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
一、做一个孝顺的人
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和别人的关系会怎么样了。
二、做一个善良的人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善良是我们修身最好的方法,是处世最好的法门。
《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道、天地的法则都是这样: 没有亲疏,却把善果酬善人。
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假使你真正无条件地行善,帮助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三、做一个勤劳的人
天道酬勤。勤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我们干事立业的根本。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四、做一个宽容的人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打胜仗后,大摆酒宴欢庆胜利。君臣喝得尽兴,庄王把自己的宠姬许姬叫出来给群臣敬酒。突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大厅上的蜡烛都吹灭了,顿时全场漆黑一片。这时有一员武将凑上去摸了许姬一把。许姬大惊,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
许姬把事情告诉庄王说,大王快命人点蜡烛,重惩那人。谁知庄王却没有让人点蜡烛,然后对众人说:大家都都放松放松吧,干脆把头盔帽子什么的都摘下来,那样喝得更痛快些。
蜡烛点上以后,酒宴重新开始,庄王始终没有追查那个冒犯宠姬的人。后来,楚庄王兴兵伐郑,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带百余名士卒做开路先锋,立下汗马功劳。
论功行赏时,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五、做一个诚实的人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一个不诚实的人,在欺骗别人之前首先欺骗了自己,既无法正心诚意地修身修行,也无法取信于人,无法立足于社会。
六、做一个低调的人
低调是好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个成熟的人,在生活中会隐藏自己的锋芒,低调做人。他们懂得要在特定的时机才会展露自己的才华。
一个低调的人恬淡从容,温厚、宁静,就像大地,永远把自己置于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博大;守得住低处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七、做一个正直的人
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
做人要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孟子有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处世磊落,不要背地里损害他人利益。做人正直,一定要慎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八、做一个守信的人
《论语》上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要是没有信用,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守信,是用钱都买不到的人格魅力!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失信是人生最大的破产,守信方得人心。
九、做一个乐观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顺。日子总是在前进,好也一天,烦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然而,豁达的苏轼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下,都不悲声叹气、怨天尤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总是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乐天知命。
十、做一个厚道的人
厚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古老原则。《周易坤卦》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万物。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种观光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包容别人的过失。
厚道是最好的人品,最高的精明。一个厚道的人,别人都愿意跟他相处,做他的朋友,对他有一种深厚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End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
◎ 行 义那烂陀(梵语:Nālamdā),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是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创建的。兴盛于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早期,衰落于波罗王朝晚期,七百余年来已成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当时研究印度文化的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
禅与一般文化◎ 铃木大拙除了佛教对于中国思想的一般影响之外,禅宗的教育似乎特别为东方人所接受。由于禅宗,我们可以说印度佛教彻底在中国与日本本土化。禅宗并不像佛教的其他支派如天台宗、华严宗、中观宗、或瑜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
冯友兰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一、做一个孝顺的人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前二千多年现代人用神话传说来理解,从黄帝到夏、商是我们现代人是不清楚的,所谓的不清楚同时意味着我们知道,却不相信。在现代,科学改善物质生活,也把人的认知局限在有形的空间,道德渐沦
佛教在输入中土的漫长历程中,以其智慧甘泉源源不绝地滋润中华大地,逐渐渗透中国文化的深层,在化中国的同时将自身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独具的传统。传统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具有不易随时代变迁而改换丧失的惰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
◎陈亦新: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听鸡蛋实现开悟是一种法门,扫地僧达到成就也是一种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达到那个目的的途径而已。佛教应该去适应更多的人群。比如说你喜欢跳舞,那么我就要告诉你,如何要在跳舞的
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修行交流,请加公众号: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是公认的诸子百家之祖、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他所撰写的《道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鬼月”盂兰盆节花灯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
经论中常见的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即是。如《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佛说兴起行经》、《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涅盘经》等举示有关五百罗汉的本生、因缘、授记等。《法句譬喻经》卷二说五百罗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
希迁的门人颇多,著名的法嗣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兴国振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颠等。惟俨在同门中最受希迁器重,他传法于云岩昙晟,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和云居道膺。后曹山一脉中断
没文化不等于无智慧无佛性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度有心人2》在现实中,很多有点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没文化、没技术的人,博士生瞧不起大专生,自以为脑子机灵的人嘲笑看起来笨头笨脑的人。这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等等,已经成为 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
一、缘起论是佛法的理论基石要懂佛教,首先得懂得缘起法。只有懂得缘起理论,才能真正把握佛法的基本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几个阶段。如果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归于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向现代化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与之相应,各种意识形态也正在逐步地现代化。意识形态的现代化,通常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二是如何适应现实的社
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赖永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一直高高在上,雄琚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宗教,既虚无缥缈,又触处皆
《中国佛教文化论》绪论赖永海文化,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离开动物界的一把标尺。如果说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界,那么,文化的现代化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宗教按费尔巴
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论黄夏年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热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活动,很多著名的地方景观都获得了文化遗产或者双遗产的通过,像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重庆大足石刻等地,已经获得世界文化或
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黄夏年一.真禅法师在世时,我曾经多次见过他老人家。他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从来没有什么架子,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亲切的印象。20世纪90年代,上海佛教界一直注重于佛教文化的建设,每年都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王雷泉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于佛教教育,若从笔者1985年调研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处,撰写《从僧伽教育看中国佛教的今天和明天》(刊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编《
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读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王雷泉一、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哲学基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首述怀式的诗偈,出自太虚大师最重要的
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是皇帝,只有皇帝才算是应有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皇帝”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许多人都因为想当皇帝而丢掉了身家性命;而财神爷却是人人都可以想做就去做的,人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财神
一、如来禅的提出及其涵义之演变自从禅宗六祖惠能之禅流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以来,禅似乎成了惠能一家的专用名词。禅理、禅趣、禅味、禅机,以及祖师禅、分灯禅,说的都是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然而,当我们回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洪修平 陈红兵印度佛教在两汉之际经西域传至中国内地,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以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融人了新的内容与养料,变得更加丰富和灿烂,并获得了新的发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李利安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古代印度的观音信仰终于演变成中国化的观音信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来自印度但却实现了中国化的观音信仰,我们可以称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禅茶与八正道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
饮茶的人,大多熟悉四季变迁对茶性的影响。倘若说茶是益友,那么茶器就是邻人了,品茶则是与善人交游。茶席之上,壶为主人,杯为宾客,宾主酬唱次第有序。四时茶饮,亦各有不同,春采明媚之茶,夏取静心之茶,秋日最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
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温金玉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
兖州佛教文化产业建设构想以兴隆塔为中心文:温金玉兖州兴隆塔地宫于2008年的挖掘清理,使得一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物重见天日,震动学界。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的出土,不仅再次证明为古之九州之一的兖州所拥有的厚重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
方立天教授长期致力于佛教和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慧远及其佛学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这是赞扬中华民族吸取外国优良文化的品质
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宗教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拥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中国宗教的未来走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宗教走势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就宗教的内涵结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地区,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心,而且在历史上也曾经广泛地影响了欧洲等地区。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作
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董群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两者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佛教文化“大花园”。自从赵朴初居士提出“佛教是文化”的观点以来,当代中国佛教界在佛教文化建设方
南泉普愿禅师(748―834)是马祖道一的弟子,他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被称为马祖门下三大士。禅师是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俗姓王,自幼仰慕佛法。他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普愿于唐至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