱命运控制?培养正确观念,树立坚定信仰,广结良善人缘,严持清净戒律,如此,不但不为命运所制,且能自由自在调御命运。信仰可以改变命运,持戒可以改变命运。(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习惯、迷信、感情、权势
荣耀来到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傲慢的高墙会隔绝自己的视野;烦恼临头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嗔怒的火焰会焚毁自己的功德;处境纷乱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贪欲的洪流会淹没自己的意志;得失忧患时,要检查自
◎问:既然佛教能扩大人类的智慧,那为什么许多善的人不能控制局面,相反,倒是有许多恶的人控制某些局面呢?●雪漠:因为人类的贪婪,远远大过人类的智慧。一个贪婪的群体,必然比追求觉悟和真理的人多。人类的本性
就容易起执著造成伤害。有人把脾气发在无辜的人身上,有人受不了心头剧烈的郁闷而自我麻醉或甚至自杀。依四念处的修行法看,这就是因为人没有把受念处修好,充分看清那只是自己的一个感受。人往往不自觉地把一东西扩
该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文/如孝法师实际上情绪是长时间养成的。每种情绪的产生基本都带着挫折感,是挫折感的一种反弹。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对于心来说,它的反应要么是对抗,要么是逃避。这种对抗或者逃
我们现在专心一致来念观世音菩萨,也要念自己自性中的观世音菩萨。我们修行,外面有什么,内里也有什么,外边有观世音菩萨,内边也有观世音菩萨。所以念观世音菩萨,要念内外一如,自他无二。我们的自性中,具足十方
做一次功德,是否可以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及自己的冤亲债主、再生父母?释宽见:可以,没问题的,不过别把自己搞得太忙,太忙也受不了的 :)※※:师父说没问题,不过别把自己搞得太忙,弟子看到后,也觉得自己定的回
弟子:自己固有的种性怎么转变?好像很难触动。宽见法师:是经过种种的外缘和内缘,如果说我们是断灭种性,比如说听闻佛法之缘,同样是被触动,他只是说很难触动,不是说绝对不能触动,难度大。所以说,我们尽量去创
摩诃迦叶年纪大了,仍然穿着破旧而沉重的粪扫衣,对此,佛陀亲自去劝他:汝今已老,年耆根熟,粪扫衣重,我衣轻好。所谓粪扫衣,是用破布连起而成,非常沉重,摩诃迦叶年纪大了还穿着这样的衣服,怎么办呢?于是佛陀
因为就我个人而言,已经能够感受得到法喜充满,所以我无比知足和感恩。我们不要再去抱怨:谁对不起我了,因为没有一个实在的人对不起我们,是我们执着自己对不起自己。更何况世俗谛上的因果建立就是:好人好自己,坏
人类文明中的信仰形态,林林总总,非常丰富,但就其主要形式来说,不外乎两大信仰类型: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在这两大信仰类型中,神人关系( 信仰者与超验者、神圣对象、终极关怀者等关系) 及其神圣性建构是它们
三论宗的立论,是破邪显正,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妄执。三论宗的性空,不是否定现象界的一切假有而说空,而是在万法常体上,观察其无自性之空。性空的道理,没有办法为一般人所接受,常人所了解的空,是空空如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杂阿含334经》的要义林崇安(法光杂志,233期,2009)《杂阿含334经》中的「334」,是大正藏的编号,此经在佛光藏的编号是312经,在内观教育版的编号是233经,在印顺版的编号是455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