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下手做工夫
2024-11-12 09:47
初心下手做工夫
◎ 憨山
凡学人先习教乘,回心向上一路,虽是有志,无奈藏识中有新熏文字杂毒习气,旧熏贪瞋痴爱烦恼习气,内外交攻,最难打叠。要放放不下,要断断不得,要止止不住,因此要提话头。如水上葫芦,遏捺不下,只管与之打交滚,最是难下手。及下手不得,便打退鼓了也,如此乃是没志气无力量人,说甚参禅。
如今初心,只管将心内外一切道理知见,及妄想思虑,一齐放下,放了又放,放到无可放处,方才提起一则公案话头。
如赵州无字横在胸中,因甚道无,重下疑情,若疑情得力,则妄想不起。若才见起时,切不可与之作对,将心要断他,亦不得将心止他,亦不可相续他,但只觑见,便撇过,一撇便消,急急提起话头,深深看觑,则彼妄想自然扫踪绝迹矣。此是初心下手做工夫的诀。
若话头纯熟,妄想自稀,不作障碍,久久疑情得力,妄想暂歇时,便得一念欢喜也,得些欢喜处,不可当奇特,但从此好用功耳。禅人弃教从禅,初心最难,故以此示之,切不可视作小事。
摘自《憨山老人梦游集》(示太素元禅人)
End
病后始知身是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
初 心◎ 席慕容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 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我们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总是在无法预知
不忘初心(第一集)尊敬的陈老师,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早上好。Selamat Pagi。我们第一堂课跟大家交流「不忘初心」。「初心」是真心,「初」可以是当初,甚至于可以是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岁月的
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虚云老和尚《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
初心下手做工夫◎ 憨山凡学人先习教乘,回心向上一路,虽是有志,无奈藏识中有新熏文字杂毒习气,旧熏贪瞋痴爱烦恼习气,内外交攻,最难打叠。要放放不下,要断断不得,要止止不住,因此要提话头。如水上葫芦,遏捺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来 果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说用功人一天到晚心行上的事。见得要你们动、静一如,不分昼、夜,用功是要这样的。为什么要这样?不可以歇歇吗?要晓得:你有这样真
问:世尊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十二年的工夫。便证无上菩提。今之僧伽不少戒行谨严者。抑何坐破蒲团讫无成就。岂今人之不如古人耶。范古农答:世尊成佛。乃其最后一生。若究其修行。已经三大阿僧祇劫。岂仅十二年
禅悟与工夫在当今社会里有勇气走入禅门,攀登灵智的顶峰,穷究生命的极致,这确实是了不起的识见与难得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永远向上的人才在远离源头、流浪生死、经历人生迷途的苦难之后,猛然反思,彻底看透
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我们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修佛法,才能成就佛果。在这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初心学人,由於对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足够的修道体验,因此往往难以入门,停滞在相对境界上
时轮金刚的本初佛、本初心及本初身●“本初心”与“本初身”修时轮法门首先是普通道的调练:长养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然后行者要接受灌顶;然后才能修生起次第:首先是粗(瑜伽)次第,再来是细(瑜伽)次第;
凡学人先习教乘,回心向上一路,虽是有志,无奈藏识中有新熏文字杂毒习气,旧熏贪瞋痴爱烦恼习气,内外交攻,最难打叠。要放放不下,要断断不得,要止止不住,因此要提话头。如水上葫芦,遏捺不下,只管与之打交滚,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蒋维乔第一章静坐前后之调和工夫第一节调饮食既有此身,不可无饮食以滋养之,饮食入胃,经消化后,变为麋粥状,入于小肠再为乳状,为血管所吸收,变成血液,滋养全身。故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然食
第二章正修止观工夫第一节修止止者入坐时止息妄念也。修止之法有三。㈠系缘止。系者,心有所系也。心中起念时,必有所依附之事物,谓之缘。吾人心之所缘,忽甲忽乙忽丙忽丁刹那不停,谓之攀缘。今则系此心念于一处,
亦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已工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
善士问: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退心。怎么可以不退初心?请老和尚开示。梦参老和尚答:因为你念的时间愈长,没得到实际利益,你能不能回顾一下,为什么没得到?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