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陈义孝: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六 法藏因地
2025-05-12 12:56

(正宗分)

(六) 法藏因地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①劫②,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③无量众生,皆令得道④,乃取灭度⑤。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瑠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这是说胜缘中之远缘)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锭光佛出现于世,教化度脱了无量无数的众生,使他们都获得道果,乃至灭度。接着又有光远佛、月光佛(中略)乃至处世佛等等一共53尊佛陆续出世。这许多的佛,都是已经过去很久的佛了。

附记1:本经之所以列出无央数劫以前53尊佛名,这是说明本经将要介绍的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在久远劫以前,便已在53佛所修菩萨道,积集德本,种下很深厚的善根了。

附记2:诸佛陆续出现于世,这说明了佛教的佛不止一位,而是很多,这也是说明“佛”这一个称号,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切达到究竟完美之领域的哲人,都可以称为佛;不像上帝永远是上帝,永远高高在上,我们永远不能称上帝,一点也不公平。《华严经》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这是告诉世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按照佛法去修,把妄想执著断除,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成佛的平等机会。由于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无量劫来,在无量的时空中,有无量的人修行佛法,有无量的人已经修行成佛,因此佛教有无量的佛,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一点也不足为奇。

附记3:佛教的佛虽多,但他们都有共同之处,叫做“四一”,即: 一、 真理只有一个,大家所证的真理,无有差别,名为”理一“;二、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证此理而称为佛,这些已证佛果的人,无有差别,各为“人一”;三、 诸佛出世说法,皆悉开示佛之所知所见,无有差别,名为教一;四、 众生听闻佛法,只要如法修行,毕竟都是菩萨道,皆当成佛,名为“行一”。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⑥,如来⑦、应供⑧、等正觉⑨、明行足⑩、善逝(11)、世间解(12)、无上士(13)、调御丈夫(14)、天人师(15)、佛(16)、世尊(17)。

(这是说胜缘中之近缘)

当处世如来灭度之后,接着又有佛出世,名叫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

◎注释

①无央数 “央”是尽的意思,无央数就是无尽的数目,简称“无数”。佛经时常说的“阿僧祇”,华译就是无数,或无央数。

②劫 梵语“劫簸”(Kalpa)的简称,华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人寿由八万四千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减一增,称为一小劫,合共1千6百79万8千年。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有3亿3千5百96万年。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有13亿4千3百84万年,这是计算一个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③度脱 “度”是得度到彼岸,“脱”是脱离生死。

④得道 证得道果。

⑤灭度 “灭”是灭除一切烦恼,“度”是度脱一切生死。灭度也就是涅槃的别名。

⑥世自在王 “世”就是世间,指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能在这两种环境中都得到圆满自在,所以称为“世自在王”。

⑦如来 佛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又,如是不变的、真实的法身;来是随缘的、变化的应身。

⑧应供 佛是世上学问、道德最圆满的人,应受一切众生的供养,故名。

⑨等正觉 又译作“正等觉”、“正徧知”。指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人,即是佛。

⑩明行足 “明”是智慧,“行”是德行,“足”是具足。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具足,所以称为“明行足”。

(11)善逝 “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12)世间解 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故号“世间解”。

(13)无上士 在诸法中,涅槃无上,诸人中,佛无上,诸果中,正觉无上,九界众生,无能与比,故号“无上士”。

(14)调御丈夫 佛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故号“调御丈夫”。

(15)天人师 佛为天、人的导师,故号“天人师”。

(16)佛 觉者之义,具自觉、觉他、觉满,故号为“佛”。

(17)世尊 觉圆德满,为一切世人所共尊,故号“世尊”。这亦是佛弟子对佛的尊称。

End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再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伍、再记丙寅暮春之初,本解三校甫竣。乃于篇末,再赘数语。此解因海内缁素大德之倡导,由东林寺提出申请,重印五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