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师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是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民间,端午节至今沿袭着赛龙舟、吃粽子等古老习俗。同时,这一天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报国无望投汨罗江的日子。因此,人们也将端午节视为屈原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值得怀念和感恩的日子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出家人的爱国观。
出家无家爱国家
爱国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出家人也不例外。《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四恩一般是指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为了报答这四种恩德,我们随佛出家,精进修道,求证菩提。
在这个世间,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有人愿意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有人愿意做老师,教书育人;有人愿意做军人,保家卫国总之,士农工商,三百六十行,大家都在自己的行业和本位上,服务着社会,利益着民众,贡献着国家。爱国有多种形式方法,出家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修行也是报答国家恩的一种方法。
尘世的恩爱与名利为世间人所爱重,难以割舍。出家人要有智慧和勇气,看破放下这一切!《顺治皇帝出家偈》赞叹出家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出家人辞亲割爱、剃发染衣,究竟为了什么?就是要舍弃小家,来为大家。辞别家中的父母、六亲眷属,是为了利益度化一切如母的有情。这才是我们出家人的初发心,出家人的本分事!
出家无家为大家,出家无家爱国家。出家人每天都在用功发愿回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祈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祈愿世界和平,疫情等种种灾难消除。
向佛陀学习
常常有人问:什么是佛?佛是觉悟明白的意思,觉悟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了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地奉献一切众生!这就是佛的境界。
在佛陀晚年,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多次阻挡琉璃王的入侵。根据《增一阿含经》记载:波斯匿王的太子琉璃王,在幼年时曾受到释迦族人的轻视和侮辱。登上王位后,在奸臣的怂恿下,兴兵讨伐本师的祖国迦毘罗卫国。
佛陀听到这个消息后,虽然知道这是释迦族共业所感的果报,但仍然在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选择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琉璃王远远地望见佛陀,立即下车顶礼,往白世尊:更有好树,枝叶繁茂,何故在此枯树下坐?世尊回答:亲族之荫的庇护,更胜外人。琉璃王听出佛陀的弦外之音,于是收兵回国。
过了没多久,琉璃王再次兴兵征讨。世尊知道后,再次在途中阻拦,同样在一棵枯树下坐。琉璃王问了同样的问题,世尊也作了如上的回答,并特别说到亲情、族情,扩大就是国家,和自己如同根本和枝叶的关系。琉璃王因为尊重佛陀的缘故,只好再次撤兵。
由此看出,佛陀虽然出家修道,仍然系忆着他的祖国、他的亲族,可称得上是爱国的典范。佛陀也制戒,不得违犯国法。我们应该向佛陀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感恩生养我们的父母,努力为众生服务!
最后,以普寿寺的院训和大家分享:
建立六和僧团,进入出家轨范,
树立正知正见,培养老实真干。
开拓慈悲胸怀,常保道念不乱,
懂得培福惜福,不忘智慧贯穿。
铸造僧格自尊,远离名利不沾,
甘于淡泊修道,不慕享受好闲。
遵纪守法自爱,爱国爱教为先,
学修并进向上,利国利民在前,
求证菩提不退,愿作明灯常燃。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End
◎ 孙昌武寄禅(1851-1912),法名敬安,以字行,湘潭(今湖南湘潭)人。以参礼四明(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割臂燃指,自号八指头陀。后遍游江浙名蓝,声动四方。其诗才卓著,有《八指头陀诗集》传世。其为
主佛七的人,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以出家法师最好,而且在寺庙精舍为宜,因为打七要有时间、地点、主人、道友、经费、说法等等缘分,出家法师就容易做到。如果偏僻处请不到法师,也可请一个在家人代作。但不管请出家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一般我们称呼
世间无僧宝 大地皆沉沦:请尊重每一个出家人◎ 佚 名轻视: 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第三种,龙子不可欺
出家人别称◎ 李炳南 刘定炽问:比丘、沙弥、僧、和尚、道士、僧伽、头陀、尊者、行者有何分别? 答:出家人受 二百五十大戒者,即称比丘。受十戒者即称沙弥。僧指众多之出家人。和尚乃印度呼吾师之意,原音为乌
太虚大师雪窦寺训:俭勤诚公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
巨赞法师论到佛教的爱国主义,不妨先举事实。《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云:波斯匿王白世尊曰:今此国界有大贼起,夜半兴兵擒获,今已破贼。功劳有在,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故诣来至,拜跪觐省,设我昨夜不即兴兵者,则不
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今天是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民间,端午节至今沿袭着赛龙舟、吃粽子等古老习俗。同时,这一天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报国无望投汨罗江的
◎ 宗 舜问:出家人养父母吗?对待家人会因为出家而大有变化吗?宗舜法师:出家人不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孙悟空,他肯定有父母,应当孝顺。那么,对待家人的态度会不会因为出家有变化?我相信,如果是一个真正念父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脱的形象。我们要恭敬这个解脱的形象。《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末法时代,众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个人发疯
出家众位列三宝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对象,又是殊胜福田。身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称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话,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基本常识。一、师父可以说是对出家人最稳妥的一
太极的根在中国。源于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我们世代可延续的根基。太极拳是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人们对佛教的印象总是躲在深山老林中打坐修行,这才叫学佛。佛弟子应该怎样尽自己各方面的责任家庭、社会、甚至对自己的祖国。陈兵教授一席话,茅塞顿开。 佛弟子必爱国论爱国主义,是中华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弘法的责任与使命,所以别人才会尊重他,而他自己一直告诉佛教徒的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如果有
锡杖的形状锡杖依不同的形状,象征着不同的意义。迦叶曾白佛:何为锡杖?佛言:“锡者轻也,依倚是仗,除烦恼,出三界。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杖头
烧香疤与皈依受戒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世人大多混淆,很多人认为烧香疤就是受戒,其实烧香疤是布施、供养性质,是以自对他,行其布施之供养。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戒人头顶上烧戒疤的
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队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
然而今天聊的话题是出家人还俗。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真实见到过出家人还俗,至少一般出家人还俗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还俗的出家人都会遭受世人的奚落和冷嘲。原因在于以为他不守规矩破戒啥的,就好比一个被班主
僧人自称法号应为:释某某(字号)、草字某某(字号)、衲子某某(字号)、沙门某某(字号)、比丘某某(字号)。而某某法师、某某禅师、某某律师、某某上人、某公上人、某某长老、上某下某这些称呼,是他人依据你的
慈航法师的爱国爱教思想◎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审)摘要: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佛教也在这一时期承受了诸多的苦难与变动。慈航法师将爱国看作是己躬大事,亲自撰写文章
父亲就是父亲,母亲就是母亲,父亲、母亲的称呼是不能改的。即使成了佛,也还是有生养我们的父母,就像释迦牟尼佛有母亲摩耶夫人,有父亲淨饭王。甚至在父亲去世之后,佛陀也回到俗家,为父亲担棺尽孝。在父母的面前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若不知分辨
第一:守戒:守戒的目的是要戒除 “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使自己返朴归真,六根清净,为入定证果了生死打基础。因为一个六根不净的人是不可能能入定证果了生死的,所以你如果想要证果了生
一、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或“向某大德接驾”,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其内容是宗教人士进入与本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应免收门票。在此岁末年初,这一通知的颁布并实施,无疑为全国广大信教群众献上了一份新春厚礼。这一文件的出台至少有3方面的
本智大和尚,湖南省汨罗人氏。受法于云门宗第十三代佛源老和尚,为云门宗第十四代禅人,东山古寺第十三代肇始人和。1983年在广东省云门寺礼佛源老和尚披剃出家, 1986年圆满具足大戒。先后在云门寺担任典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先生最近在山西召开的法显学术座谈会上认为,法显大师是爱国爱教的楷模。他的讲话全文如下:一、传奇性的经历法显,生年不详,卒年约在东晋义熙十四年至刘宋景平元年(418-423)之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弘扬当代高僧圆瑛法师的爱国爱教精神方立天圆瑛法师(18781953)在1942年给北平佛教学院师生赠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又在抗日战争时期
爱国爱教,垂范千秋――纪念圆瑛大师圆寂50周年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中国佛教信众超越民族、宗派的界限实行大联合大团结,携手推进佛教与
赵朴初答:随着雅利安人势力的扩展,这些国家都不能不受到婆罗门文化的影响,当然也都存在着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所遇到的困难就比较多得多。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土著人民占的比率大;第二,雅利安与非雅利安种族混
赵朴初答:南方国家僧人的饭食,或是到别人家托钵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所以他们有什么吃什么,不论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
出家生活自身所完成的是用全部生命的担当去完成和守护出家人的僧格。这不仅仅是自身的修持,最大的意义是从而给予引导众生觉悟的因缘。从僧格的建立到完成处处离不开佛法的深意,以慈悲为最终去完成僧伽。不管是对内
是否供养佛菩萨或出家人的福德较多,而布施给贫困者福德较少?此处所指的供养应该是就财物而言,而不是指香花水果之类的供养。以人间的钱财供养佛菩萨并没有什么意义,若说有意义那也是要把公财用以购买香花等物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