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
传喜法师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
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
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多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生命真正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贪心让我们想得到更多。
有贪心,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无常观。好像觉得我会永远活着,盘算好自身,还要盘算好子孙,孜孜不倦追求物质的享受,根本没有概念和精力来承办自己的生死大事。
其实人生苦短,人要知道轻重缓急,要尽可能自由地安排自己,让自己走在道上。安贫乐道,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当他远离道时,物质再丰富,也会不时体会到生命的单薄、孤独、没有安全感;而当他向道靠近时,温暖、光明、无畏、充实,坦荡荡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古人齐肩,与贤者天涯若比邻,那才是在享受生命真正的的富足与快乐。
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但他的学问、道德与孔子最相应。《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安住在道中,即使居室简陋、饮食粗劣,也自在安乐。佛在《遗教经》中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所以,我们佛弟子修行,怎么在物质层面做到节制,让精神层面得以开发,乃至不断壮大,最后克服生理的局限性,超越生老病死,这是我们要去好好消化的。
物质的累赘去掉之后,精神才会有更多空间。佛陀就教化出家弟子持三衣一钵,再细碎一点,就是十八种随身物,包括针、线、镊子、滤水囊等等。有这十八样再加三衣一钵,对出家人而言,足够了。
弘一大师就是出家人中秉持简洁的模范,他从出家一直到圆寂,就是那一个箱子。其实我们出家人一直是有这个文化的,一个小包,一个朝山袋,所有的家当都在里面,这是最好的。
我师父悟公上人曾题过四个字:崇简习勤。意思就是,人要崇尚简朴的生活,多做正确的事情 。一张小小的餐巾纸,师父从来不会用一次就丢掉,用了,折一面,放进口袋,下次接着用。一张纸巾就这样折过来折过去,反复使用。这对我们这些身边的弟子来说,就是无声的教导。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佛教也说,我们的业报身就像一个随身的牢狱,我们就在这业报的壳子里不得自由。因为正报如此,它所折射出来的依报也是如此,所以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牢狱。
如果我们打破了自己内在的困境,那外在的围墙也就失去了作用。就像《左传》所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泰国缅甸,看到那里有一些出家人,不仅仅头发剃掉,甚至连眉毛都刮掉了。这就是为了破我执。
远离虚饰,生命的质感就会提高。反过来说,作为一个修行者,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占用太多,最后这太多的东西又会变成你的障碍,让你没有那么容易求得往生。
所以,我们佛教徒一方面要能够节俭自己的生活,不要给这个世界带来太多的垃圾;另一方面我们要稳定自己的心性,更积极地弘扬佛法,让更多的众生了解佛法,更多的众生依教奉行,更多的众生学会在精神上开发和提升自己。
给生活做一下减法,克制贪欲,珍惜当下,然后慢慢地,超越物质的束缚,坚定自己的精神追求,最终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当你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建设自我的生命时,你自己都会为此欢欣鼓舞。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End
我跟大家说,我学《无量寿经》、读《无量寿经》阻力很大,包括我自己的家人都不太赞成我选择这个法门,读《无量寿经》,这些年一直就这么过来的。但是他们也知道障碍不了我,说我这人太倔了。我记得有人曾经找过某某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次咱们聊个什么题目呢?我想聊这个题目吧,就是「念佛加改过,今生必成佛」。我这个题目受谁的启发呢?受一个老菩萨的启发。前些天,我家里来了一位老菩萨,学佛很多年了,也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
◎ 净 慧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宗教修持和修养,也都是把动和静结合起来安排活动。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
◎冯友兰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
德光法师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
法 界 无 障 碍◎ 太 虚法界无障碍者,法界即真如别名,即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又如世言宇宙,非但指空间时间,实包一切物而言。此法界者亦复如是,乃总括此诸法而言也。诸法中无论任何一法,皆诸法之总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问题: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曾在佛前发愿吃长素,宁舍生命生生世世不再食众生肉。可是弟子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自己在家做饭吃外,在其他场合吃全素都是有一定障碍的。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不是素食者更不是佛弟子
居士: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禅门行人以其对禅世界的特殊感受与亲切触动,在那刚刚敞开的灵知闪光当中,开始了人生最真实的追录通向无上觉智的圆满实证与自性光明的无限妙显。于是他透过禅文字,在那略凝识心中,影现了真如实相
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去弘扬佛陀圣教,无论是重视佛教法义的研究与阐扬,以求学术的发达与觉音的遍播,或是建立自我的真理实践,求得真实的菩提道的修证体验。这二种均是依佛陀精神
初心修道中的四个障碍我们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修佛法,才能成就佛果。在这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初心学人,由於对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足够的修道体验,因此往往难以入门,停滞在相对境界上
第五讲 对治—切障碍的六妙门一个习禅者或隐晦或明显地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如报障、烦恼障、业障等。当自我感觉到这些障碍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修习,那就应该观察障碍的内容并施以相应的对治方法。此讲即专就习禅
你心中是否经常升起一些虚无的念头?一些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在心中经常出现?心念无色无相,纷沓而至,神游虚空,只有能调伏心的人,才能解脱魔障。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
前路障碍多与少,因果之力很重要。今日的发心善恶和行为好坏,明日外界都会给你相应的反馈。欲减少修行路上的障碍,便要先端正自己的身口意,做到守法遵纪,严守戒律,认真修行,广行善举。唯有如此自律且坚持,修行
居士: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是不是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法师:从通途教理来看,冤亲债主常于临命终时,诈亲含笑,导引人的神识入三恶道,所以亟须忏悔业障。
张居士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定期组织印经、放生,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他都发愿努力去做,是一位真修行的在家居士。 这些年,因一直力行布施、广种福田,所以张居士自己经营的家电事业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
问:对阿弥陀佛生信的障碍是哪三种?为何称它们是障碍呢?答:障碍有三种:未知、邪知、怀疑。未知:如果不知道、不了解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就不会希求往生极乐世界,如同劣种愚人若不知道珍宝的价值就不
问: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年。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不要担心。常规的作法是继续念佛八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以后,可以沐浴更衣。停放两
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的一切都是「缘生缘灭
把这个道理扩大来看,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因为每个人都把原本「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世间,误认为实有而永恒不变,因而产生痛苦。落实到现实生活来说,佛因彻悟世间
我师父的一位信徒,是个教授,有一天,他急着找我师父帮忙他父亲过世的事情,但师父刚好出国,他展转找到我,想请我帮忙:「海涛师父!你师父不在,我爸爸刚舍报,想麻烦你来做一场法事,放个焰口,或放个大蒙山,可
《星际穿越》是要告诉我们无量光无量寿是超时间、超空间的,障碍着超时间超空间的是我执、我见,整个片子就为了破我执、我见。他破得好费力,西方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编导。就好像现在我们看到师公的法相了,师公其实
信众:阿弥陀佛!顶礼传喜法师!想请您开示网络学佛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在网上接触到佛法,但是要怎么去修呢?很多人都找不到路,请您开示应该怎样做?师父:今天这位居士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现在除了寺院这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个慧,就是认识我自己的自心,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那就是自心念自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若论造罪造恶,那简直和刮大风、下暴雨没有区别。你们各位有没有刮过这个大风,有没有下过这个暴雨?一定有的。比如说家里吵嘴了,声音很大,从喉咙里吼出来,那不就是刮大风吗?然
问题:亲人可以坐在往生人的边上助念吗?领众说亲人坐得太近会障碍往生人。净宗法师:这个要看情形。◎ 如果彼此都有正信正念,都愿往生,那当然亲眷来为他助念是最好的,不会影响。◎ 如果这个临终人,他的情执特