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用心的难易
2024-11-12 09:18
初 用 心 的 难 易
◎ 虚 云
偷心不死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好吃懒做、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哪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着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拼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哪知妄想却拼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哪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哪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
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放下来单提一念用功虽说难,但摸到头路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便是放下一切无明烦恼。怎样才可放下呢?我们也送过往生的,你试骂那死尸几句,他也不动气。打他几棒,他也不还手。平日好打无明的也不打了,平日好名好利的也不要了,平日诸多习染的也没有了。什么也不分别了,什么也放下了!
诸位同参呀,我们这个躯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我们所以放不下,只因将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爱憎取舍,若认定这个躯壳子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根本不把它看做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
只要放得下,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动静闲忙,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念,平平和和不断地疑下去,不杂丝毫异念。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不怕什么妄想!有什么打得你闲岔?哪个去分动分静?哪个去着有着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觉清静,早已不是清静;怕落空,已经坠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不是一天盘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办道的。
摘自《虚云老和尚法汇》
End
◎ 史洁珵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
初 用 心 的 难 易◎ 虚 云偷心不死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好吃懒做、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
导语: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学业,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不关心自己
作家铁凝讲过一个他的故事: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了很多钱买过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所以舍不得穿,除非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或者出席需要表示自己诚意的场合时才上身。使用率太低,慢慢地也就忘记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本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雪漠近来,我写了两篇短文《“念佛往生”的误区》和《信仰的“魔桶”与破执》,经华人佛教推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称我为佛者,有骂我为魔者,更不乏人身攻击者。各随其缘,好不
问:未彻悟前如何应缘、待人接物?答:一切无住,心不随境转即是。问:什么是无住用心?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楞伽经》: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有因。云何世
喝茶是平常事,喝法也很多,从简单的在大杯子热水中扔一把茶叶,到宗教仪式般的日本茶道,各适其适。这几年中国大陆茶风渐起,讲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一杯为品,两杯解渴,三杯是饮牛的说法广泛流传。又有各路高人出
问:修西方净土与修其他佛土,有无难易处之别?答:诸佛均普度众生,其功德相等,唯阿弥陀佛为誓愿最为特别之佛,观世音菩萨为菩提心甚大之慈悲菩萨。凡修西方净土者,除弑师父大逆不道,与已皈依三宝或皈依四宝之人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
还有就是关于用心。我们念佛怎么用心呢?佛不需要用心。很多人说修学佛号要用心,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要用心念。我们净土法门叫口持名号,善导da师特别把乃至十念解释成乃至十声,是有特别用意的。弥
用心度众生同样一部《金刚经》,世俗人研究,道亲也在研究,学佛者也在研究,因为用心不同,乃至思惟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相同。所以不要认为某人在学佛,就一定有好的想法,不一定。认为学佛者一定是慈悲的,也
信众问: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事务该如何处理。请问师父要怎样才能用心?证严法师答:知道利用时间、能够把握当下、此刻,就是用心。做事要专注,心怀要如海天般宽广。好比大鹏鸟,专注地蓄势
百年树人在教育 慧命心田用心耕证严法师看到很活泼的小朋友,大家玩得很开心,我们看得也欢欣。这就是我们的希望,其实教育就像在耕田,是耕慧命的心田,真的需要有心人有志一同来耕耘。幼教是教育的第一颗种子,就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九 用功人的两种难易用国办道人,就其工夫的浅深,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妬障碍,贪瞋痴爱,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